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體組成之研究

 

        現今肉雞之販賣仍以整個屠體或活體為販賣單位,一般均不移除腹部脂肪,是連著腹脂賣給消費者的銷售型態,並不注重體組成。故飼養者所重視的生產目標為活體重與飼料換肉率。但近來,肉雞之販賣體系逐漸轉變為強調生產每磅肉之花費,亦即販賣的成品是經過分切、去骨與更進一步加工的屠體,此時腹脂的蓄積即變成一種無情的浪費。現代的消費者,注重健康意識,並喜愛低脂肪之食品,因此飼養者與研究人員,即朝著控制屠體脂肪含量之飼料與飼養計劃,而又不影響體重之原則下邁進。

        以下就影響體組成之數個因素進行探討。

日   齡(Age):

        Edwards et al., (1973)研究日齡對肉雞屠體脂肪之影響。結果發現,肉公雞於6∼7週齡期間屠體脂肪量快速增加。母豬屠體脂肪量之快速生長,則發生於一更早的日齡,亦即其於4∼5週即快速增加。Griffiths et al., (1978)比較4∼8週齡肉雞之脂肪組成。他們發現4至8週齡之肉公雞,屠體脂肪約提高12%,而內臟脂肪約增加40%。此時期之腹脂蓄積量個體差異頗大。

        雞隻之屠體脂肪隨日齡之增加而漸增(Plavnik and Hurwitz 1983),於7∼10週齡,母雞之屠體脂肪亦有相當量之增加。Leclercq (1980)發現,無論在任何日齡,腹脂與體脂之增加均較體重之比例為多。

性   別(Sex):

        Edwards et al., (1973)報告,雌雞之體脂蓄積量較雄雞為多,且雌雞脂肪之快速增加日齡較雄雞為早。

遺   傳(Genetic):

        Leclercq et al., (1980)以雞隻九週齡腹脂/活體重比例之高低進行選拔,共進行了3個世代,結果發現至第三代時,雄雞之進展較雌雞多,且此二品系之差異於4週齡時即顯現出來。Proudman et al., (1970)選育白色蘆花雞之快速與緩慢生長二品系,自第15代開始進行試驗。他們發現,依較重體重選育之結果,屠體脂肪重亦增加。Leenstra and Pit (1988)依低腹脂量、較佳之飼料換肉率與較重之體重進行選種。結論報告,腹脂與飼料換肉率可做為降低屠體過量脂肪之選育目標。且以父系為較佳之選種對象。

環境溫度(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Kubena et al., (1972)研究環境溫度對肉雞屠體組成之影響。試驗中環境溫度處理由7℃至32.2℃。他們發現,隨著環境溫度之下降,屠體脂肪亦顯著降低。Swain and Farrell (1975)將肉雞自4至8週齡飼養於5種不同環境溫度(7℃至32.2℃)下。結果發現,環境溫度增加導致飼料消耗量與生長速率降低,並造成體脂顯著增加。El Husseiny and Creger (1980)測定飼於22.2°或32.2℃環境溫度下之6週齡肉雞的體組成,發現飼養於高溫處理組之雞隻,其脂肪乾重較重。

管   理(Management):

        Cave et al., (1985)研究間歇光照對肉雞腹脂含量之影響。其中一試驗顯示,公母性別對光照之反應不同。雌雞於1小時光照:3小時黑暗之循環光照計劃下,腹脂含量較少。

打   粒(Pelleting):

        Pesti (1983)報告,提高飼料密度致使體增重增加,飼料效率改善,且腹脂百分比提高。

飼予過量之胺基酸(Feeding Excess Amino Acids):

        Valu et al., (1972)以含過量之不同濃度異白胺酸日糧,飼予8至21日齡之雞隻,測其對體組成之影響。結果發現,高濃度異白胺酸導致體脂肪與增重顯著降低。Summers and Leeson (1985)建議,為符合正常代謝需要量之必需胺基酸補充,所造成的日糧氮過多,可能影響屠體組成。他們認為這是由於過量的必需胺基酸轉變為甘胺酸(Glycine),可能導致食餘熱(heat increment)改變,且影響屠體蛋白質。

