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飼料之卡路里、蛋白質比

 

        飼料之效率和價值,決定於蛋白質及熱能價,此兩者可以說有如車輛之兩輪。此兩輪,其平衡很重要。

        在日本係使用營養比表示其平衡,以TDN/DCP-1公式求出,例如TDN70%,DCP10%時,為70/10-1=6。若有配合飼料之保證卡,則馬上知道其營養比(Nutritive Ratio;NR),有謂肥育豬之NR為5∼6。

        最多使用營養比的為酪農,有「渡邊式二段給予法」。筆者有嘗試應用NR於肉牛飼養,發表於專門雜誌,在全國肉牛經營會議演講。且亦有利用此技術,做為顧問進修者。

一、豬與營養比

        在日本,酪農飼育肉牛的方法,有利用營養比,但在養豬、採蛋雞、肉雞等方面,就比較沒有人使用此方法。在採蛋雞或肉雞,美國、日本有開發卡路里,蛋白質比(CPR),日本也有在實用化。

        但豬之情形,不太使用卡路里,蛋白質比,其理由可能是因豬自身對營養的鈍感,或是飼養之品種為雜種,且混飼去勢豬及母豬,所以營養之特性,沒有明顯的出現。

        縱使這樣,最近人們開始注意以卡路里,蛋白質比這種方法的人愈來愈多。首先介紹以「有關成長期豬之卡路里、蛋白質比」為題之Clason氏之報告(1961)。

        這不是他自身之研究報告,而是總論,在豬,雖掌握卡路里,蛋白質比作營豬率,但沒有充分普及。因為雞有盛行此方面之研究,豬亦因此觸發此問題之研究。若是依照雞之情形,以數字除,就可求出卡路里、蛋白質比,有相當經過,豬之情形,在繼續更低水準之研究。

        1957年Seuel氏自利用離乳豬之實驗,報告隨飼料中之熱能含量之昇高,蛋白質之要求量會變高。據此報告,若蛋白質與卡路里保持某程度之平衡,飼料中之蛋白質含量即使低,豬之成長率不會降低。這是由於豬會攝食很多飼料,當然其飼料效率會變動。Seuels博士在美國阿拉巴馬州之bawiagham市附近,設置諮詢服務處理進行這方面之工作。

        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之研究,添加牛脂於低蛋白質含量之飼料,以提高卡路里時,發現成長顯著變低,這可以說,豬不能以增加採食量,彌補蛋白質之不足,豬之食慾可以說是卡路里之充實,若連卡路里都已充足,就不會用以上之採食,無關蛋白質之補充等。

        在此報告,若飼料中之蛋白質相同時,以卡路里含量多時,其成長較慢,里脊肉面積較小,背脂肪亦較薄。Beader (1958)實施蛋白質與卡路里之組合試驗,這些結果若是現今來說,有點幼稚,但在創始初期,大家均行這種試驗。

        在此試驗之結果,給予低蛋白質、高卡路里飼料時,其脂肪沈著較多於給與低蛋白質、低卡路里或高蛋白質、高卡路里飼料之時。低蛋白質、高路里飼料時,豬之增體或飼料效率,發現是依蛋白質之胺基而變化。蛋白質原之質良好時,有14%就充分,隨飼料中之卡路里增加,增體也變好,脂肪之沈著也變多。

        蛋白質原即使良好,降低到10%時,就變得不合理了,此後隨卡路里之增加,增體變劣,脂肪之沈著也不良。又,低蛋白質飼料時,沒有發現攝取過多之飼料,以彌補此不足之趨向。在部份研究者之報告,若蛋白質原之質同等,即使某程度改變卡路里、蛋白質比,不會影響背脂肪之厚度或赤肉量,若這是豬的營養特性,則不能應用卡路里、蛋白質。

 

二、Bourand之研究

        加拿大之Albater大學的Mr. Bourand,在美國之某雜誌,有發表二篇報告。其一為「置重點於良質屠體生產之豬飼養方法」(1961)。文中有提及卡路里、蛋白質比之問題,以下為其自身所作之試驗結果。

