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養豬對大麥應有的共識

前 言

在廿多年以前,本省養豬界所採用的碳水化合飼料,大多以甘藷簽為主,其次為樹薯簽及糖蜜等原料。但自筆者的「玉米與甘藷簽飼豬比較試驗」於四十九年順利完成之後,始發現養豬改用玉米,非但可使生長肥育豬的飼養天數大為縮短,同時飼養效益亦可提升。從此之後,才逐漸從國外進口玉米供作養豬之用。可見台灣養豬事業之所以能有今日,及時改用玉米乃是此一生產事業之經營業績得以突破的最大關鍵。

其實養豬的飼料原料除了玉米之外,其他如高梁與大麥等飼料穀物,近年來在有些國家都在普遍用作養豬。為了配合目前養豬界的需求,今把一些有關大麥的生產、供應以及飼用情形,在此作一系列的介紹,俾對大麥在養豬界的利用,能得到更進一層的認識。

大麥生產的概況

自本世紀以來,飼料穀物已成為世界各國畜禽所需最重要的能量原料,由於全球各洲的地理環境與氣候的不同,因此各地所產穀物的種類及其利用情形亦大不相同。例如美國大部分的玉米係供畜禽飼用,此外亦有些地方採用適量的高梁或大麥。在歐洲則常因小麥生產的供過於求,部分的小麥乃被用作畜禽飼料。在墨西哥,高梁是其主要的飼料穀物。但在大麥的產區,如北歐的丹麥、瑞典……等以及北美的加拿大等國,家畜飼料中穀物幾乎全都採用大麥。這種自古以來即有廣大面積栽培生產的大麥,近年來其在全世界的生產量僅次於小麥、稻米及玉米而位居第四,成為相當重要的飼料穀物之一。

在十年前,亦就是1978年美國農部發表乙冊有關「美國大麥事業」的報告中指出,大麥亦跟小麥一樣,雖大麥在全世界各地都能生長,但其主要產地卻在北半球的北方諸國,據其統計分析,從1950∼1975年全球各洲大麥的生產量及各所佔的百分率詳如表1。

從表1顯示,1975年全球大麥的生產量為143.9百萬公噸,比1950年的54.1百萬公噸增加了2.7倍。尤其是歐洲大麥的產量幾乎增加到4.7倍。是歐洲大麥的產量幾乎增加到4.7倍。再以全球各洲大麥生產所佔的百分率觀之,在1950年西歐與東歐大麥的產量僅佔全世界的38%,然而到了1975年卻到達65%,在同一時期,北美洲大麥的生產量雖亦增加了1.8倍,但依全世界言,則從19%降為13%,而亞洲亦自34%降為16%。

在美國方面,這冊報告亦作了簡單的介紹,指出美國生產大麥主要的十個州,包括北達科他、蒙他拿、受達荷、明尼蘇達、華盛頓、奧勒岡、加利福尼亞、科羅拉多、猶他及懷俄明等,其中以北達科他州生產最多,而這十個州大麥的產量合計約達全美國產量的85%。

表一 1950∼1975 年 全 球 各 洲 大 麥 的 生 產 量

1950

1975

生產量(百萬公噸)

生產量(百萬公噸)

北美洲

南美洲

西

大洋洲

10.3

1.1

9.7

10.8

18.4

3.3

0.5

54.1

19.0

2.0

17.9

20.0

34.0

6.1

1.0

100.0

18.7

1.5

44.6

48.9

23.0

4.3

2.9

143.9

13.0

1.0

31.0

34.0

16.0

3.0

2.0

100.0

目前全世界所產的大麥,據估計其中被用作飼料者幾達50%,供作釀造者約佔30%,供製大麥片及留作種子僅佔20%。今以丹麥為例,丹麥的藍瑞斯(Landrace)之所以提名於世,固然可歸功於丹麥多年來對其豬種作有計劃而嚴格的選育,使其生產性能不斷地大有改進,而全面飼用大麥,可能亦是其屠體品質得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台灣大麥的供需

