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營養之研究

 

烘焙的大豆粕可增加日糧之纖維消化率

  此試驗之目的在測定大豆粕經烘焙改變其在瘤胃中 CP 之降解,對瘤胃性狀 ( 試驗 1 ) 和其 DM、OM 及纖維成份以 in   situ 測定消失的程度 ( 表 2 )。控制組日糧 ( 含 8.2%CP ) 含燕麥殼 ( oat  hulls )、玉米青貯、粗碾碎玉米,經氨化處理的玉米軸和糖蜜,以未烘焙之大豆粕或經 165℃烘焙,烘焙 75、150 或 210 分鐘烘焙之大豆粕補充至 CP 為 17.1% ( 分別以 SBM–75、SBM–150、SBM–210 表示 )。在試驗 1,大豆粕在 2 隻餵飼 SBM–0 日糧之肉牛的瘤胃中,分別經 0、2、4、8、12、16、24 小時之培養消化,得知瘤胃中 CP 降解的程度及氮之消失率,隨著烘焙時間的增加而降低 ( P<0.05 )。

  在試驗 2,5 隻裝置瘤胃廔管的肉牛利用 5×5 拉丁方設計,餵飼如上所述之五種日糧,經五個 11 天之試驗期,在第 11 天五種基質 ( 苜蓿乾草、果園草、玉米青貯、大豆皮、燕麥桿 ) 在瘤胃中培養 24 小時,利用 Split - plot 設計分析 DM、OM、纖維 ( NDF、ADF,cellulose,hemicellulose ) 及總消化纖維 in  situ 消失 ( 24 小時 ) 的程度,各測定項目中基質和日糧間均無交互作用 ( P>0.05 )。餵飼控制組日糧的牛在 DM、OM 及纖維的 in  situ 消失程度最高 ( P<0.05 )。而餵飼 SBM–O 的日糧的牛則最低 ( P<0.05 )。

  隨烘焙程度直線提高 ( P≦0.10 ) DM、OM 及纖維的 in  situ 消失程度,而降低飼糧中 SBM 蛋白質之可利用率。類似餵飼控制組或含 SBM–210 日糧的牛,當餵以 SBM–0 日糧的瘤胃內的 NH4、N、支鏈 VFA 及 Valerate 的濃度最高 ( p<0.05 ),而瘤胃 pH 最低 ( P<0.05 )。結果顯示,在餵飼 SBM–0 日糧後的最初 4.5 小時,瘤胃中大豆粕之蛋白質與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快速醱酵,造成 pH 低於 6.0。

  大豆粕經由烘焙使蛋白質和可利用之碳水化合物的前期醱酵變緩,維持瘤胃高 pH 值,促進瘤胃內纖維更早更快被消化。

在高粗料日糧中使用大豆皮最經濟

  80 頭肉用仔牛 ( 初重 242 kg ) 經由一個 98 天的試驗,測定大豆皮的價值 ( 大豆粕、大豆皮、17% 蛋白質 ) 和以玉米、大豆粕飼糧並供應長乾草或玉米青貯為基礎的混合日糧比較。仔牛區分為 8 欄 ( 一個試驗 2 欄 ) 經 60 天之試驗,在試驗開始及結束時連續兩天早上測定體重。餵飼乾草的仔牛每天飼予 3 kg之玉米大豆粕精料 ( 含 82%玉米和 17%大豆粕 ) 或 99%大豆皮;餵飼青貯料的仔牛餵給含 75%青貯料與 25%精料 ( 乾物質為基礎 ) 精料為 51%玉米與 48%大豆粕或 82%大豆皮與 17%大豆粕,飼糧調配或含 12.5%蛋白質,0.28%磷及 0.45%鈣,並每天每頭供給 250 mg  lasolocid。原料是從當地購買的,而玉米、大豆粕及大豆皮的價格,分別是每公斤 0.154、0.265、0.11 美元,而青貯料及乾草價格分別是每公斤 0.029、0.088 美元 ( 飼料級 ),而固定開銷為每頭 2.5 美元。在開始試驗時,牛每公斤 2.07 美元,其中包含購入的成本及其他所有之費用。餵飼乾草及青貯料的成牛,售價分別為每公斤 1.8 美元與 1.76 美元。根據總可消化氮及粗蛋白百分比,利用 Peterson   Methool 計算,大豆皮預期每公斤價格是 0.159 美元,大豆皮與二種草料配合使用可獲得相似飼養成績,但可降低飼料成本。而玉米青貯則較乾草更為有利。大豆皮在乾草及青貯料為基礎之飼糧中其價值為每公斤 0.155 美元,及 0.205 美元 ( 為購入價格之 141%及 186% )。

