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新聞集錦

 

畜牧法近期將公布施行

        畜牧法是畜牧產業的根本大法,畜牧法之於畜牧業者,其重要性,就如同中華民國憲法之於中華民國國民,民國 87 年 5 月 29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可望於近期公布施行。

    立法經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 78 年 12 月擬定畜牧法草案。報由行政院經前後 5 次審查討論修正,於 80 年 2 月 20 日函請立法院審議,同年 11 月 27 日經立法院一讀通過後,直至 87 年 5 月 28 日上午 9 時,於該院第二會議室召開黨團朝野協商會議,與會者包括國民黨黨團、民進黨黨團、新黨黨團、無黨籍聯盟與建立新國家陣線同仁共同研商畜牧法草案再修正條文,共 14 條,其中內容修正者 8 條、增列者 1 條、因增列條文而修正條次者 5 條,並於本 ( 87 ) 年 5 月 29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

        畜牧法中需農委會主動配合敘明置於本法施行細則的項目如下:

        1.公告飼養家畜禽達一定規模量者應申請畜牧場登記,及應申辦之最後期限。

        2.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設置標準。

        3.畜禽屠宰衛生檢查規則及相關收費標準。

        農委會於近期內邀集專家學者及產業團體籌組工作小組,可望於本法經總統明令公布後 1 個月內完成施行細則專案,並循一定程序報行政院核定後公布施行。

    重要性

        台灣地區 86 年 3 月發生豬隻口蹄疫疫情後,毛豬產銷結構面臨重大改變,同時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WTO ) 中美諮商結束後,開放雞肉、雞雜、豬腹脅肉、豬雜等頭期款,對畜牧產業造成一定程度之影響,對於有關養豬、養雞離牧措施,農委會計畫於本年 7 月 1 日起接受申請,另畜產品進口檢疫檢驗之執行與屠宰衛生之落實改善,亦需賴畜牧法之規範及管理。同時為因應經濟及社會變遷,必須有效管理輔導畜牧產業,防範畜牧污染,促進畜牧事業之健全發展。

畜牧法實施對畜牧產業的影響

    影響1

    落實畜牧場登記及管理

        為有效管理輔導畜牧事業,維持畜牧產業之產銷秩序及防範污染環境,特別對離牧農民之後續管理,明定畜牧生產業者必須辦理畜牧場登記,並對其飼養禽畜之規模或數量予以規範。

    影響2

    強化產銷調節及輔導

        畜牧產業之永續發展,有賴民間相關產業團體之有效運作,畜牧法中擬成立「中央畜產會」,可整合目前畜牧產業相關團體及基金,有效發揮產業界之自治能力,並於加入 WTO 協助政府辦理產業輔導工作、產銷平衡及穩定禽畜產品價格等業務。

    影響3

    落實畜禽屠宰管理

        我國現行肉品衛生檢查較不完備,當務之急唯有建立全面性畜禽屠宰管理措施,畜牧法中規定屠宰畜禽必須於屠宰場進行,賦予主管機關取締私宰之法律依據,並以嚴格處罰規定遏止私宰。同時明定中央主管機關應設專責單位,置屠宰檢查獸醫師與屠宰檢查查緝人員。主管機關亦得委託法人與執業獸醫師執行屠宰衛生檢查,以最精簡之政府編制及最少經費下,執行繁雜之肉品衛生檢查工作。另明定不適合人類食用屠體不得分切、加工、運輸、貯存或販賣,避免其流入消費市場。如此,方能提供國人更為健康安全之食肉產品,亦方能在加入 WTO 時,要求並檢驗輸出國產品。

平常心面對美國豬肉進入台灣

        今年 7 月開始,美國的豬腹脅肉及其他切割肉和豬雜碎,要開始進口到台灣,國貿局於 5 月 29日公布有關輸入配額分配作業規定,公告申請人的資格、申請時間和抽籤方式等等作業事項。

