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原料品質管制與鏡檢

賴元亮

本篇為第三期飼料鏡檢訓練班講義,全文分為三大部份:

一、飼料鑑別與顯微鏡檢查。

二、常用飼料原料之鑑別。

三、飼料原料摻雜物之定性法檢出。

第一、三部分資料,本刊已載於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一月份雜誌中,此文為第二部份:常用飼料原料之鑑別。

 

常用飼料原料之鑑定

一、玉米 ( Corn; Maize )

1.顏色:黃玉米顏色為淡黃至金黃色,通常凹玉米比硬玉米色澤較淺。

2.味道:略具玉米特有之甜味,初粉碎有生穀味道,但需無酸味及黴味。

3.容積量:玉米粒 0.69 ~ 0.75 kg/1:玉米粉 0.52 ~ 0.64 kg/l。

4.品種:玉米品種很多,但廣被用於飼料者有下列幾種。

(1)凹玉米 ( Dent  Corn ):

軸長,穀粒多且實,故單位面積產量高,美國種植最多。成熟時頂端凹入而得名。

(2)硬玉米 ( Flint  Corn ):

軸細長,成分與凹玉米近似,穀粒硬且早熟,阿根廷、泰國、南非栽種最多;省產及泰國產硬玉米粒子較小,又稱 Small  flint  corn。

(3)甜玉米 ( Sweet  Corn ):

較早熟,歐洲及中南美均有,呈半透明角質,含高量葡萄糖,故味甜,含蛋白質及脂肪高於凹玉米,不適食用之級外只供飼料用。

(4)爆玉米 ( Pop  Corn ):

穀粒硬,顆粒較其他玉米粒小,蛋白質及脂肪含量比凹玉米高,澱粉消化率較佳。

(5)粉玉米 ( Flour  Corn ):

穀粒軟,又稱軟質玉米 ( soft  corn ),可輕易用手壓碎成粉狀,通常為白色或藍色。

(6)莢玉米 ( Pod  Corn ):

玉米之原種,近橢圓形,穀粒外部覆以纖維狀外皮。

(7)不透明二號 ( Opaque - 2 )、麵狀二號 ( Floury - 2 ):

兩者均為在美國育成之新變異種:在其內胚乳中,離胺酸 ( Lysine ) 含量較高。

5.玉米粒之構造:

( 見下面圖為玉米粒的斷面圖,資料來源–飼料學 p. 83 養賢堂  森本宏著 )。

(1)果皮 ( Hull ):佔 5.5%,呈方格,半透明,有時呈棕紅色,其條紋似指甲紋路。

(2)種皮 ( Tip  Cap ):佔 1%。

(3)胚乳 ( Endosperm ):佔 82%,內分––

a.角質狀胚乳 ( Horny  endosperm ):佔 54%;為角質性 ( waxy ) 澱粉顆粒小,為蛋白質性間質包著。所以,其內所含之脂肪及蛋白質比粉狀胚乳 ( floury  endosperm ) 高 2倍。

b.粉狀胚乳 ( Floury  endosperm ):佔 28%;為粉狀澱粉層,排列較鬆,周圍之蛋白質較少。

(4)胚芽 ( Germ ):佔 11.5%。

硬玉米,內含大量角質性澱粉。凹玉米,內含大量粉狀澱粉。玉米之澱粉顆粒呈多角形,中間有一黑點 ( 只有玉米及高梁才有之 )。

6.品質判斷與注意事項:

(1)玉米如同其他穀類,品質隨儲存期、儲存條件而逐漸變劣,儲存中品質的降低,大致可分為三種;即玉米本身成分的變化,黴菌、蟲、鼠污染產生之毒素及動物利用性的降低,尤其美國實施 PIK 計劃後,導致儲存期延長,品質亦隨之降低;本省屬高溫多濕之海島型氣候,玉米儲存管理更應加強。

(2)來源、季節與品質:

美國玉米種植面積廣,完全採用機械收割,機械運輸與機械乾燥,如之凹玉米易碎,故玉米不易保持完整,粉率較高,黴菌污染機會亦大。泰國玉米受地理理境影響 ( 高溫多濕 ),且儲存設備不良,故褐變多,黃麴毒素高。一般而言,南美、南非玉米外觀純淨,粒子完整,品質較佳。同一產地不同季節下亦有不同品質,以美國玉米為例,1 ~ 2 月上市者水分較高,7 ~ 9 月份則較低,粗蛋白質含量亦隨之相對變化 ( 冬低夏高 )。