烘焙大豆增加過瘤胃蛋質和腸道的消化率

  使用 4×5 Youden   方格設計來測定全粒大豆粕經不同溫度烘焙對肉牛瘤胃中 CP 消失及小腸氮消失的影響。四頭肉牛 ( 平均體重為 373±30.7 kg ) 裝置瘤胃、十二指腸及迴腸導管,餵予 5 種飼糧 ( 體重的 1.8% ),經過 5 個時期的試驗,其基礎飼糧合玉米青貯 ( 為飼糧乾物質 50% ),苜蓿乾草 ( 24% )、玉米尿素之預拌料 ( 6% )、粗碾玉米 ( 16.6% ) 及大豆油 ( 3.4% )。以未加熱或以商用烘焙機經 141℃、149℃、157℃烘焙之大豆 ( 飼糧乾物質之 16% ) 取代含大豆飼糧中的大豆油及大部分粗碾玉米。餵飼基礎飼糧對瘤胃氨態氮的影響不顯著,餵飼大豆日糧的肉牛到達十二指腸的總氮量較餵飼基礎飼糧者為多,餵飼大豆飼糧組者,在十二指腸之非細菌態氮 ( 飼糧氮 ) 的量增加 ( p<0.05 )。隨烘焙溫度的上升,到達十二指腸之大豆氮隨之降低。提高烘焙大豆的溫度,似乎會增加大豆的脆性,因而增加瘤胃中 CP 之降解。然而,在小腸中大豆氮的消失,依大豆氮進入小腸的比例,隨烘焙溫度上升而增加。飼予大豆組之總氮表面消化率增加 ( p<0.05 )。當餵飼大豆及烘焙或未烘焙的大豆時,進入十二指腸及小腸的總胺基酸;必需或非必需胺基酸之消化率均會增加 ( p<0.05 )。在正常烘焙情況下,似乎只有少許可能因加熱使大豆蛋白破壞。因此,因加熱而產生的不良影響,將因在控制加熱到達破壞大豆營養值的臨界點前停止加熱,而免除破壞的情形發生。餵予肉牛含有烘焙大豆飼糧會增加氮及胺基酸消化率之量超過肉牛餵予含生大豆飼糧由於增加瘤胃中大豆氮進入小腸而提高小腸消化率之量。

烘焙大豆增加能量和纖維的消化率

  利用 4×5 Youden 六格設計,以測定油脂型態及烘焙大豆的溫度,對 OM、纖維、能量、脂質與脂肪酸消化的程度及所在位置以及在瘤胃中 C18 不飽和脂肪酸的氫化作用之影響。4 頭肉牛 ( 體重為 373±30.7 kg ) 裝置瘤胃,十二指腸和迴腸導管,各餵予 5 種飼糧進行 5 個時期之試驗。飼糧含 ( 乾物質百分比 ) 玉米青貯 ( 50% ) 苜蓿乾草 ( 24% ) 及玉米尿素精料 ( 6% )、粗碾玉米 ( 4% ) 及全脂大豆 ( 含乾物質 16% ),全脂大豆為未烘焙或以商用烘焙機經 141℃、149℃、157℃烘焙處理組成 RAM、141、149、157 之處理組。以相當於全脂大豆中之大豆油 ( 飼糧乾物質之 3.4% ) 和粗碾玉米 ( 飼糧乾物質之 16.6% ) 組成基礎處理組。飼糧每公斤乾物質含 6.0%的 EE 及 4.6 Mcal 的 GE,養分的流量利用 Cr2O2 作標識物。瘤胃 pH 及乙酸和丙酸克分子百分比和總 VFA ( mM ) 不受處理之影響;瘤胃中 OM、GE、EE、NDF 及 ADF 之消化率各處理間無差異 ( 平均分別為 49.5%、41.7%、-3.6%、47.4%、50.1% );小腸中 OM、GE、EE 之消失各處理間亦無差異 ( 平均分別為採食量的 18.4、24.8、61.6% )。大體上來說 C18:0、C18:1、C18:2 及 C18:3 的脂肪酸量平均佔飼糧中總 C18 脂肪酸量的 4.4、25.3、60.6 及 8.5%,在十二指腸被消化的百分比分別是 79%、16.5%、4.4%、0.2%。來自全脂大豆中大豆油之 C18 不飽和脂肪酸,不論烘焙溫度為何,其氫化程度與基礎飼糧中之游離大豆油者類似 ( 平均 78% )。烘焙大豆之總脂肪酸在小腸中之消化率較生大豆為高 ( 分別是 70.9% V.S60.4%,p=0.04 )。烘焙大豆在全腸道中總 C18 脂肪酸及總脂肪酸的消化率較生大豆要高 ( 88% 與 82.4%、86.3% 與 81%、p=0.01 )。餵飼基礎飼糧組其全腸道之表面能量消化率較含大豆飼糧組為低 ( 69.2% 與 70.0%、p=0.07 )。含全脂大豆飼糧,不論烘焙溫度為何或游離大豆油對瘤胃性狀及養分的消化均呈類似的影響。烘焙對肉牛脂質或能量的消化部位無影響,但增加脂肪酸之消化率。進一步來說,烘焙無法使大豆之不飽和脂肪酸在瘤胃中免於被氫化。