台灣因地處亞熱帶,由於氣候並不適於大麥的生產,因此台灣每年所需的大麥,幾乎99.9%以上須依靠進口。為了便於瞭解起見,今把最近十年來台灣主要飼料穀物(包括玉米、高梁、小麥及大麥)的生產量(表2),台灣大麥的供需(包括進口與自產)情形(表3),以及大宗穀物進口的數量(表4)等列表介紹於下。

表二 近十年來台灣主要飼料穀物生產量 (單位:公噸)

年 別

玉 米

高 梁

小 麥

大 麥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合 計

107,169

98,514

115,141

96,226

118,419

143,165

189,855

226,010

321,305

361,789

1,727,948

9,325

5,707

9,253

12,314

13,240

13,699

32,466

86,627

96,892

103,248

382,861

2,395

2,521

2,839

2,710

2,314

1,570

2,360

2,125

3,693

4,702

27,119

569

132

111

44

856

所佔百分率(%)

80.79

17.90

1.27

0.04

從表2可以發現,最近十年來台灣自產的玉米、高梁、小麥與大麥四種穀物之中,以玉米的產量幾佔全部的80.79%為最高,其次是高梁,佔17.90%,而小麥與大麥兩者合計只佔1.31%,誠如前面提到台灣因天氣熱,不適於麥類作物的栽培與生產。此外玉米與高梁在最近三年以來的生產量比以往增加了許多,相信這完全是受稻田轉作的影響,而使產量逐年均有增加。

表三 最 近 十 年 來 台 灣 大 麥 的 供 需 情 形

數量(公噸)

數量(公噸)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335,549

595,777

382,185

304,525

429,667

411,402

381,751

337,047

277,985

325,182

3,779,070

99.83

99.98

99.97

99.98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9.98

569

132

111

44

856

0.17

0.02

0.03

0.02

0.02

336,118

593,909

382,296

304,569

429,667

411,402

381,751

337,047

277,985

325,182

3,779,926

表四 近 十 年 來 台 灣 大 宗 穀 物 進 口 數 量 (單位:萬噸)

年別

()

()

()

()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合計

216.9

260.2

260.5

261.1

254.8

345.9

296.0

301.7

307.1

370.7

2,874.9

59.4

59.4

63.7

60.0

57.2

67.8

64.2

64.6

62.3

66.1

62.7

47.3

48.7

41.7

84.0

74.3

53.4

59.7

56.4

81.0

72.6

619.1

12.9

11.1

10.2

19.3

16.7

10.5

13.0

12.1

16.4

12.9

13.5

67.5

69.7

68.6

59.3

73.0

70.1

66.9

75.5

76.9

85.1

712.6

18.5

15.9

16.8

13.7

16.4

13.7

14.5

16.1

15.6

15.2

15.5

33.6

59.4

38.2

30.5

43.0

41.1

38.2

33.7

27.8

32.5

378.0

9.2

13.6

9.3

7.0

9.7

8.0

8.3

7.2

5.7

5.8

8.3

365.3

438.0

409.0

434.9

445.1

510.5

460.8

467.3

492.8

560.9

4,584.6

表3乃很清楚地指出,近十年來台灣從國外進口的大麥共達378萬公噸,平均每年為37.8萬公噸,然自產大麥則只有856公噸,前者佔99.98%,後者僅佔0.02%。申言之,台灣釀酒、作飼料及製大麥片等所需的大麥,幾乎得全部仰賴進口。至於台灣進口的大麥究竟供作釀酒、飼料或供製大麥片各佔若干?恕筆者手頭目前尚無此項資料,所幸前面已把大麥的用途有了一個概略的說明,因此確實的數字,倒並不十分重要。不過有朝一日大麥的價格能比玉米便宜時,其用在畜禽飼料方面的需求量可能將會大幅的增加。

