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飼料與鈣()

 

關於養豬飼料中之鈣,很早以前就在研究,養豬飼料中之Ca含量少固然不行,唯過多也會出現毒性。因飼料中之適量及毒性出現幅度狹窄,在配合設計之階段,必須慎重施行。在乳牛或肉牛之階段,必須慎重施行。在乳牛或肉牛,縱令給與必要量之7倍或9倍,有謂沒有特別之障礙,給與飼料時,只要顧慮不使不足,不用掛慮此點。

在養豬飼料卻不能如此,毫無節制的添加,以自家取等例來看,沒有不足情形,大致為過多之情形。

本文將介紹各種研究事例,其判斷基準示於表一。這是NRC標準1988年版之數據,因這是表示最低之必要量,飼料中之%,可有0.1%允許量,但此以上則不佳。

表一 NRC

 

1 1 (g)

飼料中之含量()

(Kg)

15

510

1020

2050

50110

2.2

3.7

6.6

11.4

15.6

0.90

0.80

0.70

0.60

0.50

繁殖用年輕母豬

經產母豬

成公豬

14.2

14.2

14.2

0.75

0.75

0.75

授乳初產豬

授乳經產豬

39.8

39.8

0.75

0.75

 

一、人工乳期(離乳子豬)之鈣量

俄亥俄州立大學之Mahan(1980),利用81845週齡,7kg體重之子豬,試驗蛋白質含量,CaP含量,至20kg體重之期間的影響。

試驗飼料以玉米-大豆粕為主體,蛋白質含量有18%及20%二種水準,CaP比為1.31.0,分成如下5區:

 

 

P

1

2

3

4

5

0.65

0.80

0.90

1.07

1.17

0.50

0.60

0.70

0.80

0.90

鈣源為碳酸鈣,P為磷酸氫鈣。

 

以蛋白質含量作比較時,在此期間以20%較優,1日增體量、飼料攝取量及飼料效率有較優,也有統計之顯著。

本題之Ca含量的影響,1日增體量至2區以前有增加,但給與0.90%以上,則僅保持約一定之水準而已。不過血清中之P濃度,以2區與3區之中間程度含量,大腿骨及肋骨之石灰化,以3區前之含量,有充分之結果。

自此試驗得知,離乳子豬之最適養份如下:

粗蛋白質20.0%、Ca 0.90%、P 0.70%、有效P 0.35%。

Mahan博士(1982)據上述之試驗,再追求CaP對離乳豬之給與水準。

作兩次試驗,給與飼料為以玉米及大豆粕為主之美國式單純的配合飼料。給與飼料之粗蛋白質含量一律為20%。

1次試驗,P含量全區均為0.7%、Ca含量分成0.5%、0.7%、0.9%、1.1%、1.3 5區,每一區之供試頭數為26頭,以勘查腹、性、體重下區分,試驗開始體重為7.4kg,終了體重為16.5kg17.5kg

試驗之結果如表2所示,Ca之給與水準不影響增體量或採食量。

表二 Ca

Ca

()

1

2

3

4

5

0.5

0.7

0.9

1.1

1.3

1日平均增體量(g)

1日平均採食量(g)

360

640

340

620

340

640

330

640

350

690

 

飼料要求率按上面試驗區之順序為1.781.821.871.9412.00,可見Ca之給與量多時變壞。

自骨之灰份含量求Ca之適正含量時,自大腿骨之分析為0.78%、肋骨之分析為0.79%、上腕骨之分析為0.80%。

2次試驗設Ca含量為0.7%及0.9%時,P含量分成0.5%、0.6%、0.7%、0.8%及0.9 5區。供試頭數各區均為31頭,試驗開始體重為7.15kg。終了體重為18.4kg20.7kg

首先比較0.70Ca0.90Ca,前者之平均增體量為390g、平均採食量700g、飼料要求率為1.84,後者之平均增體重為380g、平均採食量為730g、飼料要求率為1.93,可見以前者較優。

比較P含量時如表3所示,原文以0.6%最高。

表三 P

P

()

1

2

3

4

5

0.5

0.6

0.7

0.8

0.9

1日平均增體重(g)

1日平均採食量(g)

350

670

390

730

400

710

410

750

380

730

 