(3)受黴菌污染或酸敗之玉米均會降低禽畜食慾及營養價值,若已產生毒素則有中毒之虞,故進口或購買玉米均應訂有黃麴毒素限量,有異味之玉米應避免使用。

(4)判斷玉米耐貯與否的幾個因素:

a.水分含量:溫差會造成水分的移動,高水分之玉米即成發黴之源。

b.已變質程度:發黴的第一個徵兆就是著軸變黑,然後胚變色;最後,整粒玉米成燒焦狀,變質程度高者應速決定即刻使用或拋棄,莫再儲存。

c.破碎性:玉米一經破碎,即失去天然保護作用。

d.其他:蟲蛀、發芽、摻雜之程度。

(5)市售玉米粉內,不肖商人時有摻混入石灰石粉,其捻別法為:供試品中滴入少量稀鹽酸 ( 1+3 ),如發泡者則表示含有石灰石粉,此因發泡者乃碳酸鈣中之鈣與氯結合為氯化鈣及碳酸,而碳酸呈氣體狀而揮發出。

 

二、高梁 ( Sorghum;Milo )

1.顏色:依品種而有褐、黃、白之外皮,但內部澱粉質則呈白色,故粉碎後顏色趨淡。

2.味道:粉碎後略帶甜味,但不可有發酸、發黴現象,褐高梁粉淺嘗之所以會有苦澀感,乃因高梁含有單寧酸 ( Tannin ),其主要存於殼部,色深者含量多。

3.容積重:高梁粒 0.72 ~ 0.77 kg/1;高梁粉 0.50 ~ 0.60 kg/1。

4.品種:依色澤分類。

(1)褐高梁 ( Brown  Sorghum ):習稱黑高梁,含高量單寧酸 ( 約 1 ~ 2% ),具苦味,適口性差,產自中南美、中國大陸居多,省產者粒子較小。

(2)黃高梁 ( Yellow  Sorghum ):習稱紅高梁,低單寧酸含量之新品種 ( 0.4%以下 ),適口性差,產自美、澳。

(3)白高梁 ( White  Sorghum ):單寧酸含量低,粒子小,產量不高,省產、泰國均有之。

(4)混合高梁 ( Mixed  Sorghum ):上述高梁混植者,通常指黃高梁中所含褐色高梁超過 10%者。

5.高梁粒之構造:

高梁之外皮 ( 種皮 ) 與澱粉層黏著很緊密。經粉碎後,在澱粉層可見種皮之附著,呈紅棕色。高梁之澱粉層含角質性澱粉較多,所以顆粒較硬;其澱粉顆粒之形狀似玉米。

6.品質判斷與注意事項:

(1)單寧酸問題:

高梁的顏色由白至黑褐均有,其中褐色呈色物質即為單寧酸,帶收歛性,具苦味;其量愈高,則適口性愈差,含單寧酸高之褐高梁,鳥類拒食,故稱“抗鳥種”( Bird - proof  seed ),單寧酸除引起適口性問題外,其主要為害在降低蛋白質及胺基酸之利用率,引起雛雞腳弱症,降低飼料換肉率,產蛋率及種雞之授精率。

(2)高單寧酸高梁簡易辦識法:

由於單寧酸存在種皮層及其內部,以漂白試驗除去高梁外皮及鞘膜,可看到種皮層顏色而分辦出是否具有呈色之單寧酸。試驗程序如下:

取一茶匙高梁粒置於廣口瓶內,加苛性鉀 ( KOH ) 5 g,及次氯酸鈉 ( CINaO7,一種家庭用漂白劑 ),四分之一杯,稍加熱 7 分鐘,乾燥之即漂白完成,漂白後之褐高梁呈現一層很厚之棕黑色種皮,而低單寧酸之高梁則呈白色。

 

三、大麥 ( Barley )

1.顏色:淡黃色至灰褐色。

2.味道:具有大麥特有的氣味,無惡臭,且不可出現黴味。

3.容積重:大麥粒 0.61 ~ 0.70 kg/l;大麥粉 0.39 ~ 0.42 kg/l;大麥片 0.34 ~ 0.38 kg/l。

4.品種:

(1)皮大麥與裸大麥 ( Hulled  vs  Naked ):

一般所見為前者,後者產自東南亞居多,含殼較少且可易脫離,多供食用;營養成分較高,但產量較少;前者含殼 25%,後者含殼 15%。

(2)依播種季節的不同而有冬大麥及春大麥之分,二者成分相近。

5.大麥粒之構造:

大麥粒之組成比率中,胚乳佔 70 ~ 72%,胚芽 2%、外皮 11%,稃皮 10 ~ 14%。大麥呈紡綞形,中有一溝,其殼 ( Hull ) 與澱粉層 ( 核仁 ) 連接很緊密;粉碎後,其殼破裂呈三角形。大麥之澱粉層含粉狀澱粉 ( floury  starch ) 較多,所以顆粒較軟,其澱粉顆粒呈油滴狀。

