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脂肪部分之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年輕雞之

添加脂肪的利用及代謝熱能的效果

摘   要

        利用很多先前報告之試驗結果,研究在飼料之不飽和脂肪酸對飽和脂肪酸之比,與添加脂肪之利用及AMEn之間的相關。以年輕肉雞計算對不飽和與飽和比之有關脂肪之AMEn,脂肪利用及棕櫚酸、油酸及亞麻仁油酸利用之數學方程式。對添加脂肪利用及脂肪之AMEn之最適迴歸方程式,為冪數的,這表示,在0∼2.5之不飽和對飽和比範圍,脂肪利用陡增,在不飽和對飽和之比在4以上時,達近乎漸近的最大,在添加脂肪之間的協助作用,由於混合植物油與動物脂肪,或利用有不飽和脂肪部份之基本飼料,導致增加動物脂肪利用值,飽和脂肪酸之利用,特別受協助作用之影響,而不飽和脂肪酸之利用,不受不飽和對飽和比之變化的影響。影響脂肪利用因素之效果起源,諸如加入之脂肪水準及基本飼料組成,似乎藉總飼料脂肪部份之飽和度的變異。對年輕肉雞,大約75%之脂肪利用的變異及AMEn,是由於脂肪部份之化學組成的差異。

一、前   言

        肉雞飼料之脂肪的AME及消化率,端賴於脂肪酸組成Renner及Hill (1961)和Young及Garreff (1963)指出,長鏈之飽和脂肪酸比長鏈非飽和及短鏈脂肪酸,其吸收較差(1934,Hakansson)。脂肪酸是成立體特殊地分配於甘油三脂分子(1971 Brockerhoff)。由Renner及Hill (1961),Leeson及Summers (1976)及Ketels及De Groofe (1988)指出,這些,發現對脂肪利用之重要性。

        但脂肪混合中之不飽和脂肪酸之存在,可改善飽和脂肪酸之利用(1963 Young及Gaveft;1965 Young;1966 Lewis及Pagne;1975 Garrett及Young;1976 Leeson及Summers)。由於不飽和脂肪酸之極良好乳化能力,引起此協助作用,Sibbald (1961)歸因於磷脂(Lecithin)存在之效果。此後其他學者指出,混合植物油與動物脂肪,有正效果(1973 Lall及Slinger;1978 Sibbald;1986 Scheele)。

        大部份是植物源之基本飼料脂肪,對添加脂肪之利用,有很重要之效果(1976 Sell、1978、1980 Sibbald及Kramer;1982 Fuller及Dale),尤其在低含量水準,在添加脂肪與基本飼料脂肪部份之間的交互作用受注目,導致較高之動物脂肪AME值(1986 Kefels;1986 Wiseman)。

        本研究是,調查飼料脂肪之飽和度與其利用及AME值之間的相關。本研究之目的為,調查飼料脂肪部份之什麼程度的化學組成,決定添加脂肪AME值。據Stahly (1984)對豬指出,飼料脂肪部份之飽和對不飽和脂肪酸比,似乎很重要的影響脂肪AMEn值。

二、原料及方法

        利用在第2週孵化後之年輕Hubbavcl肉雞之消化試驗,確定之數據,計算在飼料之總脂肪部份的不飽和對飽和比,與添加脂肪之利用間的最適迴歸方程式。Ketels及De Groote (1988)曾發表,供這次試驗應用方法之更詳細的敘述。

        用於計算數學相關之數據,是得自Ketels所述之研究(1986、1987;沒有發表之結果)。在這些試驗,分析6種不同脂肪之AME;黃豆粉、牛脂、豬脂及3種豬及牛脂肪之商業性精製脂肪混合,此數據真蓋過2.5∼12.5含有範圍。利用3種基本飼料,其脂肪部份不僅量上,連飽和度也有不同,表1表示脂肪之脂肪酸組成,而表2表示基本飼料之脂肪的脂肪酸組成。總共利用自3種不同試驗之45種飼料,計算迴歸方程式;表3列出這些飼料。

表一  脂          肪          之          脂          肪          酸          組          成  1
脂     肪      酸 試          驗          1 試                  驗                  2 試     驗      3
黃豆油 牛脂 豬脂 豬脂 精   製脂   肪(3%) 精製脂肪1號(10%) 精製脂肪2號(10%) 黃豆油 牛脂
C 12:0

