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母豬和其仔豬之最新飼養策略

為了確保母豬長期的最大生產性,營養和飼養管理必須注意到母豬繁殖需要和其體組織狀態。母豬營養的重點在於泌乳期,其重要性是因此為高需要量期間,須有體組成的蓄積而能維持往後的繁殖性能。泌乳期之關鍵問題通常在於母豬飼料採食量的限制,此情況或許來自某一程度之豬隻遺傳和氣候環境的影響。因而,能達到所設定的目地之飼料採食量的飼養策略就變得相當重要。至於仔豬之生產,利用生物製品可能在增加食慾和生長速率方面有些效用。使用最重要的理由為對於仔豬的健康和存活率有些協助,無論如何,此影響直接或間接經由母豬的給予。

很多國家的豬隻生產特性逐漸遭遇到提高效率和生產力之經濟壓力。母豬年生產率通常是測定每年每頭母豬所生產的產仔數,而影響母豬年生產率的兩個因子為每年的胎數和離乳時的窩仔數。但這兩因子具有低遺傳率的特性,須強調高水準的管理和良好營養策略。

每頭母豬之年產仔豬數

以下兩重點為要求得一年內生產最大量的產仔數相當重要的關鍵。首先,改變離乳年齡之方式可以增加母豬之潛力。第二個重點為確保最短的離乳至配種間距。

離乳年齡

泌乳期長度可藉縮短分娩間距,而成了改變母豬年生產率潛力的主要因子。傳統的仔豬於56日齡離乳而建議全面的縮短泌乳期以增加母豬年生產之胎數。但是,在出生時即離乳無論如何是不合實際的,就是在實驗室的情況,其成功率仍然不高而且並不穩定。以農場實際之情況,採用早齡離乳之潛力和考慮較高層次之管理技術間,應在較高價格之飼料及設備,以及幼豬一般都較虛弱等因素間尋求一種折衷之式。另外,這理論所提示的潛力並不常符合實際之狀況。例如,非常早期之離乳日齡可能稍微但不顯著地廷遲離乳至配種間距,降低窩仔數和不佳的受孕率。其結果為最大的母豬年生產率是在中等的離乳日齡,但並不能明確地指出是在那一天,例如有一個例子即是離乳並非剛好在21日齡。

實際上為了克服非常早齡離乳所產生之問題,總是在探討一些新的技術和尋找較先進的科學知識。但不幸地,這些努力雖解決一部分問題,但仍使另外一部分問題更為嚴重,例如,Varley and Cole (1978)證明非常早齡離乳會降低窩仔數,因為牽涉與降低受精卵埋植比率有關之胚存活問題。換句話說,為了縮短泌乳期所節省之天數仍然大於所造成之延遲發情期間。因此Cole等人(1975)指出每縮短離乳日齡1天大抵減少分娩間距0.91天。

離乳至配種間距

實際上,母豬再配種所需之管理技術為豬場成功的重要關頭。包括發情的刺激和觀察以及在最大量的胚存活時完成配種的工作。此重要關頭的第一個階段即是離乳至配種間距。

正常母豬在離乳(去除吮乳之刺激)後恢復發情通常約5天且發情期間通常維持23天或有時為4天。甚至是正常的母豬,如新母豬或非常早期離乳者,其離乳至配種間距可能會延長。或許,雜交是最重要的遺傳效應其影響到一些適當特性。Aumaitre et al. (1976)就已證實,離乳至受孕間距比一些其他國家還長。

眾所熟知,營養和管理將深深影響回復至發情的時間。在某些例子中(如第一產次後之新母豬),在離乳至配種期間給予高水準營養可能具有正的反應(Brooks and Cole,1972;表1)。但是大部分的例子卻沒有達到這種目標的效果(Brooks et al., 1975;表2)

表一 離乳至配種期間的飼料採食量對第一產次離乳新母豬繁殖性能之影響I

 

(kg/日)

1.8

2.7

3.6

從離乳至第一次發情間距()

()

21.6

9.4

58.3

12.0

10.1

75.0

9.3

11.6

100.0

I Booke and Cole, 1972

 

表二 離乳至配種期間之飼料採食量對第三產次母豬繁殖性能之影響I

 

(kg/日)

1.8

2.7

3.6

半任食

離乳至第一次發情間距()

()

4.92

12.6

100

4.69

11.8

100

5.0

12.2

100

5.0

12.3

100

Brooks et al. (1975)

 

一般都接受母豬長期的營養可能具有較大影響效應,且顯出營養的影響在於母豬的身體狀況和體重改變。關於泌乳期失重將影響下產次之繁殖。例如,Hardy and Lodge (1969)發現泌乳期間失重10 kg導致下產次之發情減少0.9個卵。King et al.(1984)指出當失重增加會延遲發情,且伴隨著乏情的比例增加(king et al, 1982)。所以在發展母豬的長期營養策略上,重要的是確定泌乳期有足夠之營養以滿足泌乳的高營養需要量。

