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重點工作報告

 

        近四十年來,台灣農村建設,在政府正確政策領導,與各方共同合作下,已具良好基礎,創造開發中國家發展模式,享譽於國際。現階段雖以國內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農業比重相對降低,但在整體建設中,仍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由於農業是融合生產、生態與生活三位一體的事業,對於提供國人重要糧食、保持自然生態平衡、促進農村安定進步及維護農家良好生活方式,均有重大的貢獻。農業之重要性,未因時代轉變而減低。

        農業體質較弱,不但生產有其一定季節、產品不耐儲藏、易受內外在環境影響,而且國內農業資源缺乏,天然災害頻仍,致在發展過程,不免常有困難發生;經濟愈發展,社會愈進步,其問題愈為凸顯。以特別需要政府全力輔導,除宜投注大量人力、經費與技術予以支援外,尚須經由政策作為,給與適當的保護。

        我國農業政策是以民生主義為最高指導原則,順應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兼顧農業、農村、農民三個層面,期以達成三項政策目標:一、提高農民所得、增進農民福址;二、改善農業結構、健全產銷制度;三、加強農村建設、保育自然生態。

        這三項政策目標,具有經濟性、社會性、政治性及文化性的重大意義。簡單來說,即以照顧農民。發展農業與建設農村為政策目標。照顧農民求均富,發展農業求成長,建設農村求安定。在追求均富、成長與安定中,邁向農業現代化新境界。所以,自六十年代初期以後,貫徹政策作為,開始推動一系列農建計畫與各項農業改革措施,現行「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所得方案」,即為前此農建計畫的延伸。

        本會主管中央農業行政事務,所有農業施政,咸遵中央既定政策與     鈞院施政方針,而策劃推動辦理。邇來針對當前農業環境,強調人文民本觀念,重視農民利益,以提振農民的信心。爰在去年農權高張之時,為謀求調適因應,乃報奉     鈞院核定,作多項突破性改革措施,已漸扭轉情勢,趨於穩定。

茲謹就過去一年重要工作辦理情形、當前面臨問題及今後擬推動工作,分別簡要報告如次:

壹、過去一年重要工作辦理情形

        世界各國農業,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大都遭遇農業成長減緩、農業所得偏低、農村人口外流、與農業勞動老化等問題,我們亦不例外。益以過去一年來,在經濟自由化、國際化的潮流下,國外農產品大量湧至,帶來農業空前衝擊,農民多次走上街頭,衍生部分脫序的現象。本會有鑒及此,除依原定計畫,繼續推動「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所得方案」、策訂「現階段加強農村建設政策網要實施方案」協調有關單位分工辦理外,並主動深入發掘問題,以最大誠意與決心,用具體行動予以調適因應。一方面召開第二次全國農業會議,凝聚各界智慧,探討發展策略;另一方面即採取一連串可行措施,迅予貫徹推動。其中,為提升農業生產力與對外競爭力,增加農民的農業所得,積極推動稻田轉作、促進漁牧發展、創新農業科技、擴大農場經營規模、適度增加稻穀保證價格收購數量、改進產銷制度和加強農產品進口管理等。為增進農業資源保育利用,厚植農業發展潛力,除加強造林、治山防洪、與農田水利外,並擴大農業公共設施、重視農業污染防治與生態環境的維護。另為強化服務農民、增進農民福祉,積極輔導農民組織、落實農業推廣、加強推動農村硬軟體建設與多方謀求減輕農民負擔。同時特別責成基層單位,深入農村、廣為宣導,使農民對政府的許多做法,均能充分瞭解。

一、召開農業會議

        去(77)年11月中旬,本會召開第二次全國農業會議,其目的在博諮眾議,集思廣益,共同探討問題,以獲致完善可行的對策。經邀請有關學者專家、民意代表、農漁民、農漁民團體、政府機關及業者代表等,共三百餘人參加,研討八大題綱州九個子題,均關目前農政應興革事項,及未來農業發展前瞻性的課題,成果相當豐碩,共達成279項具體結論與建議。本會深以全國農業會議,是農業全面改革的起步,所以在大會圓滿閉幕後,立即就其結論進行整理分工,邀請各主管機關,共同研商執行事宜;同時組成四個專案小組,研擬執行方案,以求完善週延。目前各項結論與建議事項,正由各有關單位分別辦理中。