C 14:0

C 16:0

C 16:1

C 18:0

C 18:1

C 18:2

C 18:3

其    他

不飽和/飽和

0.1

10.7

0.1

1.8

22.3

51.9

7.0

6.1

6.45

0.2

3.3

26.0

3.4

22.2

36.6

3.1

0.1

5.1

0.84

0.1

1.6

22.8

3.0

14.0

45.6

10.4

0.1

2.4

1.54

0.1

1.7

23.7

2.5

14.1

40.4

8.7

1.0

7.8

1.33

0.2

2.0

23.3

3.4

13.1

41.1

7.9

0.7

8.3

1.38

0.1

1.8

23.4

3.1

13.8

39.2

6.9

0.7

11.0

1.28

0.1

1.7

22.0

2.8

13.7

38.4

6.6

0.7

14.0

1.20

0.1

11.6

0.1

3.5

20.7

55.0

7.0

1.9

5.45

0.1

3.3

25.6

2.8

21.0

36.6

3.4

0.8

6.5

0.87

 

表二 基        本       飼        料       之        脂       肪        酸       組        成
脂         肪          酸 高梁黃豆粉(試驗1)1 高梁黃豆粉(試驗2) 高梁黃豆粉(試驗3) 玉米黃豆粉(試驗3) 小麥黃豆粉(試驗3)
C 12:0

C 14:0

C 16:0

C 16:1

C 18:0

C 18:1

C 18:2

C 18:3

其    他

不飽和/飽和

脂肪含量,g/100g

0.1

16.0

0.4

2.6

28.6

44.3

2.3

5.7

4.04

 

0.1

0.1

18.0

0.4

3.0

27.7

44.7

3.0

3.0

3.57

 

0.6

0.6

17.0

0.6

3.0

25.3

43.0

3.6

5.7

3.42

2.46

0.5

14.3

0.3

3.5

22.7

47.1

3.7

8.1

4.03

2.80

0.1

0.5

22.9

0.3

3.6

17.7

44.3

3.3

7.4

2.42

1.84

 

表三 關   於    不   飽   和   /   飽    和   比   之   脂   肪    AMEn   及   利   用   值 
基本飼料/添加脂肪 使用水準 試驗 不飽和/飽和 AMEn 總脂肪 C 16:0 C 18:1 C 18:2
高        梁/黃   豆  油

 

 

 

     豬        脂

 

 

 

 

     牛     脂

 

 

 

 

高  梁/豬  脂  肪

 

 

 

    /精製脂肪

      (3%FFA)

 

 

精製脂肪1號    

(10%FFA)     

 

 

高  梁/精製脂肪2

        號(10%FFA)

 

 

小  麥/黃  豆  油

 

     牛  脂

 

 

玉  米/黃  豆  油

 

     牛  脂

  

 

高  梁/黃  豆  油

 

     牛  脂

 

 