6.品質判斷與注意事項:

(1)大麥有可能感染麥角,黴菌等微生物而造成中毒或利用率之降低,應避免使用等級太差之大麥。

(2)依美國規格來看,飼料用大麥以使用 2 級以上產品為宜,不同等級大麥有不同容積重。容積重愈高表纖維含量愈低,熱能含量較高,所具之營養價值也較佳。一般而言,產自溫帶之大麥,其麥粒不如產自寒帶者豐滿,故殼之比率也較高。

(3)市售大麥粉需注意其殼含量之多寡。

 

四、米糠 ( Rice  Bran )

 

1.定義:米糠為糙米碾白時,被脫除下來之果皮層、種皮層及外胚乳、胚芽,弄混有澱粉層等混合物稱之全脂米糠。其內亦可能混合有少量不可避免之粗糠 ( 稻殼 )、碎米及碳酸鈣。粗纖維含量應在 13%以下。如果碳酸鈣含量在 3%以上,則此米糠名稱上應附註之,如“ 全脂米糠 ,含碳酸鈣 X%以下 ”。

2.顏色:淡黃色或黃褐色。

3.味道:具有米糠特有之風味,不可能酸敗、黴味及異臭出現。

4.形狀:粉狀,略呈油感,含有微量碎米、粗糠,其量應在合理範圍內,不可有蟲蛀及結塊等現象。

5.容積重:0.22 ~ 0.32 kg/l。

6.品質判斷與注意事項:

(1)全脂米糠因含油脂成分高 ( 12 ~ 15% ),甚易氧化酸敗。一般測定其游離脂肪酸含量即知酸敗程度。

(2)米糠中含粗糠比例之多寡亦影響到其成分之差異及品質等級。一般可由粗糠中所有之木質素的定性與定量判斷出。進口之米糠中,粗糠通常之混合量約在 5 ~ 30%之間。

(3)利用比重分離法可知其粗糠及碳酸鈣之含量多寡,而判斷等級。

(4)粗糠含 SiO2 約 17% ( 11 ~ 19% ),故測 Silica ( SiO2 ) 含量,乘上 5.9 ( 100/17 ) 即為所摻粗糠估計量。

 

五、麩皮 ( Wheat  Bran )

1.定義:小麥粒在磨製麵粉製造過程中所得之副產物,包括果皮層、種皮層、外胚乳及糊粉層等部份在內。

2.顏色:淡黃褐色至帶紅色的灰色,但隨小麥品種、等級、品質而有差異。

3.味道:具有粉碎小麥特有的氣味,不可有發酸、發黴味道。

4.形狀:粗細不等的片狀,不可有蟲蛀、發熱、結塊現象。

5.容積重:0.16 ~ 0.30 kg/l。

6.品質判斷與注意事項:

(1)本品為片狀,故摻偽時容易辨識,粗細則受篩別程度及洗麥用水之多寡而影響之。

(2)麩皮易生蟲,故不可久貯;水分超過 14%時,在高溫高濕下易變質,購買時應注意之。

(3)小麥粉頭 ( Wheat  flour  middlings ) 亦為製麵粉過程中之另一副產物,其呈粉狀,辨識不易。另此品市場需求高,經常缺貨,供應商摻偽之可能性甚大。一般摻代之原料有麥片粉、燕麥粉、樹薯粉等低價原料。可依風味、物性及鏡檢 ( 可觀察其澱粉顆粒之形狀 ) 來區別之。

 

六、稻殼粉 ( Rice  Hull )、花生粉 ( Peanut   Shell ) 及木屑粉末 ( Wood  Powder )

  稻殼粉 ( 粗糠 ) 呈黃色或黃褐色之小片,其表皮呈方格狀,表皮有毛,直接生在稻殼上,其主成分為 SiO2 用手觸摸有粗糙感。

稻殼呈縱紋排列,散布有毛,邊綠呈波浪狀。經鹼處理後,外表皮組織呈柵狀有規則的排列,其紋之內部有波狀之橫隔連接。小片之兩側端呈半圓形,似草蓆之表面。

花生殼粉呈黃褐色至暗褐色之片狀,內有一層薄膜,經鹼處理後鏡檢,其外表皮有細纖維斜交呈 45 ~ 46 度角之交叉,如同毛球狀。高倍時,可見鋸齒狀之細胞壁纖維重疊為其特徵。