飼糧類胡蘿蔔素添加維生素A.E對免疫與健康的影響

  類胡蘿蔔素 ( β–胡蘿蔔素,蕃茄紅質 )、維生素 E ( α–生殖醇 ) 及維生素 C ( 抗壞血酸 ) 為自然存在的營養成分,為抗氧化劑。對於動物的健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動物處於各種緊迫時,讓有害的自由基無法活化產出,使細胞具有正常活力。在經體內與體外的研究後顯示,這些維生素抗氧化劑,一般均會增強不同型態如細胞性或非細胞性的免疫。這些微量元素抗氧化劑的功能有少部份可藉由維持重要免疫細胞的功能與構造的完整來增加其免疫性。如動物體內此類營養分生產效率降低,將會危害到免疫系統,並增加對疾病的敏感度,進而導致動物病態與死亡率的升高。

龐大地體液對年輕小牛的重要

  近來 USDA - APHIS 國際動物健康檢查系統 ( NAHMS ) 進行乳用女牛評定發現,小乳牛在斷乳前之死亡率平均為 8.4%,而死亡率中有超過 52%的原因是由腹瀉所造成。腹瀉導致大量水分、電解質 ( Na、K、Cl ) 及糞便中產生能量之營養分的流失,脫水會迅速產生,腹瀉動物在 24 小時內可能會損失體液的 6 - 12%,故很快就會有脫水情況產生。當體液損失超過身體總水分之 12%時會發生脫水及電解質失衡,而造成休克或死亡。體液之自我平衡為影響小牛健康及發育的重要因子,其包括:(1)確保小牛在產後盡可能迅速攝食適當的高品質初乳;(2)隨時均有乾淨且新鮮的水供應;(3)當小牛腹瀉時馬上使用口服補充水分治療。國際動物健康檢查組織 ( HAHMS ) 研究中發現,許多生產者在仔豬產後沒有供應充足的初乳去滿足其所需之免疫性的保護,於產後初乳透過供應營養及生長所需因子,並會建立腸道功能。在產後需有充分的水供應小牛自由攝取,因水分與乾飼糧的攝取有高度的相互關係。口服電解質治療須在早期發現腹瀉症狀時即進行,但在 HAHMS 的調查顯示,卻只有 21%的生產者如此實行。一些較新的電解質產品含有可溶及不可溶的纖維與膠化製劑如 guar  gum。這些產品延緩通過腸胃道之時間,促進營養分的吸收,並提供發炎的腸道組織有一覆蓋效果。水溶性電解質無法供給充足的能量滿足小牛維持需要,而生產者對腹瀉的小牛停止供給牛乳常造成水溶性電解質供應不足,而無法應付體液所需。近年來研究發現,腹瀉小牛在作口服電解質治療時,亦可維持供給以全部或部份的牛乳或牛乳代替品飼糧,如此可維持體重、體液平衡及能量攝取量。以牛乳和電解質配合治療不會使腹瀉更激烈及更持久。

 

中國畜牧雜誌第五十五冊合訂本

1996年一月號至1996年六月號

第 28 卷 (96) 第 6 期 ( 28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