        最初之試驗為以TDN 81%之高卡路里飼料,與以此飼料配合20%不消化稀釋材料,使成TDN 64%之飼料,做比較,且亦同時行18%蛋白質與13%蛋白質飼料之比較。

        以此結果來看,脂肪之沈著受飼料之卡路里及蛋白質之影響。豬之增體,對於高蛋白質、高卡路里飼料時較優,低卡路里時,採食量變好。且飼料效率對於高卡路里飼料時良好,卡脂肪在低卡路里飼料變薄,里脊肉面積在蛋白質高時變大。

        其次之試驗是,蛋白質分成14、18及22%三階段,牛脂水準分成0、15及30%時         以離乳後達出荷體重及屠殺成績來看,蛋白質及卡路里之任一方,均會明顯影響增體,飼料效率及屠體品質。但自此情形之結果,雖沒有發現使上面三項目達最高之卡路里、蛋白質比,但應邁向此方向。

        Bouraud於1962年再一次發表,「養豬飼料之熱能與蛋白質含量之比率」。在此中舉出上面第二次試驗之結果數據,這是Bouraud與Carivial之共同研究。首先以表一之成績來看平均採食量是隨牛脂添加量之變多而變少,DE(可消化熱能)與採食量無關,各區均一樣。

表一 添   加    牛   脂   量   對   飼    料   攝   取   之   影    響

  牛                 脂                 添                 加
0%區 15%區 30%區
平均採食量(Kg/日)

DE攝取量(kcal/日)

平均增體量(g/日)

飼料要求率

DE要求率

2.81

9,820

840

3.37

5.31

2.45

9,830

885

2.61

5.04

2.00

9,600

935

2.06

4.50

(Bouraud, Carivial)

        平均增體量是,牛脂之添加量愈多,愈變良好,飼料要求率也有相同的傾向。DE要求率〔(DE攝取量(therm)增體量(磅)〕亦同樣趨向。以屠體之肉質而言,整脂肪之添加、肩或腰部之脂肪變厚,屠體之熱能含量有增加,但情況並不一定。

關於飼料中之蛋白質含量的試驗結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 蛋   白    質   含   量   對   飼    料   攝   取   之   影    響

  蛋           白           質           含           量
14% 18% 22%
平均採食量(Kg/日)

DE攝取量(kcal/日)

平均增體量(g/日)

飼料要求率

DE要求率

2.50

10,520

962

2.59

4.96

2.27

9,560

867

2.62

5.01

2.68

10,850

962

2.78

5.12

        以此結果來看,飼料中之蛋白質含量,沒有直接影響採食量、DE攝取量、其他項目亦一樣。此成績為50Kg體重至89Kg者。對於肉質沒有說明,此試驗之結論為:因沒有找出自50Kg體重至出荷豬之飼養標準(最適之熱能及蛋白質之攝取量、卡路里、蛋白質比)。

 

三、Clauson之研究及其他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之Clauson (1962),有調查卡路里、蛋白質比對肉豬之影響。使試豬為72頭20Kg體重之離乳豬,飼養至出荷。

        給與飼料分10∼18%蛋白質含量成三階段,胺基酸含量各階段均大致一樣,以0、5或10%牛脂,調節卡路里。卡路里、蛋白質比(總卡路里/蛋白質)為26.31與38。以此結果來看,採食量不受卡路里、蛋白質比之影響,僅試驗開始後28日間,以值方之增體有促進,以全試驗期間來看,影響不明顯。

        豬之總熱能效率,亦沒有受卡路里、蛋白質比之影響。屠體成績(背脂肪厚度、里脊肉面積、赤肉步留)亦不受飼料之影響。此成績即使以常識來看,有不可解之結果。之所以產生這種結果,第一點是使用總熱能,普通係使用可消化熱能、第二點是,蛋白質雖不同,但胺基酸組成大致一定。若胺基酸一定,粗蛋白質為10∼18%時,不會有問題。

