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獲利的主要關鍵─母豬的營養的飼養管理

一、前言

        母豬飼養在錯誤的管理方法和不良的飼養環境下,即使飼養者提供平衡的飼料或者採用優良的豬隻品種,豬場整體的經濟效應仍會是負面的結果。所以,一個成功豬場所應具備的兩項重點─豬種和飼料品質。但有這兩項屬於遺傳和營養的改善外,再加上適當的飼養管理和良好的飼養環境,才能獲致最大利潤。

        飼料成本占豬隻生產成本的60~80%,但飼料和生產成本會受生產方式、豬場的地理位置及隨進口時間而產生原料價格變動等因素之影響而有所差異。假如豬場每頭母豬每年育成18頭離乳仔豬,則該頭豬每年消耗約1,000公斤飼料(表1)。很顯然的,在豬隻生產過程中,若母豬年產肉豬數由18頭提高至20頭,獲利自然能夠提高。

        為確定是否能達到母豬之營養需求,在生產期間可按母豬不同繁殖階段來調整飼料和其用量。記錄飼料用量是每一個豬場所應該具備的,這將有助於瞭解豬場母豬的營養需求量。對於監測飼料採食量,不僅能確定適當的營養需求而且多少可做為對母豬繁殖性能的一種評估。

              表1. 生產一頭100公斤的肉豬所需飼料用量

wpe24.jpg (31491 bytes)

二、女豬的營養和飼養

        (一)女豬

        女豬所採用的飼料量必須使肌肉組織有最佳的發展而同時限制脂肪的蓄積量;這須單靠漸進程度的限食至體重100kg或日齡約180天,每日採食量在消化能(DE)9000至9500kcal之間,相當於3200kcal DE/kg的飼料2.8~3.0kg。

        接近發身(200~220日齡,體重100~130kg)的女豬必須更嚴格地限食。但特別嚴格的限食(低於任食的70%)會顯著地延遲女豬的發身。降低生長速率之同時也伴隨著較低的排卵率,影響第一次發情的受精率和隨後泌乳期的乳產量。同樣的限制蛋白質攝取或缺乏某一限制胺基酸之結果也相同。

        有關營養對配種前女豬第一產次繁殖性能之影響的報告不多。因此,祇能採用與肉豬的相似用量。

三、母豬的營養和飼養

        能量、蛋白質、胺基酸與主要礦物質元素的建議用量列為表2。除能量之外,其他營養分採用已知能量濃度飼料的百分比單位表示。微量元素的推薦以及維生素的建議添加量一起列於表3。

表2. 種母豬能量、蛋白質、胺基酸與礦物質的建議用量

項                 目

懷孕期 泌乳期
每日飼料採食量(kg/日) 2.0-2.2 4.2-5.1
飼料能量含量(kcal,DE/kg飼料)    
    範圍 2900-3300 3100-3400
    平均 3100 3250
粗蛋白質(飼料%) 12 15
胺基酸(飼料%)    
    離胺酸 0.45 0.70
    甲硫胺酸+胱胺酸 0.25 0.42
    羥丁胺酸 0.32 0.50
    色胺酸 0.09 0.14
    組胺酸 0.16 0.29
    異白胺酸 0.32 0.46
    白胺酸 0.32 0.56
    丙苯胺酸+酪胺酸 0.47 0.51
    纈胺酸 0.33 0.70
    精胺酸 0.47
礦物質(飼料%)    
    鈣 0.80 0.80
    磷 0.60 0.60

     表3. 添加至母豬飼料的微量元素與維生素量(以IU/kg或mg/kg) 

微量元素
    鐵 80     鈷 0.1
    銅 5     硒 0.15
    鋅 50     碘 0.14
    錳 10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A(IU) 4000     維生素E(mg) 26
    維生素D(IU) 250     維生素K(mg) 0.5
水溶性維生素
    胺 1.0     生物素 0.2
    核黃素 4.5     葉酸 0.3
    泛酸 14.0     B12 0.02
    菸鹼酸 12.0     膽鹼 1500

         (一)能量

        母豬的能量消耗雖根據繁殖週期(懷孕、泌乳、離乳後)而異,易受到繁殖週期的不同階段、環境溫度的高低、母豬個體的差異(體重、品種、外觀等)和哺乳仔豬數的多寡等因素之影響。

        1. 懷孕期間

        懷孕母豬的消化能受產次、懷孕期之體增重目標和飼養環境的影響。為使母豬長期繁殖性能之維持,初產母豬之體增重至少為40kg而漸減至4~5kg胎次母豬的20kg。和懷孕有關的組成為(1)母體組織(如乳線組織)、(2)胎兒(有關胚胎組織與液體)約為20kg。

        懷孕期間若顯著的降低營養對懷孕本身並沒有影響,但可因大量減少母體組織的蓄積與隨後的乳組成之合成而影響到仔豬的生長速率。因此,懷孕期間的能量含量必須充分以促進母豬懷孕期間有淨母體增重的水準(增重隨後因分娩而失重)及隨後有最佳下一產次繁殖性能。增重的水準可固定在30kg(20~40kg)且在整個懷孕期間以每日能量攝取量大約7000kcal DE即能滿意地達成這一水準。通常,經產母豬及初產母豬使用約略相同之建議用量。

        相同的,生理的活動(飼養方法)或環境溫度(氣候、季節)亦不易瞭解,在夏季期間可能需要較高的營養需要量以提高每日的能量供給。

        飼料中能量含量可能有極大的變異(在2900至3300kcal DE/kg)存在。母豬能量需要量較其所能容許的飼料採食能力低。因此母豬比年輕仔豬具有較佳利用高纖維飼料能力。低能量之膨鬆飼料能刺激腸道蠕動而有助於減少母豬懷孕後期產生便祕的危險。若一種飼料的能量含量為3100kcal DE/kg,其平均每日採食量為2.1~2.3kg。就如以上所述,每一懷孕母豬的採食量必需調整至其能達成淨增重目標的需要。