二、推行稻田轉作

        推行稻田轉作計畫,是改善農業生產結構的重要措施,實施五年已有顯著績效。其中稻米生產面積減少27%、稻米總產量下降26%,供需漸趨平衡,產地穀價平均回升21%,尚屬合理。為維持稻米長期供需平衡,仍需繼續推動轉作,實施計畫產銷,建立稻田新耕作制度,以改善整體農作物生產結構。去年本會為繼續提高農民種稻收盡,增進稻田轉作誘因,已先後擬具「適度增加稻穀保證價格收購計畫」、「調整稻田轉作現金補貼標準」及「國產雜糧保證價格收購改進措施」三項草案,報奉     鈞院本年3月9日第2123次院會討論通過,自本(78)年第一期作起實施。估計全年可提高農民所得約44億元,政府因增加收購稻穀需籌措週轉金約44億元;因處理收購稻穀及增加收購雜糧數量與轉作現金補貼等,增加財政負擔約16億元。現本計畫業經奉准自79年起,繼續實施六年,期能確保稻田轉作成果,有效達成平衡稻米供需的目標。

三、加強營林保林

        營林保林、國土保安為林業的基本政策。76年度起實施「加強台灣省造林五年計畫」,由於省方配合款項籌措不及,部分工作遲緩,至77年度止,進度稍嫌落後。本會已協調地方政府加強配合,以達預定目標。國有林砍代量,自78年度起,業經限制在50萬立方公尺以下,其實際砍代量,則預定為38萬餘立方公尺。至於其他森林資源保育措施,均在嚴格管制中,對於防止盜代,已強化現場監採監裝作業。為加強山坡地水土保持,繼續推行區域性整體保育利用,加強山坡地濫墾巡查取締與宣導工作,累計制止、取締不當使用,達4,579件。在改進森林經營方面,為發揮森林多目標利用功能,配合觀光旅遊事業,鼓勵國人休閒活動,經依據森林法規定,積極發展森林遊樂事業,研擬「森林遊樂區設置管理辦法」草案,由有關單位研商審議,已於本年元月報奉     鈞院核定發布施行。對於林產物處分規定,由於現行處分規則係屬地方性,且行之多年,已不合時宜,近及依據森林法規定,研擬「台灣國有林產物處分規則」修正草案,已報請     鈞院核定實施。

四、推動漁業發展

        我國漁業發展甚具潛力,近年成長快速。為拓展我作業漁場,積極推動漁業合作,已與南非等五國簽訂政府間雙邊漁業協定,並輔導業者與印尼等14個無邦交國家,達成漁業合作。為擴大對外漁業合作,減少漁船被扣事件發生,已邀同有關單位會商研擬「加強對外漁業合作暨營求被扣漁船與船員方案」;其主要措施,為加強促進對外漁業合作、釐清經濟海域界限、防止漁船被扣、有效營救被扣漁船及船員、與加強照顧被扣漁船員及其家屬等。同時決定將「對外漁業合作暨漁船在國外被扣處理專案小組」,改組為「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以充分發揮其功能,現已報請     鈞院核定中。另擬增闢安平及興達兩處遠洋漁港,報奉核定自79年度開始施工,首期工程費業已編列預算。

五、發展畜牧事業

        畜牧事業近年續在穩定中發展,為防止豬肉藥物殘留,已加強輔導養豬戶正確使用飼料添加物。去年日本厚生省實施加強檢驗進口肉品藥物殘留措施,本會三次派員實地了解,加強雙方溝通,已穩定豬肉外銷市場。冬季鮮乳年有賸餘,去年冬季本會特別發動各界全面促銷,使過賸問題趨於和緩。為降低火雞肉開放進口對國內家禽業帶來的衝擊,亦經即時採取因應對策;其中在短期方面,加強火雞肉進口管理、解決當前產銷各項困難;在長期方面,輔導組織合作社、設置家禽電宰場、冷藏庫,並建立直銷系統,促進產銷平衡。

六、管理農產進口

        去年農民對於農產進口,反映甚為強列。本會基於糧食安全、農業特性與自然生 態等因素考量,認為需予適度保護,作有效的管理。除依照農業發展條例規定辦理外,並按個別農產品特性,訂定保護方式;對於敏感性農產品,實施進口管制;配合農產品競爭加,調整關稅;建立簽證預警系統,加強通關資料分析,先期預為防患;防止農產品不法進口,將查獲走私農產品予以銷燬;並訂頒「主要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辦法」。對於中美農產品貿易諮商,包括一般貿易諮商及單項農產品談判,亦均堅守國家利益立場,以保護農民福址為優先考量。