        美國愛爾華州立大學之Hes氏(1963),利用總共1,000頭之雜種豬,追求各期別之蛋白質及卡路里之要求量。第一期為生後1∼2週離乳,以後在4週之飼養期間,假設蛋白質15∼30%,脂肪0∼10%時,調查對增體率及飼料要求率之影響。

        此時,因飼料添加引起之卡路里上昇,沒有影響。即使粗蛋白質在19∼35%、粗脂肪在19∼35%之範圍,行同樣之試驗,以粗蛋白質為19%時,得最大之增體,脂肪含量之增加,不影響飼料要求率。

        這是1∼6週齡之子豬的脂肪消化及吸收能力成問題。第二期為7∼8週齡(14Kg體重)豬,經5∼6週,育成34∼36Kg體重之時期。在此試驗,假設粗蛋白質為16%、脂肪含量為1%及9%,作比較,飼料之代謝熱能為3360及3715Kcal/Kg。

        以此試驗之結果來看,增體率大致沒有差異,飼料要求率以後者較優於前者,1Kg增體所要之代謝熱能,兩區大致一樣,均為8,360kcal。第三期為8∼9週齡(約18Kg體重)之豬,經13∼18週齡,育成至90Kg體重之階段。

        試驗飼料之粗蛋白質為13∼25%,代謝熱能為280及360kcal/Kg。此結果,粗蛋白質含量雖不影響飼料要求率,但代謝熱能含量,有顯著影響,代謝熱能效率也顯示同樣之趨向,其差異不顯著。

        平均增體量以粗蛋白質25%最差,以13%及19%較優。問題是,變化飼料中之蛋白質及卡路里時,雖增體率、飼料要求率、體脂肪之蓄積比率等有各種變化,但這不是蛋白質及卡路里。以一定之比率連動,而是各別獨立之作用。在豬、卡路里、蛋白質比之考慮,可以說不能通用。

        Wagner (1963)以13、15及25%粗蛋白質,1Kg含有2,090、2,574、2,882、3,608kcal之飼料,給與348頭肉豬。以此結果來看,關於下列之項目,沒有發現蛋白質與卡路里之交互作用。(1)1日平均增體量,(2)飼料要求率,(3)背脂肪之厚度,(4)板肉之步留(板肉量),(5)肌肉中之脂肪含量,(6)大切割肉片比率,(7)肌肉中之N含量,(8)背最長肌中之N含量。亦即同於Hes之試驗,蛋白質與卡路里係獨立作用,可以說沒有卡路里、蛋白質比之定值。

 

四、Robinson之研究

        Robinson (1964)利用64頭瘦肉型之大約克夏種之豬,組合四階段之飼料中的粗蛋質(11、13、16、19%),二階段之可消化熱能(3,340及2,950kcal/Kg),自45Kg體重飼養至92Kg。

        此結果,成績最好的為16%粗蛋白質,DE 2,950kcal熱能(可消化熱能kcal)與離胺酸(%)之比為約3,500。屠體成績是隨飼料之熱能含量愈高,成績變愈差,蛋白質含量愈高卻愈改善。在此試驗是以沒有出現卡路里、蛋白質比之結果原狀下,示出卡路里、離胺酸比。雖知道卡路里及蛋白質會單獨影響,但不能斷然決定卡路里、蛋白質比。

        在普通之豬,因隨成長之增進,會減少蛋白質合成作用,其蛋白質之要求量亦會變少。當然,飼料中之蛋白質含量亦可變少,飼料之成本亦可降低。但瘦肉型豬卻有別,在肥育期給與高蛋白質含量飼料時,判明可增加赤肉量。

        Robinson (1965)為要確定此點,利用大約克夏種,自60Kg體重至出荷(120Kg),給與六種不同蛋白質及可消化熱能之飼料。粗蛋白質含量為12%、15%及18%,可消化熱能為2,950及3,150kcal/Kg。以此結果來看,飼料之卡路里含量,僅會影響1日增體量,飼料要求率及屠體長,不影響其他屠體形質。