營養的角色

無疑地,母豬之營養必須考慮提供其每年最多的胎數和從排卵至離乳期間之最大窩仔數。在建立整個繁殖期間之需要,必須瞭解不同繁殖期間之相互關係。身體狀況和繁殖性能一般方法在建立身體狀況的一個標的是相信有良好的身體狀況的母豬將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此點可由Hammond之早期的研究認為營養分的優先權得以支持。這理論建議,短期內所供應之營養分依組織其重要性獲得優先的順序。首先是腦和中央神經系統有最先的優先權,緊接的為發育中的仔畜以確保種族的存活。脂肪將擁有最後的優先權。Lodge et al. (1966)之研究可得到實際上的支持,其研究發現懷孕母豬限制能量攝取會使其體重減輕,但卻能夠保護其正在發育中之仔畜。

為了確定母豬具有良好的身體狀況,泌乳期應為其重點,且提出保有最大量身體畜積的策略(Cole, 1982)。實際上,建議應避免過多的懷孕期增重和保有最大量的泌乳期蓄積。此策略下在最大生產需要之階段給予任食。以飼料的單位換算每天將有約19M cal的可消化能攝取或每天約6 kg的飼料。

母豬的飼料採食量

傳統上,一般認為要達成飼料採食量的目標毫無問題。Harper Adams學院20年以前所收集之未發表資料指出,56天泌乳期母豬任食飼養之每日飼料採食量超過9 kg。這種飼養方式之泌乳期可增加體重,但是此階段通常是大量地失重。自此,泌乳期間顯著地下降使探討飼料採食量仍須考慮其他因素(3)

表三 影響飼料採食量之因素

動物 飼料
遺傳

環境

先前營養策略

能量

蛋白質

刺激

豬隻經選拔後食慾會逐漸降低(Cole and Chadd, 1989)。此種狀況在生長豬的反應相當明顯,由此推測這影響也存在於母豬是相當合理的。

環境溫度和泌乳期飼料採食量間的相互關係相當清楚。有人已將此種影響加予數量化。根據實際經驗所得的數據,認為母豬泌乳期每增加環境溫度1℃,將降低100 g/日之飼料採食量(Lynch, 1989)

溫度和飼料採食量之問題可清楚地區分為二特殊事件。首先,熱帶氣候下降低環境溫度可能不經濟。再者,不良的分娩舍設計使母豬與哺乳仔豬飼養在相同溫度下。

多年前,研究者已指出懷孕期較高的飼料採食量導致泌乳期較低的飼料採食量(Salmon-Legagneur and Rerat, 1962)。最近No tting ham大學利用現代遺傳型豬隻測定其間之關係,清楚地指出懷孕期間每日飼料採食量超過2 kg,其泌乳期之飼料採食量顯著地降低。泌乳期之飼養策略常需要母豬每日採食6.36.4 kg飼料,若因而降低此期的飼料採食量就變得相當重要的問題了。

飼料的品質也能影響泌乳期之飼料採食量。例如,低飼料蛋白質含量會降低泌乳期母豬的飼料採食量,假使其懷孕期也是如此則情況將更為嚴重(4)

表四 泌乳期飼料採食量(kg/日)和懷孕期與泌

乳期之飼料蛋白質含量間的相互關係1

懷孕期蛋白質含量()

泌乳期蛋白質含量()

12

18

9

13

17

4.2

4.8

5.9

6.2

6.5

6.2

1.Mahan and Mangan (1975).

 

現代豬之飼養

吾人已清楚地瞭解到懷孕期和泌乳期不能分開處理,而且母豬在懷孕期正確地餵飼為其泌乳期之基礎為相當重要觀念。

提供足量且品質良好的能量和營養分至為相當重要。有關母豬採食量限制之主要問題和任何能減輕限制母豬飼料採食的方法都非常有價值。兩種主要方法能完成此目標,即藉提高最高限飼料採食量或配方中使用利用效率高的能量和營養分。

營養分濃度之變化可能改變飼料採食量。過去的建議認為在一定的飼料能量濃度範圍內,豬隻每日採食恆定的能量攝食量(Cole et al., 1972)。豬隻採食更多之低品質飼料達成其能量攝取,僅能增加到其物理的限制點。最近有很多的報告認為此情況的代償性機制可能並不完全。假如增加飼料能量含量豬隻將降低其飼料採食量,但不會降低至與較低品質飼料相同之程度。實際上,可應用此知識以提供較高能量和營養濃度的飼料,這種未完全或非代償性的作用應用於母豬(Zhu and Cole,未發表;Lynch 1989)可使飼料中可消化能從12.55提高至13.81 MJkg(3.0 Mcal提高至3.3 Mcalkg)並不會引起飼料採食量的降低,使得每日可消化能攝食量由61.3增加至70.3 MJ (14.65增加16.80 Mcal/日)