本屑粉末為製材時所產生之鋸木屑,其木質素含量約為 20 ~ 30%,依樹木種類而異。用手觸摸之有呈黃褐色粗剛之感覺。鏡檢之,其纖維與一般平行走向之纖維不同,呈有一定間隔直交之放射組織。

 

七、脫脂黃豆粉 ( Soybean  Meal )

1.定義:黃豆種子經壓榨或溶劑提油後之粕,再經適度加熱處理與乾燥後之產品。

2.顏色:淡黃褐色至淡褐色。暗褐色的黃豆粕,係由於過度加熱處理所造成,較不受歡迎。淡黃色者為加熱不足的徵兆,尚存有尿素酵素。

3.味道:烤黃豆香味,不可有酸敗、黴壞及焦化等味道,交不可有生豆臭味。

4.形狀:片狀或粉狀。

5.容積重:粉狀 0.49 ~ 0.64 kg/l;片狀 0.30 ~ 0.37 kg/l。

6.品質判斷與注意事項:

(1)本品為粗片狀或細粉狀,由外觀顏色及『殼:粉』之比例,可概略判斷其品質。若殼太多,則品質差,色呈淺黃色或暗褐色皆表示加熱不足或過熱處理所致,其品質亦差。

(2)生黃豆含有胰蛋白酵素抑制因子 ( Trypsin   inhibitor )、血球凝集素 ( Hemagglutin )、甲狀腺腫源 ( Goitrogens ) 及尿素酵素 ( Urease ) 等不良因子。若未經適當加熱處理,把上述不良因子除去,則會妨及其利用率。因之可測其尿素酵素活潑度 ( Urease  activity ) 以判斷其品質之優劣。

一般其測定法有三種:擴散法、pH 增值法及簡迅的尿素酵素測定法。在此介紹現場採用之簡迅測定法之步驟:

(A)試劑:

(a)結晶的尿素

(b)酚紅 ( Phenol  red ) 指示劑:0.62%之水溶液

(B)方法:美國道遜黃豆加工廠之方法。

(C)步驟:

(a)稱 0.2 g 的豆粉於試管中

(b)加入 0.02 g 的結晶尿素

(c)加 2 滴的酚紅指示劑

(d)加 20 ~ 30 ml 蒸餾水

(e)振盪 10 秒鐘

(f)觀察首先呈顯粉紅色於樣品或溶液之時間

(g)報告:尿素酵素之活力如下:

1    分鐘內呈色者……活性很強

1–5 分鐘內呈色者……活性強

5–15  分鐘內呈色者……有點活性

15–30分鐘內呈色者……沒有活性

註:10 分鐘內不呈顯粉紅色或紅色之豆粉即認為合格

(3)市售劣品豆粉中,時有摻入黃玉米粉,其鑑別法為:

取豆粉 2 g 置於燒杯中,加水 50 ml 攪拌,滴入 2 滴 KI 溶液 ( 碘化鉀液 ),若呈黃褐色則為豆粉。若呈藍色或青色反應則為玉米粉 ( 此為玉米中之澱粉與碘化鉀作用而呈現藍色反應 )。

 

八、魚粉 ( Fish  Meal )

1.定義:各種魚類的全身或其身上某一部份,經油脂分離後,經乾燥壓成粉末的產品稱之。

2.顏色:應有新鮮魚粉之外觀,色澤隨魚種而異,墨罕敦魚粉呈淡黃或淡褐色,沙丁魚呈紅褐色,白魚粉為淡黃或灰白色,加熱過度或含脂高者,顏色加深。

3.味道:烹烤過之魚香味,並稍帶魚油味,混入魚溶漿者腥味較重,不可有酸敗,氨臭等腐敗味及過熱之焦味。

4.形狀:粉狀,含鱗片、魚骨等處理良好之魚粉具可見之肉絲,不可有過熱顆粒及雜物,亦不應有蟲蛀、結塊現象。

5.容積重:0.45 ~ 0.66 kg/l。

6.魚粉之構造:魚粉內含有肌肉組織、骨頭及魚鱗等;鑑別魚粉,可找骨頭及魚鱗來鑑別之。

(1)魚肉:其肌肉纖維有條紋,肉骨粉 ( meat  meal ) 難比較,不過魚肉之色較淡。

(2)魚骨頭:呈細長薄片之不規則形,較扁平,一般呈透明 ~ 至不透明之銀色或灰色;魚骨之裂縫呈放射狀。

魚骨含有磷 (P),可用鉬酸銨溶液測之。

魚骨+HCl ( 1:1 )+1 滴 10% 鉬酸銨溶液→如呈黃色,表示含有磷。

(3)魚鱗 ( scale ):為扁平形,透明薄片,有時稍扭曲,其成分為 Kiten ( 魚鱗與鉬酸銨及鹽酸溶液不起作用,因魚鱗不含鈣、磷 )。在高倍下可看到同心輪,有深色帶及淺色帶而形成一年輪。