        蛋白質含量高之飼料,赤肉量變多,板肉步留變低,與試驗前之預料相反,粗蛋白質12%時,成長及飼料要求率反而好。母豬時,以低卡路里飼料方之赤肉量,較多於高卡路里飼料,且脂肪量較少。去勢豬時,此趨向沒有母豬這麼明顯。

 

五、Cookg氏之研究

        Cookg (1932)以飼料之熱能及蛋白質含量,對瘦肉型豬之影響,作一連串之試驗。最初之試驗,係利用60頭WL×L之年輕母豬,於23∼59Kg之間實施。給與飼料之粗蛋白質含量,為15.5%、17.4%、20.2%、22.3%、25.3%及27.3%,可消化熱能均一樣為3,500 kcal/Kg。

        又離胺酸、甲硫胺酸、色胺酸均賴添加合成品,使各區變相同。以平均增體量及飼料要求率來看如下:在前者,粗蛋白質自15%至17%明顯的增加,自22%至25%卻明顯的下降。即使後者,在15%與17%CP之間,亦有顯著差別。

        板肉步留在各區間沒有顯著差別,屠體之赤肉比率,為自15%CP之44.7%,至27%CP之50.0%,直線增加,屠體之脂肪比率,為自15CP之26.6%,至27%CP之20.5%,直線的減少。

粗蛋白質 增  體  量 飼料要求率
15%

17%

20%

22%

25%

27%

651g

721g

723g

739g

699g

689g

2.48

2.26

2.24

2.19

2.26

2.35

        若考慮平均增體重,赤肉蓄積率,飼料要求率,以22%CP之成績最優。母豬,22%CP,3,500kcal可消化熱能。第2次試驗係使卡路里、蛋白質比一定,改變養分含量之水準,此時,卡路里、蛋白質比為160 (1%CP約為DE 160kcal)。飼料A為21%CP、3,500kcal/Kg DE,添加色胺酸,飼料B為19%CP、3,150kcal DE/Kg,添加離胺酸。飼料C為17%CP、2,800kcal DE/Kg,添加甲硫胺酸。試驗之期間為自23Kg體重至59Kg,同於前次,供試豬為48頭母豬。

試驗時之飼料給與量,為低水準時再增加10%之二種水準。試驗之結果如下所示:

高水準給與時: 平均增體量 飼料要求率(FC)
飼        料        A

飼        料        B

飼        料       C

717g

750g

647g

2.57

2.44

2.90

給與低水準時: 平均增體量 飼料要求率(FC)
飼        料        A

飼        料        B

飼        料       C

699g

654g

613g

2.39

2.59

2.75

        以此結果來看,高水準給與時,平均增體量及飼料要求率,以飼料B最優,飼料A及C均較省。低水準給與時,營養水準愈高,愈改善,飼料C不如飼料B,飼料B不如飼料A。屠體之脂肪含量為任何給與水準,均隨養分水準之變高而增加。

        在統計處理之結果,飼料給與量同一時,營養水準愈高,飼料要求率就愈高,至於屠體之脂肪含量,雖有變高之趨向,但沒有這麼明顯。以此試驗之結果來看,豬之情形卡路里、蛋白質比不太能作參考。

        第3次試驗為調查不同之蛋白質與熱能含量,對瘦肉型豬之影響(表3),供試母豬之體重為23至59Kg,給與飼料之配合原料,相同於今天之配合原料。

表三 飼  料   中  之  CP  、  DE  的  組  合  與   板  肉  步  留
            DE CP A (2,830) B (3,100) C (3,375) D (3,585) 平    均
(1) (15%)

(2) (18%)

(3) (21%)

(4) (24%)

70.4%

71.5

72.4

73.4

73.7%

73.9

72.7

74.0

72.5%

73.9

74.5

74.1

72.5%

74.9

74.1

73.9

72.3%

73.6

73.4

73.9

平         均 71.9 73.6 73.8 73.9 73.3

(單位DE=kcal)  