        農委會表示,因為我們已經承諾美國在下半年進口一定量的豬腹脅肉及其他切割肉和豬雜碎,因此必須信守承諾實施,為了減輕進口美國豬肉及雜碎對國內豬價之影響,農委會前一陣子已經邀請相關單位共同協商,經充分討論後,大家已有共識,未來將有計畫、有秩序地進口,以減少美國進口豬肉帶來的衝擊。

        有關美國豬肉進口的事宜,農委會目前已經陸續做好了準備工作,為了維持有秩序的進口,農委會也極力爭取申請人的資格,將範圍擴大到養豬農友和團體,使豬肉進口的過程透明化,並且保障養豬農友的權益,農委會呼籲養豬農友切莫心急而亂了手腳,應以平常心來面對即將進入台灣的美國豬肉。

豬腹脅肉及其他切割肉和豬雜碎申請分配量

82 年 86 年具有豬肉或豬肉製品進口實績之出進口廠商 * 2,500 公噸 ( 豬腹脅肉及其他切割肉 )

* 3,750 公噸 ( 豬雜碎 )

82 至 86 年具有豬肉或豬肉製品出口實績之肉品加工廠
營業項目載有經營肉類買賣、加工業務之營利團體 * 2,500 公噸 ( 豬腹脅肉及其他切割肉 )

* 3,750 公噸 ( 豬雜碎 )

養豬團體 ( 包括中華民國養豬協會、中華民國養豬事業發展協進會及台灣省毛豬運銷合作社聯合社 ) 所屬會 ( 社、場 ) 員及養豬業者
台灣省農會所屬基層農會

行政院農委會彭主委赴桃苗地區視查畜牧業並與業者進行座談

        農委會表示,為瞭解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WTO ) 養豬科技研究、農民轉型、肉類加工廠商調整因應情形及遭遇困難,該會主任委員彭作奎特於六月十二日訪視桃苗地區畜牧界,以聽取業界心聲並協助共同解決困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彭作奎於訪視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苗栗縣百祥牧場及桃園縣雅勝冷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與業者座談中表示,我國之養豬產業透過科技的研發、品種的改良並配合「畜牧法」有效的輔導產銷及加強屠宰衛生的管理,養豬產業經調整後,將成為提供國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而非污染的產業;彭主委進一步呼籲,肉商及養豬業者應有生命共同體之共識,唯有合理化的豬價及健全的運銷體系,並透過高品質品牌之建立,才能使養豬業者及肉商達到雙贏的局面。

        彭主委一行首站巡視位於竹南鎮之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除聽取簡報外,並說明我國加入 WTO 養豬產業之因應措施與養豬政策,之後即參觀種豬精液銀行,模組化箱型豬舍及豬心臟血管比較醫學中心,彭主委對於該所多年來從事養豬科技研究之努力及成果表示肯定,並勗勉該所應配合我國加入 WTO 養豬產業之轉型及提高經營效率方面加強研究及推廣;接著拜訪百祥牧場並聽取當地養豬產銷班班員意見,對百祥牧場徹底執行仔豬施行疫苗、釘掛耳標表示贊許,另亦勉勵該牧場繼續努力,以提升國際競爭力,於百祥牧場之座談中,除逐一解答養豬農民所提出之問題外,並表示農委會已擬妥養豬戶離牧補償標準及養畜產業白皮書,該會將於近日內報行政院核定後實施,另「畜牧法」已於五月二十九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該會將加強畜牧產業之登記及管理,期使畜牧產業能永續經營,於座談會中亦對養豬農民配合政府政策表示欣慰及嘉許;最後一站為訪問雅勝冷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彭主委對該公司注重屠宰衛生及產品品質表示嘉許,亦勉勵其利用優良之設備轉經營內銷,農委會將輔導原經營外銷為主之冷凍肉類廠商建立銷售據點及通路,以提供國人優良衛生之豬肉。

