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水產服務專欄-緊迫與疾病

 

        近年來,水質環境變化對水產動物造成緊迫(Stress)的影響,漸被人們所瞭解;經驗告訴我們,細菌、寄生蟲及其他許多水產動物的疾病,多半在環境水質不適時才會成為問題,這些不適的因素包括有:放養密度太高、溫度變化、溶氧不足、有毒物質、操作不當等,會對水產動物造成緊迫,使水產動物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而易感染疾病。

*疾病與環境的關係

        疾病的發生,並非是單純的病原體存在,而是受到環境、動物及病原體三者的連帶影響。水產動物的一些病原菌,如產氣單胞菌(Aeromonas)、假單胞菌(Pseudomonas)及黏液細菌(myxobacterial)等,一般可於養殖水或健康的魚體中分離出,可視為一種常在菌,平常並不會引起任何疾病,但若環境不適造成緊迫,魚的防禦功能受影響,抵抗力降低,將會使疾病傳染爆發。

        於圖中我們可進一步去瞭解魚、環境及病原體三者的關係,一種魚病的流行需魚在不良的環境下與病原體相互作用才會漫延爆發(圖A),有時某一種疾病的爆發可能有三種以上的因素,如魚原本有寄生蟲的寄生或其他病毒等輕微的感染,當環境不適造成緊迫又暴露於另一種病原體的感染下,可能就會發生嚴重的流行疾病(圖B)。

wpe3.jpg (12980 bytes)

 

wpe5.jpg (18760 bytes)

 

*緊迫因素

        造成緊迫的不良環境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將其歸納為下列幾項:

1.化學性:

        (1)水化學:如酸鹼值,水中各種元素離子濃度。

        (2)污染物質:重金屬、農藥、清潔劑等。

        (3)飼料成分:營養不均衡對水產動物的健康也是一種緊迫因素。

        (4)含氮廢物:氨、亞硝酸的濃度。

2.物理性:

        (1)溫度:因魚種而不同,一般可分溫水性及冷水性,又受到魚體年齡大小的影響。

        (2)光度:過強的光照會引起魚的不安。

        (3)聲音:吵雜聲、鞭炮聲等亦會造成不安。

        (4)氣體溶解量:一般溶氧量的影響較重要。

3.生物性:

        (1)養殖密度:高密度的放養常是造成緊迫的最主要因素。

        (2)放養魚種及大小:

        有些魚種可以混養,有些則不能,再者同種魚若大小差異太大,體小者多半受到影響較大。

        (3)微生物:不單只是病原微生物有影響,水中硝化細菌及藻類等亦對環境有很大影響。

        (4)寄生蟲:無論體外或體內的寄生蟲,當數量過多時皆會有致害體。

4.人為因素:

        (1)捕撈。

        (2)搬運。

        (3)放養。

        (4)餵飼方法。

        (5)疾病治療。

*與緊迫有關的疾病

1.產氣單胞菌及假單胞菌所引起的出血性敗血症(Aeromonad and Pseudomonad Hemorrhagic septicemias):       

        (1)口絲蟲(Costia),車輪蟲(Trichodina)等原蟲性寄生蟲的感染。

        (2)水源不潔,引入大量的細菌。

        (3)水質混濁,懸浮粒子太多。

        (4)放養密度太高,管理不善。

        (5)溶氧太低。

        (6)重金屬、殺蟲劑、多氯聯苯等污染。

2.爛鰭及爛尾病(Fin and tail rot)

        (1)放養密度太高。

        (2)溫度不適合。

        (3)營養不均衡。

        (4)長時間水質混濁。

3.細菌性鰓病(Bacterial gill disease):

        (1)放養密度太高。

        (2)長期溶氧不足。

        (3)水中氨濃度太高。

        (4)水質混濁,懸浮粒子太多。

4.弧菌病(Vibriosis):

        (1)管理不善。

        (2)溶氧不足,尤其水溫於10∼15℃時易發生。

        (3)半鹽水,鹽分10∼15 0/00。

5.棒狀桿菌性腎臟病(Corynebacterial kidney disease):

        (1)水總硬度太低,低於100 pp.Ca CO3濃度。

        (2)餌料營養不適。

6.癤瘡病(Furunculosis):

        (1)溶氧太低。

        (2)放養密度過高。

7.口絲蟲(Costia),車輪蟲(Trichodina),六鞭毛蟲(Hexamia):

        (1)幼魚或魚苗密度太高。

        (2)溶氧太低。

        (3)放養的魚,大小參差。

8.鯉魚的春日病毒血症(Spring viremia of carp):

        春日低水溫時操作不當,如移池、捕撈等刺激。

*減少緊迫發生的方法

        減少緊迫發生的方法,不外乎由飼養管理上著手 ,應注意事項大致可歸納如下:

1.水   源:

        水源的取得一定要潔淨,有良好的水質才可能飼育出健康的魚蝦,無論是淡水或海水,最好不要直接注入養殖池中,需經過過濾、沈澱、暴氣等手續,必要時還需以化學藥劑,如EDTA等去除重金屬或其他有害化學物質。

2.整   池:

        能提供魚蝦一個良好舒適的生活環境,必能減少緊迫的發生,在放養前的整池工作是不可忽視,一般需先去除殘留的污土,再經過翻土、曬坪、消毒、施肥、作水等手續以確保能提供魚蝦一個潔淨的環境,尤其是在施肥及作水時,可添加"可保淨",以強化有益分解細菌的優勢菌種,防止放養後魚蝦的排泄物及殘餌的累積,使水中的氨及亞硝酸等含氮廢物濃度升高,而危害到所飼養的魚蝦。

3.放養密度:

        放養密度過高,容易造成緊迫,但密度太稀,不但不含經濟效益,於飼養管理上也會造成問題。適合的放養密度,因魚種及大小而異,蝦苗每甲地約可放養20∼40萬尾,鰻苗每分地約放養1∼2萬尾,虱目魚則每甲地約放養1萬5千尾(深水池),黑鯛則每甲地約放養8000∼10000尾,石斑則每甲地約3000∼5000尾,有的魚種於成長後,尚需經篩選移池以稀釋放養密度。

4.餵飼投餌:

        除了要注意飼料的品質外,定時、定量及定位尤其要注意,如此才可觀察魚蝦的攝食量是否正常,是否有疾病發生。投餌量可因魚蝦大小、天候及水質環境來調整,防止殘餌污染水質。

5.記   錄:

        記錄工作,一般易為人們所忽視,能建立良好的飼養管理記錄,不但可累積為以後飼養的參考;最重要的,我們可由記錄表上明確看出環境的各種變化對魚蝦的影響,而及時加以處理補救,防止病害發生,提高收益。

6.維生素的使用:

        維生素不但是魚蝦生長發育所不可欠缺的物質,尚能提高魚蝦對疾病的抵抗力與組織復原力。於易產生緊迫的時機,如高密度養殖、魚苗蝦苗放養時、篩選移池時或水溫氣候變異時,若能適時補充蝦旺、大鰻素等綜合維生素,當可使緊迫的危害減到最低,減少疾病發生。

 

飼料營養雜誌(98~101)-龍門水產實業公司.九一年三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