5

7.5

10

12.5

2.5

5

7.5

10

12.5

2.5

5

7.5

10

12.5

2.5

5

7.5

10

2.5

5

7.5

10

2.5

5

7.5

10

2.5

5

7.5

10

2.5

7.5

2.5

5

7.5

2.5

7.5

2.5

5

7.5

2.5

7.5

2.5

5

7.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5.68

5.89

6.01

6.09

2.77

2.34

2.12

1.99

1.91

2.41

1.86

1.59

1.42

1.31

2.42

2.03

1.87

1.72

2.43

2.04

1.85

1.73

2.40

2.00

1.80

1.68

2.41

2.01

1.81

1.69

3.70

4.57

1.31

1.15

1.05

4.50

4.71

1.70

1.38

1.23

4.34

4.83

1.85

1.39

1.26

8,101

8,101

8,101

8,101

7,850

7,850

7,850

7,850

7,850

8,612

7,100

5,928

5,306

----

8,004

7,625

7,207

6,788

6,817

6,817

6,817

6,817

7,654

7,124

6,669

6,275

7,859

7,070

6,438

5,927

8,244

8,244

5,768

5,594

5,391

----

----

----

7,162

5,868

8,183

8,183

8,018

6,544

5,871

93.8

91

89.7

91.5

85.3

83.1

77.6

82.8

86.3

83.9

69.2

63.9

64.1

61.7

92.4

85.6

80.2

77.3

91.7

80.9

76.4

81.5

----

80.1

79

78.9

88.6

74.6

70.8

70.7

79

91.7

72.9

68.8

58.2

95

90.4

75.8

68.5

57.9

93.4

91.1

65.2

66.3

65.2

99.8

91.7

89.7

84.5

81.8

80.6

76.1

84.9

84.2

76.7

62.8

55.8

52.9

57.4

80.5

74.6

77.8

74.9

81.1

71.4

67.1

73.2

88.7

71.6

66.6

70.9

77.8

64.1

62.1

64.6

75.6

84.6

63.5

62.6

58.4

99.9

91.3

69.5

91.9

59.2

89.3

89.6

54.2

58.6

61.6

95.4

93.4

92.2

93.9

89.9

90.3

84.6

90.3

92.5

99.4

84.9

80.9

83.9

81.9

95.2

92.7

88.6

84.5

96.6

89.3

86.7

89.5

----

89.2

87.8

86.7

93.8

85.3

83

84.5

80.2

94.5

91.5

92.6

89.9

96.6

90.3

84.9

84.7

86.4

90.4

89.3

78.8

82.7

83.8

94.2

93.1

92.2

94.7

102.8

100.4

96.2

9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2

100.2

----

----

89.7

94.8

91.8

----

----

----

86

91.2

----

----

----

FFA=游離脂肪酸。

        為要減少關聯以簡單外推法計算低脂肪含括水準之高標準誤,利用在脂肪含括水準與飼料AME之間的最適迴歸方程式,確定脂肪AME值(1986 Wiseman)。以多水準技術計算之脂肪AME的標準誤,在0∼10%之含有水準,減少3∼7倍(1986 miseman),因而在本試驗之數據,是在2.5、5、7.5、10及12.5%之試驗應用脂肪之含有水準,以外推法的迴歸方程式計算,對氮滯留改正脂肪AME值(AMEn)。

        利用給與基本飼料雞與給予試驗的輔助脂肪飼時雞之脂肪吸收值的差異,計算脂肪及脂肪酸利用數據。脂肪滯留之差異,代表添加脂肪之吸收量,且為一種脂肪利用之測定。假定基本飼料之脂肪利用一定。因此,基本飼料脂肪利用之每一改善,例如協助作用之交互作用,被認為是一種添加脂肪利用之增加。

        為要計算在不飽和對飽和比,與脂肪利用參數之間的數學相關,由直線、2次、3次及冪數曲線,選出最適方程式,以R2、Sxy2及F值,以評估這些。

三、結   果

        表4列出最適迴歸方程式,在不飽和對飽和比與AMEn及總脂肪利用之間的最適關係,為冪數的(P<0.001),油酸與亞麻仁油酸之最適方程式為直線的(P<0.01),而棕櫚酸利用與不飽和對飽和比為曲線關聯(P<0.001)。

        殘餘誤差甚低,對脂肪AMEn及脂肪利用之Sxy2值。各別為450kcal/Kg及5.5%,約75%之脂肪AMEn,脂肪利用及棕櫚酸利用之變異,可以不飽和對飽和比之差異解釋。

表四 不 飽 和 / 飽 和 脂 肪 酸 比 與 脂 肪 利 用 參 數 之 間 的 數 學 相 關

參                           數 方                     程                     式 R2 Syx P
脂肪AMEn kcal/Kg

 

添加脂肪利用,%

 

棕櫚酸利用,%

 

油酸利用,%

 

 

亞麻仁油酸利用,%

=8,227±1681-10,318±2,557E×P

〔-1.1685±0.2079(V:S)〕

=92.02±2.02-103.42±25.60E×P

〔-1.0507±0.2072(V:S)〕

=93.43±3.68-77.96±15.36E×P

〔-0.6578±0.1896(V:S)〕

=84.76±1.34+1.57±0.46(V:5)

=94.07±10.64-14.78±6.23E×P

〔-0.4667±0.4962(V:S)〕

=95.77±3.66-0.48±0.85(V:S)

 

0.768

 

0.779

 

0.733

0.218

 

0.253

0.024

 

451

 

5.3%

 

6.8%

4.5%

 

4.5%

5.2%

 

<0.001

 

<0.001

 

<0.001

<0.1

 

<0.01

<0.05

1:S  E

V:S 為不飽和:飽和

四、討   論

        關聯添加脂肪之AMEn及利用,對不飽和/飽和比之冪數方程式,在0∼2.5之不飽和對飽和比很陡。在較高之比,此曲線逐漸趨向達最大,對脂肪AMEn之最大值為8,227kcal/Kg,對脂肪利用為92%(一種冪數迴歸方程式之係數),其他學者發現。有良好消化之油脂,甚致動物脂肪,有較高之AMEn值(1977 Horani及Sell;1980 Mateos及Sell)。但大部份之這些數值,是以成雞或較年輕雞測定的,脂肪Amen似乎顯著受雞齡之影響(1975 Whitehead及Fisher;1978 Sibbald;1982 Dessive;1986 Sell)。本資料是以年輕肉雞所得,這可以說明低脂肪AMEn值。

        由穀類組成之大多數基本飼料,含有小量之不飽和脂肪,有約3.5∼4.5之不飽和對飽和比(表2)。實際上,這些數據是方程式之關鏈;在較低之不飽和對飽和比,脂肪利用參數變化很快,例如,若添加飽和動物脂肪。若添加植物油於基本飼料,導致飼料有4以上之不飽和對飽和比。在這樣之高比,脂肪利用及AMEn幾乎不受影響(表3)。