(4)牙齒:呈圓錐形,較硬。

(5)魚粉內含有食鹽,呈晶狀體,如與 AgNO3 作用,可產生 AgCl 白色沉澱。

7.品質判斷與注意事項:

(1)儲存期間品質之變化:高蛋白高脂肪之原料易受環境影響而減低其價值,魚粉即為典型例子,魚粉儲存期間造成品質下降之現象有如下數種:

a.黴害:高溫多濕,儲存條件不良下易發生,發黴之魚粉失去風味,減低適口性,降低品質,並有中毒之虞。

b.蟲害:本省氣候,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蟲害,日曬製品易生蛆。乾燥製品常有昆蟲著生,卵、幼蟲、蛾均有,造成失重,降低養份,其排泄物亦引成毒害。

c.褐色化:貯存不良時,表面便出現黃褐色之油脂,味變澀,無法消化;此乃魚油被空氣中氧化作用而氧化形成醛類物質,再與魚粉變質所生之氨及三甲胺 ( Trimethylamine ) 等作用所生之有色物質。

d.焦化:進口魚粉因於船艙中長期運輸,魚粉所含磷量高,易引起自然發火,所造成之湮或高溫使魚粉呈燒焦狀態,雞食後易引起食滯,應多加注意。

e.鼠害:鼠害損失亦大,啃食損失及排泄物污染外,並傳播壁蝨及病原菌。

f.蛋白質變性:通常儲存後總蛋白不變,或有增加之可能 ( 無機氮增加 )。但蛋白質的消化率會減少,並有氨臭產生,造成家畜拒食。

g.脂肪氧化:形成強烈油臭,禽畜拒食,且破壞其他營養分。

(2)魚粉除由味道、色澤等外觀形狀判別外;一般越新鮮之魚粉其黏性越佳 ( 因魚肉之肌纖維富有黏著性 ),其判斷法為:

•以 75%魚粉+25%α-starch 混合,加 1.2 ~ 0.3 倍水練製之,然後用手拉其黏彈性即可判斷之。黏彈性優者,該魚粉品質為佳。

(3)魚粉係屬高價格產品,摻偽之可能性較高,任何稍具化學知識的人,均可經由魚粉的混合生產完全符合規格之產品,如果遇上矇混取巧的商人,可能會摻用廉價的劣等原料以圖魚目混珠。因此購買魚粉時,非提高警覺不可,更不能過份依賴所訂之規格。一般常用來摻偽的原料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尿素系樹脂、內骨粉、下雜魚、不潔之禽畜肉、鋸大屑、花生殼粉、粗糠、鈣粉、貝殼粉、海砂、糖蜜、尿素、蹄角、硫酸胺、魚肝油、魚精粉、棉籽粕、蝙蝠糞……等,此些物質有些是為了提高蛋白質含量,有些是當增量劑使用,有些是用來改變成品物性,有些是調整風味、色澤用,有些兼有數種用途,但大多是廉價而不能消化吸收之物質。

(4)魚粉可先用標準比重液 ( 1.50 ) 行比重分離出有機物及無機物之含量,由其含量可判別魚粉品質,若無機物含量多,則此品質等級較差。另再就有機物及無機物中行鏡檢判別。

(5)若魚粉中摻有皮革粉、羽毛粉、輪胎粉等,則可把魚粉用鋁箔紙包之用火點燃,由其產生之味道可判別之。

 

九、肉骨粉 ( Meat  and  Bond  Meal )

1.定義:屠場或肉類加工廠所產生之肉片、肉屑、皮屑、血液、消化管道、骨、毛、角等,將其切斷,充分煮沸並經壓榨,儘量將脂肪分離後的殘餘部份乾燥製成的粉末稱之。

2.顏色:油狀,金黃色迄淡褐色或深褐色,含脂量高時色深;過熱處理時顏色也會加深。一般豬肉骨製造者顏色較淺。

3.味道:新鮮之肉味,并具烤肉香及牛油或豬油味。儲存不良或變質時,會出現酸敗味道。

4.形狀:粉狀,含粗骨;顏色、味道及成分應均勻一致,不可含有過多之毛髮、蹄、角及血液等。

5.容積重:0.51 ~ 0.79 kg/l。

6.肉骨粉之構造:肉骨粉可能包括 Hair ( 毛髮 )、Hoof ( 蹄 )、Horn ( 角 )、Bone ( 骨 )、Bloodmeal ( 血粉 )、Skin ( 皮 )、胃之內容物及家禽廢棄物或血管等。其含磷 ( P ) 量在 4.4%以上稱肉骨粉 ( Meat  and  Bone  meal )。