        彭主委最後強調,我國即將加入 WTO,養豬相關產業應加速產業調整步伐,加速科技之研究,並生產高品質、無污染之產品供應消費者,以提高產業競爭力,創造畜牧產業之新紀元。

彰化發現兩頭豬罹患「豬丹毒」

        彰化縣肉品市場最近發現二頭待宰的豬隻,罹患近年已極少見的「豬丹毒」病,由於這是法定傳染病,除了當場撲殺銷毀外,家畜疾病防治所並已迅速追查病源和消毒,目前仍繼續監控疫情。

        不過,家畜疾病防治所表示,豬丹毒在動物傳染病的分類方面,只屬於較輕微的「丙級」傳染病,其威力比起「甲級」傳染病的口蹄疫有相當差距,且易於醫療,人類也可能會被感染而引發局部的皮膚病,但病情亦較輕,人們不必太緊張。

        彰化肉品市場,於六月十五日在待宰的豬隻中,發現其中二頭豬隻感染豬丹毒,立即予以撲殺焚毀,並通知彰化縣政府農業局,由農業局所屬的家畜疾病防治所進行疫情監控,先查出這二頭豬隻是來自溪州鄉的一養豬戶,而該豬戶剛好已將全部豬隻出清,目前已沒有再飼養。

        家畜疾病防治所已對該豬場週邊方圓三公里的其他養豬戶進行消毒,並全面清查有無其他病例,目前並未再發現其他病例,因而研判上述二隻應該只是零星的病例,疫情並未擴散。

        家畜防治所指出,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所引起的豬發熱性傳染病,病豬的臨床症狀是體溫上升至攝氏四十至四十二度以上,躺臥、不願站立及運動,走動僵硬或跛行,頭垂下,背弓起,呼吸帶囉音,小豬下痢,懷孕母豬發生流產,感染後二、三天皮膚呈蕁痲疹或菱形立病灶。

        防治所呼籲養豬戶注意飼養衛生並消毒,如使用炭酸、鹼性消毒劑等均可達消毒效果,細菌在加熱至攝氏五十六度,十分鐘即可殺死,而一般病豬在治療時,均採用青黴素,在發病後廿四至三十六小時內治療可獲極佳療效。

        另外,平時亦應實施豬丹毒疫苗預防注射,其時機,是懷孕母豬預定分娩前四至六週,以及仔豬出生後第八週免疫,第十二週再補強免疫,種公豬和種母豬每隔六個月免疫一次。

        至於人體可能感染部份,家畜疾病防治所表示,從事肉品、魚類、皮革加工、獸醫及實驗室工作等職業者較易感染,但病徵類似皮膚病,也較容易治療,人們不必太緊張。

舉辦「國產優良豬肉品嚐會」推廣國產優良高級部位肉

        台灣區肉品發展基金會六月二十四日於福華飯店舉辦之「國產優良豬肉品嚐會」,推廣國產豬隻優良高級部位肉,並請該飯店之主廚烹調二十道以豬肉高級部位為材料之菜餚,會後並請福華飯店主廚講解烹調肉品之正確方法,除讓消費者品嚐菜餚外,亦可得到肉品烹調新知。

        農委會指出,豬肉是國人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也是傳統的民生必需品,同時也是近年來最重要的外銷農產品,但在去年國內豬隻受到口蹄疫的侵入,養豬產業受到鉅大的影響。目前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面對各類農產品市場的開放,我國養豬產業又將面臨挑戰與衝擊。針對此一困境,該會基於照顧農民及維護養豬產業政策,積極規劃各項中、長期計畫,希望引進新的生產技術及行銷策略,提高產品競爭力,開創養豬產業的新里程。

