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用於肉豬飼料

顏宏達

尋找豬隻飼料中替代性飼料原料,特別是探討飼料中各種能量飼料 ( 穀物 ) 的相互替代效率更是重要。目前在本省,玉米是飼豬主要進口穀物,而大麥為美、加和歐洲地區重要飼料原料來源。

一、大麥和玉米營養分的比較

  大麥蛋白質量較玉米為高 ( 10.4 比 8.6% ),而其胺基酸中之離胺酸、色胺酸和含硫胺酸均較玉米之含量高 ( 台灣飼料成分手冊,1987,表一 )。但大麥粗纖維量較玉米為高 ( 5.6 比 2.5% ),以致其能量低。集合全世界有關大麥和玉米能量測定的報告指出,二者之可能消化能值 ( DE ) 分別為 3,168 和 3,481 仟卡/公斤飼料。

 

表 一    大麥和玉米的營養分和胺基酸組成

  大   麥 玉   米

  乾物質 ( % )

  粗蛋白質 ( % )

  粗脂肪 ( % )

  粗纖維 ( % )

      鈣     ( % )

      磷     ( % )

  能量值

      可消化能 ( 仟卡/公斤 )

       代謝能    ( 仟卡/公斤 )

  必需胺基酸組成 ( % )

      甲硫胺酸

      胱胺酸

      離胺酸

      色胺酸

      羥丁胺酸

      異白胺酸

      組胺酸

      纈胺酸

      白胺酸

      精胺酸

      苯丙胺酸

      酪胺酸

90.4

10.4

2.0

5.6

0.08

0.33

 

3168

3024

 

0.16

0.15

0.40

0.12

0.38

0.39

0.23

0.53

0.80

0.55

0.58

0.34

86.8

8.6

3.5

2.5

0.01

0.25

 

3481

3281

 

0.17

0.11

0.30

0.09

0.36

0.35

0.27

0.47

1.17

0.43

045

0.30

 

  有關這兩種穀物在飼豬效果方面的比較試驗,其結果常有矛盾存在。Lawrence ( 1968 ) 利用生長肥育豬餵給同量蛋白質飼料與 Lawrence ( 1970 ) 利用肥育豬不補充任何蛋白質飼料以比較玉米和大麥飼養價值,結果對豬隻生長性能並無顯著差異。Cole,Clent 和 Luscombe ( 1969 ) 則認為豬隻餵飼玉米較大麥者之增重快和飼料利用率佳。造成這些結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是受到這兩種穀物中能量和蛋白質量 ( 或胺基酸量 ) 不同的影響。

 

二、玉米和大麥適當配合使用比例

  由於目前飼料能量與蛋白質 ( 或應為飼料第一限制胺基酸 ) 間之比例尚無正式定論,大麥之應用可降低飼料能量值,導致豬隻生長性能減退和屠體品質提高,但大麥之應用亦可能改善飼料蛋白質品質導致生長和屠體品質提高。故於肉豬飼料中應尋求玉米和大麥適當混合使用之比例。基於每日相同飼料蛋白質不同能量餵飼量之使用,由豬隻生長性能和屠體品質等各方面比較大麥和玉米以及兩者間不同比例的相互替代用量間之不同飼養價值,期能更靈活運用這兩種穀物,以擴大飼料原料供應來源。

  採用大豆粉為唯一蛋白質補充物和下列比例之穀物 ( 表二 ) 調製成生長期 ( 體重 20 ~ 50 公斤 ) 蛋白質 16.8% 和肥育期 ( 體重 50 ~ 95 公斤 ) 蛋白質 14.5%之六種飼料。戈與顏 ( 1981 ) 發現當採用大豆粉為豬隻飼料之主要蛋白質來源,並以玉米和大麥不同配合比例作為能量飼料來調製相同蛋白質含量之飼料,再依豬隻體重餵飼肉豬之飼養結果,玉米使用比例由 100 降至 40 和大麥使用比例由 0 提高到 60 間均是適當的配合比例,其中以玉米 70 和大麥 30 的配合所獲致的飼養成績為最佳 ( 圖一 )。

 

表 二      玉米與大麥配合比例 ( % )

  試    驗    處     理
1 2 3 4 5 6
玉    米

大    麥

100

0

80

20

60

40

40

60

20

80

0

100

 

  圖一之試驗結果顯示,玉米和大麥各半配合使用不致影響豬隻生長性能。但如大麥使用超過上述比例將導致豬隻每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的變差。大麥全量替代玉米導致生長性能更顯惡化。

  玉米與大麥混合使用時,玉米和大麥飼養效果完全取決於其使用比例。大麥比例提高則飼料中能量不足,導致豬隻對蛋白質 ( 或胺基酸 ) 利用效率的減低,豬隻就無法達到最佳的生長性能和屠體品質。因此適當混合使用大麥和玉米作為飼料穀物原料來源將可獲致較單獨使用玉米為佳之豬隻飼養效果,同時適當使用大麥可節省飼料蛋白質來源即大豆粉用量的 2 ~ 3%。