日糧與日糧配方之影響

        1943年Fraps指出,雞隻的屠體以脂肪含量可經由日糧組成的改變而加以修正。Donaldson et al., (1956)以不同能量與蛋白質水準的日糧,餵飼0至4週齡之雞隻,並測定生長速率、飼料消耗量與體組成。結果發現,熱能蛋白比提高,屠體脂肪含量亦增加。Yoshida and Morimoto (1970)以白色來航公雞(White Leghorn)為試驗動物,探討改變日糧能量與蛋白質水準之影響。試驗中使用(1)低蛋白質高熱能日糧(脂肪合成)與(2)高蛋白質低熱能日糧(脂肪分解)。他們發現,當日糧轉換時,雞隻之屠體脂肪含量亦快速的改變。把日糧由脂肪分解日糧(lipolytic diet)轉換為脂肪合成日糧(lipogenic diet),則屠體脂肪含量逐漸增加,且於12天後達到平衡穩定之狀態。相反地,若把脂肪合成日糧轉換為脂肪分解日糧,屠體脂肪量即逐漸減少,且於7天後達到穩定狀態。Summers and Leeson (1984)以不同蛋白質水準(16∼28%),等熱能之日糧飼予0∼7週齡之肉雞,發現隨著日糧蛋白質水準之增加,雞隻的腹脂含量則逐漸降低。於另一個試驗中,飼予雞隻等蛋白質但不同能量水準(1225∼1500仟卡代謝能/磅)之日糧,發現提高日糧能量水準,雞隻之腹脂量亦逐漸增加。相同地,Jackson et al., (1982)指出,腹脂與總屠體脂肪含量均受日糧蛋白質與能量的影響。

限   飼(Feed Restriction):

        Arafa et al., (1983)研究限制肥育期肉雞能量採食量之影響,結果顯示降低肉雞之能量採食量,導致腹脂重量減輕,且體增重亦降低。

早期營養(Early Nutrition):

        近期許多研究均致力於建立一種能控制雞隻體脂肪之早期營養計劃。Twining et al., (1978)於試驗中測定28,49與59日齡之肉雞屠體組成。他們發現,飼予低蛋白質日糧之雞隻,一般均較給予高蛋白質日糧者之屠體脂肪量為多。Plavnik與Hurwitz (1988)對3至10日齡公肉雞施行限飼處理,發現此方法無減少雞隻於54至59日齡之腹脂量,且對體重並無不良影響。相似之結果亦曾於雌雞發現。在他們的第一個試驗中,所測得之控制組雄雞8週齡重量為2.45公斤,第二個試驗則為2.40公斤。試驗中,育雛期,與生長期之飼料代謝能分別為2910與2998仟卡代謝能/公斤。試驗雞隻則使用白色Rock雞。Jensen et al., (1987)進行一系列試驗,探討雞隻之早期營養對脂肪蓄積之影響,發現於孵化後前7天,飼予高蛋白質日糧對雞隻以後之脂肪蓄積有顯著之影響。

        以下為美國馬里蘭州(Maryland, U. S.)為尋求控制肉雞體脂肪蓄積量,所進行的系列試驗。

試驗1.

        試驗1之目的為測定肥育期肉雞飼予不同能量水準日糧對屠體組成之影響。

        以Ross×Arbor Acre公肉雞為試驗動物。0至3週飼予碎粒狀之商用肉雞育雛料(粗蛋白質22.1%,代謝能3197仟卡/公斤),日糧中並添加Amprol Hi Z球蟲藥以預防球蟲病。雞隻達3週齡時逢機分配至各處理組,採平式飼養,每欄50隻,試驗雞隻之平均初重為0.708公斤。試驗分為4種日糧處理組,代謝能分別為3086、3175、3263與3351仟卡/公斤,並調整蛋白質水準,使維持每1000卡洛里(calories)13.75的蛋白質水準,熱能:蛋白質比例維持一定(Thomas et al., 1986)。即能量水準由3086提高至3351仟卡/公斤,蛋白質亦由19.25調至20.9%(表1)。飼料轉換是飼予混合之低能量與高能量日糧。試驗飼料經打粒,由3週餵飼至6週齡。

 

