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D與CCRD之發生與防治

蔡向榮

 

壹、序言

  CRD ( 家禽慢性呼吸器病 ) 在全世界均有發生,係由黴漿菌 (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 ) 感染所引起,常因複合感染其它呼吸器病,使肉雞及火雞的品質降低。又本菌有介蛋傳播,使得產蛋率、孵化率及育成率皆會大幅降低,為一種很難根除的疾病。本病在台灣發生很普遍,根據著者等調查 ( 1984 年 ) 本病之陽性率高達 80%,故對本病的控制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

        CCRD ( 複合性慢性呼吸器病 ) 是一個複雜的疾病,起因是早期之黴漿菌感染,即雞群已感染有慢性呼吸器病 ( CRD ),因而使雞隻對其他疾病之感受性增加,繼之因某些緊迫因子如疫苗接種後反應,禽舍內通風不良,阿摩尼亞濃度太高,墊料潮濕,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等,而使的繼發性 ( 二次性 ) 之病毒或細菌 ( 尤其是大腸菌 ) 感染所引起。CCRD 之所以不易控制在於 MG 菌之普遍存在,以及 ND 等野外病毒株感染,或較強之疫苗株如 Lasota 之使用,在此二種情況並存下所造成疫苗接種後反應,往往有高感染率 CCRD 發生。

貳、雞慢性呼吸器病 ( CRD )

 (一)疫情

  本病病原體 ( 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 屬黴漿菌屬,對雞及火雞之感染期間為數週齡至 18 個月以上。本菌因無細胞壁,對一般消毒劑及環境因子抵抗力弱,本菌一旦離開宿主體外,在通常的家禽飼養環境下,只能生存數日而已,如在 37℃時只能存活 1 天,在 20℃時於污染之衣物上可存活 3 天,在滲出液中可多活幾天,即可經由污染之人之衣服或器具而傳播至清淨場。

  本病感染後會否發病,與有無其他病原體之混合或二次感染,與飼養環境及家禽的營養狀況有關。在混合感染微生物中,較重要的有 ND、IB、雞痘等野外毒株或活毒疫苗株病毒,嗜血桿菌及大腸桿菌等。在飼養環境中如密飼、通風不良、墊料潮濕、飲水飼料不足,尤其塵埃過多、氨味過重、二氧化碳過高均會助長本菌之危害。

        本病主要是經由與病雞接觸傳染,通常由含有細菌之鼻汁或藉塵埃、風、飼料、水等媒介 ( 水平 ) 而傳播。MG 可經由呼吸道進入雞隻體內,附在氣管及氣囊上增殖,而引起炎症反應,由於 MG 侵犯能力有限不會進入血液,而經由移動感染鄰近組織,當在生殖器官附近氣囊上生長時,可穿過氣囊而感染公母雞之生殖器官,經由感染卵巢後,再經輸卵管傳至種蛋的介蛋 ( 垂直 ) 感染方式。小雞經由吸收了蛋白中的細菌,在孵化後即可能有胸氣囊炎。另外本病亦可經由交配而感染。

  另外由於本菌宿主特異性不高,許多鳥類多會感染,因此雞舍必需圍網以阻絕野鳥之接近而傳播本病。如宋華聰等 ( 1994 ) 報告由穿梭肉種雞場之麻雀氣管 390 件中有 40 件可分離到黴漿菌,其中 MS 8 件 ( 2.1% ),MG 1 件 ( 0.3% ),且經由加設圍網和衛生管理及統進統出作業,可顯著降低 1 - 25 週之育成期,及 26 - 65 週產蛋期間之死亡淘汰率,及顯著的提高其產蛋率和每隻母雞出雛數 ( P<0.05 )。

 (二)症狀

  本病與其他呼吸道疾病不同,雞隻往往在感染後 1 - 3 週才有症狀呈現。發生率可達 100%,但死亡率很低,如有 ND、IB 或大腸菌之混合感染則死亡率可達 30%。

  黴漿菌症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為呼吸器症狀,有鼻炎、咳嗽、噴啑、濕性囉音及開口呼吸等症狀。如有複合感染時,症狀會更加惡化。在飼養環境不良的病雞,會流出眼淚及鼻汁,並有食慾減退,體重減少的情形。亦常可見到帶有泡沫性滲出物之輕度結膜炎。而本病如與雞嗜血桿菌混合感染,最初會流出水樣性鼻汁,然後變為黏稠性鼻炎,顏面腫脹,在眼下竇有突出之硬腫塊。與 IB 及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時,會引起氣囊炎、肝包膜炎、心囊炎、心外膜炎,而逐漸衰弱,死亡率頗高。蛋雞或種雞群除有呼吸症狀外,產蛋率、受精率、孵化率等都會降低,弱雛亦會增加。本病亦有引起雞關節腫脹之情形。雞隻感染 MG 數週後會恢復,但是成為終生帶菌。