        農委會又指出,當前在國際化、自由化的潮流下,建立衛生、安全的豬肉供應系統,並呈現台灣豬肉生鮮、美味的特色,以區隔進口豬肉產品,爭取消費大眾支持,為因應國外豬肉產品進口重要對策之一。過去由於養豬業者的努力,台灣豬肉肉質鮮美、風味特佳,豬肉品質早已享譽國際,為我國賺取了不少外匯。特別是在臨近的日本,「台灣良豚」代表安全、美味,在市場上享有盛名,且佔有重要地位。而品質優良的台灣豬肉,在國內市場反而因國人飲食習慣改變以及對這些部位豬肉的烹調方法不夠瞭解,消費量未能提升。為了培養消費者對國產豬肉的喜愛,該會積極輔導養豬產業迎合市場趨勢,在豬種及飼養技術不斷改良下,具有優良的品質,且配合屠宰、加工以及銷售各方面的努力,台灣豬肉競爭力比過去更好;該會也加強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積極辦理豬隻藥物殘留之監控,同時輔導業者依照政府法令取得 CAS 及 TFP 之認證,加強品牌行銷。這些方面的工作在顯示業者與政府共同努力之決心,以提升國產豬肉的形象及保障消費者食肉的安全。

        農委會另外說明,由台灣區肉品發展基金會所主辦的品嚐會,目的即在介紹我國國產優良品質的高級部位豬肉,並由福華飯店的全體主廚精心料理烹調,藉以建立產、銷及消費者間的良好互動,使我國國產的生鮮豬肉更能符合消費者的要求。

        農委會最後呼籲全國婦女同胞們,多多選購好吃安全的台灣豬肉,大家共同來支持我國的養豬產業。

口蹄疫病毒與腸病毒分屬不同病毒腸病毒疫情與口蹄疫無關

        國內最近發生腸病毒疫情,造成多人死亡,引起民眾恐慌,外傳本波腸病毒之流行可能係去年爆發豬隻口蹄疫之後遺症,針對此說法,農委會特別說明予以澄清,口蹄疫病毒與腸病毒分屬不同病毒株,國人不宜作無科學根據之聯想。

        農委會指出,以病毒種類而言,口蹄疫病毒為 apthovirus 屬,其感染對象為偶蹄類動物,而腸病毒屬於 enterovirus 屬,其感染對象為人類,基本上其病毒型屬不同屬,核酸排列不同,病毒特性亦不同,口蹄疫病毒不耐酸,pH6 以下即不活化,不易由消化道感染,而腸病毒在 pH3 以下才不活化,因此可耐過胃部強酸環境存活於消化道中,另依病原抗原特性與核酸排序亦可直接分辨出二者之不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CDC ) 日前以專文報導台灣腸病毒疫情時亦明白指出,雖然腸病毒也造成受感染者口部與足部之症狀,但與豬隻口蹄疫乃為不同病毒所造成。

        針對口蹄疫豬隻掩埋處理是否造成病毒污染問題,農委會特別說明,口蹄疫病毒在常溫下呈不活化且不耐酸,豬屍掩埋腐敗過程會產生熱與脂肪酸,減低病毒存活機會,且地層土質具有過濾作用,口蹄疫病毒滲流入地下水層機會很小,因此依台灣特殊地理、氣候與水文,口蹄疫病毒不可能滲入地底,而且更不會藉地下水傳輸,而產生足夠活化之病毒來感染動物。該會去年委託國立台灣大學獸醫系公共衛生研究專家對口蹄疫病死豬掩埋場地下水進行水質分析,至今在各監測地點之地下水水質分析中皆未檢測出口蹄疫病毒。

農委會彭主委發表「邁向二十一世紀亞太地區糧食供需與展望」之專題演講

        彭主委於六月九日上午在亞太糧食肥料科技中心所舉辦廿一世紀農業展望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邁向二十一世紀亞太地區糧食供需與展望」之專題演講,彭主委表示一九七○年代國際曾因糧食短缺造成糧價的上漲,因此聯合國糧農組織特別舉行世紀糧食高峰會議,討論如何增加全球糧食生產和促進糧食安全,惟一九八○年代,卻又由於糧食供過於求,致糧價大幅滑落。在一九九三年糧農組織召集另一次世界糧食高峰會議,強調饑荒與營養不良,特別是在非洲地區。由於一九九五年糧食再度造成低庫存、高價格,致引起世人懷疑以目前農業技術是否可能生產足夠糧食來養活逐漸增加的人口,一九九六年世紀糧食高峰會議的舉行即受此影響。

