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養豬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方清泉

中華民國養豬事業發展協進會

 

        我國養豬產業遭逢口蹄疫的肆虐誠屬大不幸,產官學界如能痛定思痛,確實做好自衛防疫及豬糞尿與死豬處理、降低生產成本,並積極朝向整合產業組織、落實法令執行、輔導及幫忙產業及全力配合政府施政等方面努力,同心協力撲滅口蹄疫,未嘗不能化此危機為轉機,再造養豬產業第二春。

一、台灣以後還可以養豬賺錢嗎?

        養豬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產業規模縮小、利潤降低,而環保要求提高,台灣以後還可以養豬賺錢嗎?歐美國民平均所得超過美金 25,000 元 ( 我國於 1996 年約 12,000 元 ) 的先進國家 ( 金融業利率相對亦低 ),在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嚴格管制養豬豬糞排放及平均投資報酬率 5 ~ 15% 的情形下,產業依舊「很有效率」的存在,並無萎縮跡象;這是可以提供台灣養豬產業未來長期演變的一個參考。

二、口蹄疫前養豬產業在我國經濟上的份量

        養豬產業是我國農業的重要支柱之一,民國 75 年以後即為農業中最大產業。民國 85 年養豬產業的產值達新台幣 886 億元,佔全國農林漁牧總產值之 21.2%,約佔全國畜產總值的 59.3%,高居單項農產品產值第一位。養豬產業共使用 5,853 公頃土地,僅佔我國全部可耕地面積 873,378 公頃之 0.67%,佔所有畜牧用地面積 14,832 公頃之 39.46%,是一項使用土地極有效率的產業,估計約有 10 萬人直接從事養豬生產事業。

        養豬產業不但充份供應國人日常生活所需的優良肉品,維護國人健康,也賺取大量外匯,對平衡中日美貿易逆差提供實質貢獻。也因為具利潤誘因,因此能吸引青年農民留在農村,因而活化農村經濟。

        過去 20 年來養豬產業之持續繁榮,亦同時帶動上、中、下游相關產業之發展。估計養豬產業連同各相關產業如飼料、動物藥品、畜牧資材、屠宰加工、運輸倉儲等,年總產值更高達新台幣 1,600 億元,從業人口約 70 萬人。養豬產業對國家經濟與社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按農林廳統計資料,85 年台灣毛豬屠宰頭數 1,431 萬頭 ( 每月平均屠宰 119 萬頭 ),每頭平均體重 107.5 公斤,屠體總重 126.9 萬公噸 ( 屠宰率 82.5% ),豬肉及加工製品外銷 27.4 萬公噸 ( 佔總產肉量 21.59%,約值 16 億美元 ),每人每年豬肉消費量為 46.7 公斤 ( 83 年官方數字為 40.4 公斤 )。

        每頭毛豬以外銷 43 公斤計算,折合毛豬 637 萬頭;若以屠宰率 82.5% 計算,折合毛豬約 309 萬頭。

        除此之外,不經正常管道屠宰豬隻 ( 淘汰種豬等 ),保守估計每年約 70 萬頭。準此,合計國內消費量每月約 8.8 萬公噸,折合毛豬 99 萬頭;每人每年豬肉消費量實際應為 49.6 公斤 ( 丟棄及飼料用亦包括在內 )。

        86 年 3 月 20 日口蹄疫爆發時,產業基本狀況類似。

        台灣在成為口蹄疫疫區之後,不僅豬肉及相關產品 ( 包括牛羊等偶蹄類動物 ) 的外銷受阻,同時我們享有國際聲譽的畜產業也因疫情的連鎖效應受到嚴重的打擊。

三、口蹄疫後產業之演變

        台灣在變成豬口蹄疫疫區以後,4 ~ 5 年內大量外銷豬肉及相關產品的機會不大,加上我國可能在 87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WTO ) 開放豬肉市場,產業因此將被迫在 3 ~ 4 年內從年產 1,500 萬頭 ( 在養約 1,200 萬頭 ) 減少成約 1,000±100 萬頭 ( 在養約 800 萬頭 )。毛豬牌價則從過去 20 年平均 4,900±900 元降成約 4,400±500 元。養豬戶數預測將從 2.6 萬戶減少成 1.5 萬戶,其中

