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衛生黴菌的問題

葉英琦

東海大學畜牧系畢業

飼料中一旦有一部分被微生物污染而引起腐敗,便會造成全部飼料都無法使用的損失。這樣的損失遠比因飼養計畫設計錯誤而造成的還要難估計。因此,通常不將它包括在統計中,然而,所有的跡象顯示:微生物所造成的危害實在是太大了。

在研究微生物危害飼料的事件時,我們必須分辨它的三個過程:一是改變飼料的消化率或衛生狀況,降低飼料的營養度。再者,失去所謂的飼料新鮮度,最後是經由微生物的代謝,製造一些不衛生,有害的或甚至有毒的物質。

細菌、黴菌及其他微生物,通常喜歡生長在穀物飼料及混合飼料中。在「正常」的情況下,它們是無害的,只要它們的數量在一定的限度之下,是可忽略,可忍受的。

其他的有機體,特別是過去十年內在產地或貯存過程中所發現的那些黴菌,都會產生有毒的代謝產物 (黴菌毒素)。在這樣的情況下,某些限制更顯得重要。因為它們可以輕易地對人和動物的健康形成許多威脅。不同類型及大小的微生物族群對飼料品質的評級都有關係。

今日,黴菌毒素形成的有機物質已成為首要危害物,不幸的是誘導其形成的情形,人們尚未十分了解。

位於黴菌體中心部位的無數個細胞核中,有些是能產生毒素的。事實上,產生毒素的活性只限於黴菌組織中較老的部分及細胞核。而孢子和新生的菌絲是不會產生黴菌毒素的。一般而言,新生的菌絲在至少4~5日齡的黴菌組織中可發現。

要對抗黴菌的毒素,立即殺死發芽中的菌體 (即已暴露出芽,可撲殺的,與孢子不同者) 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發現,這項撲殺工作須在其生命期開始的4~5日內完成,否則,如果不能一舉將其撲殺,在這段時期內它們將會形成決定性的危害。

黴菌毒素是一種高毒素性且極度穩定的化學物質,一般的飼料處理方式,如粗磨、細磨、過蒸氣、冷卻、打丸、青貯甚至以紫外線照射,都無法將其破壞。攝食受黴菌污染的飼物後,這些毒素便開始作用,摧毀較敏感的腸道粘膜細胞及肺粘膜細胞,毫無例外可言。它們並且會妨礙、阻擾,甚至立即終止紅骨髓中抗體的形成。

每一種黴菌的毒素對特定的動物器官及組織產生危害,如中央神經系統、生殖器官、表皮、骨骼或泌尿系統的各器官,並減低抵抗緊迫和傳染病的能力。

學習分辨貯存後形成的黴菌 (它們嗜居於熱帶及副熱帶地區,且一般而言,通常在進口飼料中會與其所產生的毒素同時被發現) 及產地的黴菌是很有必要的。後者原產於氣候溫和地區,在飼物收穫前不久時育成 (並開始形成生產毒素的活力)。

給予黴菌一個適當的生存環境,則黴菌皆能在穀物及混合飼料的青貯槽和穀倉中發展其族群。當飼料之貯存未得到良好的規劃和注意時,一片片厚厚的黴菌便會在青貯槽壁上生長,而不被發現。於是黴菌毒素的危害便首先在禽畜身上發生作用,此時如果不能知道發病的原因,就更難查明這項損害了。

黴菌的營養需求量極少,但它們的生存卻絕對需要某一特定濕度的維持 大約75%RH (相當於產品濕度為14.5%) 這樣的濕度便足以令其發芽、生長。在此階段中黴菌將會因獲取營養而行呼吸代謝,使水氣蒸發,產生足夠維持其生存的濕度。

雖然黴菌對於有機酸和無機酸都極敏感,但酸對其孢子卻不能發生任何作用。然而以酸對抗黴菌也僅止於黴菌體本身,因為黴菌代謝後產生的黴菌毒素是抗酸性的。

因此要控制黴菌,使其不產生毒素,必須集中全力於預防及撲殺它,使其不能生長。對於黴菌生長及黴菌毒素形成的預防處理中,一般農作物品種和種類的選擇、淘汰,甚至收穫期的計算皆是。而飼料工廠更可藉著對收穫物所作的適度處理,如小心而迅速地乾燥或青貯 (儘速降低其pH值,如果可能則降至4.0以下) 而幫助抑制黴菌生長。並且須時時檢查,以確保貯存物的品質。大量生產的飼料,其原料作物的獲得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合乎需求。遮蔽、保潔和初步的防護處理須有適當的,良好的技術,小心操作才可。而成品的運輸和貯存也須注意,才能達到精確的作物衛生要求。

在牧場管理上,有兩點是相當重要的,一是在餵飼前無論是外購的或農場自產的飼物,皆須保存於無瑕狀態。另一項是避免任何泥灰、污染或損害。

 

(譯自 Pig International Dec. 1985)

飼料營養雜誌第二冊合訂本

1987年一月號至1987十二月號

飼料營養:1987年第四期(22)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