七、改進農產運銷

        農產運銷關係農民收益,各方甚為關注。本會為縮短運銷價差,促進運銷現代化,正加強執行農產品市場交易法及農產運銷改進方案。一方面積極興建農產批發市場與增置附屬設備、改善市場交易制度、加強辦理共同運銷、逐年提高毛豬、菜、水果及魚貨市場佔有率。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農產品零售現代化及直接運銷。預定在五年內,輔導各級農會設置超級市場100家以上,作為直接運銷的主要據點。同時要穩定農產品價格,實施秩序運銷,以保護農民利益,加強國內農產品的競爭力。另多方輔導成立專業性產銷合作社,逐步建立產銷自主的制度。今後將進一步輔導業者,選擇相關適當項目,建立自有品牌與商標,設置平準基金與農產品緊急處理模式,以健全農產品運銷體系。

八、防治農業污染

        近年由於產業發達,生活品質提升,環保意識高張,維護生態環境與防治農業污染,已成為當務之急。除由環保單位加強執行外,本會亦在主管範圍,就有關事項,積極策劃推動。其中主要者為:建立灌溉水水質溉測體系、加強農藥使用宣導抽驗與食品衛生調查評估研究、發展生物性防治病蟲害技術及抗病抗蟲品種、加強管理動物用藥與飼料添加物、及改善處理畜牧廢水等。為與環保單位保持密切聯繫,已與環保署共同組成環保工作聯繫會報,定期檢討聯繫與溝通。在灌溉水質監測方面,已普遍建立監測網,並委由學術單位進行試驗較嚴重污染物對作物生長的影響。在處理畜牧廢水方面,除以低利貸款支助,加強宣導外,尚會同有關單位組成技術服務團,巡迴各地為養豬戶解決困難。

九、創新農業科技

        農業科技研究發展,是帶動國內農業升級的主力。去年續在既有良好發展基礎上,不斷創新突破,推動九項國家級農業重點研究計畫,如生物技術開發利用、設施園藝技術創新、食品科技研究發展等,均有相當成效。對於高價值產品的尖端科技,包括農藝作物品種改良、魚類繁殖技術、純海水養殖技術、畜牧品種改良等,在專家潛心努力下,亦多所成就。近為減少化學藥物殘留,重新利用有機廢物,增進或維持土壤生態及生產力,正積極進行「有機農業」發展可行性,已訂定計畫辦理;今後將擴大推動,派員出國考察研習「有機農業」技術及進行田間示範等。同時加強培育科技人員。充實研究設備、健全試驗研究機構體制、加強國際農業科技合作與交流,以創造良好研究環境,提升我國農業科技的國際地位。

十、落實農業推廣

        為使農業科技試驗研究結果,落實於農村,需要農業推廣工作的配合。過去農業推廣工作,已發揮良好的功能。近為促進農業升級,因應社會多元化發展,復將農業推廣工作,自技術面、經濟面,逐漸廣及社會面、文化面,以滿足農民的需要。在技術方面,將順應農業科技創新,多方推廣高層次、高品質技術,以發展精緻農業。為建立健全推廣制度,正積極研擬「農業推廣法」草案,預定今年底前送請立法院審議,將以區域性農業改良場所,作為農業技術諮詢服務中心。至山地農業推廣工作,近亦全面加強,將培養山地農民產銷技能,充實山地實業公共設施,以發展山地產業。

十一、加強農民輔導

        農民團體是農業進步、農民福利的帶動主力,惟受內外在地方性因素影響,其服務功能,難以充分發揮。去年11月第二次會國農業會議,對此曾作熱烈討論,經協調主管機關加強輔導。本會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立場,正就其經濟業務上、管理制度上及其產銷設施上,督導改進與充實。其中對水利會組織體制及營運管理問題,已專案研究完成,近可報院核定。對於農漁會改選工作,本會亦協助輔導辦理,完成各個階段改選工作,尚稱順利 。培育青年農民,是輔導農民的重要工作。除加強輔導鄉村學校青少年四健會活動外,對一般青年農民、核心農民及留農創業青年等,都分別作有計畫的訓練培育,諸如輔導就讀農校、實施中短期專業訓練、提供長期低利貸款,以作創業與各項生產用途,以及推行共同、委託、合作經營等。同時為促進國際農村青年交流,亦經常選派農村青年,遠赴各國研習訪問。