        因此,在測定添加脂肪之AMEn,脂肪含括水準很重要,逐漸添加動物脂肪量於飼料,導致逐步的減少此脂肪之AMEn,由Mateos及Sell (1980、1981)、Halloran及Sibbald (1979)、Wiseman (1986)及Kefels (1986)發現含括水準之效果。

        小量之不飽和基本飼料之脂肪酸,可改善主要低含量水準之添加動物脂肪之吸收(1976 Leeson及Summers)(1986 Wiseman)。玉米基本飼料有比其他穀類較高不飽和對飽和比(1980 Sibbald及Kramer)之特性,其添加動物脂肪之AMEn值較高。利用3種不同之基本飼料,計算這些迴歸方程式(Kefel無發表之結果)。

        已有很多年公認在動物脂肪與植物油之間的協助作用的觀念(1962 Sibbald;1966 Lewis及Payne;1973 Lael及Slinger)。添加小量之植物脂肪,導致脂肪混合物之AMEn,較高於預期之計算值(1978 Sibbald),使Wiseman及Lessire (1987)沒有發現牛脂-菜籽油混合物之協助交互作用。在脂肪間之協助作用,也決定這些迴歸方程式之大程度彎曲,在所有學者之試驗,有發現基本飼料之不飽和脂肪酸與小量添加之飽和動物脂肪之間的協助作用的交互作用,雖然在用於計算方程式之試驗資料,沒有含括脂肪混合物之數據點數,但在添加飽和及不飽和脂肪之間的協助作用效果,也可自誘出之迴歸方程式出現。以黃豆油取代10%之脂肪,增加10%牛脂輔助飼料之不飽和對飽和比,飼料混合之不飽和對飽和比,自1.35增到1.80。此取代導致添加脂肪,自6,100kcal/Kg AMEn改善到約7,700kcal/Kg,此值較高於理論之計算值6,300kcal/Kg。這些結果證實,Lall及Slinger (1973)及Sibbald (1978)之發現。他們發現以植物油取代10∼20%牛脂,是以增加脂肪AMEn到較高於預期之水準。

        當脂肪混合含有較少之飽和酸及較易消化之不飽和脂肪酸,相對之協助作用程度變較小,若不飽和對飽和比超過4,以雞之最大能力利用脂肪。對諸如棕櫚酸及硬脂酸之長鏈的飽和脂肪酸吸收,協助作用很重要。不拘其他脂肪酸之存在,不飽和脂肪酸易被吸收(表4)。飽和脂肪酸吸收前要先被乳化(1985 Kroydahl)。

        Young及Garrett (1963)及Garrett及Young (1975),以雞飼料之脂肪酸研究指出,增加由棕櫚酸、油酸及亞麻仁油酸組成之脂肪酸混合物之不飽和對飽和比,可改善棕櫚酸及總脂肪酸利用,隨著漸近的增加功能。在本研究對棕櫚酸及總脂肪酸利用,得同樣結果。

        利用年輕肉雞及主要由C16及C18脂肪酸組成之長鏈脂肪及油脂之試驗資料,計算預估方程式。在小腸,短鏈之脂肪酸,由於其較高極性,易被吸收(1974 Hakan sson),由這些脂肪酸組成之脂肪,雖有不飽和對飽和比之不利,但有高之消化。例如椰子油有小於1之不飽和對飽和比但有約6,970之AMEn值(1988 ketels及De Groote)。

        用於計算迴歸方程式之脂肪,全是甘油三脂脂肪,有低量之游離脂肪酸,完全水解之脂肪之利用,較劣於甘油三脂脂肪(1976 Leeson及Summers, 1980 De Schrigrer),因在小腸水解形成有很多乳化能力之甘油單脂及甘油成脂,這些方程式間接受在小腸之乳化影響。

        年輕雞對消化脂肪之能力有限(1985 Krogdahl),因年輕肉雞分泌膽鹽及脂肪分解酵素之能力有限制,因此,如迴歸方程式所述的,脂肪利用也受依賴脂肪含有水準之雞分泌的膽鹽及脂肪分解酵素之影響。

        脂肪之化學組成,似乎是決定脂肪AMEn很重要之因素,飽和度(V:S),明然的影響脂肪利用參數。

        關聯利用不同基本飼料,有不同含括水準及利用不同脂肪之大部份效果,似乎是由於飼料脂肪之不同化學組成,對2週齡之年輕雞,飼料脂肪部份之化學組成,尤其是其飽和度,負責約75%添加脂肪之AMEn及利用之變異。

 

(譯自1989年11月Poultry Science)

飼料營養雜誌(74~82)-陳厚基.九一年三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