現在我們再從近十年來台灣大宗穀物(包括玉米、高梁、小麥與大麥)進口的數量觀之,大麥則僅佔全部的8.3%,玉米佔62.7%,高梁及小麥分佔13.5%與15.5%。而台灣所進口的小麥,幾乎極大部分供作食用,只有因製麵粉所剩下來的麩皮才是供作飼料,其數量自然有限。

大麥所含營養分

以大麥作為養豬能量來源原料,其營養成分及飼用價值常因其品種及產地等的不同而有某些程度的差異,其中最值得留意的是其粗蛋白質及粗纖維的含量。在美國曾有人從五個州採集了十個不同品種的大麥,一共分析了216個樣品,粗蛋白質的平均含量,最低的為11.1%,而最高的則達14.5%,在粗纖維方面,低的只有3%,高的為5%。因此凡需採用部分大麥來養豬,在使用之前最好把所購得的大麥,先就其粗蛋白質及粗纖維等的一般成分作一化學分析,然後憑以設計配方比較妥善。

今把本省最近比較常用的飼料穀物所含各項營養成分列成表5,從該表可以看出大麥中粗蛋白質含量比玉米高了2.8%,而且其離胺酸及色胺酸的含量亦比玉米多,可是大麥因為帶殼的關係,使成為含有較高的粗纖維,可代謝能則變低,因此其對豬的飼養效果反而不及玉米,但採大麥飼料製成粒狀,可改進飼豬的效果,為了使大麥在養豬飼料中更能發揮其飼養價值,以使能被普遍採用,多年來有關玉米與大麥飼豬適當配合比例方面的試驗,中外常有研究報告發表,這對大麥漸被普遍而更有效的利用,自然必有相當的幫助。

大麥飼豬的效果

據莫利遜(Morrison)綜合27個有關大麥與玉米飼豬試驗結果,認為品質良好的磨碎大麥,約值玉米的91%。筆者等在1969年即曾進行一項大麥與玉米飼豬比較試驗,該試驗共採用平均體重達18公斤的雜種小豬共36頭,分成三組試驗至平均體重達90公斤時結束,試驗處理及其結果如表6。

從表6顯示,隻日增重及飼料換肉率,皆以第一組(100%玉米)之0.679公斤與3.417為較優,第二組(50%玉米,50%大麥)之0.657公斤與3.489次之,第三組(100%大麥)之0.616公斤及3.711又次之,但經統計分析結果,差異均不顯著(P>0.05)。在背脂厚度方面,乃以第三組之2.87cm為最薄,此乃由於該組採用全大麥使能量變低所使然,依次為第二組之3.22cm及第一組之3.31cm。若就各組飼養天數之縮短以及因採用50%大麥而使蛋白質飼料的節省,均以第二組比較有利。

顏宏達等在1981年亦曾利用來自加拿大的大麥作了一項對豬的適當量試驗,選用30頭雜種小豬,由體重公斤個別飼養至95公斤,以探討六種不同由玉米與大麥配合而成的飼料(依序為100:0,80:20,60:40,40:60,20:80及0:100),以觀其對生長肥育豬之影響。試驗結果顯示,飼料中大麥可替代玉米的用量分別達60%與40%,尚不影響豬的增重及飼料效率。同時亦指出,大麥適當的應用可使豬隻所需飼料中的大豆粉用量降低2∼3%,此與筆者過去所得的結果,堪稱完全相吻合。同時他們的試驗報告還指出,以大麥飼餵生長期與肥育期豬隻之增重效率,分別是玉米的86%與93%。

表五 常 用 飼 料 穀 物 成 分 表

 