益生素(probiotic)被認為具有改善豬隻生產效率之功能。最近之Lacto-Sacc (Alltech公司出品之益生素)據稱也能增加生長豬之飼料採食量。在像泌乳期如此重要階段。或許也需要此種物質。而且,優點或許不僅限於提高飼料採食量而已。此種情況相當明顯,益生素可能經由對母豬之腸道細菌族群產生有益於仔豬的環境而得到較佳之仔豬生長性能。

仔豬的營養和管理不僅必須考慮能量和營養分的需要外,也須注意其消化之稚嫩和尚在發育中的特性。實際之結果為仔豬在離乳後數週內仍相當容易受到傷害,需要很仔細的照顧。

仔豬在四週齡離乳前未餵飼教槽料,離乳後在其第一次進食飼料經常是在易受傷害之期間。酸化飼料在此期間的優點已做了完善的評估。Easter (1988)指出一關鍵性發現是幼仔豬從母乳改換成乾料,其以穀類為主之飼料的飼養期間,不能維持合適之胃中pH值。早期的研究曾指出,在飲水中添加酸對生長性能和控制大腸桿菌(E. Coli)很有幫助(Cole et al., 1970)。最近之研究也証明了酸化飼料之優點(Easter, 1988),且添加檸檬酸已變得相當廣泛。有趣的是,乳酸較其他酸類有效(Cole et al., 1986;表6)。因此,考慮使用不同之有機酸組合和產乳酸細菌(嗜酸乳酸桿菌和糞鏈球菌)符合邏輯的推論。組合酸(Acid-Pak 4-wayAlltech公司出品)之優點已經Ke-ntucky大學証明(78)

表五 56日齡離乳仔豬於飲水中添加丙酸經四週對豬隻生長性能之影響1

對照組

A

0.4

丙酸 B

0.8

丙酸 C

丙酸鈣

D

顯著性

+多變異試驗

( kg )

( kg )

(kg飼料/kg增重)

0.909

0.336

3.01

0.973

0.372

2.76

0.882

0.323

2.80

0.991

0.409

2.42

P.01

P.001

NS

0.034

0.019

CABD

CABD

  1. Cole et al., 1970

表六 56 4 1

 

對照組

A

B

C

丙酸鈣D

丙烯酸鈣 E

差異顯著

多變異試

飼料採食量

(kg/日)

生長速率

(kg/日)

飼料換肉率

1.009

0.372

2.72

1.027

0.409

2.53

0.927

0.355

2.68

0.931

0.345

2.70

0.868

0.310

2.82

P.05

P.05

NS

0.049

0.029

0.132

ECDAB

EDCAB

  1. Cole et al., 1968

表七 Acid-Pak 4Way 對飼料 pH 和離乳仔豬28天生長性能之影響1

 

米/大

米/大豆粕/乳

Acid-Pak 4-Way

Acid-Pak 4-Way

pH

(g)

每日飼料採食量(g)

5.76

291

514

1.77

5.49

318

527

1.66

5.73

327

578

1.78

5.30

341

570

1.68

  1. 摘自Burnell et al., 1988

表八 Acid-Pak 4-Way在含有硫酸銅(250ppm)ASP250之保育飼料中之影響1

 

Acid – Pak 4 - Way

pH

(g)

5.58

388

623

1.61

5.01

418

668

1.60

摘自Burnell et al., 1988

飼料的添加除了上述直接的影響之外,當母豬單獨餵飼生物製品很明顯能使吮乳仔豬生長更快速。同時可能影響到母乳之生產,可能降低母豬糞便中的大腸桿菌而提供幼豬更佳的環境。Cole et al. (1968)也支持此種看法。

未來的飼養策略

傳統上母豬的營養為基於個別的繁殖時期的需要(一般精簡成懷孕期和泌乳期)。強調身體狀況等級之方法可能不合適(Cole, 1989)。因此,通常建議將此母豬身體狀況更換成代謝的或組織的狀態繁殖的狀態。例如,一般都熟悉雖然母豬在懷孕期通常都為合成作用,而在某些特定之營養狀態下,其在懷孕後期可能出現分解作用。營養需要須經常考慮此狀況,且英國Nottingham大學之研究也已指出這種作法的優點。

 

(譯自:Biotechnology in the Feed Industry Sow Nutrition-The Key to Profitable Pig Production-More Piglets in Less Time. P107-P118.)

飼料營養雜誌(7~18)

90年.第七期─李德南.顏宏達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