飼料要求率按試驗區之順序為1.96、1.86、1.82、1.84、1.93

血清中之CaP含量,以大腿骨、肋骨、上腕骨、中手骨之灰分含量來看,合併檢討之結果得知,以Ca 0.80%、P 0.48%時,骨灰分含量最高,以Ca 0.80%、P 0.58%使增體成績最高。又有效P0.35%。

自這些試驗得知,離乳子豬之最適養分如下:

粗蛋白質20.0%、Ca 0.80%、P 0.60%、有效P 0.35%。

這些比前述之Mahan博士成績,CaP各較少1%。

加拿大之Aten (1983),利用3週齡之大約克夏子豬(4.57kg體重)、行油脂0%、5%及10%配合,Ca含量0.8%及1.2%、有效P 0.53%及0.80%之組合試驗。

供試頭數為72頭,給與飼料之蛋白質為20%,ME2,990 kcalkg

試驗之結果限以CaP來看,任何成分均不影響增體量,採食量,飼料要求率,且也不影響CaPMg之消化率。

以胃及十二指腸內容物之PH值來看,飼料中之CaP沒有影響,也調查骨及血清中之CaPMg量,其含量不受影響。

在此試驗,Ca含量也有1.2%之高區,P也有有效P0.8%之甚高水準區,理應會有某種不良影響,但事實上卻沒有。

油脂之添加率有5%、10%之多,1日增體量有600g570g,由此際之NRC標準之增體期待量為250g,可見本試驗似乎有某處錯誤。

1日採食量,在5%油脂添加區為860g10%添加區為770g,無添加區為930g,但若自NRC標準之飼料攝取期待量之460g而言,也相當多。

若是1日增體量600g,為30kg體重以上之豬,若是採食量900g,為達13kg體重以上之豬,又此試驗期間為6週。

前述之俄亥俄州立大學之Mahan (1985),有調查離乳豬之給與水準,對硒蓄積之影響。此地暫擱置對硒之問題,僅談Ca

飼料中之Ca含量,自0.5%∼1.4%,設4種試驗區。

1區之0.5Ca區,供試頭數為34頭,試驗開始體重為7.9kg,終了體重為18.6kg1日平均增體量為370g1日採食量為710g,飼料要求率為1.92

2區之0.8Ca區,供試頭數為33頭,試驗開始體重為7.7kg,終了體重為19.1kg1日增體量為400g1日採食量為720g、飼料要求率為1.84

3區之1.1Ca區,供試頭數為34頭,試驗開始體重7.8kg,終了體重19.2kg1日增體量400g1日採食量750g、飼料要求率1.9

4區之1.4Ca區,供試頭數為34頭,試驗開始體重為7.8kg,終了體重為18.6kg1日增體量為370g1日採食量為750g,飼料要求率為2.03

這些給與飼料之粗蛋白質有20%,為以玉米及大豆粕為主之美國型。

供試豬之日齡為4週齡,平均體重為7.8kg,分配於各處理區。在7日之馴養期間後,行28日試驗得如上之結,各區間沒有統計處理之顯著差。

Mahan (1986)繼續作研究,其次之研究題報告為「低及高P給、和CaP比對離乳子豬、育成豬及肥育豬之影響」。至今之報告僅局限於離乳子豬,本次則報告至育成、肥育期。

首先以表4示出基本的配合設計、試驗分成高及低P兩種水準,CaP比分成1.312.013.014.01,操作玉米澱粉及碳酸鈣,加減Ca量之變動。

所謂P之高水準、低水準,係以NRC標準為基準,0.05%之低時為低水準,以0.10%之高時為高水準。

在此試驗,CaP比設有4種水準,P有二種水準,以此組合之8種飼料給與、調查發育、血清中之礦物質含量及骨之性狀,在本項僅以CaP比和發育來看。

供試頭數初期為300頭,育成期為153頭,肥育期為160頭。

試驗開始體重初期為7.8kg,育成期為20kg,肥育期為54kg

試驗之結果示於表5,自1日增體量、1日採食量、飼料要求率來看,以1.31CaP比,成績最優,但隨此比之變大、成績變劣。以前就已在說CaP比以1.31最優,本次之試驗證實此點。

 