        彭主委指出,按照國際政策委員會的報告,最近二○年來人口增加了六○%,唯營養不良的人數從一九七○年的三五%降至一九九○年的二○%,在一九七○至一九九○年代中,每人每日的熱量消費從二一三五卡增加至二四七五卡,由以上資料似乎顯示世界饑荒情形已有減緩趨勢。

        但全球長期營養不良人口數到一九九六年仍有八億人,其中二億人處於嚴重的營養短缺,有八十八個國家被認為處於「低所得糧食短缺」,其中有幾乎一半是分布於非洲的沙撒哈拉,四分之一在亞洲,其他分布於歐洲和獨立國協,因此,如何在環境限制下永續提供足夠糧食來養活全球不斷增加的人口是我們必須面臨的重要挑戰。

        亞太地區的人口占全球六一.二%,農業生產對本地區的經濟活動是十分重要的,彭主委所提出之專題報告,主要是對目前亞太地區糧食與農業生產概況的回顧,並討論長、短期糧食需求和農業展望。

        在亞太糧食需求方面,彭主委提出,影響亞太地區糧食需求的主要因素為人口成長,雖本地區人口成長率逐漸下降,但每人所得有增加趨勢,口味也有所改變,這些因素都影響到糧食需求。

        彭主委指出,所得影響糧食需求主要是幾個方面,即消費者的購買量、形態和品質、服務等,在亞太地區的糧食生產中,糧食生產數量從一九七○年的四.六億噸增加至一九九五年的八.三四億噸,增加了八十一%,其中八十五%是由於單位產量的提高,只有十五%是來自於面積的增加,亞太地區的農產貿易從一九七○的三二○億美元增加至一九九五的三、○七○億美元,成長將近十倍,亞太地區未來糧食供需展望,從大部分的預測顯示農產生產將與人口的成長,和不斷增加的所得相配合,因此每人糧食消費將隨著農業生產的成長而增加。而實質農產品價格在未來十至二十年將會稍微下降,若亞洲經濟持續樂觀,糧食供需情況亦將持續改善,此外由於開發中國家都市化與所得的提高也正促使糧食消費的多元化,未來消費形態將會增加畜產品、蔬果產品,而減少穀物,由於對畜產品消費增加,因此將會增加對飼料穀物的需求。

        人口壓力和糧食需求的壓力將會導致全球環境的變化,如增加肥料、農藥、除草劑的使用,過度耕種而導致土壤的惡化這些都會對環境有負面的影響,但並非所有的農業均會帶來負面影響,農業也有外部經濟效果存在,如永續農業保育措施即可幫助改善環境。

        雖然過去三十年農業單位產量增加相當快速,但是未來單位產量增加的趨勢是否能維持過去的成長率,許多分析家都認為單位產量的增加無法保持綠色革命期間的水準;但是實驗場的產量與田間產量仍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以目前的技術,單位產量的提高仍有空間,如能加強新技術的開發與移轉,將使亞太地區保持永續性的高生產水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頒獎表揚八十七年度優秀農業人員得獎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獎勵對促進農業發展有重大貢獻的工作人員,六月十日在該會大禮堂舉辦八十七年度優秀農業人員頒獎典禮。該會係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訂頒「農業實驗研究教育及推廣人員獎勵辦法」,每年辦理優秀農業人員選拔。

        農委會指出,第十三屆農業優秀人員本年度得獎人係由各機關、學校、團體推薦候選人,共有三十七位,首先由評審委員會聘請專家進行個案審查,接著由初審小組開會逐件審查,評定初審入選名單後,再提經評審委員會複審,評定本年度得獎的十二位優秀農業人員,每人獲頒獎狀乙只獎金二十萬元,過程極為審慎和嚴謹。