乾物質,%

粗蛋白質,%

粗脂肪,%

粗纖維,%

鈣,%

磷,%

灰分,%

可代謝能    豬,kcalkg

                      雞,kcalkg

精胺酸,%

組胺酸,%

白胺酸,%

異白胺酸,%

離胺酸,%

甲硫胺酸,%

胱胺酸,%

苯丙胺酸,%

酪胺酸,%

羥丁胺酸,%

色胺酸,%

纈胺酸,%

鈉,%

鉀,%

鎂,%

硫,%

錳,ppm

鐵,ppm

銅,ppm

鋅,ppm

硒,ppm

維生素AIUkg

維生素Emgkg

生物素,mcgkg

鹼,mgkg

酸,mgkg

菸鹼酸,mgkg

維生素B1 mgkg

維生素B2 mgkg

維生素B6 mgkg

維生素B12 mcgkg

90.0

11.4

2.0

5.6

0.08

2.2

3024

2668

0.55

0.23

0.80

0.39

0.40

0.16

0.15

0.58

0.34

0.38

0.12

0.53

0.04

0.45

0.15

0.15

14.5

76.5

7.6

25.0

0.20

23.32

155

1039

0.57

74.94

7.92

4.09

1.60

5.87

4

86.8

8.6

3.5

2.5

0.01

1.2

3281

3412

0.43

0.27

1.17

0.35

0.30

0.17

0.11

0.45

0.30

0.36

0.09

0.47

0.03

0.33

0.15

0.12

4.1

35.0

3.4

10.4

0.04

2.2

22.0

88

440

375

21.5

5.7

3.7

1.1

87.9

7.8

2.4

1.8

0.04

1.2

3604

0.61

0.18

0.58

0.26

0.32

0.17

0.13

0.36

0.27

0.25

0.09

0.40

0.04

0.30

0.11

19.5

61.2

11.0

10.33

91

0.19

28.26

10.68

1.94

0.53

6.98

87.6

9.0

2.9

2.6

0.27

1.4

3189

3281

0.29

0.16

1.05

0.33

0.18

0.11

0.19

0.43

0.21

0.26

0.07

0.39

0.03

0.37

0.12

0.13

14.7

84.4

6.0

16.4

258

686

0.21

38.76

8.73

4.46

1.16

4.01

Newman et. Al. 在1968年乃以玉米、大麥及去殼大麥進行飼豬效果之比較,其結果詳於表七。

表六 大 麥 與 玉 米 飼 豬 試 驗 結 果

 

兩種原料配合百分率 玉米

                                     大麥

供試豬數,頭

試驗開始時平均體重,kg

試驗結束時平均體重,kg

飼養天數

平均隻日增重,kg

飼料換肉率

平均背脂厚度,cm

100

12

18.328

91.685

108

0.679

3.417

3.11

50

50

12

18.325

90.570

110

0.657

3.489

3.22

100

12

17.969

91.267

119

0.616

3.711

2.87

表七 玉 米 與 大 麥 飼 豬 效 果 之 比 較

平均隻日增重(公斤)

飼料攝食量(公斤/日)

飼料換肉率

保育期

去殼大麥

0.40

0.36

0.42

0.65

0.59

0.60

0.78

0.69

0.77

0.76

0.67

0.77

1.73

1.69

1.68

2.58

2.53

2.58

1.89

1.97

1.82

2.66

2.87

2.80

3.11

3.66

3.35

生長期

去殼大麥

肥育期

去殼大麥

在平均隻日增重方面,無論在保育期、生長期及肥育期,去殼大麥組與玉米組都相當接近,然大麥組則比較差。飼料換肉率情形亦然,充分顯示以去殼的大麥用之於養豬,其飼用效果可以得到改進。

Hale於1980年探討每浦式耳(bushel)大麥對體重45磅的生長豬進行飼養試驗,首先他在其報告中指出,大麥對生長肥育豬的飼用效果不如玉米的研究報告,可以說已多得不勝枚舉,大麥的飼用效果低,乃是由於它含有較高的粗纖維與低能量所使然。但如把每浦式耳大麥的重量由42磅提升到45磅,甚至於設法提高到50磅,則粗纖維的含量會減少,而粗蛋白質的含量自然呈相對的增加。而且他亦以生長肥育豬分別以玉米、玉米與大麥各半以及大麥等三種飼料(表8),進行飼養試驗,且亦獲得結果(表9)。