二、育成、肥育豬之Ca

維吉尼亞大學之conegay (1981),調查自生後至6070日齡之成長速度,對肥育期之發育的影響。

使用去勢豬、年輕公豬及母豬作供試豬,給與飼料為20%、16%、14%粗蛋白質之飼料,給與各別期間。

本試驗也行CaP含量之試驗,CaP含量以NRC標準為基準,作如下之變動。

1區:CaP各別為100%。

2區:CaP各別為125%。

3區:Ca100%,P125%。

4區:Ca100%,P75%。

另外也實施以含有CaPNRC標準的100%、125%、150%之飼料給與的試驗。簡單敘述此結果如下:

(1)去勢豬、公豬及年輕母豬之肥育成績,在NRC標準含量以下之CaP時,發育及飼料效率不佳。

(2)以大部份之試驗結果來看,NRC標準以下之CaP含量時,在去勢豬及年輕母豬,與NRC標準量給與豬沒有差異。

(3)僅以增體量來看,以年輕母豬在CaP各別為125%區最優,公豬也一樣。

(4)去勢豬之CaP要求量,較低於年輕母豬。

表四 (1986 Mahan)

P ()

0.50

0.70

0.40

0.60

0.35

0.50

(44)

玉米澱粉

離氨酸鹽酸

磷酸氫鈣

硒預混物

微量礦物質食鹽

維生素預混物

56.80

34.25

6.30

0.10

0.70

0.95

0.15

0.35

0.15

0.25

56.80

34.25

5.10

0.10

1.80

1.05

0.15

0.35

0.15

0.25

70.05

22.50

5.40

0.40

0.95

0.05

0.35

0.10

0.20

70.05

22.50

4.25

1.45

1.05

0.05

0.35

0.10

0.10

77.35

16.50

4.45

0.25

0.85

0.05

0.35

0.10

0.10

77.35

16.50

3.55

1.05

0.95

0.05

0.35

0.10

0.10

成份

Ca

P

蛋白質

離氨酸

0.66

0.47

0.91

0.65

0.50

0.38

0.77

0.58

0.46

0.33

0.64

0.46

20.0

1.20

16.0

0.81

14.0

0.66

添加量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食鹽(mgkg)

維生素A(IUkg)

維生素D3(IUkg)

維生素E(IUkg)

維生素K(mgkg)

維生素B2(mgkg)

(mgkg)

菸鹼酸(mgkg)

維生素B12(mcgkg)

氯化膽鹼(mgkg)

生物素(mgkg)

tyrosin(mgkg)

10

100

0.2

40

120

0.3

2.77

6,600

330

16.5

3

4.9

21.4

33

33

450

0.3

11.4

10

100

0.2

40

120

0.1

2.77

4,400

220

11

2

3.3

14.3

22

22

330

0.2

9.1

10

100

0.2

40

120

0.1

2.77

4,400

220

11

2

3.3

14.3

22

22

330

0.2

4.6

 

表五 Ca P

 

Ca P

1.3

2

3

4

供試頭數

育成期

肥育期

期末體重(kg)

育成期

肥育期

1日增體量(kg)

育成期

肥育期

育成期

肥育期

飼料要求率

育成期

肥育期

75

40

42

16.4

50.6

89.3

0.30

0.74

0.83

0.68

1.92

2.94

2.28

2.60

3.58

75

40

42

15.9

48.0

88.0

0.30

0.67

0.80

0.66

1.87

3.06

2.25

2.78

3.83

75

40

42

14.6

46.2

85.0

0.26

0.62

0.72

0.61

1.82

2.85

2.34

2.93

3.96

75

33

43

13.9

42.0

82.8

0.20

0.53

0.67

0.58

1.72

2.86

2.84

3.25

4.27

 

至今常引用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之MahanMoxson (1983)共同調查CaP給與水準,對自18 kg生體重至5 7kg育成豬之影響。

供試豬為408頭,18.3 kg體重之雜交種,給與如下6種飼料:1區為0.50 Ca0.40 P2區為0.65 Ca0.50 P3區為0.80 Ca0.60 P4區為0.90 Ca0.70 P5區為1.04 Ca0.80 P6區為1.17 Ca0.90 P

給與飼料為以玉米-大豆粕為主之美國型單純飼料,使用碳酸鈣、硒預混物、微量礦物質添加物、維生素預混物、抗生素等,CaP量係賴玉米澱粉與磷酸鈣、碳酸鈣之取代,作調節。

