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玉米所含黃麴毒素的效應

        由於去年(1988)美國多數地區發生乾旱現象,導致中西部地區所產玉米所含黃麴毒素(aflatoxin)量較以往為高。雖然黃麴毒素量的提高,使美國許多地區的畜牧業者產生新的問題,但在南部地區,由於夏季酷熱的關係,所以畜牧者在過去已有與黃麴毒素抗爭的經驗。

        北卡州立大學的畜牧業專家Terry Coffey博士,從事黃麴毒素的研究,已有多年經驗。他建議在含受污染玉米的飼料中添加蛋白質,可以減低黃麴毒素的不良效應。

        Coffey在利用28日齡仔豬進行的一項實驗中,發現如果增加飼糧中之蛋白質量2%,可以抵銷黃麴毒素的作用。這項研究結果同時指出,蛋白質中的兩種胺基酸,離胺酸(lysine)及甲硫胺酸(methionine)是減低黃畜毒素效用的重要因子。

        Coffey認為離胺酸顯然可以分解黃麴毒素使具較低毒性形態,因此,在兩種胺基酸中,離胺酸似乎較能降低黃麴毒素的效用。飼糧中所含離胺酸的量,可以經由添加大豆粉(soybean meal)來提高。此外,合成的離胺酸由於已可商業化生產,因此如果添加於飼糧中,可節省一些成本。最後,Coffey 建議畜牧業者應測試每一批欲餵飼玉米之品質,以做為是否添加蛋白質,或添加量多寡之依據。

 

(譯自Large Animal Veterinarian July/August 1989)

飼料營養雜誌(35~35)-詹世琛.八九年十二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