        1Kg飼料之可消化熱能量,有如下四階段:A:2,830kcal;B:3,100kcal;C:3,375kcal;D:3,585kcal。

        粗蛋白質含量為(1)15%、(2)18%、(3)21%、(4)24%。組合四階段可消化熱能與四階段粗蛋白質,設置16試驗區,且要齊一單位粗蛋白質之離胺酸、甲硫胺酸量,添加合成胺酸。

        1日之增體量如下:A為612.1g;B為661.2g;C為677.5g;D為690.2g。在上面之結果,可見A與B、B與D區之間有顯著差別。(1)645.0g,(2)677.7g,(3)674.7g,(4)643.6g。

        上面之情形,(2)及(3)之增體量,顯著較多於(1)、(4)區,但在蛋白質含量與熱能含量之間,沒有發現交互作用,可以說沒有卡路里、蛋白質比。在飼料要求率,為飼料中之卡路里愈增加,就愈良好。就粗蛋白質,以18%最優,在18%與15%,18%與24%區之間,有顯著差別。

        在板肉步留,飼料中之粗蛋白質含量與熱能含量之間,有發現交互作用。熱能含量低之2,830kcal時,粗蛋白質含量愈高,步留變高,此區以外之B、C、D區,沒有發現此趨向。就粗蛋白質來看,其他3區之步留,顯著較優於15%區,但粗蛋白質21%及24%時,熱能含量引致之差沒有顯著。赤肉步留(中央部)之結果如下:

        A:49.3%;B:47.6%;C:46.7%;D:44.7%。在上面之結果,飼料中之卡路里愈高,赤肉比率愈變低 。(1)43.3%,(2)47.7%,(3)47.8%,(4)49.3%。在此結果,以(1)之粗蛋白質15%區,特別變低。自赤肉生產之立場而言,最好之組合如下:母豬、粗蛋白質18.2%,可消化熱能3,106kcal。

 

六、Jon garder氏之標準

        Garder氏以歐洲之「熱能、離胺酸」表示,這點是依豬之能力或性別,可行修正,據「全農養豬討論會原文 」,如下所示,DE、離胺酸比為:

        離乳子豬(5∼10Kg)1對1。肥育初期(10∼25Kg),1對0.95。肥育中期(25∼65Kg),1對0.80。肥育後期(65∼100Kg)1對0.65%

        另在本誌姐妹誌「Feeding」之「最近之歐洲」(30卷9號44頁),有養豬飼料之熱能水準(下限),如下:

        離乳子豬3,585 kcal/Kg、育成前期3,346 kcal/Kg、育成中期3,272 kcal/Kg、肥育期3,047 kcal/Kg、妊娠期2,868 kcal/Kg和泌乳期2,988 kcal/Kg。

        一般使用均較多於上面之量120∼239 kcal/Kg,姑且此數值納入上述之DE,離胺酸比時,成如表4,據此,歐洲之養豬飼料的離胺酸含量相當高。

表四 DE   離    胺   酸   比   與   在    歐   洲   之   養   豬    飼   料
體重(Kg) 飼   料   中    之   DE DE離胺酸比 飼 料 中 之離 胺 酸 量 NRC標準(1988)
kcal/Kg MJ/Kg
5∼10

10∼25

25∼65

65∼100

3,585

3,346

3,227

3,047

15

14

13.5

12.75

1:1

1:0.95

1:0.8

1;0.65

15g (1.5%)

13.3 (1.33)

10.8 (1.00)

8.3 (0.83)

1.15%

0.95

0.75

0.60

 