依試驗區,PCa含量有異、CaP之比率,各區均為1.3,且給與飼料之粗蛋白質含量為16%。

供試豬自離乳後至試驗開始,全部豬給與0.9 Ca0.7 P之飼料,在57 kg體重終止試驗。

增體量、採食量、飼料要求率之結果,如表6所示,2區之增體量及採食量比1區增加,但2區以後各區均相同。若CaP平衡良好,似乎對發育及採食量沒有不良影響。

 

表六 Ca P

0.52 0.40

0.650.50

0.800.60

0.450.32

0.520.40

0.650.50

0.450.32

0.520.40

0.650.50

0.450.32

0.520.40

供試頭數

1日增體量(kg)

5695 kg

1995 kg

1日採食量(kg)

5695 kg

1995 kg

飼料要求率

5695 kg

1995 kg

腳弱點數,95 kg

血清礦物質(mgll)

Ca

P

Mg

83

0.73

0.69

2.76

1.53

3.83

3.36

4.0

11.48

7.34

1.91

83

0.80

0.72

2.80

1.46

3.52

3.21

4.0

10.99

8.79

1.94

83

0.82

0.71

2.86

1.46

3.50

3.23

3.9

10.75

9.41

1.79

83

0.75

0.70

2.84

1.51

3.82

3.32

4.2

11.31

7.89

1.81

83

0.82

0.75

2.84

1.44

3.52

3.17

3.9

11.57

8.84

1.70

83

0.82

0.74

2.90

1.40

3.58

3.17

4.4

11.02

8.99

1.84

82

0.75

0.71

2.75

1.50

3.70

3.30

3.8

11.44

7.73

1.87

84

0.80

0.73

2.91

1.50

3.67

3.30

4.4

10.55

8.97

1.71

 

對增體量及採食量,0.65 Ca0.50 P有充分之結果,但對骨之灰分含量,沒有同於此點之結果。

在此試驗,以40 kg體重及57 kg體重時,調查大腿骨、上腕骨、第6肋骨、中足骨及中手骨之灰分含量。

以前者來看,4區以前,骨之灰分含量有增加,在後者,3區以前有見增加。

如上述之試驗外,也作血清中之CaPMg含量或骨強度,大腿骨或上腕骨樣之長管骨的兩端部及幹部的灰分含量之比較試驗,並檢討中足骨及中手骨之幹部的厚度及強度、骨長度等。

自本試驗可以說,CaP比率很重要,實際上,CaP 的飼料中含量,在此期之豬,以3區至4區程度就充分。

其次要介紹的為MahanSer (1983)之共同研究,此時兩者屬於俄亥俄農業研究,開發中心。

育成、肥育豬之飼養系統,通常以55 kg體重作區分,前者作育成用,後者作肥育用,前者與後者之差為粗蛋白質2%。

1979版之NRC標準,設Ca0.600.50%,P0.500.40%。此量同於1988年年版。

俄亥俄州之研究者,為要研究育成-肥育期之CaP量,究竟使用同一水準、亦或變化較宜、若變化的話,兩者之飼料中的含量,究竟多少含量較宜,實施如下之試驗。

供試豬為66419 kg體重之雜種子豬,最後分成8區,行飼養試驗。

育成飼料中之CaP比率如下:

10.52 Ca0.40 P20.65 Ca0.50 P30.80 Ca0.60 P

以試驗之結果來看,1日平均增體量1區為0.65 kg2區為0.69 kg3區為0.68 kg,以2區最優。

1日平均採食量1區為1.91 kg2區為1.95 kg3區為1.94 kg,以2區最多,但沒有顯著差。

飼料要求率1區為2.942區為2.853區為2.85,以1區最差。限在這些比較,以2區最優,其次為按3區、1區之順序。

腳弱點數以50 kg體重時來看,各區均為4.6,依試驗區,沒有發現差異。

以血清中之無機成分含量來看,ldl中之Ca1區有10.62 mg2區有10.28 mg3區有10.38 mgldl中之P1區有9.09 mg2區有9.69 mg3區有9.81 mgldl中之Mg1區有1.88 mg2區有1.81 mg3區有1.81 mg,僅發現P有顯著差。

試驗之結論,自育成期之1日增體量、飼料攝取量、腳弱點數、血清中之無機成分等來看,以2區較適宜,CaP量多於此以上時,也沒有改善效果。2區之量為0.65 Ca0.50 P