檢驗肉骨粉可從 Hair、Hoof、Horn 及 Bone 等區別之。

(1)肌肉纖維:有條紋、白色 ~ 黃色,有較暗及較淡之面的區分。

(2)骨頭 ( Bone ):

a.動物之骨頭 ( Animal  bone ):

色較白、較硬,形狀為較有規則之多角形,組織較緻密,邊緣較圓平整,內有點狀 ( 洞 ) 存在,點狀為輸送養份處。

b.家禽之骨頭 ( Poultry  bone ):

淡黃白色、橢圓長條形,較鬆軟、易碎,骨頭上之腔隙 ( 孔 ) 較大。

•皮本身之主成分為膠質,其與角蹄之區別法如下:

     與 1:1醋酸             加  熱  水          加 HCl  
動物膠、明膠 會膨脹 會膠化、溶解 不  冒  泡
角                 蹄 不會膨脹 不   溶  解 會冒泡,但反應慢

(3)毛 ( Hair ):

動物之毛髮呈桿狀,有,橫紋 ( Bar ),內腔直的。老鼠之毛髮腔有很多條斷續之管道,家禽之羽毛有捲曲狀。

7.品質判斷與注意事項:

(1)肉骨粉及肉粉,是品質變異相當大的飼料原料,成分與利用率好壞之間相差相當高,故成份與效果不易控制。

(2)原料之品質與成份、加工方法、摻雜及儲存期間之變化均會影響成品之品質。腐敗原料製成之產品品質必然不良,甚至有中毒之可能,過熱產品會降低適口性及消化率。溶劑提油者脂肪含量較低,溫度控制較容易。含血多者蛋白質較高,但消化率差,品質不良。

(3)肉骨粉及肉粉受細菌污染之可能性極高,尤以沙門氏菌污染最受注目,平常應定期檢查活菌數,大腸菌數及沙門氏菌數。

(4)肉骨粉摻雜之情形相當普遍,最常見的是使用水解羽毛粉、血粉等。較惡劣者則添加生羽毛、貝殼粉、蹄、角、皮粉等以調整成分。

(5)正常產品之鈣含量應為磷量 2 倍左右,比例異常者即有摻偽之可能。

(6)灰分含量應為磷量之 6.5 倍以下,否則即有摻偽之嫌疑。

肉骨粉之鈣、磷含量可用以下方法估計之:

鈣量%=0.348×灰分%

磷量%=0.165×灰分%

(7)肉骨粉及肉粉所含之脂肪高,易變質,造成風味不良,故應測其酸價 ( A. V. ) 及過氧化價 ( P. O. V. )。

 

十、水解羽毛粉 ( Hydrolyzed  Feather  Meal )

1.定義:家禽羽毛經清洗、高壓水解處理,乾燥、粉碎而成之製品。

2.顏色:淺色生羽毛所製成之產品呈金黃色。深色 ( 雜色 ) 生羽毛所製成之產品為深褐迄黑色,加溫過度會加深成品顏色,有時呈暗色,可能屠殺作業時混入血液。

3.味道:新鮮之羽毛臭味,不可有焦味、腐敗味、黴味及其他剌鼻味道。

4.形狀:粉狀。同批次產品應有一致之色澤、成分及質地。

5.容積重:0.45 ~ 0.54 kg/l。

6.羽毛粉之構造:鏡檢時,可見比較扁平之羽軸混雜其間,其羽軸呈管狀,似通心粉,一節節地,呈深棕色。羽毛有鬚、絨毛 ( Down ) 無倒鉤及支倒鉤之構造。

7.品質判斷與注意事項:

(1)影響品質之最大因素在水解的程度,過度水解 ( 如胃蛋白酵素消化率在 85%以上 ) 乃蒸煮過度所致,會破壞胺基酸,降低蛋白質品質。同樣,水解不足 ( 如胃蛋白酵素消化率在 65%以下 ),乃蒸煮不足所致;雙硫結合未分解,蛋白質品質亦不良。處理程度可用容積比重加以判斷,因原料羽毛很輕,處理後會形成細片狀與高濃度塊狀,致容積比重加大。

(2)加入石灰可促進蛋白質分解,且可抑制臭氣產生,但也同時加速胺基酸的分酸,胱胺酸約 60%,其他必需胺基酸約有 20 ~ 25%的損失,因而規定不可使用這一類促進劑。

