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D與CCRD之發生與防治

參、大腸菌症

蔡向榮

 

(一)前言

  大腸菌組細菌 ( coliform  bacteria ) 為正常雞隻之腸道菌叢,在雞舍環境中亦普遍存在。一般而言,大腸菌 ( E.coli ) 係機會主義者,並非原發病原,而係雞隻感染在 IB、ILT、ND、黴漿菌症 ( CRD ) 後繼發性二次感染病原。通常大腸菌症的爆發與緊迫有關。大腸菌所引起的家禽疾病,一般稱為大腸菌症。大腸菌症之病型有敗血症、下痢症、慢性呼吸器病、氣囊炎、臍帶炎、全眼球炎、關節炎、輸卵管炎及大腸菌性肉芽腫等多種。最常見者,多發生於 6 - 10 週齡的肉雞,引起心囊炎、氣囊炎及肝包膜炎。本省養雞界,尤其肉雞場,常因本病之多發而傷透腦筋。最近甚至有 1 週齡就發生病例。這些病例的死亡率及淘汰率約 5 - 22%,平均 10%。大腸菌性敗血症以 6 - 10 週齡肉雞發生為多,其死廢率約為 5 - 20%,甚至可達 50%。本病如在育雛期間罹患,則死亡率很高,往後之生長情形很差,飼料利用效率很低,雞隻在出售時常因品質差而遭致廢棄造成很大的經濟上的損失。

(二)傳播

  本菌對乾燥頗有抗力,常在糞中、墊料、土壤、雞舍內之塵埃,孵化器內之絨毛及蛋殼面附著,可經介蛋、呼吸道及經口感染。感染母雞所生的蛋本身即可能帶能大腸菌,或亦有可能經由蛋殼上污染糞便而浸入。任何雞齡的雞都會感染。感染途徑多經呼吸道或經由污染之飲水而經口感染,小雞以經口感染為多。本菌在下呼吸道增殖後,會進入血液 ( 菌血症 ),然後侵害關節、心包囊、卵巢和眼睛等引起炎症。1 - 2 週齡小雞之發生者則多由於種雞場衛生狀態欠佳,孵化場之衛生管理不良,或輸送時間延誤,保溫不足,受寒及緊迫等引起。又黴漿菌之介蛋感染,ND - IB 疫苗的接種反應,或呼吸道疾病,球蟲病及併發 IBD 時,都容易罹患本病。

(三)症狀

  大腸菌性敗血症以 6 - 10 週齡肉雞發生為多,其死廢率約為 5 - 20%,甚至可達 50%。在同一群內罹病率頗高,飼料利用效率降低,尤其在寒冷時發生較多。由於呼吸道有病變,因此在臨床上可見噴嚏等的呼吸症狀,此點與 CRD 症狀非常類似,且常與 CRD 併發,但一般很少有臉部腫脹及流鼻水。

  小雞發病後,精神萎縮,食慾不振,消瘦而死亡。病雞常會排出白色、黃綠色下痢便,腹部脹滿。本病如在育雛期間罹患,則死亡率很高,往後之生長情形很差,飼料利用效率很低,雞隻在出售時常因品質差而遭致廢棄造成很大的經濟上的損失。

(四)病理變化

  本病之特殊病變為纖維素性心囊炎、心囊膜增厚混濁,附著多量純毛狀之膿樣滲出物,在胸腔及心肌亦可見多量附著。氣囊混濁增厚,有乾酪樣物附著。常見肝包膜炎、肝腫脹,由膠樣滲出物裹著,肝包膜白濁增厚,且有纖維素性附著物,有時有白色壞死斑。脾充血、腫脹。急性敗血症死亡雞有雞肉褪色之情形,在胸肌可見如魚肉樣肌肉 ( fish  flesh ),此係由雞肉壞死所引起之明顯褪色。

(五)診斷

  本病由病程及氣囊炎、心囊炎、肝包膜 ( 周圍 ) 炎等之病理變化及大腸菌的分離可以診斷。但與 CRD、ND、IB、ILT 等疾病併發時,也要注意分離病原以做正確的診斷。