十二、增進農民福祉 

        增進農民福祉,是本會農業施政的基本目標,自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所得、減輕農民負擔等方面,分別採取各項具體措施,同時並進。其中在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方面,除經由基層建設計畫及十四項重要建設計畫,辦理農村各項公共設施外,並配合推動多種農村建設,如農民住宅新建整建、農村環境改善、農村社區更新示範、家戶衛生保健教育及農民育樂活動等。自本年7月起全面辦理農民健康保險,更使農民朋友無後顧之憂。在提高農民所得經由加速農業升級、提高產品品質、促進產銷平衡、縮短運銷價差、穩定農產價格及減少農業意外損害等途徑來達成。對於農民負擔,本會復多方謀求減輕,如農業稅負、農業用電、用油、用水優惠價格、農業生產資材價格等,均協調設法減免或降低。農田水利會一般會費(包括抽水灌溉電費),已決定由政府補助70%,農民自行負擔30%;農田水利設施更新改善工程費,亦全部由政府補助,自79年度起實施。

貳、當前面臨之問題

        如前所陳,農業問題為中外各國所難避,在發展過程中,均有其階段性不同問題存在。我國多年來雖積極推動農業建設,對促進農業升級、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所得,己有具體成效。惟受農業特性與資源限制,許多問題一時仍難以完全解決,復因工業化、都市化加速,與自由化、國際化趨勢,農業面臨更多挑戰,問題愈趨複雜。

一、農業人口過多

        台灣農戶人口,自58年以後,雖開始減少,但77年統計,仍有381萬8千多人,佔總人口數19.20%,而農業就業人口,亦有111萬2千人,佔國內就業人口13.72%;而同年農業生產毛額,初步估計為新台幣1,712億元,佔總生產毛額(GDP)5.13%,是以目前農業人口,殊嫌過多。且由於外流農業人口,多屬青年農民,農民有逐漸老化現象,依據行政院主計處77年6月人力資源調查資料,農業勞動力平均年齡高達44.6歲,此一般勞工偏高許多。

二、農場面積過小

        台灣農地有限,僅有88萬餘公頃,而農戶數不斷增加,達75萬多戶,是以農場經營面積,原甚零散狹小。近年由於經濟發展,農地多被移用,愈形細分,每戶平均耕地面積,降至1.2公頃,而且未達1公頃者佔72%。國內農業發展,在民國57年前,係以提高土地生產力為重心,57年以後,轉以提高勞動生產力為重心,以致農場經營效率偏低,農民所得受到重大影響。

三、農地問題凸顯

        我國農地係以實現耕者有其田及農地農有農用為原則,以達地盡其利的目的。對於農地變更使用的管制較嚴,耕地所有權的移轉,亦限於自耕能力的農民。但以工商發達,因都市發展而變更使用者日多,同時部分農民與農企業者,亦紛紛要求開放自由買賣,是以農地管理使用問題凸顯,備受各方注視。

四、運銷有待改進

        台灣農產品運銷的主要問題,在於運銷過程中,農產品的轉手次數太多,造成運銷費用偏高;且批發市場的交易制度不夠健全,批發商及零售商經營規模很小,在每單位產品所獲取利潤偏高,致使消費者所付價格與生產者所得價格的差距過大。如何縮減運銷價差,提高農民收益,是當前面臨的一個問題。

五、農產走私猖獗

        隨著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趨勢,新台幣大幅升值,陸續降低農產品進口關稅,放寬進口限制,使國外農場大量湧至,造成重大衝擊。且最近國外農產走私進口猖獗,尤其大陸農產品,源源而進,抵消進口管理效果,影響國內相關產品的市場與價格,益對國內農業生產與農民利益發生嚴重壓力。雖已多次商請海關與緝私單位嚴加防範,但效果不如理想,乃致農民迭次因此而請願陳訴,亟待予以防杜。

六、漁業困難增加

        目前漁業困難,主要有兩項,一為養殖漁業違規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以屏東、雲林一帶最為嚴重。二為遠洋漁船,受作業漁區限制,經常發生漁船及船員被扣情事。益以最近北太平洋我少數流刺網漁船,為貪圖利益,蓄意違規捕撈鮭鱒魚,引起美方強烈反應,增加政府困擾,現正循各項途徑縝密處理中。

七、環境污染嚴重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社會大眾對於生活品質愈為重視,維護環境意識,亦大為提高。農業容易受到環境污染,而農業本身也會產生污染。

 

飼料營養雜誌(84~95)-余玉賢.八九年十一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