(3)羽毛粉的原料在處理前不能有腐敗現象,因為羽毛一浸水,經置放一段時間馬上產生惡臭造成公害。基於此,與屠體分離後的羽毛,應盡早處理。

(4)產品顏色變化大,深色者如果不是基於製造過程中燒焦而產生者,在營養價值上并無差別。

(5)以放大鏡檢查成品,若見條狀、枝狀或曲狀物多時,可能是水解不夠所致。

 

十一、血粉 ( Blood  Meal )

1.定義:動物之血液經凝固、加壓、乾燥、粉碎而成之粉末。

2.物理性狀:

                    蒸 煮 乾 燥                         

           瞬間乾燥          

   噴霧乾燥  

  顏    色   紅褐迄黑色,隨乾燥溫度之增加而加深色澤。 一致的紅褐色 一致的紅褐色
  味    道   應新鮮,不可有腐敗、發黴、及異臭,若具辛辣味,可能血中混有其他物質。     同左     同左
  溶水性   略溶於水。     不溶於水
  質    地   小圓粒或細粉末狀,不可有過熱顆粒及潮解、結塊現象。     粉末狀,不可有潮解、結塊現象。
  細    度   98%可通過 No 10 標準篩。

100%可通過 No 7 標準篩。

    同左。     同左
  比    重   0.48 ~ 0.60 kg/l。     同左。     同左

3.品質判斷與注意事項:

(1)乾燥方法及溫度是影響品質的最大因素,持續高溫會造成大量離胺酸之結合或失去活性,而影響單胃動物之利用率,故離胺酸利用率乃判斷品質好壞的重要指標。通常瞬間乾燥及噴霧乾燥者品質較佳,蒸煮乾燥者品質較差。

(2)同屬蒸者乾燥之產品,其溶水性差異變化很大,低溫製造者溶水性較強,高溫乾燥者溶水性差,故可由其溶水性之情形做為品質判斷之依據。

(3)水分不宜太高,應控制在 12%以下,否則易發酵、發熱。水分太低者可能加熱過度,顏色趨黑,消化率亦降低。

 

十二、脫脂奶粉 ( Skim  Milk )

1.定義:全乳加熱之,以遠心分離將輕的乳油分離後,即得脫脂乳,脫脂乳以真空濃縮成半固態後,再噴霧乾燥或薄膜乾燥成粉狀即為脫脂奶粉 ( 水分含量應在 8%以下 )。

2.顏色:乳白色或淡黃色,不可有異色混合其間。本省以前進口之飼料用脫脂奶粉規定應染成藍色,現已改為摻和 5%以上魚粉混合之。

3.味道:溫和乳香且帶甜味,不可有變質焦味及異臭。

4.形狀:粉末或細粒狀。應均勻一致,不可有結塊現象,片狀者乃圓筒乾燥產品。

5.溶解性:溫水溶解後,應均勻溶解,不可有浮懸物及沉澱物。

6.容積重:0.48 ~ 0.65 kg/l。

7.品質判斷與注意事項:

(1)脫脂奶粉屬高價原料,摻偽之可能性亦大,必須留意之。檢驗上,不能單憑成分量已足便合乎規定,應鑑定其蛋白質必須是來自乳蛋白,碳水化合物必須是來自乳糖。

(2)色澤深淺顯示乾燥過程中加熱狀況,過熱時呈現褐色,顯然奶粉中乳糖已呈焦糖狀態。

(3)吸濕高之產品易結塊並污染細菌,並導致溶解度低下及褐色化現象,故應選擇包裝良好,能完全隔絕大氣接觸之產品。

 