 (三)病理變化

  在鼻腔及眼下竇內有黃色乾酪樣凝塊,因此鼻中隔、鼻甲骨變形彎曲。有時並無乾酪樣物而充滿多量黏液。這些黏膜呈潮紅及腫脹,眼窩有滲出物並腫脹。喉頭及氣管黏膜呈淡紅色、腫脹,並含黏液。肺支氣管增厚,有滲出物,肺炎,呈灰白色硬結。在腹部、後胸氣囊多發混濁增厚,亦常見於前胸鎖骨間氣囊。氣囊內有乳白色泡沫滲出物或有黃色乾酪樣凝塊。本病與 IB 及大腸菌混合感染時,心囊呈灰白色增厚,肺與胸壁黏著,肝及脾之包膜由灰白色果子凍狀物所披覆增厚,並常見有黃色牛油狀物附著。

 (四)診斷

  慢性呼吸道疾病方病史,飼料攝食減少,增重減少,產蛋下降應懷疑本病。血清學試驗或黴漿菌之分離與鑑定可證明感染。

  需注意的是約有 25 種的無病原性黴漿菌亦會感染雞隻,因此分離到黴漿菌需做進一步菌種之鑑定,才能判定呼吸道疾病之病因。

 (五)預防與控制

  1.衛生管理

  (1)統進統出

  統進統出,以一組雞舍或一雞場為單位,統一進出雞群。

  (2)徹底消毒

  雞舍及用具在入雞前應澈底清洗消毒,應視每一棟雞舍為一隔離單位,並保持嚴格之清潔衛生要求。

  (3)生物安全防護

  雞場之雞舍設備和衛生管理要求,每批統進統出雞場之本身雞舍間距或雞舍與其它雞場雞舍間距至少在 50m 以上。雞舍之門窗必需以孔徑 2.5cm 以下之菱形塑膠或鐵絲細網,或線距在 2cm 以下之長形網緊密圈圍之,以完全阻擋麻雀穿梭於雞舍間,避免其攜入病毒、黴漿菌、細菌和寄生蟲等病原傳染給種雞。雞舍亦需配有良好的通風和清潔設備以清除圍網之灰塵。同時各批雞群之管理人員和器具必需完全分開,除非經過徹底清洗更衣或清潔消毒之後才可引進另一雞群。

  2.撲滅計畫

  雞群最好是無 MG 感染,據 Carpenter 等 ( 1981 ) 研究,MG 清淨蛋雞場每隻母雞平均較 MG 感染場多產下 15.7 個以上的蛋,而接種 F 株菌苗之蛋雞場平均只比感染場多生 7 個以上的蛋。在美國有全國性家禽改良計劃 ( National  Poultry   Improvement  Plan;NPIP ) 來檢定無 MG 的雞群。種雞在 4 月齡以內必須至少測試 10% ( 不得少於三百隻 ) 呈陰性,然後至少每 90 天再測 150 隻。雞隻如果由參加 NPIP 的孵化場來則認定為無 MG。大部分美國的肉雞、火雞和產蛋雞已無 MG。在美國 MG 主要存於多個年齡混飼的蛋雞場。其他國家 MG 可在任何雞群發現。

  種雞群之清淨化,以血清學方法摘出感染雞隻並與淘汰的方法對排除偶發之感染很有效,但如無法維持雞場之生物安全 ( biosecurity ) 則無價值。目前 Mg 及 Ms 之抗體測定仍以平板凝集法 ( serum  plate  agglutination;SPA ) 及血球凝集抑制法 ( HI ) 為主,SPA 有多種廠牌的抗原出售,一般來講敏感性及特異性皆可,而敏感性較高的 SPA 用為篩別檢查,特異性較高的 HI 用於複檢。

  平板凝集法產生偽陽性的原因有:

  (a)MS 感染後 2 週,雞隻會產生一些抗體和 MG 反應,而造成平板法的偽陽性反應。

  (b)血清含有非特異性的凝集素,而使 MG 抗原產生凝集。

  (c)冷凍血清會引起非特異性抗原凝集反應。

  (d)冷凍抗原會結塊看起來像有凝集反應發生。

  (e)一些油質佐劑不活化疫苗能使雞產生會凝集平板法 MG 抗原的抗體。

  這種非特異性反應以使用組織培養來源的疫苗較強,組織培養來源的疫苗因為含有血清,同時 MG 抗原表面也附有血清。所以抗體實際上認的是附在 MG 上的血清而不是 MG 本身。但亦有氫氧化鋁膠佐劑之不活化菌苗引起非特異性反應之情形。加熱或以 merca  ptoethanol,dithothreitol,3M  Sodium  chloride 處理亦無法去除。此外雞隻人工感染 MG 後 1 週後會產生 IgM 抗體,而 IgG 抗體可能要 4 週才會產生,因此可能有 SPA 陽性 ( 測 IgM ) 而 HI 反應陰性 ( 測 IgG ) 的情況,而可能被誤判為 MG 陰性。一般而言,偽陽性者可以和真正的陽性區別,首先偽陽性反應較弱,而且一直反應都很弱而終於消失,偽陽性者可能有 2 ~ 3 週的高峰,然後雞群中陽性反應雞隻會減少。相反的,真正有 MG 感染的雞群,雞隻的陽性率會穩定地增加,此外,HI 反應將呈陰性,細菌分離也將是陰性。