        茲將各位得獎人在農業工作方面的傑出表現,介紹如下:

        一、高景輝教授:服務於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在培養農業科技研究人才與作物生理研究方面,成果豐碩。

        二、陳清華經理:服務於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推動果菜運銷業務現代化及提高共同運銷市場占有率,貢獻良多。

        三、黃謄鋒課長:服務於台灣省茶葉改良場,在茶葉產製機械化作業與省水灌溉之研究推廣方面,成績斐然。

        四、陳義雄主任:服務於台灣省畜產試驗所,從事豬隻屠宰作業改進試驗,改進屠體品質,績效卓越。

        五、丁全孝秘書:服務於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對台灣水稻省工栽培模式之建立、作物育種及有機米栽培之成效,表現極為優異。

        六、盧榮祥會長:服務於高雄農田水利會,落實國內灌排管理技術水準,對農業天然災害之發生及防範採取積極因應措施,績效卓著。

        七、郭俊開技正:服務於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在環境綠美化推廣輔導及改善示範,成效卓越。

        八、王長瑩股長:服務於台灣省政府糧食處,改進糧政檢驗體系,提升糧食管理效能,著有績效。

        九、羅正雄常務董事:服務於台北花卉產銷股份有限公司,健全花卉運銷制度,促進產業升級,成效優越。

        十、許寬所長:服務於金門縣農試所,從事農業推廣工作,對提高農場經營效率,改善農民生活品質貢獻重大。

        十一、黃仲生總幹事:服務於台中縣梧棲鎮農會,深耕產業發展,戮力文化建設,全心奉獻農村,倍受農民稱戴,貢獻良多。

        十二、黃金煌先生:高雄縣六龜鄉的農民並從事農業生產工作並致力技術改進,對芒果品種改良,成就卓越。

彭主任委員出席「一九九八國家環境生態週系列研討會」

        農委會說,為推動及落實生態及環境保育之理念,由該會等單位指導舉辦之「一九九八年國家環境生態週系列研討會」,自六月二日起至七日止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師大分部綜合館國際會議廳舉行為期六天之研討會,研討主題包含:環境生態教育、自然保育教育、原住民文化與生態智慧、水資源與生態保育、濕地生態及保育等。

        農委會指出本系列研討會是本年度配合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辦理之保育大事,係結合各單位及民間團體共同舉行,該會主任委員彭作奎對此系列研討會至為重視,並於開幕式時致詞指出「生態保育」是近年來各界矚目的議題,因其強調對自然資源之管理及利用須符合永續發展之原則,與過去大家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之態度及認知有所差異,因此於社會中產生許多討論與反省;李總統於今年五月二十日就職兩週年時亦懇切的指出,過去我們為了追求高度的工商發展與經濟成長,在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上,相對地忽略了自然生態與環境品質的維護,以致嚴重影響國民生活環境品質的提升,也將成為我們未來發展的潛在危機;李總統對此現象甚感憂心,並呼籲國人正視此一問題,同時亦強調當前國人亟須建立「與自然和諧發展,與環境共存共榮」的觀念,以作為土地開發資源運用及建設規劃的準則。

        李總統的訓示,明白的指出了我們過去所忽略的生態問題,並揭櫫未來生態資源保育之作法及方針。

        彭主委說,台灣位居亞熱帶,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全島山巒綿亙,溪谷縱橫,垂直高差近四千公尺,其中百分之五十八之面積為森林所覆蓋;生態環境極其多樣化,也因此孕育出豐富之動植物資源,其種類之多及珍貴稀有程度舉世聞名。在台灣地區已該記錄之維管束植物達四千餘種,其中約百分之二十五為特有種;野生動物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淡水魚類、昆蟲類等已命名之種類計一萬八千四百餘種,其中特有種佔百分之二十以上。如此豐富之生態資源及高比例之特有種,不論在學術研究或資源保育上均深具重要性,值得國人珍惜及保護。本世紀以來,國際間由於經濟成長及人口膨脹,各國競相開發自然資源,致使全球生態資源不斷耗損,人類之生活環境品質因而日益惡化;如何挽救銳減中之物種資源及有效維護自然生態平衡,已成為當今全世界人類共同關注之焦點。由近年來國際間對相關之保育公約如華盛頓貿易公約及生物多樣性公約之重視可看出,全人類已體認到生態保育之重要性;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我國自當善盡維持人類生存環境與資源永續利用之責任。