大麥餵飼肉豬 ( 體重 20 ~ 95 公斤 ) 之增重和飼料效率分別為玉米 90%和 89% ( 表三 )。

 

表 三     玉米與大麥配合比例對肉豬生長和屠體之影響

  1 2 3 4 5 6

  飼養天數

  每日增重 ( 克 )

  飼料採食量 ( 公斤/日 )

  飼料:增重

  背脂厚度 ( 公分 )

126

600

1.89

3.17

2.36

121

616

1.89

3.07

2.34

127

600

1.92

3.20

2.36

127

596

1.93

3.24

2.40

130

580

1.94

3.35

2.38

141

538

1.91

3.57

2.31

 

三、玉米和大麥飼豬對背脂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利用大豆粉為唯一蛋白質補充物。採用全玉米、1/2玉米和 1/2大麥以及全大麥為穀物來源調製成能量與蛋白質比相同的飼料。豬隻採個別飼養。飼料每日餵量按體重和飼料種類而不同,故以玉米為基礎之飼料餵量低於以大麥為基礎之飼料餵量,而 1/2玉米和 1/2大麥者居中。豬隻每日攝取的能量和總蛋白質量相同。體重 20 ~ 95 公斤肉豬的生長性能和屠體測定列於表四。

 

表 四     玉米和大麥飼豬對生長和屠體之影響

飼料處理 ( 穀物 ) 玉   米 1/2玉米 1/2大麥 大   麥

  每日增重 ( 克 )

  飼料:增重

  屠宰率 ( % )

  屠體瘦肉率 ( % )

685

2.03

82.0

48.3

658

3.23

82.3

47.2

648

3.36

81.7

47.9

 

  豬隻採食以玉米為基礎之飼料有稍提高每日增重之趨勢,但飼料利用率則優於以大麥為基礎之飼料,1/2大麥和 1/2玉米者居中 ( 親等,1984 )。各種飼料穀物之處理,對屠體性狀沒有影響。

  但,豬隻背脂脂肪酸受飼料中穀物之影響,供飼玉米大豆粉飼料之豬隻背脂之總大飽和脂肪酸極顯著地高於供飼大麥大豆粉飼料者。其中豬隻供飼玉米大豆粉飼料之硬脂肪酸極顯著地低於大麥大豆粉飼料者,而亞麻油酸極為顯著地高於大麥大豆粉飼料者。由於玉米大豆粉飼料之總不飽和脂肪酸高,故其熔點較低和碘價顯著地高於大麥大豆粉飼料者 ( 表五 )。故飼料以大麥為主要穀物來源使豬隻背脂總不飽和脂肪酸量低於飼料以玉米為主要穀物來源者。肉豬餵飼以大麥所產生的脂肪含有不飽和脂肪酸量低,其硬度高,故其豬肉保存的時間可能較飼餵以玉米者為長。

 

表 五     玉米與大麥飼料對豬隻背脂脂肪酸組成之影響

飼料處理 ( 穀物 ) 玉   米 1/2玉米 1/2大麥 大   麥

  熔  點,℃

  碘  價

  脂肪酸,%

    總不飽和脂肪酸

    肉豆蔻酸 ( 14:0 )

    棕櫚酸     ( 16:0 )

    棕櫚油酸 ( 16:1 )

    硬脂酸     ( 18:0 )

    油    酸     ( 18:1 )

    亞麻油酸 ( 18:2 )

    次亞麻仁油酸 ( 18:3 )

38.0

60.55

 

60.95

1.41

25.09

2.55

12.57

45.62

12.23

0.56

37.6

58.71

 

58.54

1.46

26.44

2.63

13.58

45.94

9.00

0.97

39.4

58.17

 

57.60

1.44

26.35

2.51

14.63

46.48

7.57

1.04

 

四、結 論

  雖然大麥較玉米有較高粗蛋白質和主要胺基酸如離胺酸、色胺酸、含硫胺酸和組胺酸等,但其飼養肉豬價值不如玉米。因大麥粗纖維高,其淨能值攝取量不足以支持肉豬達最大生長效率。故未去殼大麥的飼養價值約為玉米之 90%。

  大麥與玉米適當的配合使用提高大麥的飼養價值。通常以玉米和大麥為穀物來源的配合比例應為 2:1 可使肉豬飼養成績達最高,且可節省飼料中大豆粉的用量 2 ~ 3%。

  大麥的適當使用亦稍提高肉豬屠體瘦肉產量。使用大麥可使屠體脂肪酸組成中之不飽和脂肪酸降低,故碘價低而獲致較佳品質之屠體。屠體中不飽和脂肪酸量降低,屠體脂肪硬度加高而使屠體堅實和延長豬肉保存時間。

 

( 77 年 2 月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養豬手冊 )

飼料營養雜誌第五冊合訂本

1989年元月號至1989年第六期

八九年.第五期 ( 37 ~ 41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