由表8顯示,由於大麥中粗蛋白質與粗纖維的含量均比玉米高,因此第二及第三組的粗蛋白質含量則分別比第一組高1.9%與2.9%,粗纖維分別高1.6%與3.1%,但無氮抽出物第二及第三組卻分別比第一組低了2.2%與4.8%。此外如礦物質、維生素及抗生素等的用量,三組完全相同。

表八 供 試 飼 料 配 方

項 目

第 一 組

第 二 組

第 三組

玉 米

大 麥

脫殼大豆粉

礦物質預混料

維生素預混料

抗生素

合 計

乾 物 質,%

粗蛋白質,%

粗 脂 肪,%

粗 纖 維,%

灰 分,%

無氮抽出物,%

81.50

16.00

2.00

0.25

0.25

100.00

88.70

15.10

3.30

2.10

4.10

64.10

40.75

40.75

16.00

2.00

0.25

0.25

100.00

88.90

17.00

2.50

3.70

4.80

60.90

81.50

16.00

2.00

0.25

0.25

100.00

89.20

18.00

1.60

5.20

5.10

59.30

表九 飼 養 試 驗 結 果

項 目

第 一 組

第 二 組

第 三 組

供試豬數

開始時平均體重,lb

結束時平均體重,lb

平均隻日增重,lb

每頭飼料攝食量,lb

飼料換肉率

屠體長度,inch

背脂厚度,inch

腰眼肌肉面積,inch2

8

47.0

221.8

1.94a

530

3.50a

30.7a

1.16a

6.39

8

47.0

222.4

1.96a

563

3.22a

31.6b

1.00b

6.31

8

47.0

208.3

1.78b

576

3.59b

30.7a

0.89c

6.65

a,b,c (P<0.05)

從下列試驗結果觀之,在隻日增重方面,其穀物若僅來自大麥的第三組卻顯著地(P<0.05)不如餵用玉米的第一組,以及玉米與大麥各半的第二組。第一與第二組的飼料換肉率亦顯著地(P<0.05)不如第三組。背脂厚度,第二及第三組顯著地(P<0.05)薄於第一組,腰眼肌肉面積,第三組雖優於第一及第二組,但差異不顯著。

如以每浦式耳重45磅的大麥來替代生長肥育豬飼料中的玉米,且不在大麥中給以額外的蛋白質,以之與玉米飼糧比較,則大麥飼用的價值僅為玉米的85%。大麥中離胺酸與色胺酸的含量均較玉米為高,同時如在大麥中補充蛋白質,大麥尚可取代飼糧中若干大豆粉,倘以每浦式耳重45磅的大麥來替代養豬飼糧中玉米的一半,其飼用價值約為玉米的95%。

結 論

今從1975年全世界大麥的生產情形看來,當年大麥的總生產量乃是1950年時所產的2.7倍,同時據一般估計,以大麥用之於畜禽飼料,幾乎佔全數的一半,在飼料之需求一直成有增無減的今日,大麥的遠景勢將在農業上繼續被看好,自屬意料中事。

目前幾種主要的飼料穀物如玉米、高梁、大麥及燕麥等,通常都可為畜禽提供絕大部分的能量與約一半的蛋白質需要,不夠的蛋白質則需由油粕類或以少量的動物性蛋白質飼料補充。事實上各種飼料穀物都具有各自的營養成分與物理特性,故其在畜禽的飼用上,自然亦各有其適當的用量,因此飼料配方設計者乃必須按照畜禽的類別與飼養的目的,弄清各種不同的飼料穀物的使用方法,庶不致有違畜禽飼養上實際的需要。

總之,今日任何一種飼料原料之被有效的利用,悉皆經過許多專家學者不斷地探討與由以往的實地經驗所得來的。但為了顧及成本,尚得隨時注意各種穀物價格的變動情形,對飼料配方作機動而適合的調整。尤其在本省目前的飼養環境下,當大麥的單價低於玉米時,以大麥取代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玉米,不但可擴大養豬飼料原料的來源,且對今後穩定飼料的供應與養豬事業的發展,必將都有助益。

飼料營養雜誌(3~12)

88年.第7期─戴乃倫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