七、世界各國之標準

        此數年來,豬之飼養品種有大變動,依飼養瘦肉型或雜種豬,其飼料之營養密度相當迴異。

        卡路里之單位,至今雖使用kcal,但今後會使用MJ。又,養豬飼料之設計,係以蛋白質之概念施行,但自理想蛋白質之點,今後可能會僅採用離胺酸。卡路里、蛋白質比,在豬,今雖不能如豬以外之家畜般適應,但瞭解此飼料之性格,有其妥當性。卡路里、離胺酸比,可能會取代卡路里、蛋白質比,成為此後之尺度,這亦對著MJ。表5為自此觀點,改寫至今之標準者。

表五  各    標     準    之    離    胺     酸   、   蛋    白     質    比  ( 大  成 )
標   準   名 體         重 (Kg) DE          含          量 離胺酸含量(g/Kg) DE、離胺比(g/MJ)
kcal/Kg MJ/Kg
日本(1987)

  1∼    5

  5∼  10

10∼  20

20∼  35

35∼  70

70∼110

4,080

3,700

3,410

3,300

3,220

3,240

17.07

15.48

14.27

13.81

13.47

13.56

15.5

11.8

10.2

8.4

7.2

6.0

1:0.91

1:0.76

1:0.72

1:0.61

1:0.53

1:0.44

NRC (1988)

  1∼    5

  5∼  10

10∼  20

20∼  50

50∼110

3,400

3,400

3,400

3,400

3,400

14.23

14.23

14.23

14.23

14.23

14.0

11.5

9.5

7.5

6.0

1:0.98

1;0.81

1:0.67

1:0.53

1:0.42

ARC (1987)

      5∼  10

    10∼  25

    25∼  60

    60∼100

♀25∼  60

♀60∼100

3,500

3,500

3,150

3,150

3,150

3,150

14.64

14.64

13.18

13.18

13.18

13.18

14.0

11.5

7.5

6.5

8.5

7.0

1;0.96

1:0.79

1:0.57

1:0.49

1:0.65

1:0.53

美國雜交豬(1989) 育   成   期

肥   育    期

3,400

3,507

3,400

3,507

14.23

14.67

14.23

14.67

11.0

11.5

7.0

8.5

1:0.77

1:0.78

1:0.49

1:0.58

英國雜交豬(1987) 10∼18

 

18∼35/40

 

35/40∼65/70

 

65/70∼100

 

3,432

3,498

3,366

3,410

3,256

3,300

3,168

3,212

14.36

14.64

14.08

14.27

13.62

13.81

13.26

13.44

13.5

15.5

11.0

13.0

9.0

11.0

7.5

9.5

1:0.94

1:1.06

1:0.78

1:0.91

1:0.66

1:0.80

1;0.57

1:0.71

 

僅表5,因不能掌握另一卡路里、離胺酸比之趨向,所以其更單純化者即為表6。

表五  卡    路     里    、    離    胺     酸    比    之    比     較   ( 大   成 )
體      重 NRC (1988) 日本(1987)    ARC    (1987) 美國雜種豬(1989) 英國雜種豬(1987) Jougarder (1990)
  1∼    5 1:0.98 1:0.91
  5∼  10 1:0.81 1:0.76 1:0.96 1:1
10∼  20 1:0.67 1:0.72 1:0.79 1:0.94∼1:1.06 1:0.95
20∼  50 1:0.53 1:0.61 ♀1:0.57,1:0.65 1:0.77∼1:0.78 1:0.66∼1:0.80 1:0.8
50∼110 1:0.42 1:0.53 1:0.49,1:0.53 1:0.49∼1:0.58 1:0.57∼1:0.71 1: 0.65

        以5∼10Kg體重來看(人工乳A階段),美國及日本為1對0.8,歐洲為1對1,可見日本方較低一級。

        對於20Kg體重,亦有同樣趨向,尤其是美國較低。如在最初所述,雜種豬及瘦肉型豬,因赤肉之蓄積量相當迴異,當然給與飼料亦不同,雖不能一概判斷那一方較劣,有待於檢討改進。

 

(譯自1990年12月及1991年1月號養豬飼料     譯者    陳厚基)

飼料營養雜誌(66~76)-陳厚基.九一年六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