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多少離胺酸

陳心儀 譯

  離胺酸生日快樂!此一最重要的飼料蛋白組成分,是在 1889 年首先分離出來的一種胺基酸,迄今已有 100 年的歷史。目前正慶祝離胺酸的另一紀念日:它被確定為豬隻飼料中的必需胺基酸正好是在 40 年前。

  在過去 10 年中,離胺酸已被普遍公認為是豬日糧所用穀物中的首要限制胺基酸。換言之,除非穀物蛋白質中所含低量的天然離胺酸被矯正,否則禽畜在其他胺基酸顯現不足之前便會發生離胺酸缺乏症。

  當然,不能僅注重離胺酸,而是要給予豬均衡的必需胺基酸。但由於離胺酸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遂成為近年來大多數研究的主題,它的含量並被應用作為決定其他胺基酸適當含量的參考資料。

  但是儘管作了廣泛的研究,營養學家及學者對生長期與肥育期豬隻應該含有多少離胺酸仍然持有顯著不同的意見。

  在許多影響胺基酸需要量的評論中,愛爾蘭的豬隻飼養專家 Dr.  Tom  Hanrahan 近來特別注意眾多標準參考資料所載:飼糧中離胺酸推薦濃度間的差異。

  譬如,在活體重 15 kg 至 50 kg階段,英國的 ARC 認為每百萬焦耳可消化能 ( MJ  DE ) 應含 0.84 克的離胺酸;而法國的 INRA 則推薦 0.60 克,但美國的 NRC 則主張 0.62 克。對於活體重 50 ~ 90 公斤的肥育階段,ARC 推薦 0.60 克/MJ  DE,INRA   0.53 克,NRC 為 0.44 克。

  此外,Dr  Hanrahan 觀察到上述推薦量均低於一般商業上的使用量:15 ~ 50 kg 生長期通常採用離胺酸 0.87 g/MJ  DE,50 kg 至屠宰體重的肥育豬則採用 0.72 克/MJ  DE。

  以上統計說明在生長–肥育階段的初期事實之需要較多的離胺酸。在這一階段,豬隻以持續增加的速率蓄積精肉 ( 此時尤其需要離胺酸 )。此後,當精肉組織的生長停止,則胺基酸的需要量減少。

  若豬隻自進入肥育階段至屠宰上市均使用相同的飼料配方,必然採用折衷的離胺酸給予量,結果可能造成前期離胺酸不足致使部份精肉的蓄積被犧牲,而後期卻過剩,這對於生長速率及飼料效率均有不良影響。

  以選擇精肉增長量為主的遺傳改良計劃,顯然會影響日精肉增長量發展到最高峰的情況。美國 PIC 育種學家曾發表一篇公報,英國 Dalgety 飼料公司的營養學家 Dr .   Brian  Hardy 曾作報導並解釋如圖一所示。

079003-37.GIF (8312 bytes)

  他在圖表中指出,低精肉遺傳型的豬隻,在體重 35 kg 至 55 kg之間,其日精肉增長速率持續增加並達到最高紀錄。相對地,高精肉遺傳型豬隻,其日精肉蓄積持續的時間較長,並在活體重 70 ~ 80 公斤之間到達最高峰。

  現代改良豬隻相當於圖中所示高精肉增長量遺傳型,如其遺傳潛能得以發揮,則需要更多的營養分–包括更多的離胺酸。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生長階段中僅精肉增長量有所改變。但這不表示動物能有效率地利用蛋白質,而是維持不變,這意味牠們對於離胺酸及其他蛋白質成分的需要量增加。若能改善利用率,則營養分的需要量必然不變甚至降低。

  然而,改良豬隻補充額外的離胺酸目前仍有某些困難。正如 Dr . Hanrahan 的評論 ( 在英國化學公會所舉辦的一個研討會 ) 中指出,豬隻的離胺酸需要量是隨個體狀況而改變:而此需要量是隨著豬的品種、性別及每日的能量採食量而改變。

