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水產服務專欄黑鯛養殖簡介

 

一、前 言

  黑鯛 ( Acanthopagrus  Schlgeeli ) 屬鯛科,本省俗稱沙格仔 ( 黑格仔 ),目前每公斤約 180 元,甚受本地、香港及日本市場歡迎,為高梁海產魚類。黑鯛之經濟價值高,且具有成長快速、廣溫性、廣鹽性,對外界環境劇變之適應力強等等之優點,為本省新興之養殖魚種。

二、習性、生態及生理

  黑調分佈於台灣、中國大陸、韓國及日本。多棲息於水深 50 公尺以內的沿岸、港灣及河口水域,可生長於海水及淡水中,為廣鹽性底棲魚類。黑鯛嗜食貝類、蝦類、蟹類及多毛類,有時也吃海藻、性貪食,屬於雜食性魚類。黑鯛對於低水溫的適應力相當強,但 10℃以下不攝食,3.5℃以下會死亡。黑鯛之產卵期為 1 ~ 3 月,屬於多次產卵型魚類。黑鯛為變性魚類,雄性先成熟。然後再經性轉變而變為雌性。在台灣一年魚全部為雄性,二年魚約 75%具有雌雄兩性之生殖腺,約 12%已完全變為雌性,三年魚約半數完全轉變為雌性。

三、種 苗

  黑鯛養殖必須選擇尖嘴,且體側具有七道橫紋者,亦即俗稱沙格仔之品種,因沙格仔之成長較一般俗稱黑格仔之品種 ( 頭較圓,體側無橫紋 ) 快速,而且體型也比較大。野生魚苗每年 2 ~ 5 月可在淺海沿岸及河口處用稚魚網捕獲,但天然魚苗之產量有限,且沙格仔、黑格仔兩種品系之稚魚均混在一起無法分辨,常造成養殖上的困擾。近年來黑鯛之人工繁殖研究已經成功,可以提供品種純正的沙格仔魚苗,但部份人工魚苗容易出現畸形,所幸經各方的努力研究,畸形魚苗的比例已逐年降低,相信不久的將來,人工魚苗必須完全取代野生魚苗。

四、人工繁殖及種苗培育

  人工繁殖需選用三歲以上之野生或人工養成之雌魚及 1 ~ 2 歲之雄魚,予以注射哥娜賀爾蒙及腦下垂體催熟,再任其自然產卵。品質良好的黑鯛成熟卵具單一油球,為透明,無色,圓形之浮性卵。卵經約 0.81 ~ 0.88 mm。剛孵化的仔魚體長約 2.0 ~ 2.4 mm,孵化後第三天口部形成,開始攝餌。經一個月之培育約可長至 1.1 公分,兩個月可長至約 3 公分。

五、養 成

  黑鯛養殖可分為魚池養殖及箱網養殖兩種。魚池養殖以每池大小約 1 公頃較方便作業。養殖時需打氣,以提供足夠的溶氧。黑鯛之放養量,一般每公頃放養 5 ~ 6 萬尾。黑鯛為雜食性魚類,目前一般都使用下雜魚及鰻粉作餌料。鰻粉中可添加適量的「維礦酵素」以補充維他命、礦物質及消化酵素,以加強營養,提高餌料效率。投飼量需依水溫之高低及魚體總重而調節。早晚各投餌一次,遵守定時定點之原則。若能每月使用一次「可保淨」,可使水質及水色較穩定。黑調為廣鹽性魚類,但低鹽度下之成長較高鹽度下快,因此不適宜在純海水下養殖,而以半淡鹹水為宜。一般養殖 10 個月即可達上市體型。

六、疾病防治

養殖黑調常見的疾病有下列幾類:

(一)細菌性疾病

細菌性疾病常出現腸管膨滿、肛門充血或出血,鰭基部及魚體發生糜爛、潰瘍等症狀。本症可用「富魚強」做預防,以「磺胺強」或「減菌強」等藥物治療。

(二)營養性疾病

餌料鮮度不佳,氧化油中毒或腐敗性配合飼料會引起綠肝與黃脂症。採用新鮮餌料及於飼料中加入適量維他命B2 及 維他命E,可預防本症發生。

(三)寄生蟲病

常見的寄生蟲有鉤頭蟲類、甲殼類、原蟲類、吸蟲類、條蟲類、線蟲類等,若發現有寄生蟲寄生時,可參考魚病防治書籍使用驅蟲藥治療。

(四)稚仔魚的疾病

常出現的病症有氣泡病、畸型、外傷、殘食等。預防的方法首重維持良好的養殖環境,避免病菌混入魚池,投飼營養豐富、新鮮之餌料。若出現病徵需迅速治療。

七、結 論

黑鯛之肉味鮮美、市場需求量大,養殖容易,經濟價值很高,是一種非常值得推廣養殖的魚種。今後應努力研究如何大量培育健康的種苗,開發黑鯛專用的人工飼料,以降低養殖成本,使黑鯛能夠成為大眾化的海產。

 

飼料營養雜誌第五冊合訂本

1989年元月號至1989年第六期

八九年.第三期 ( 92 ~ 93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