附表一      各種飼料原料之特徵及易污染物

飼料原料名稱 特                 徵 污染物及雜物
脫水苜蓿粉 暗綠色,含有莖及葉。 莖部含量過多,過熱

顆粒。

血    粉 暗粟色或暗棕色,圓形顆粒,微量骨頭。 植物纖維,蹄甲,毛

髮過熱顆粒。

棉子粉 棕黃色,外殼肥厚,縐折,暗棕色。 過量外殼,棉織纖

維,過熱顆粒。

玉米麩質 橙黃色,玉米糠,圓形麩質顆粒。 玉米穗,過量殼實,

過熱顆粒。

玉米粒 黃色、整粒、玉米糠少量之玉米穗。 過量之玉米穗或雜

物。

蒸餾物 淡棕至深棕色,因鼓風乾燥呈扁形。 玉米糠,過熱顆粒。
穀類蒸餾物 暗棕色,玉米糠,燕麥及大麥及其溶解

物。

過熱顆粒,雜物。
魚    粉 棕色或棕灰色,含磷片,脊椎,骨或細

骨。

過熱顆粒,雜物。
脫脂亞麻仁粉 淡棕色,含豆殼。 雜草種子,纖維,過

量外殼。

肉骨粉 淡棕至深棕色,含毛髮,植物纖維,骨,

膠質,蹄甲,血液。

過量毛髮,過量蹄

甲,植物纖維,草或

家禽副產物。

燕麥粉 淡黃褐色。 夾雜他種穀物,雜

草。

燕麥片 黃褐色,少量外殼及整粒。 過量外殼及雜物。
花生粉 淡至深黃褐色,外殼,特種味道。 過量外殼,莖,泥

土,過熱顆粒。

脫脂黃豆粉 淡至中等黃色,外殼變形,胚臍圓形並肥

厚。

過量外殼,纖維雜

物,泥土,過熱顆

粒。

脫殼,脫脂大豆粉 黃色,無任何雜物及外殼。 過量外殼,過熱顆

粒,可能處理不當所

致。

小麥芽粉 黃褐色,透明黃色肉片,少量外殼。 過量小麥糠,其他殼

類,外殼纖維。

粗麥粉 淡棕色,少量麥糠,胚芽及澱粉。 過量麥糠,其他殼

類。

麩皮 淡棕色,片狀顆粒,外被粉衣。 其他殼類。

 

附表二     飼料原料及異物之種別鏡檢鑑定一覽表

項  目

種            類 鏡           檢         特          徵

玉米、高梁 非常柔軟,難以挾子挾取。果皮呈半透明,見到縱列並排

之棒狀纖維。無特殊之特徵。

小麥 外果皮及中果皮細胞呈長方形之縱列,且有顯著之連珠狀

側壁。

米糠 用挾子挾住時有堅硬如殼物碎片之感覺,為蓋玻片所夾,

以指壓蓋玻片時,則被破壞成微粒。交叉細胞,管狀細胞

在外觀上小如細蟲。

麩皮 可見垂直交叉之薄壁長方形細胞 ( 二層 ),有時見有茸毛。
苜蓿草 纖維縱走,纖細。但細胞呈不定形之交叉。基本組織因呈

棒狀難以識別。又,葉之表面有時有茸毛。

大豆油粕 置於載玻片後用蓋玻片蓋妥後,輕輕以指壓時,則可見到

柵狀細胞及柱狀細胞 ( 如鐵軌狀 )。

花生油粕 見粗大之維束管及連珠狀之壁,內腔呈三角形。
木棉油粕 蓋妥蓋玻片,被挾滑時則被破壞。黃色厚層之外部有黑色 (

黑褐色 ) 稍厚之層。在此層可見到有較大之洞 ( 氣孔 )。

油菜仔粕 表皮黑褐色,呈赤褐色,可見到柵狀細胞呈多角形之洞。
油棕核粕 外觀與椰子相似,但油棕核之胚屬之薄壁具有很多節之厚

細胞壁。有時可見到內果皮。種皮多呈赤褐色。

秘魯魚粉 以 1%鹽酸處理後則肌肉之形態與日本產者稍異,尖端多呈

帶圓形 ( 此諒為製法之不同所致 )。且附有褐色物。

日本產魚粉 肌肉之尖端如被切斷之模樣。
羽毛粉 以 1%鹽酸處理後,則羽柱或羽毛相互密著,且可見到茸

毛。

肉骨粉 以 1%鹽酸處理後,則多呈不透明之不定形橫線。
蟹殼 甲殼之 Keratin 質表面見有一定間隔之凹處,又,蟹肢 ( 腳 )  

之表皮部份有成針狀之 Keratin 質。

蝦殼 表面凹處多,且有如毛狀之針狀 Keratin 質。

澱粉粕 甘藷粉時,稍呈球狀,細胞壁薄。其維管束粗且呈螺旋

狀。澱粉形狀之例:

圓形或短橢形––甘藷、麥類。

多角小粒––米、玉米、高梁、燕麥。

橢圓形––小豆。

卵形或不定形––馬鈴薯。

粗糠 多呈三日月狀之卷曲,為蓋玻片挾住時,即使用力指壓亦

難被破壞。且有美麗之縱條,見之有如疊蓆之表面,有時

亦可見到茸毛之痕跡及氣孔。

花生莢 蓋玻片蓋妥,再用力壓滑時,多不被破壞。有多數之纖維

斜錯交叉如毛球。

鋸 ( 木 ) 屑 纖維縱走,比較粗剛,蓋玻片蓋妥,再用力壓滑時則崩

解。纖維在一定間隔時可見有交叉之硬塊放射組織。

( 飼料鏡檢訓練班講義 )

 

飼料營養雜誌第五冊合訂本

1989年元月號至1989年第六期

八九年.第三期 ( 62 ~ 76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