  自 1980 年代中期以來,許多實驗報告均強調豬隻性別間的關係。例如其中一個研究,顯示體重 50 ~ 90 公斤的公豬在離胺酸濃度 0.68 g/MJ  DE 時,將顯現最大的反應。然而在體重較輕的公豬 ( 25 ~ 55 kg ),此種差異雖然存在但較不顯著。

  Dr .  Hanrahan 表示,由研究可顯示,公豬和女豬對於離胺酸的需要量顯然不同,僅公豬的精肉蓄積潛能得以全然地發揮。豬隻任食高營養濃的飼糧的實驗中;當任食高熱能飼糧時,公豬對於離胺酸的需求量高於母豬,而在限食狀況下,二者的反應相若。

  〝 每日的飼料採食量或能量消耗量影響蛋白質及胺基酸的利用率 〞Dr . Hanrahan 表示 〝 攝食高熱能有助於提高胺基酸的利用率,因此可降低飼糧中胺基酸的濃度。這個主張常被用來做為美國推薦量較低的理由,因其飼糧中所含的能量遠高於北歐諸國 〞。

  顯然地,為要達到離胺酸的每日預期攝食量,必須計算出豬隻的總飼料攝食量。舉例而言,每天每隻豬必需供給 20 克的離胺酸於基礎日糧中,若總攝食量為 2 kg/日,則日糧中需含 1%的離胺酸。但若豬隻每日消耗 2.2 kg的飼料,為使豬隻獲得 20 g的離胺酸,那麼飼糧僅需含 0.9%的胺基酸即可。

  在肥育豬的任食飼養制度變得愈加普遍之下,攝食量因素愈形重要。基本上而言,豬隻的攝食量以滿足他們的能量需求量而定,將其飼糧中的能量值提高至 13.5 MJ,豬隻的飼料消耗量將增加。但若高於此值,則採食量減少。因此,計算離胺酸與能量的比值遠比離胺酸在飼料中的百分比來得有意義。

  同樣地,必須注意離胺酸的來源以及它們對動物的有效性。全世界使用於豬隻飼料中最普遍的蛋白質來源當為黃豆粉。黃豆粉的離胺酸可消化係數或可利用率約為 87%,這表示每供給 1 單位的總離胺酸量,事實上豬隻僅獲 0.87 單位。但野生豆類所含離胺酸可利用率較低 ( 某些為 82% ),油菜籽粕約為 78%,向日葵籽粕為 72%,而棉籽粕則為 62%。

  因此,在製作飼料配方時僅計算總離胺酸量是一項冒險。目前有許多飼料公司著手進行測量更精確的離胺酸可利用率。甚至他們也必需瞭解當原料來源不同時,因加工型式不同致使離胺酸的可利用率改變。

  例如,穀物若在多濕的夏季收成,其水分今量高達 23 ~ 24%,在儲存前必須經過二次的乾燥,然而每次通過乾燥機都會降低離胺酸的可利用率。同理可推,澱粉工業的副產物目前亦使用於某些飼料中:因以濕式萃取法製成,它們在使用以前需經二次乾燥,同時也造成離胺酸不可逆的改變。

  可利用率有助於解釋何以離胺酸的實際含量顯然高於科學文獻的推薦量。這些推薦量可能來自研究員實驗時使用品質較佳,離胺酸可利用率較高的原料所產生的結果。若飼料配方人員能使用次級原料,則他們勢必承認離胺酸的可利用率較低。

  相當於文獻中推薦使用 0.9%離胺酸,實際上必需採用 1%甚至更高的總離胺酸含量,因為使用較差的原料所致。

  以上所述是報導在遺傳改良的肥育豬,尤其在生長期初期需提高離胺酸在飼糧中的濃度;在公母分欄的全飼情況下,提高公畜的離胺酸給予量將更為有利;但最重要的一點是確定飼料中的離胺酸是以可被豬隻利用的型式存在並含量充足。

 

( 資料來源:美國黃豆協會提供 )

飼料營養雜誌第七冊合訂本

1990年第1期至1990年第6期

九○年.第三期 ( 37 ~ 39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