表一 試          驗          1          之         日          糧          組          成
  育       雛        期 肥        育         期(3086仟卡/公斤) 肥        育         期(3351仟卡/公斤)
黃玉米

大豆粕(49%)

玉米筋粉

大豆油

第二磷酸鈣

石灰石粉

 鹽

氯化膽鹼(50%)

DL-甲硫胺酸

微量礦物質混合

維生素預拌料

Ethoxyquin

球蟲藥、賦形劑

蛋白質(計算值)

   (實測值)

能    量

56.05

35.48

4.66

1.79

1.10

0.49

0.10

0.17

0.05

0.05

0.015

0.05

22.11

 

3197

67.95

27.10

0.46

1.00

1.59

1.01

0.46

0.08

0.14

0.05

0.05

0.015

0.1254

19.25

20.59

3086

57.91

29.52

2.52

6.22

1.79

1.04

0.51

0.09

0.16

0.05

0.05

0.015

0.125

20.89

21.49

3362

        試驗雞隻於6週齡秤重並記錄飼料採食量。取每欄最接近體重平均值之4隻雞,屠宰測定體組成。

        體增重與飼料效率結果列示於表2。體增重於處理組間並無差異。如預期的,隨日糧能量水準之提高,飼料效率亦逐漸改善。體組成之測定結果(表2),各處理組豬隻之體蛋白質、水分或體脂肪均無差異。

 

表二 肥 育 期 公 肉 雞 飼 予 4 種 不 同 能 量 水 準 對 體 增 重 、 飼 料 效 率 與 體 組 成 之 影 響 能 量 水 準 (仟卡代謝能/公斤)
  3086 3175 3263 3351
體        重(公斤)

初         重(3週)

末        重(6週)

增        重

飼料效率

體  組  成

體蛋白質(%)

體  水  分(%)

體  脂  肪(%)

 

0.708

2.087

1.379

1.97

 

18.50

64.35

13.61

 

0.708

2.105

1.397

1.92

 

18.50

63.69

13.64

 

0.712

2.077

1.365

1.86

 

18.39

64.42

12.91

 

0.699

2.087

1.388

1.82

 

18.39

63.99

13.25

        研究結果顯示,當日糧蛋白質與能量平衡時,提高能量水準對雞隻之體組成並無影響。

試驗2

        此試驗之目的為測定早期限飼是否會影響4週齡公肉雞之體組成與增重。雞隻於0至4週飼予粉狀商用肉雞育雛料。蛋白質含量與代謝能分別為22.8%與3197仟卡/公斤。試驗前5天,所有雞隻均飼予肉雞育雛料,然後逢機分配至4個處理組(控制組與限食3、6或9天),每處理組8隻雞,並重複4次。於限飼期間,限飼雞隻之飼料給予量,乃依1.5×體重2/3計算式來計算(Plavnik and Hurwitz, 1988)。即僅給予雞隻足以維持而不增重之飼料量。但無論如何,於試驗期間發現雞隻仍然每天增重2克。

        結果刊示於表3。4週齡時,各處理組之生長速率有顯著差異(P<0.05)。限飼處理組雞隻並未出現代償性生長(Compensatory growth)。腹部脂肪塊(fat pad)以活體重百分比來表示時,以限飼3天之處理組最重,餘各處理組間並無顯著差異(P>0.05)。限飼6天之雞隻,體脂肪顯著較控制組為少(P<0.05),其他各組並無顯著差異。

表三 早期限飼計劃對4週齡公肉雞體增重、飼料效率與體組成之影響(試驗2)
  限                                         飼    ( 天   數 )
0 3 6 9

體  增  重 (克)