        1.在養 1,000 頭以下豬場約 1 萬餘戶,年產 200 萬頭毛豬。

        2.在養 1,000 ~ 2,000 頭豬場約 2,000 戶,年產 450 萬頭毛豬。

        3.在養 2,000 頭以上豬場約 500 戶,年產 350 萬頭毛豬。

        以永續經營的角度而言,100 公斤毛豬總生產成本無法有效降到 4,000 元以內者遲早都會棄養,因此專業養豬戶在保有經濟規模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將成為關鍵。長期來看,仔豬市場會減少一半以上,而且仔豬價格有很大的機會僅在成本之上,利潤不佳,因此架子豬戶應慎重考慮規模及轉型成一貫養豬場。肉豬戶也會因利潤下降,生存困難度增加,轉變成一貫經營可能會是不錯的選擇。

四、口蹄疫一定要撲滅

        口蹄疫不但使外銷機會趨近於零,更重要的問題是內銷市場也有可能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因為降低豬肉及相關產品關稅及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而喪失大約 10 ~ 20%的國內市場。因此迅速擬定並立即執行口蹄疫撲滅計畫,不但在短期內可以有效阻止口蹄疫疫區國家 ( 尤其是東南亞或大陸在兩岸政治氣氛改善後 ) 所產豬肉低價競爭國內市場,長期還有可能在確保國內市場前題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並改善體質,進而降低毛豬生產成本、提升國際競爭能力;並順勢在成功撲滅口蹄疫及豬瘟以後,尋求恢復全面外銷冷凍冷藏豬肉的可能性。

        此次口蹄疫已對本省養豬產業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日後在達成撲滅目標之前,每年光就投入口蹄疫疫苗之成本,保守估計達新台幣 3 億元 ( 30 元/劑 × 10,000,000 );若加上注射疫苗之人工費用每劑至少 5 元,疫苗注射每年就必須花費至少新台幣 3.5 億元以上。在發生口蹄疫之直接損失方面往後尚難預估,但是注射口蹄疫疫苗時,因追趕豬隻及疫苗本身對豬所形成之緊迫,有可能使潛伏於豬場之其他疾病如假性狂犬病、沙氏桿菌症等,趁豬隻抵抗力變差時爆發而造成損失。如我國撲滅口蹄疫,此等損失均能免除,有利於降低養豬生產成本。

五、自衛防疫是自保之道

        一個做好自衛防疫的豬場,在豬、人、車嚴格管制的情況下,感染到新的疾病的機會很小,此次具高傳染性特色的口蹄疫是一個最佳例證。

        對個別豬場而言,買豬進場是引入新的疾病極大的潛在風險,因此隔離檢疫、驅蟲、打疫苗應確實執行,或代之以冷凍、新鮮精液引種,降低疾病風險及成本。

        出豬台及 ( 大宗 ) 飼料貯存槽應考慮遷移到離豬最遠的地方,以減少車輛帶來疾病的風險。

        養豬朋友的來往聚會最好選擇在下午或晚上,會後進豬場之前一定從頭洗到腳並且換衣服。

        到過東南亞或大陸豬場的人,回國後應避免立刻進入豬場。

六、養豬要改善一些觀念及做法

        以往養豬隨便養隨便賺,差別是賺多賺少,但往後會是以技術賺錢的時代,因此所有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及順應社會變遷的方法都必須妥善利用。例如以自動化、批次化作業 ( 例假日為休閒娛樂時間 ) 及工作外包減少勞力需求。設定生產目標 ( 例如一頭母豬一年上市毛豬 16 頭以上、母豬淘汰前平均分娩 6 胎以上,每頭毛豬飼料成本控制在 2,500 元以內、100 公斤毛豬總生產成本不超過 3,800 元 ),以獎金、分紅提高員工工作誘因。聯合採購並結合共同運銷、人工授精、電腦化等。此外,為了讓豬場減少對鄰近居民的反感,豬糞尿應確實處理,並且立刻進行綠化、美化及相化工作;而參與社區公益活動、敦親睦鄰更應隨時投入。

七、落實污染防治是產業被社會接受的基礎

        環保署、環保團體及社會大眾基本上都認為養豬是高污染的產業,自給自足即可,不要外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就是社會可以接受養豬的規模,他們並沒有說台灣不要養豬,豬肉進口即可。

        提高產業正面形象讓社會大眾不但不反對養豬,而且可以接受將是產業更有規模的基礎。重新檢討環保署預計在 87 年要執行的放流水標準 ( 世界第一嚴格 ) 及檢驗誤差值 ( 達 53% ) 是當務之急,否則當政府有魄力的執行公權力後,全台豬場都將關門。當「合理可行」的標準公佈後,所有豬場都應納入管制並嚴格執行罰則,甚至告發停養;位於水質、水源、水量保護區的高屏養豬大縣 ( 佔在養豬三分之一 ) 會是一個嚴格的挑戰,不但考驗政府公權力,也考驗養豬業者的職業道德。目前絕大部份豬場設有糞尿處理設備,比較困擾的是曝氣技術較高,常因污泥回流欠佳而效果不彰導致停機,因此輔導改善成全自動分批式曝氣 ( SBR ) 設施是可以考慮的。而減少排放水,例如利用處理過的廢水洗豬舍是養豬戶可以嚐試的 ( 台灣有數以百計的豬場是這樣做的,並沒有後遺症報告 )。

