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蝦養殖技術永無止境

日商勤於研究值得措鏡

 

  高雄縣彌陀鄉養殖草蝦聞名遐邇,兩名日本青年專程到彌陀鄉間研習養殖技術。他們引進實驗養殖,結合本地養殖戶高超技術,創下可觀產量。

日本函館公海漁業株式會社選派而名青年到彌陀鄉舊港村從事實驗養殖。廿九歲的中山泰宏東京水產大學養殖學科畢業,另一位是他的助手齊藤悟,他們在彌陀已住了一年半。

舊港村是典型的養殖專業區,一般的塭寮都被用來堆放飼料或雜物。中山泰宏所住的塭寮與眾不同,是一間小型實驗室,內有顯微鏡,桌上擺滿藥劑和琳瑯滿目的用具。

中山泰宏主要的工作是記錄蝦池的水溫、酸鹼度、溶氧量等,並從高倍顯微鏡中觀測水質,掌握水質變化,以收防範未然之效。

曾到東南亞各國考察養殖業的中山泰宏稱讚本地養殖技術好,養殖戶勤奮,都有一天廿四小時管理概念,尤其養殖業者全憑經驗累積,有深厚的目測功力,一發現蝦池有異狀,經驗豐富的業者,都能掌握機先,排除病因提高育成率。

近年來水產養殖業中,草蝦養殖很熱門。中山泰宏對我國養殖業者一窩蜂盲目跟進養殖很不以為然。他表示,本地人沒計畫,又缺乏專業經營理念,只要有錢有地就跟著養殖,半路出家養殖戶在缺乏經驗和技術下,弄得血本無歸;即使僥倖成功,又會因產量激增,造成供需失調。

養殖業者一窩蜂的弊病,中山泰宏指出,一公頃蝦池,本地業者飼養卅萬尾成功,下次就會放養四十萬尾,在養殖技術未成熟前盲目擴大放養密度,風險很高。

任教屏東農專的沙謙平,在草蝦養殖推廣手冊中,也提及放養密度。他指出,草蝦大都採取集約式養殖,依本省現有的養殖技術及一般性的設備,每甲地的放養密度以十萬到卅萬尾較適宜;養殖業者飼養管理技術有增進,或蝦池設備改良,才可適度提高放養密度。

本省魚塭池壁以泥土築成為多,但中山泰宏的實驗魚塭是用水泥砌堤。彌陀鄉養殖業者張其養分析土堤和水泥堤的差異說,水泥堤最大好處是增加飼養面積,土堤因有坡度,一公頃的魚塭扣除四邊土堤度,只剩零點八公頃,此外,土堤每遇洪水,魚塭就會被流失,鋼筋水泥堤耐衝擊,不容易被沖垮。但是水泥堤造價高,一公頃魚塭造價需二百萬元新台幣,令養殖業者裹足不前。

中山泰宏的實驗是開放的,他常用顯微鏡幫業者化驗水質,還幫忙翻教科書找蝦病,再開配方買藥治療。每期收成時,中山把收成草蝦分送給附近養殖戶,業者也把草蝦回送給中山,大家互相觀摩研究,追求養殖技術改良。目前舊港魚塭收成,已由每公頃八千台斤,增到一萬一千台斤,最近一次還多達一萬八千台斤,呈倍數成長,成績斐然。

美味可口的蝦類需求量逐年增加,本地養殖技術雖然技高一籌,但養殖業者千萬不能自嗚得意。彌陀農會總幹事李武男也呼籲養殖業者,不要只靠多年養殖經驗就自詡為專家,應該不斷吸收新知,學有專精的學者也應不斷下鄉指導農民改進養殖技術,才能保持領先。尤其從日本商社派員前來研習看來,更應警惕到如不力研究求進步,恐怕有一天會被人超越。

 

( 摘自聯合報 )

飼料營養雜誌第二冊合訂本

1987年元月號至1987年第12期

八七年.第十一期 ( 67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