(六)預防與控制

 1.種雞群防治

  種雞群感染具病原性大腸菌後 2 週,所生的蛋仍有 20 - 30%含有大腸菌,甚至在 2 個月後仍有 5%的蛋感染有大腸菌,這些感染蛋的雞胚胎大都在孵化中途死亡,但少數可孵化出虛弱的雛雞並在孵化後短時間內死亡。據統計大概有 60 - 90%的中止蛋及虛弱雛雞都是由於感染有大腸菌,這些雞胚胎或雛雞死亡後剖檢可見氣囊炎、腹膜炎及臍炎 ( omphalitis )。但有 40%的感染雛雞可能外觀正常而被供應到下游雞場成為感染源。因此種雞群應該每 4 週篩檢一次,將陽性雞隻淘汰不可繼續做為種雞之用。

 2.種蛋衛生

  蛋殼在經過感染的輸卵管及泄殖腔時,或者生下後不久被污染,大腸菌經由蛋殼的孔進入蛋中並在胚胎液中增殖而造成胚胎的死亡。生在地面上的蛋 ( floor  eggs ) 尤其受到高量的污染,預防方法有 (1) 勤於收集種蛋。(2)污垢的蛋與清潔的蛋應分別收集,勿混合。(3)種蛋在收集後應儘速消毒與燻蒸,並存放於適當場所。

 3.孵化場衛生

  孵化場亦為重要感染來源,每批孵化後應對孵化盤及蛋殼進行採樣培養,對孵化場的衛生應定期監測。預防方法有 (1)種蛋孵化前應予清潔及燻蒸。(2)孵化場建築之消毒。(3)孵化場廢棄物的消毒及處置。(4)在消毒後應採樣培養以確認感染存在與否。

 4.育雛室衛生

  大腸菌可在環境及污染之墊料存活數週,育雛設備可成為下一批雛雞之重要感染來源,因此必需實施嚴格的衛生與消毒並定期加以監測。

 5.衛生的水源供應

  水可成為大腸菌孳生處,可在水中定期加氯以預防,氯含量約需維持在 2 - 5 ppm,如加量太高時干擾一些疫苗或藥劑的投與。同樣的水的酸鹼度亦應維持在 pH  5 - 7,以免干擾疫苗或藥品的作用。

 6.減少緊迫因素

  如墊料不佳,通風不良,飼養密度過度,氨濃度過高 ( >20 ppm ) 都會造成緊迫,使感受性增高。

 7.疫苗免疫

  對於本病的預防,應注意到一般呼吸道疾病的預防對策及孵蛋衛生管理,避免由密飼所引起的空氣污染、墊料之潮濕、飼料槽及飲水器之糞便污染,以及雞痘、IB、ND、ILT、IBD 等病毒感染能帶來本病之二次感染。目前國外雖有用於預防大腸菌症之死菌菌苗,但在野外的使用效果不一,主要是因大腸菌並非原發病原,而作好 IB、ILT、ND、IBD 等的免疫即可減少本病之發生。

 8.治療

  最好的治療方法應由病雞分離大腸菌後,進行抗生素敏感試驗後再投與適當的藥劑來治療。由於黴漿菌常為本病的前置病因,因此亦應給予抗黴漿菌的藥物。新一代的 Quinolones 類藥物如畜淨液 ( Oflozacin ),拜有利 ( Enrofloxacin ),畜順 ( Danofloxacin ) 等對大腸菌及黴漿菌之感染症皆具療效。維生素缺乏也常加劇感染,因此在病程中補充額外的維生素有其必要。治療無效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藥劑無法抵達氣囊、腹膜及心外膜發揮療效,因此早期治療十分重要。

  ( 台灣拜耳公司提供 )

 

中國畜牧雜誌第五十五冊合訂本

1996年一月號至1996年六月號

第 28 卷 (96) 第 4 期 ( 54 ~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