飼   料 效   率

脂   肪   塊 %

體 蛋 白 質%

體   水   分 %

體   脂   肪 %

992a

1.46b

1.13b

18.3a

68.25c

9.80a

887b

1.49a

1.31a

18.1b

68.08c

9.87a

738c

1.48a

1.12b

17.7c

69.15b

9.21b

594d

1.46b

1.13b

17.3d

69.53a

9.57a,b

a,b,c,d 同一列平均值持不同字母表顯著差異(P<0.05)。

        由於此試驗是於4週齡屠宰而非上市日齡屠宰測定,因此早期限飼之可行性,仍有待商榷。

試驗3

        試驗3與試驗2完全相同,但改以雌雞進行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限飼雞隻之生長速率顯著較控制組為慢(P<0.05)。限飼9小時之處理組,雞隻脂肪塊比例顯著比較其他組為輕(P<0.05)。隨著限飼時間之延長,體脂比例亦逐漸下降。且限飼6、9小時之處理組,體脂肪比例顯著較限飼0、3兩處理組為低(P<0.05)。此與雄雞之反應不同。試驗中計算體增重對時間之迴歸方程式時,發現並無任何顯著之代償性生長。由試驗2、試驗3結果顯示,不同性別雞隻對限制反應不同。

 

表四 早期限飼計劃對4週齡雌雞體增重、飼料效率與體組成之影響(試驗3)
  限                                         飼    ( 天   數 )
0 3 6 9

體  增  重 (克)

飼   料 效   率

脂   肪   塊 %

體 蛋 白 質%

體   水   分 %

體   脂   肪 %

867a

1.55a

1.38a

18.13a

66.45d

11.65a

782b

1.52b

1.35a

17.98b

67.55c

10.75b

670c

1.47c

1.31a

17.90bc

68.23b

9.93c

513d

1.52b

1.14b

17.78c

69.08a

9.52c

a,b,c,d 同一列平均值持不同字母表顯著差異(P<0.05)。

        此研究與Plavnik and Hurwitz (1988)之試驗採籠式飼養,但民間雞場之肉雞一般均採平式飼養,若施行限飼計劃時,雞隻可由採食墊料而獲得一些營養分,可能致使限飼效果無法顯現出來。因此限飼計劃之實用程度仍有待更進一步之試驗探討。

試驗4       

        試驗4為測定飲水限制是否會影響雞隻之體組成。雞隻自1至28日齡,飼予肉雞粉狀育雛料。飼料蛋白質與能量之計算值分別為22%與3197仟卡/公斤。雞隻依處理組別,施予限水處理,各為(1)控制組-飲水任食(2)自5至12日齡每天飲水限食8小時自5至12日齡,每天限制飲水12小時。每處理8隻雞並重複4次。體增重、飼料效率與體組成結果列示於表5。

 

表五 5 至 12 日 齡 每 日 移 除 飲 水 8 至 12 小 時 對 公 肉 雞 體 增 重 、 飼 料 效 率 與 體 組 成 之 影 響
對   照   組 限          水          處         理
體 增 重(克)

飼 料  效 率

脂  肪  塊%

體蛋白質%

體  脂  肪%

體  水  分%

992a

1.46b

1.13a

18.3a

9.8b

68.3a

976ab

1.51a

1.23a

17.9b

11.1a

67.6b

924c

1.52a

1.12a

18.1ab

10.0b

68.0a

a,b,c同列平均值持不同字母表有顯著差異(P<0.05)。

        結果顯示,每天限制飲水12小時,顯著降低體增重,有一顯著較好的飼料效率。飲水限飼對4週齡肉雞之脂肪塊重量並無影響。限水8小時之處理組雞隻,其體脂肪比例顯著較其他兩組為多(P<0.05),而體水分比例則顯著較少(P<0.05)。

        由試驗資料指出,生長早期之限水處理對控制雞隻體脂肪來說,並不可行。5至12日齡雞隻每天停止給水12小時,其生長速率有減慢之現象,且對屠體脂肪塊與體脂肪含量並無顯著之改善效果。

        從現場觀點,施行限水處理對肉雞飼養業者來說,並不難實行。可惜的是,由此試驗結果來看,限水處理並非有效的方法。而限飼處理時雞隻之檢食墊料則為限飼處理施行成果之影響因素。因此尋求一現場可行、符合經濟利益又有績效之控制體脂的方法,仍有待更多的研究探討、開發。

        (參考文獻略,資料來源譯自:Broiler Composition Studies O. P. Thomas, S. A. Kaysi, M. T. Farran, C. B. Tamplin and N. Ranells Department of poultry Scienc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Maryland 20742.)

 

飼料營養雜誌(87~94)-許瓊瑛.九一年一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