八十四年度重要牛病診斷與防治研討會

赤羽病 (Akabane  Disease)

                                      呂榮修

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

 

  本病由 Bunyaviridae 的 Bunyavirus 屬,Simbu 群所屬的赤羽病毒 ( Akabane  Virus ) ( 圖 1 ) 感染所引起的流、早、死產及先天性的關節彎曲症與水腦症症候群 ( Arthrogryposis - Hydraencephaly  Syndrome;AH 症候群 ),主要對牛、綿羊及山羊引起生產異常仔牛的疾病。

  赤羽病病毒係於 1959 年在日本群馬縣館林市郊外的赤羽村牛舍內採集的 Culex   tritaneniorhychus 及 Aedes  vexans 所分離的新病毒,故命名為赤羽病毒。

 

一、發生

  本病在 1972 ~ 1975 年曾在日本關東以西大流行。其他在澳大利亞、以色列、土耳其及南非等國家亦有發生。

  在臺灣,乳牛對本病的抗體陽產率甚高,80 ~ 100% ( 1990 ~ 1991 ),至 1992 年 7 月 8 日,在台南縣及屏東縣從小牛非化膿性腦炎發生牛場,首次由血液中分離到赤羽病毒,證實赤羽病毒入來 ( Iriki ) 株在臺灣發生。

二、症狀

  本病的病型分為流產、死產及體型異常或畸形 ( 先天性關節彎曲症,內水頭症 ) 等三種。在每年 8 ~ 9月發生流產及早產且數量激增,至 10 月為最高峰,以後漸減。同時關節彎曲症 ( 圖 2 ) 及伴隨內水腦症的體形異常仔牛則慢速增加,至 12 月激增而在 1 月達高峰,死產亦以 1 月為高峰至 5 月才終止發生,本病具有季節性及地域性之發生。

  赤羽病的流行,約 3 ~ 5 年為一週期,此係飼養牛的新舊牛更新較頻繁,致未獲免疫之牛被感染所致。

  本病在懷孕初期 ( 2 ~ 4 個月齡 ) 受到病毒感染時較易發生,母牛在病毒感染時及懷有異常胎牛期間,在臨床上並無症狀。

  仔牛產期比預定日較早產的趨向,異常仔牛體重較輕,有些不能起立,間歇性癲癇樣發作,連續性四肢迴轉或屈折,頭頸部反張等神經症狀 ( 圖 3 ),能站立的仔牛呈茫然佇立及回旋運動,反復起立轉倒的動作或亂撞等運動障礙,病牛吸吮母乳能力微弱,甚至要以人工補助哺乳,同時也出現視力障礙及眼球之白濁。

三、病理變化

 (一)中樞神經

  1.非化膿性腦脊髓炎:在神經組織內有細胞集簇於血管周圍之圍管現象 ( 圖 4 ),細胞種類主以組織球性細胞、漿細胞及淋巴球。

  2.囊泡狀空隙形成:腦在肉眼外觀上並無病變,但在切割面可見神經組織內形成囊泡狀空隙。

  3.大腦缺損:在肉眼上可見各種形狀之大腦缺損,該部位的腦實質與腦軟膜之間,瀦留腦脊髓液 ( 圖 5 ),在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大腦表層之灰白質一部分脫落,白質直接接到腦軟膜,在灰白質脫落部周圍的白質發生裂隙。

  4.脊髓腹角的神經細胞消失與減數:脊髓的腹角,組成運動性中樞的神經細胞消失或顯著的減少。

 (二)骨骼肌病變與體形異常

  1.骨骼肌病變:肉眼病變:呈白色或黃色,失去光澤與彈性,成為水腫樣或膠樣,肌束本身短小,容積也顯著的減少。

  2.矮小肌症:在同一肌束內有多種形態的肌纖維,多數的肌束由矮小肌纖維所組成。矮小肌症以出現在體形異常的部位,如彎曲的四肢,斜頸的頸部,彎曲的背部或顏面的骨骼肌為多。

四、預防

  本病由吸血昆蟲所媒介感染的疾病,在預防上可使用殺蟲劑或忌避劑對牛體散佈,或用殺蚊燈保證懷孕牛被叮咬,本法雖可行但其效果有限,最好能應用活毒或不活化疫苗之接種,在流行開始之 7 月前,對所有的懷孕牛或未懷孕牛予以免疫一次就能防止本病之發生,在臺灣常見的非化膿性腦炎乃由赤羽病毒變異的入來株 ( Iriki  Strain ) 病毒所感染,因此亟需開發有效的疫苗以供將來預防此病之用。

 

中國畜牧雜誌第五十三冊合訂本

1995年一月號至1995年六月號

第 27 卷 (95) 第 4 期 ( 134 ~ 136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有,非經本公司
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