八、提供安全衛生的肉品是我們的責任

        病死豬處理 ( 場內處理應為第一優先 )、藥物殘留及屠宰衛生 ( 尤其是私宰 ) 亦應妥善處理,以提供國人安全衛生的豬肉並減少往後歐美進口豬肉在這方面可能的訴求。具體而言,假如有辦法有效減少私宰場 ( 估計全台約有 200 場,是問題豬的集中地 ),並充份利用原有冷凍屠宰加工廠高水準的設施及外銷檢驗標準提供國人肉品,將會是三贏的局面 — 政府施政形象得以確立。產業提供安全衛生的肉品。加工廠不必關廠,減少設備浪費及員工失業問題;並有機會在撲滅計畫完成時順勢再行外銷 ( 否則 4 ~ 5 年後誰殺豬外銷? )。此外,沒有病的淘汰豬 ( 例如繁殖率欠佳、肢體障礙 ) 應輔導成立指定屠宰場,以免和病死豬問題一直糾纏不清,並造成守法豬農無處可去的困擾。

九、產業組織應更團結合作

        養豬產業過去以來並不團結,各掃門前雪,並且並不很配合政府的政策。究其原因除了民族性以外,大家錢賺的不少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有錢以後,財大氣粗,誰都不服誰,誰也不怕誰。此在政府政策的形成與執行 ( 例如 25 公斤以下仔豬不得移動 ) 及 WTO 談判都造成實質上的困難,因為不知道產業真正的意見。因此往後產業組織應朝整合成一個努力,至少應密切配合,以為產業自治的基礎,具體的例子是可以為政府現在對外 WTO 談判的籌碼,並凝聚出可行的口蹄疫撲滅計畫。

十、產業衛生管制應更落實

        此次口蹄疫全面性的爆發,載豬車四處進出推測是一個很重要的傳播源,因此往後載豬車進出頻繁的公共場所 ( 例如肉品市場、化製廠、屠宰加工廠及仔豬市場 ),衛生、消毒工作一定要加強。而前述與豬有關場所的合法化與納入管理也應正視,並且在任何特殊問題產生時能循正常管道向上反映是應該納入政府防疫體系並加以落實的,以免又一發不可收拾。

        台灣仔豬買賣一年推測有 200 萬頭,是一個行之有年的傳統,也是傳播疾病的最主要途徑之一。民國 85 年傳染性胃腸炎的流行推測是由屏東麟洛仔豬市場散佈到彰化、雲林地區,再因載豬車散播到全省。遺憾的是仔豬買賣一直沒有納入管理,架子豬戶對政策的配合 ( 例如 25 公斤以內不得移動 ) 也不很理想。因此如何減少此一問題 ( 例如辦理仔豬市場公開交易,並由獸醫監控其防疫、疾病問題 ) 對產業疫病的不利影響是應該正視的。

十一、政府仍應幫助及輔導產業

        過去 10 年養豬因為平均利潤還算不錯 ( 15% ),因此豬農只單純賺養豬的錢。未來則因毛豬牌價明顯降低,除了降低生產成本以外,和養豬產業有關的利潤可能有部份會流到豬農,例如聯合採購節省的成本。歐洲中小型國家產業垂直橫向發展經驗及組織是政府輔導時可以參考的模式。

        對農政單位而言,繼續以間接或直接,有形或無形的方法幫助仍有意願及條件的豬農降低生產成本至 3,800 元以內是可以考慮的。舉例來說,台灣有性能非常好、骨架健全而體型優美的藍瑞斯、約克夏及杜洛克豬,但種源交流不很理想,擴散的效果欠佳,因此輔導成立「精液供應中心」,以優惠的價格大量推廣質優精液,對產業會有正面的幫助。

        經此次口蹄疫影響,產業規模雖然可能減少約四分之一,但仍會是農業中的最大產業及農村安定的一大力量,政府在研發、推廣及產銷投資仍不應減少,以提供產業未來能有永續經營、發展的機會。

 

中國畜牧雜誌第30卷(98)第 7 期 ( 27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