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四十年好景不再─養殖虱目魚已走下坡

風光了四十年的虱目魚養殖業,從五年前開始逐漸走下坡。儘管台南縣長李雅樵全力代為促銷,但好景似已不再!

虱目魚原產於太平洋及印度洋的亞熱帶魚,南洋居民稱為「貴賓魚」或「牛乳魚」,台灣民間稱為「麻虱目仔魚」。相傳鄭成功登陸台灣後,軍民苦於無鮮魚可食,鄭成功指著海說:「莫說無,此間舉網可得也。」果然一網撈起很多虱目魚,並請師傅在現今的台南縣七股鄉頂山村傳授軍民養殖法,因此虱目魚又被稱為「國姓魚」,迄今頂山村的虱目魚養殖魚塭仍被稱為「國姓魚塭」。後人感念先人開創虱目魚養殖業,詩人蔡如笙曾吟國姓魚詩說:「莫說無名得大名,長留絕島紀延平;細鱗亦有英雄氣,抵死星星眼尚明。」

虱目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肉質細嫩鮮美。台南縣的虱目魚不但供銷台灣全省,甚至外銷專供遠洋釣鮪魚、旗魚餌用,小吃攤的虱目魚粥,也曾吸引了大量日本觀光客爭食。

虱目魚大受消費者歡迎時,漁民不斷的擴大養殖,大量採捕游渡巴士海峽的魚苗,不斷的改進越冬魚苗的保護方法,並運用河川浮覆地開墾魚塭,使得台灣的虱目魚養殖魚塭面積一度高達一萬六千多公頃,年產成魚三萬二千多公頃,虱目魚養殖業倍極風光。

台南縣七股鄉十份村漁民杜先盾(67歲)養了四十五年虱目魚,目前仍有廿多公頃魚塭。他說,四十年前一台斤虱目魚可賣得三角,而一斗白米只有七角,有兩公頃虱目魚塭,不但可養活全家,且可讓三個小孩順利完成大學教育,當時的塭主被認定是「有錢人」。七股鄉三股村58歲的漁民陳耀協也說,廿年前養殖虱目魚人家的子女不愁沒有好姻親上門,連金融機構都要另眼相看,給予特別融資。

可是虱目魚養殖業五年前開始走下坡,魚價節節滑落,業者的笑容消失了。台南縣政府為為挽救頹勢,前年精心設計推出了十道以虱目魚烹飪的食譜,並在產地七股鄉舉行品嚐會,縣長李雅樵連吃了十幾碗虱目魚麵線。以為虱目魚促銷。去年縣政府進一步輔導漁民製造虱目魚干、虱目魚罐頭促銷,可是仍然欲振乏力,虱目魚價格從一台斤八十元持續到目前的一台斤十九元。

七股魚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杜鑄齊說,虱目魚養殖業陷入困境的原因,是時代不同了,現代工業社會的人無暇慢吞細嚥,虱目魚既多且細的魚刺,令人怕怕;而且漁業發達,各種海鮮、蝦、貝類源源充斥市場,虱目魚的市場需要量大減,而產量卻不斷膨脹,加上七年前淡水養殖虱目魚開發成功,業者盲目開闢魚塭,淡水、鹹水毫無產銷觀念的投資養殖,供過於求,魚價自然下跌。

台南縣區漁會總幹事周中獻認為,要挽救虱目魚養殖業,漁政單位應輔導抑減養殖面積,從目前全省的一萬二千多公頃減為五千公頃,並在養地設立處理魚鱗、魚刺集貨場共同運銷,同時由漁民與區漁會合作自設加工廠,製造魚干、罐頭,以不同的口味開拓市場,並積極爭取外銷市場;此外養殖漁民也可仿照「觀光果園」的經營模式,以「觀光魚塭」為號召,吸引喜愛海鮮的遊客,一邊欣賞漁村風光,一邊品嚐營養味美的虱目魚。

飼料營養雜誌(110~110)

88年.第九期─資料室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