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隻對含硫胺基酸需要量的評估

陳心儀 譯

  關於豬隻對胺基酸需要量已做過許多研究且在繼續研究中。近來對於胺基酸需要量的研究重點在於如何滿足因育種改良使精肉生產量提高的豬隻,給與適當含量的胺基酸。

  在大多數的豬隻飼糧中,一般認為離胺酸是第一限制胺基酸,其次是羥丁胺酸以及/或是色胺酸。其中一組倍受關注的胺基酸是含硫胺酸––包括甲硫胺酸及胱胺酸。過去在肥育豬對含硫胺酸需要量的研究結果不足以設定含硫胺酸的最低需要量,在三個不同的實驗結果中提到:0.17%的含硫胺酸用於最大氮蓄積量時,0.24%用於生長速率最快及最大氮蓄積量時,0.39%用於最大的增重及飼料效率。NRC 近來推薦肥育豬的含硫胺酸需要量為 0.34%。

  在伊利諾大學的豬隻研究人員 T. K. Chung  O.A. Izquierdo,K. Hasimoto 及 D.H.  Baker 認為:確定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補充甲硫胺酸所可能引致的反應是重要的。他們的目的在提出肥育豬對含硫胺酸更精確的需要量。

  在兩個實驗中共有 51 隻閹豬使用缺乏甲硫胺酸的玉米–黃豆粉–羽毛粉的基礎飼糧,以及混有離胺酸、色胺酸、組胺酸、羥丁胺酸與苯丙胺酸的添加劑,以確定甲硫胺酸是此飼糧的單一限制因子。甲硫胺酸的含量是 0.126%,胱胺酸的含量是 0.456%,實驗豬的體重範圍是在活體重 50 ~ 80 公斤之間。

  在豬隻的基礎飼糧中,甲硫胺酸的生物可利用率及實際消化率的評估是使用生長雞及盲腸切除的小公雞的消化率分析。在預備實驗中,當不補充甲硫胺酸時,生長速率降低,顯示了甲硫胺酸可能發生反應的範圍。

  在實驗一中,基礎飼糧分別添加 0、0.05 及 0.10%的甲硫胺酸,並分別餵予 7 隻小豬,連續 21 天,實驗一的結果摘錄於表一:

 

表     一、

DL–甲硫胺酸

( % )

生物可利用的甲硫胺酸

( % )

日增重

( g )

增重/飼料量

( g/kg )

0

0.05

0.10

0.115

0.165

0.215

433

826

865

237

334

337

 

  由實驗結果顯示,當飼糧中生物可利用的甲硫胺酸在 0.165 ~ 0.215%時,豬隻可獲得最大及最有效率的增重。在實驗二中,研究人員添加更少量的 DL–甲硫胺酸,以便更精確的評估甲硫胺酸的需要量。DL–甲硫胺酸的添加量分別是 0、0.02、0.04、0.06 及 0.08%。實驗二的實驗結果摘錄於表二。

 

表     二、

DL–甲硫胺酸

( % )

生物可利用的甲硫胺酸

( % )

日增重

( g )

增重/飼料量

( g/kg )

0

0.02

0.04

0.06

0.08

0.115

0.135

0.155

0.175

0.195

610

746

835

946

990

300

326

337

353

362

 

  由實驗結果顯示,當 DL–甲硫胺酸的增加量增加時,日增重及增重:飼料量的比率呈直線地增加。然而,最後一組 ( 添加 0.08% DL–甲硫胺酸 ) 在日增重及飼料效率的增加量低於添加 DL–甲硫胺酸 0.06%以下的各組的增加量。

  據統計資料顯示,當生物可利用的甲硫胺酸含量在 0.182%時,出現停滯期。

  據研究人員表示,生物可利用的甲硫胺酸需要量約為 0.182%,相當於生物可利用的含硫胺酸需要量 0.40%,其中有 55%的含硫胺酸來自胱胺酸。在豬隻體重 60–90 kg的 55%的胱胺酸取代值高於年齡較小的豬隻 50%胱胺酸取代值。顯示年齡較大的豬隻對含硫胺酸的需要量高於年齡較小的豬隻,而在含硫胺酸總含量中,對胱胺酸的需求量高於甲硫胺酸。假設在玉米–黃豆粉飼糧中,有 88%的含硫胺酸可被豬隻利用,若豬隻需要 0.4%生物可利用的含硫胺酸則相當於玉米–黃豆粉飼糧中需含 0.45%之生物可利用的含硫胺酸。