本試驗∼應於56 kg體重終止,以後則行至95 kg肥育期試驗。此結果如表6所示。

以表6之試驗結果來看,育成期之CaP量,與肥育期之CaP量之間,沒有發現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為統計學用語,一般稱呼相互作用,為二種因子組合之效果,此情形是育成期與肥育期組合引起之效果,在本試驗,飼養成績不見其效果。

以表6來看,與育成期之CaP含量沒有關係,肥育期之水準,以0.52 Ca0.40 P最優,大約同於NRC標準(1988)

腳弱點數有自151代表正常,5代表症狀最嚴重,這點在56 kg體重時,雖不見明然,但在育成期之0.650.5%時,肥育期之0.52%對0.4%時,則最劣。在此有顯著交互作用。

骨之灰分含量雖沒有示於表6,但以0.65%對0.5%飼料,一貫給與區最高,肥育成績與骨之灰分含量之關係弱,不能自骨之強度強,就說肥育成績良好。

摘要本試驗之結論如下,下次之NRC標準改訂版,可能修改如下:

1.9 kg體重至56 kgCa0.65 kgP0.5%。

56 kg體重至59 kgCa0.52%、P0.40%。

三、對公豬之鈣量

Nimowo (1980)利用3週齡,8 kg體重之96頭公子豬,調查飼料中之CaP水準的影響。這不是對繁殖性之試驗,而是有關增體或骨之強度試驗。給與飼料以玉米及大豆粕為主,作成下列三種:

 

Ca

P

飼料A

飼料B

飼料C

0.65

0.975

1.3

0.50

0.75

0.10

試驗期間為前後期均8週,前期給與上面之三種飼料,後期則設置給與繼續前期之同樣飼料區及給與別的飼料區。

試驗前期之成績為,給與飼料A時,1日增體量550 g1日採食量1.17 kg、飼料要求率為2.08。給與飼料B1日增體量580 g1日採食量1.23 kg、飼料要求率2.16。給與飼料C時,1日增體量550 g1日採食量1.16 kg,飼料要求率2.10,試驗區間不見顯著差。

後期之成績,各區間也不見顯著差。

骨之強度或灰分含量,是隨飼料中之鈣及磷含量之增加而增加,血清中之鈣及磷水準是,若飼料中之含量增加,反而有減少趨向。

結論是、縱使給與如NRC標準(1973)之飼料A,及二倍量之飼料C,對公豬之成長、飼料要求率、骨之發育,沒有發現不良影響。

俄亥俄州立大學之Mahan (1983),利用216頭雜種之離乳公豬(7.6 kg體重),調查飼料中之鈣及磷含量的影響,此時也是有關發育及其他,無關繁殖性。

給與飼料之中,自離乳至20 kg豬所給與之飼料,粗蛋白質為20%,CaP含量則如下:

1區為0.65 Ca0.50 P2區為0.90 Ca0.70 P3區為1.17 Ca0.90 P

體重20110 kg豬給與之飼料為,粗蛋白質含量18%,CaP含量同於上面之20 kg體重所給與之飼料含量。

首先以增體及飼料要求率來看,如表7所示。自離乳後至20 kg體重,及自2055 kg體重,飼料中之Ca含量愈高,增體量愈良好。但55 kg體重以後則反之,鈣含量愈高,增體愈劣。飼料要求率也有同樣傾向。

骨之灰分含量如表8所示,據此,可見隨飼料中之CaP含量增加,灰分含量也增多,自離乳至20 kg,在5%水準,自2055 kg,在1%水準,55 kg以後也在1%水準,有顯著差。

表七 Ca P

1

2

3

離乳∼20 kg

1日增體量(g)

1日採食量(g)

飼料要求率

300

620

2.07

340

660

1.94

340

620

1.82

2025 kg

1日增體量(g)

1日採食量(g)

飼料要求率

750

1.95

2.60

770

1.95

2.55

790

2.03

2.57

55110 kg

1日增體量(g)

1日採食量(g)

飼料要求率

950

2.75

2.80

910

2.75

3.02

900

3.06

3.40

 

表八 Ca P ()

項目

1

2

3

離乳∼20 kg

大腿骨

上腕骨

50.5

44.6

44.9

55.4

51.7

51.1

57.1

53.9

53.3

2055 kg

大腿骨

上腕骨

55.3

55.8

54.6

57.7

57.5

56.4

58.6

58.8

57.8

55110 kg

大腿骨

上腕骨

56.7

60.1

58.1

58.4

61.9

60.2

59.8

62.5

60.9

 