  HI 的缺點在不易得到抗原,而其品質也可能會有問題,最近更發現株特異性太高 ( 對用於製造抗原以外之菌株的抗體可能不反應,尤其是變異株 ) 及 HI 抗體產生較慢這二個問題。

  目前已有數家廠商製造 MG 的 ELISA 套組,這些是用部份純化的抗原固定在 ELISA 盤上,屬於傳統式的 ELISA,Avakian 等 ( 1988 ) 檢查二種市售 ELISA 套組發現雞隻在接種一些不活化家禽疫苗後呈現非特異性反應,而 HI 試驗仍為陰性。目前的研究更進一步以純化的 MG 的一個特異性具免疫原性的 56KDa 蛋白來固定在 ELISA 盤上,再以對抗此蛋白的單株抗體與供測血清來進行競爭性 ELISA,專家們的評語是此法之特異性很好,但需小心與 HI 同樣可能有特異性太高的問題。

  3.藥劑

  許多藥劑及抗生素能改善家禽感染症狀及減少感染,但對無症狀的感染群或對雞蛋中之菌體之撲滅並不一定有效。一般常用的藥劑有巨環類 ( macrolides ) 之泰黴素 ( Tylosin )、泰妙靈 ( Tiamulin )、觀黴素 ( Spectinomycin )、林可黴素 ( Lincomycin )、史黴素 ( Spiramycin )、紅黴素 ( Erythromycin )、僅大黴素 ( Gentamycin ) 及四環素 ( Tetracycline ) 等,這些藥劑均能經由飲水投與。長期使用低劑量的抗生素會誘發抗藥性,目前已有對泰黴素、紅黴素、鏈黴素等具抗藥性的菌株存在。由於抗藥性問題日趨嚴重,因此最近有新一代的 quinolones 類藥物如 Danofloxacine、Enrofloxacine、Ofloxacine 等的發展及上市。

  4.疫苗免疫

  雖然最理想的狀況是維持 MG 清淨雞群,但是在高密度飼養地區常有多個不同年齡之雞群飼養於同一處 ( multiple - age  production  site ),此時即不易維持清淨場,而疫苗的使用可減少經濟損失及控制田間之感染。

  (1)死菌菌苗:大部份 MG 死菌菌苗為水在油中乳劑型,必需以注射的方式免疫,用於防止產蛋雞的產蛋損失,減少死亡,增加飼料利用率,減少 MG 的垂直傳播,尤其是在田間污染情況不是很嚴重時,但接種雞仍可感染田間之野外菌株,因此不能在撲滅計劃中使用。林茂勇教授 ( 1986 ) 研製之死菌油質疫苗有良好的產蛋保護力,但對氣囊炎之保護能力不佳。

  (2)活菌菌苗:F 株 MG 是最普遍使用的活菌菌苗株,可噴霧或點眼接種,一般是接種一次,主要是用於有多種年齡在同一場之蛋雞場 ( multi - age  egg  production ) 的蛋中雞,但亦有少數人用於肉種雞的中雞。F 株雖然在某些地區廣泛使用,但其使用仍受到限制,此是因為它對肉雞仍有些病原性,對火雞則具有完全之毒性,因此如果感染了鄰近之家禽將造成嚴重之後果。由於 F 株經由噴霧接種,會造成垂直傳播及受精率降低,所以一般不推薦用於種雞。每一批雞都使用菌苗後,雞舍中 F 株將會取代野外毒株。此外在許多不同地區使用的所謂 F 株 MG 菌有些差異,因此使用效果可能不同,甚至有回復致病性的可能。林茂勇 ( 1986 ) 以 F 株研製之 MG 活菌疫苗應用於蛋雞及仿仔肉雞,可達到良好的氣囊炎保護力及產蛋保護力,免疫雞在免疫後第一年較對照組可多產 17 個蛋。

  最近有 2 株新的 MG 無病原性菌株出現,第 1 株為溫度敏感性突變株。ts - 11 株,此株在澳洲廣泛使用,另一株 6/85 株則在美國取得應用於蛋雞之許可。此 2 株皆較 F 株安全,不但因為其無病原性,並且其由禽隻散播至禽隻之能力很小或無。比較試驗顯示 ts - 11 株與 6/85 株保護年輕雞隻氣囊炎的能力較 F 株稍差,不過此疫苗主要是用於防止產蛋之損失,而且攻毒途徑,菌株,劑量及決定保護率之判定標準都會影響試驗結果,因此不易比較。此 2 株新菌苗菌株是否能防止野外菌株定著 ( cololization ) 而取代野外菌株尚不清楚,如果可以的話,將很有潛力應用於多年齡蛋雞場之 MG 撲滅計劃。

  ( 台灣拜耳公司提供 )

 

中國畜牧雜誌第五十五冊合訂本

1996年一月號至1996年六月號

第 28 卷 (96) 第 3 期 ( 90 ~ 96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有,非經本公司
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