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緊迫下水溫及飼料濃度對

產蛋母雞生長性狀的影響 ()

 

邱文石、余 碧

國立中興大學畜牧系營養研究室

一、前 言

熱緊迫對家禽產蛋性狀的影響;包括產蛋數、蛋重、蛋殼品質降低,死亡率提高 (Derton,1983),及由於飼料攝食量降低而改善了飼料效率 (Do Anderde et al. 1976)。當吹熱風,溫度突然上升時,飼料攝取量可能降至最低量 (Smith及Oli-ver,1971)。此時雖然維持的需要量減少,但能量的攝取亦降低,致蛋重及體重隨之降低,死亡率提高。必需營養分的攝取量降低至某程度時,母雞即不能維持生產,基於此點理由,在熱緊迫下即必須提高必需營養分的濃度。

當母雞受熱緊迫時,即開始喘氣,飲水量增加,藉著蒸發來散熱。在此情況下,喝冷可幫助代謝熱的散發。有關在高溫下飲用冷水對產蛋雞生產性狀的影響的文獻較少;Wilson及Edwards (1952) 指出飲用冷水 (0℃),可使體溫降低0.4℃。且在其三個試驗中有二個試驗的結果指出能提高飼料攝取量。Leeson及Summers (1975) 顯示在35℃的高溫下,給予冷水,能提高飼料攝取量及產蛋量,但卻降低體重。Miller及Sunde (1975) 在他們的試驗中顯示高溫的緊迫造成死亡的原因是由於飲用冷水的原因。有關牛的試驗 (Bianca 1964;Lofgreen et al. 1975) 也顯示在高溫熱緊迫下,給予冷水對牛的有效影響。

本研究是在高溫的七個月間,探討飲水溫度及飼料濃度對S.C.白來亨蛋雞生產性狀的影響,在本研究的最後期間也探討家禽對熱的適應能力。

 

二、材料與方法

家 禽:

使用120隻25週齡S.C.白來亨產蛋雞,是選自體重、產蛋情形及一般條件都相似的240隻母雞群中。

雞舍與溫度:

試驗前,六週的預備試驗期間,為使雞隻適應試驗條件,溫度由20℃逐漸增加至32℃,在預備期的最後三週,溫度及維持在32℃。試驗雞安排在氣溫調解室內,逢機分配成24籠 (四組巴達利式雞籠,每組有六個籠子。24籠再分配成三層)。在第一個試驗階段,每天從早上八點至下午五點間,溫度逐漸由32℃提高至38℃,而下午五點至隔日早上八點,溫度再逐漸降至28℃。光照的時間是早上四點至下午六點計十四小時,部份光照時間是處於28℃,部份是處於38℃。相對的溫度維持在55%。試驗期間溫度與相對濕度的偏差各為0.75℃及1.5%。這個氣候室條件相當於蘇丹的夏季氣候。

試驗維持了七個月 (計14天個連續試驗階段,每一階段為期14天)。進一步為瞭解雞隻的適應現象及在熱緊迫下,濕度對產蛋雞生產性狀的影響,於第11試驗階段起,將相對濕度提高至80%,同時夜間 (下午五點至翌日八點) 溫度由28℃提高至33℃,而白天溫度仍維持在38℃。

飲水裝置:

由乳杯式全天提供飲水,一半的試驗雞提供一般形式的靜止水,另一半提供流水式飲水。流水式飲水系統的水壓較高,因此必須小心控制水流速度。最上層及最下層的雞隻均提供流水式的冷水,而中間層的雞隻提供靜水式的溫水。兩種供水系統的溫度一直都有記錄。溫水的溫度比週圍溫度低約1℃,而冷水的平均溫度約7~8℃。

試驗飼料:

日糧的成分如表一所示。日糧A的營養濃度類似於Sudan日糧,日糧B的營養濃度是補足由Musharaf及Scheels (1978) 所記錄在相似的環境下,每天每隻雞攝食60克時的營養分。在這情況下,日糧B所含的營養分足供最大生產用,雞隻不需為了產蛋而分解體組織。

 

表一 試驗飼料的成分 (%)

 

飼料A

飼料B

高 梁

62.71

---

花生油粕

6.67

---

肉骨粉

5.28

---

胡麻粕

4.88

18.23

玉 米

---

34.98

大豆粕 (溶劑抽出法)

---

29.56

苜蓿粉

---

2.46

大豆油

0.90

6.54

甲硫胺酸 (99%)

0.18

0.11

離胺酸 (77%)

0.18

---

維他命預混物

0.49

0.74

石灰石粉

5.48

3.44

第二磷酸鈣

0.70

0.49

乙烯聚合物

1.99

0.99

礦物質預混物

1.99

2.46

sulcafloc

8.55

---

營養分測定值

   

粗蛋白 (%)

15.10

25.20

可代謝熱能 (百萬焦耳/公斤)

10.54

12.15

(大卡/公斤)

2518

2905

營養分計算值:

   

離胺酸 (%)

0.63

1.08

甲硫胺酸+胱胺酸 (%)

0.65

1.03

3.24

2.64

0.71

0.76

 

蚵殼粉以任食方式額外提供,以供給足量的鈣。日糧中又添加乙烯聚合物作為測定日糧可代謝能的指標。全部的飼料在試驗前同時調配,並貯存於25℃。

記錄項目:

  1. 每114天一個階段母雞之個別體重與生長。
  2. 每天產蛋數及畸型蛋數。
  3. 蛋重:每一階段中四天 (週二至週五) 所產正常蛋的平均重量。
  4. 每天的產蛋量 = 總蛋數 (包括畸型蛋)×平均蛋重。
  5. 飼料攝取量。
  6. 蚵殼之攝取量。
  7. 飼料效率 (產蛋重,克/飼料攝取量)。
  8. 死亡率。
  9. 體溫。
  10. 氣候調解室的溫度及水溫。
  11. 蛋殼品質。
  12. 試驗結束時,每試驗雞群屠殺10隻,以評判其器官的正常與否。

 

三、結 果

試驗結果顯示在表2至表7,圖1至圖5。在表2是第2,11及14階段的平均生產率、蛋重及飼料攝取量。同時也顯示了累積的產蛋數,每隻母雞所產蛋重、飼料效率及該驗開始與結束時的體重。同表的最後三行分別列出飼料濃度 (F)、水溫 (W)及兩者間交感作用的顯著性。

表2 試驗雞在第2、11及14階段之生長性狀

處 理

WA

CA

WB

CB

飼 料 濃

度的影響

水 溫

的影響

交感

作用

第2階段

             

第2階段之平均生產率 (%)

40

59.0

62.9

81.4

**

**

---

累積的平均產蛋數

14.9

19.3

19.1

22.7

**

**

---

平均蛋重 (克)

45.1

47.7

47.8

51.4

**

**

---

累積的平均生產量 (克,蛋/隻)

677(100)

905(134)

914(135)

(=100)

1148(169)

(125)

**

**

---

飼料攝取量 (克)

58

69

58

74

---

**

---

累積的飼料效率 (克,蛋/克,飼料)

0.43

0.48

0.59

0.59

**

---

---

試驗初重 (克)

1456

1458

1446

1453

---

---

---

試驗未重,第二階段止 (克)

1283

1300

1354

144.8

**

**

*

第11階段

             

第11階段之平均生產率 (%)

71

71.7

73.9

81.3

---

---

---

累積的平均產蛋數

99

111.7

111.6

127.7

**

**

---

平均蛋重 (克)

51.1

53.0

52.1

56.7

*

**

---

累積的平均生產量 (克,蛋/隻)

4911(100)

5666(115)

5691(116)

(=100)

6988(142)

(122)

**

**

---

飼料攝取量 (克)

89

94

75

87

**

**

---

累積的飼料效率 (克,蛋/克,飼料)

0.39

0.42

0.50

0.54

**

**

---

試驗未重,第11階段止 (克)

1374

1417

1535

1644

     

第14階段

             

第14階段之平均生產率 (%)

45.6

61.7

26.1

74.6

---

**

*

累積的平均產蛋數

121.7

139.4

129.2

160.1

*

**

---

平均蛋重 (克)

47.1

51.0

49.5

55.4

*

**

---

累積的平均生產量 (克,蛋/隻)

6040

(100)

7106

(118)

6953(109)

(=100)

8782(146)

(133)

**

**

*

飼料攝取量 (克)

68

78

47

75

**

**

*

累積的飼料效率 (克,蛋/克,飼料)

0.39

0.42

0.48

0.54

**

**

---

試驗末重,第14階段止 (克)

1246

1345

1306

1577

**

**

*

*P≦0.05, **P≦0.01, - P>0.05

WA:溫水,飼料A;CA:冷水,飼料A;WB:溫水,飼料B;CB:冷水,飼料B

飼料攝取量 (圖1):在第一個階段 (十四天),不論其飼料濃度,兩個溫水處理組的飼料攝取量都很低,但在第二階段即增加,第三階段時急速增加。此後,飼料B處理組的飼料攝取量仍維持穩定,而飼料A卻相反,其攝食量逐漸增加直至第十階段為止。

此外,供給冷水系統的兩個飼料處理組的飼料攝取量都增加,在第一階段中增加23~35%或每天每隻雞增加10~15克。其他階段的攝取量都較溫水系統組為高。

產蛋量由圖2顯示出冷水處理對產蛋量的有效影響是很明顯的,在第二階段,所有處理組除冷水/飼料B (CB) 組外,產蛋量都急速下降,但在其他階段的產蛋量卻逐漸增加,直至第六或第八階段為止。而CB組的產蛋量一直都維持很高,在六個月期間,不曾低於80%。

蛋重 (圖3):

高濃度飼料與冷水系統的混合處理組,其蛋重顯著較其他三組為重,而與低濃度、溫水系統的處理組差異很大。

飼料效率 (圖4):

冷水系統處理,在每一階段,都能改善飼料效率。雖然表2的資料中顯示飲水處理在兩飼料組間的差異不顯著,但冷水處理中飼料B組的飼料效率比飼料A組者穩定。在所測定的生產指標中飼料效率在處理間的差異較小。此現象可用以解釋生產性能高,乃由飼料攝取量增加所致。

體重 (圖5):

在第一階段期間,每一雞群的體重都減少。對兩種飼料而言,冷水的效果較佳,以飼料B組來說,試驗開始時,體重僅損失1%,至第二階段的平均體重即恢復且超出開始時的體重。溫水/B的處理組在第六階段時體重才恢復。

死亡率:

與Musharaf及Scheele (1978) 的結果相反,於第一星期中,雞隻沒有死亡的現象,這可能是在預備及試驗期間對溫度謹慎處理的結果。至第11階段止,冷水/A及溫水/B的處理有4隻雞死亡,而冷水/B處理組全期間沒有死亡情形。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