飼料中之CaP給與水準與骨之灰分含量,在各種發育鍇段,有交互作用。

720 kg體重之幼豬期,給與如1區樣之低Ca水準時,與在2055 kg體重期,給與之Ca水準無關,在55 kg體重時之灰分含量較低。以2區及3區來看,兩區之55 kg時之灰分含量大約一樣,可以說不必2區以上之Ca量。

這種影響固然見於55 kg體重時,但在110 kg體重則沒有發現。

維吉尼亞州立大學之Cornegag (1983),以高CaP給與育成公豬,調查對蹄之大小及強健性的影響。

本試驗係使用4週齡離乳之公子豬,自5週齡行試驗,飼料之給與方法為,設置自由採食及75%限制,關於此點本項從略。

CaP水準為設置100NRC標準之水準及150%水準。

1區之供試頭數為20頭,此中之15頭,在80220日齡間,以10日間隔屠殺、解剖,其餘5頭則在最後之220日齡剖檢。

對蹄全體、蹄底、蹄壁,於78131日齡作蹄之測定,131日齡以供測定其餘公豬之肢蹄強度。

簡單敘述此結果,CaP的給與水準,對蹄或肢之大小,蹄底或蹄壁之損傷程度,與日齡及體重別無關,幾乎或全無影響。

9表示這些成績,測定日欄之1為表示試驗開始當初,3131日齡時之測定成績,蹄底及蹄壁之損傷點數,分成03階段,0為無損傷,3為損傷嚴重。

表九 Ca P

 

100

150

蹄底損傷點數

前肢內側

前肢外側

後肢內側

後肢外側

1

3

1

3

1

3

1

3

1.8

1.8

1.8c

2.3

1.8

1.8

1.5

1.9

1.7

1.9

1.9

2.3

2.0

2.0

1.7

2.2

蹄壁損傷點數

前肢內側

前肢外側

後肢內側

後肢外側

1

3

1

3

1

3

1

3

1.9

1.7

1.6

1.8f

1.7

1.0

1.5f

1.9

1.4

3.0

1.6

1.9

1.4

0

1.7

2.2

損傷負點

換算同一日齡

換算同一體重

 

8.4

8.7

8.4

8.1

e:在10%水準顯著。

f:在5%水準顯著。

受傷點數(sundness score)表示骨骼之強健性,區分成115階段,1為非常強健,15為強健性最劣。

 

四、種豬育成用飼料之Ca

如前項也有述及,為要使肉豬有最高之肥育成績的CaP量,與要使有完全之骨骼形成之量有異,也即,在肉豬因僅考慮肉之生產性,沒有必要考慮及完全之骨骼形成。

但對種豬育成用飼料中之CaP量的研究。比對肉豬之研究較遲延,以1981年當時之總說來看,對種豬育成用飼料,首先推薦給與多於NRC標準之量。

維吉尼亞州立大學之Cornegay1981年,自過去10年間之報告,整理育成豬之Ca要求量,作評價。

表十 Ca P

1

2

3

供試頭數

分娩頭數

母豬體重

配種時

110日後

增體量(0110)

分娩時體重(kg)

分娩後28日體重(kg)

增體量(028)

授乳期1日採食量(kg)

分娩子豬總數()

生存子豬數()

平均子豬生時體重(kg)

離乳(28日齡)子豬數

離乳時平均子豬體重(kg)

子豬增體量(kg)

28

25

152

196

44

173

175

2

5.5

10.37

9.47

1.60

7.42

7.36

5.96

28

26

157

202

45

181

187

6

6.5

11.21

10.37

1.28

7.76

7.09

5.81

26

20

151

195

44

177

177

0

6.0

11.36

10.41

1.34

7.98

7.14

5.80

 

評價之項目有1日之增體量、採食量、飼料要求率、骨骼正常性指數、跛行指數、骨重量、骨折抵抗、肢骨灰分含量等。以此結果來看:

1.沒有發現公豬與母豬之差異。

2.骨骼正常性指數、跛行指數,不受飼料中之Ca、P含量的影響。

3. 1日增體量與骨骼正常性無相關,1日增體量與骨之灰分含量之間,沒有相關。在1日增體量與骨折抵抗之間,有正相關。

4.骨骼正常性指數、跛行指數與骨之重量,骨折抵抗、骨灰分之間,也沒有相關。

5.NRC標準之125150%之給與,有改善的有1日增體量及飼料要求率。骨折抵抗及肢骨灰分含量。前兩者之改善效果較少,後兩者則較多。

關於種豬育成用飼料中之Ca含量,不明之點還有很多,現今可能以NRC標準之125%較適當。

表十一 Ca P

 

100

15 0

調查頭數()

(kg)

165

137

187

147

蹄之長度(mm)

前肢內側

外側

後肢內側

外側

22.9

24.8

21.6

26.5

23.2

25.2

22.6*

27.3*

蹄底幅(mm)

前肢內側

外側

後肢內側

外側

38.8

40.3

41.0

43.0

39.1

20.8

40.0*

43.7

蹄之高度(mm)

前肢內側

外側

後肢內側

外側

38.8

40.3

41.0

43.0

39.1

30.8

42.0*

43.7

蹄底長(mm)

前肢內側

外側

後肢內側

外側

49.7

52.2

50.3

57.0

50.1

53.0

51.6*

58.6*

蹄底容積(cm3)

前肢內側

外側

後肢內側

外側

54.6

66.8

48.0

74.2

57.3

69.6

49.7

78.5

蹄底面積(cm2)

前肢內側

外側

後肢內側

外側

14.3

16.5

11.7

17.1

14.6

17.0*

11.8

17.9

*有顯著差。

一般在說,由於逐漸改良品種,可能會不良影響育成種豬之骨骼形成,但檢討此報告卻加以否定。

且賴給與較多於NRC標準量,可能獲得強骨骼之點,沒有得實驗之確證。

維吉尼亞州立大學之Cornegay (1982),行有關CaP之給與量,對育成母豬之腳弱研究,在此研究,為要使骨之形成達最大。並防止腳弱,係以NRC標準(1973)CaP量,可能有不充分為出發點。

利用9645週齡離乳之雜種母子豬作供試豬,給與以玉米、大豆粕為主原料,Ca源為碳酸鈣、P源為脫氧之磷酸鈣飼料。

依體重區分成1 (離乳∼10 kg)2 (1020 kg)3 (2035 kg)4 (3560 kg)5 (60110 kg),各期以給與NRC標準(1973)之粗蛋白質、CaP為對照,與以CaP量的150%作比較。試驗豬舍為水泥製之板條式。

首先以發育來看,試驗開始體重均為7.2kg,對照區之1日增體量為550 g150%區為570 g,僅此項目有5%水準之顯著差。對照區之1日採食量為1.65 kg150%區為1.68 kg,飼料要求率,對照區有3.01150%區有2.95,此點沒有顯著差。

50 kg100 kg體重時,測定前肢及後肢之蹄底4處的內側及外側。細緻的測定,比較兩區,150%給與區以蹄有較大傾向,但沒有發現決定性差異。

即使比較蹄之健全度(損傷程度)50 kg體重時,對照區為7.3150%區為7.2100 kg體重時,對照區為7.2150%區為7.1,幾乎沒有差異,此數值,1表示健全,15表示非常不良,數據愈小愈好。

表十二 Ca P

 

100

150

調查頭數()

(kg)

前肢之粗度(cm)

後肢之粗度(cm)

尺骨之長度(cm)

脛骨之長度(cm)

中手骨之長度(cm)

中足骨之長度(cm)

中足骨/尺骨

中足骨/脛骨

165

140

20.1

20.0

26.5

26.9

10.3

11.6

39

49

187

138

20.3

20.0

27.0*

27.3

10.4*

11.2

39

41

*:有顯著差。

結論是,多給CaP,可以說不能改善蹄之構造的健全性。

繁殖豬之最大目標為,第145150日分娩1次,且1頭母豬一年至少要行分娩數次。但實際上之成績,很難如此,年間更新率有3050%,其理由有發育再歸之不良及各種跛行,尤其後者以CaP給與之點成問題。

育成飼料中之CaP含量,較高於NRC標準時,雖有可減少跛行之報告,但也有否定之報告,沒有獲得一致之見解。

 

飼料營養雜誌(3~19)

90年.第十二期─陳厚基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