  再者,肥育豬對含硫胺酸的需要量據 NRC目前的估計值是 0.34%,造成差異 ( 0.45%比0.34% ) 的原因是,NRC的估計值的使用結果並不理想。

  肥育豬飼餵玉米–黃豆粉飼糧時,含硫胺酸 ( 0.45% ) 是離胺酸的 75%,此比例與肉雞的比例相同。由上述的計算結果顯示,在豬與家禽的飼糧中,有相同的甲硫胺酸比離胺酸的比例。

  研究人員認為下列因素可能是造成現今低估肥育豬對甲硫胺酸需要量的原因:

  上述研究中所記述的含硫胺酸的生物可利用率尚未應用於飼糧中。

  部份的甲硫胺酸與胱胺酸在酸水解過程中遭破壞,以致低估了這兩種胺基酸在飼料原料中的分析值。

  豬隻對含硫胺酸的實際需要量–增重較快及精肉型的豬隻對含硫胺酸的需要量大於增重較慢的豬隻。

  由這篇報告闡明了研究人員對舊有資料提出質疑的必要性,尤其是與現今需要量的估計值並不一致時。值得一問的是:豬與家禽對含硫胺酸的可利用率是否相同?家禽的含硫胺酸可利用率是否可應用於豬隻?

  由本篇的實驗結果顯示,肥育豬對甲硫胺酸及含硫胺酸的需要量高於以往的推薦值。當設計更多的實驗以評估理想蛋白質的概念時,在評估胺基酸的需要量時務必力求精確。對飼餵玉米–黃豆粉飼糧的肥育豬而言,飼糧中含 0.45%的含硫胺酸是恰當的。但飼糧由大麥或小麥組成時,可能需要額外添加甲硫胺酸。

 

飼餵教槽料對離乳後的影響

  許多豬隻生產者在仔豬仍在哺乳階段時供給一些飼料以作為飼養訓練。此種訓練不僅可提供額外的熱能,而且在離乳時較容易由母乳轉換為固體飼料。雖然如此,離乳仍影響許多豬群,造成離乳後生長性能較差。

  若在短時期內給予小豬少量的教槽料 ( 少於 1/4 磅 ),可使小豬對部份飼料中的抗喬產生敏感,在離乳時再次將飼糧抗原給予這些已產生敏感現象的小豬,結果小豬對這些可能損傷腸道系統的飼糧抗原產生免疫反應。離乳的下痢可能因吸收不良及電解質流失所造成,但這些都與食慾不振有關,結果均導致離乳後的生長性能不良。這種飼糧性的過敏症為期很短,因小豬在離乳後 2 週內逐漸康復。

  豬隻研究人員 K.L.Barnett,E.T.Kornegay,C.R.Risley,M.D.Lindemann 及 G.G.Schurig 在維吉尼亞技術研究學院從事 4 個實驗以記述哺乳豬消耗教槽料的特性及飼餵教槽料 ( 自 10 日齡至 28 日齡離乳為止 ) 對離乳豬的免疫反應,下痢指數及離乳後生長性能的影響。

  離乳前的處理方式

  (1)基礎飼糧

  (2)基礎飼糧+2.7%卵蛋白 ( 適量的飼糧抗原 )

  (3)不給予飼料

  以每頭母豬有相同窩仔數的原則將小豬逢機分配至各實驗組。當母豬攝食飼料時,將小豬關在小鐵籠中以避免其接近飼槽。第 1、2 實驗組的小豬在 11 日齡時開始攝食飼料,飼料消耗量至離乳時呈直線的增加。飼料消耗量隨每窩小豬及小豬個體而異。

  此實驗結果如下:

  (1)飼餵教槽料對免疫反應及下痢指數的影響很小。

  (2)飼餵教槽料的小豬有較高的免疫反應的趨向。他們的下痢較嚴重可能導致離乳後腸道的損傷。

  (3)飼餵教槽料對離乳後的生長性能略有影響。

  (4)大多數的小豬在離乳後 4 ~ 5 天開始下痢,下痢尖峰在第 10 天,在 15 天後恢復正常。

  (5)飼餵教槽料的小豬,其下痢的發生率高於沒有飼餵教槽料的小豬。

  本實驗証實,在哺乳階段的小豬給予教槽料,即使在 28 日齡離乳,也沒有帶來任何經濟效益,但離乳後下痢的發生率有較少的趨向。

 

( 資料來源:美國黃豆協會 )

飼料營養雜誌第七冊合訂本

1990年第1期至1990年第6期

九○年.第四期 ( 8 ~ 11 )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