        彭主委強調,在現實的社會中,資源保育與經濟發展經常處於對立之局面;一九九二年「世界高峰會議」中世界各國雖取得防止地球暖化、生物多樣性之保存、熱帶雨林之保護並應採取行動等共識,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繼續增加,熱帶雨林之砍伐仍未終止,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之矛盾,仍須全人類共同面對與理性解決;惟人類是屬於自然生態系統之一份子,是無法脫離自然生態維生體系而生存,因此對自然資源經營之態度,仍應以環境保護為優先考量,並在此前提下規劃妥適之國家發展機制,如此才能維持穩定之生態系,人類亦得以永續發展。

        農委會指出,一連六天之系列研討會,是對生態保育相關之議題進行密集之研討,其內容及廣度均極為豐富,期望此一研討會之舉辦,將帶動國內保育工作之熱潮,藉由大家之討論亦能凝聚保育共識,對未來相關工作之推動及自然資源永續發展觀念之落實有正面之助益。

愛護動物,大家共同改善流浪犬問題

        有關關懷生命協會與國外愛護動物團體要求我國儘速完成保護動物立法問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別說明,「動物保護法」草案業經行政院於八十六年一月函請立法院審議,經該院經濟、內政等聯席委員會三次審查,目前已完成審查條文十一條。

        農委會指出,「動物保護法」係該會優先審查法案之一,將積極促請立法院通過該案,作為動物保護之法律依據,以強化畜犬管理效果。另鑒於國人對飼養寵物觀念不甚正確,為導正此觀念,雖然法案尚未通過,該會早已著手進行改善,並經年編列預算辦理宣導教育工作,如印製保護動物宣導海報、製作短片於電視宣導及補助保護動物團體舉辦宣導活動。另推廣犬隻絕育工作,期從根本上減少畜犬數量,避免犬隻過度繁殖,八十六年計絕育犬隻達三一、四五○隻,對減少畜犬遺棄數量已有正面之效益。

        農委會並表示,流浪犬收容留置雖非該會主管,為加強流浪動物管理成效,該會亦補助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設置「流浪動物中途之家訓練中心」,建立流浪動物留置之標準設施及規範,該中心已於八十七年四月間舉開「流浪犬管理人員訓練」,期提升國內各單位之管理技術與效能,為此,英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特來函讚許我國之成果,美國人道協會及夏威夷人道協會等動物保護團體亦肯定國內政府部門之努力,特與農委會共同簽署人道處理流浪犬備忘錄,期透過合作提升處理技術。

        農委會最後強調,該會與環保署除分別積極籌措經費補助地方政府改善棄犬之人道捕捉及處理措施外,並將與環保署協調共同組成督導小組,督導地方流浪犬收容留置場所之改善工作,該會也呼籲飼主應秉持愛護動物之心,不隨意丟棄寵物,以維護環境衛生及減少流浪犬問題。

農委會送馬來熊回印度

        行政院農委會為妥善處理流落台灣之馬來熊,並積極參與馬來熊之保育及復育工作,於八十七年七月間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辦理第一次馬來熊回送原產國印度活動。

        農委會強調,為使大眾了解此次外送之作業,定於六月十八日,假屏東科技大學第一會議室 ( 行政大樓三樓 ),舉行行前說明會,說明此活動之籌劃過程、目標及介紹外送之馬來熊。說明會並將由印度–台北協會 ( India - Taipei  Association ) 的現任會長溥達賢先生 ( Mr.  Lal   T.  Pudaite ) 及屏東科技大學校長劉顯達博士共同主持。

        農委會指出,馬來熊 ( 學名:Helarctos   malayanus ) 屬瀕臨絕種之野生動物,原產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印度等南亞及東南亞國家,由於其幼年期體型小且長相可愛討喜,因此,十餘年前飼養野生動物的熱潮中,馬來熊成為國內飼養的熱門寵物之一。然而,這些個體大多僅能單獨的被圈養於活動範圍非常侷限的籠舍中,不但行動受阻且沒有機會參予正常的群體活動,長期下來,動物自然就出現許多不正常的現象及行為。而且,當馬來熊長成成熊時,其身長可長達 100–120 公分,體重達五、六十公斤重,碩大的體型、大量的食物及空間需求,實非一般寵物飼主所能照養管理的,因此,近年來遭飼主棄養之馬來熊案例,時有所聞;這些遭棄養及因野生動物保育法實施非法持有遭政府沒入之馬來熊計有七隻,暫時收容於該會補助屏東科技大學設立之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當這些個體抵達該中心時,多呈現嚴重的營養失調及大量的異常行為表現。經該中心長期之照顧及調養並將身心正常之個體,逐步組成小群,以進行再社會化之訓練,使這些個體之行為趨向自然本性。

        農委會表示,為期尋找馬來熊更理想之長期收容地點,以更進一步的增進這些動物個體的福利,並期望因此而有助於其原產國馬來熊的保育工作,該中心三年前就開始積極的與其原產國之間聯繫、協調及評估,並已獲致結果,將於今年七月中旬外送首批馬來熊 ( 一雄二雌 ),前往印度 Hyderabad 市 Nehru  Zoological  Park 動物園;該園為一個開放式的野生動物園,園內之動物擁有廣大且自然之生活環境。由於本次外送之個體均為成熊,未來野放的機率極微,在該動物園內,除將擔負起教育民眾之大任外,也有機會參加該園籌劃之繁殖計畫,其產生之下一代有更大之機會回到野外,增加野外族群之數量,如此,才是真正達到保育之目的。

鬥雞賭場    豐原曝光

        台中縣豐原市警方到東陽里山區取締賭博鬥雞場,三十多名賭客一哄而散,留下廿六隻鬥雞,其中兩隻鬥雞還在場中纏鬥;警方搜索山區,逮捕主持人李金福等九人,訊後均依賭博罪嫌移送法辦。

        豐原市郊區東陽里盛行鬥雞,警方已查獲多次,豐東警察派出所據報當地又有鬥雞賭博,即派人前往取締,不料將抵現場時,農家狗吠引起賭客警覺,參加賭博的三十多人立即逃入樹林,只留下廿六隻鬥雞,其中兩隻還在場中猛烈拚戰,均傷痕累累。

        警員隨即分頭搜山,陸續逮捕涉嫌主持賭場的李金福、屋主李國海及七名賭客,另在鬥雞場查扣台中縣政府七十九年發出的「台中縣鬥雞品種改良研究協會」人民團體立案證明,及「台中縣鬥雞品種改良研究協會比賽規則」。李金福說,比賽勝負就採用此規則判定。但規則中強調禁止賭博。

        李金福向警方表示,他向每隻參賽的鬥雞雞主每次收一百元清潔費;其中是否有賭博行為他不知情。屋主李國海也說,七月二日將房子及廣場租給李金福,不知賭博的事。

        但部分賭客向警方說,雞主人各抱「選手」參賽,每次一對鬥雞打架,賭客可以押注其中一隻,下注至少五百元,勝者可得四百元,兩名飼主不論輸贏另得三十五元,主持人或裁判獲三十元,如果賭金增加,也依此比例分配等。

 

中國畜牧雜誌第30卷(98)第 8 期 ( 140 ~ 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