        增加最後三分之一懷孕期間(70~80天之後)母豬的飼料採食量能符合胎兒的快速生長。同時,越近懷孕後期增加飼料用量愈能改善仔豬出生後的存活率。

        2. 泌乳期間

        泌乳母豬每日的DE需要量包括維持和乳產量,如能量攝取超出維持部分即轉變為乳成分之合成。泌乳期母豬的飼料採食量不足將致使體重損失(失重),因其體組成轉變為能量供乳產之用。母豬平均每日的乳產量為5.5~6.5kg,乳產之DE需要為2000kcal/kg,故每日的需要11000-13000kcal供乳產之所需。又乳產量會隨母豬產仔數之增加而稍微的增加;因此在較高產仔數時每隻仔豬可利用的乳量則較少。

        通常泌乳期間母豬攝取高能量飼料,對高產母豬甚至在任食飼養情況,仍不能攝取足量的飼料以滿足其需要。故泌乳期間的失重可能高達10~25kg的程度,包括子宮以外組織的轉移和子宮在內水分的損失。夏季高溫環境上的失重更嚴重。

        體重減低而致組織變化因母豬的產仔能力(懷孕胎次與其體重大小)及懷孕期間的營養狀態而定:在懷孕期間若有較高的淨增重(體蓄積)則失重較大。相反的,若仔豬較早離乳則其失重明顯減少。

        由於體蓄積成分無可避免的移動(特別是在泌乳期間開始之母豬食慾減低之期間),擁有9隻或更多仔豬的母豬推薦任食平均能量含量在3200至3400kcal DE/kg之飼料平均隻日飼料採食量在4.2~5.1kg的範圍以達到攝取3300kcal DE/kg飼料,符合每日14000~17000kcal DE之需要水準。

        較少產仔數(低於9頭仔豬)的母豬飼料餵量之修正為每頭減去850kcal DE(或含3300kcal DE/kg飼料的0.26kg)需要量。

        (二)蛋白質與胺基酸

        1.懷孕期間

        懷孕母豬的蛋白質與胺基酸需要量和能量之估算方法相同,為維持、增重和胚胎生長之總和。事實上,僅少數的研究評估過懷孕母豬的胺基酸需要量,尚有許多的原因未被確定。因此,有關懷孕母豬的蛋白質和胺基酸的建議用量僅能考慮當作最低的需要。每日所提供的飼料蛋白質與胺基酸量,除供維持和胚胎生長外,必須讓子宮及相關組織以及母體組織有氮之蓄積。

        為提高母豬較長期的生殖力,推薦於懷孕母豬飼料離胺酸的每日攝取量接近10g(表4),即相當於每日採食含3100kcal DE/kg的飼料2.2kg,其中離胺酸含量為0.45%。

表4. 不同生產階段種豬每日胺基酸需要量

體重(kg) 懷孕母豬 泌乳母豬
110-160 160-210 150-190 190-230
預期飼料採食量(kg/日) 2.0 2.2 4.2 5.1
可消化能(Mcal/kg) 6.2 6.8 13.9 16.8
粗蛋白質(g/日) 240 264 630 765
必需胺基酸(g/日)        
    離胺酸 9.0 9.9 29.4 35.7
    甲硫胺酸+胱胺酸 5.0 5.5 17.6 21.4
    羥丁胺酸 6.4 7.0 21.0 25.5
    色胺酸 1.8 2.0 5.9 7.2
    組胺酸 3.2 3.5 12.2 14.8
    異白胺酸 6.4 7.0 19.3 23.4
    白胺酸 6.4 7.0 23.5 28.5
    苯丙胺酸+酪胺酸 9.4 10.3 34.1 41.3
    纈胺酸 6.6 7.3 29.4 35.7
    精胺酸 0 0 19.8 24.0

        2.泌乳期間

        在泌乳期之母豬每日蛋白質與胺基酸需要量和能量的估測方法相同,均為維持、失重和乳產量三部分計算而得。一頭母豬每日生產5.5~6.5kg乳汁,其含5.2%的蛋白質(其中含7.8%的離胺酸)因此每日損失290~340g的蛋白質與22~26g的離胺酸。如維持需要離胺酸1.05g/日,乳產需要平均24g(如利用效率為80%)之所需為30g。總需要量是31.05g,則在飼料中應有離胺酸34.5g(消化率如為90%)。泌乳期間的蛋白質含量,必需一起考慮懷孕期間的營養狀況,因為懷孕期間會影響身體蓄積的增加而隨後可利用於乳成分的合成。

        估計總蛋白質的需要量可採用階乘或直接測定方法,初產(生產5.5kg的乳汁)及經產的母豬(生產6.5kg乳汁)其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分別為650與750g,兩者可能需要採用15%蛋白質含量飼料才能達成。

        總之,泌乳期間飼料的含量不論是能量或胺基酸,不能與懷孕期間的處理加以分離。整個繁殖期的營養需要量依其所分泌的乳產量及泌乳期的長短而定。懷孕期改變飼料含量有助於滿足上述之需要,整個繁殖期可調整使用單種飼料,提高蛋白質含量到13至14%之間(取代僅在懷孕期間的12%)。泌乳期間若體蓄積損失過多,泌乳期可縮短至3週,而平均產仔數為8~9頭以上時,則要避免採用此種方法。

        (三)礦物質和維生素

        1.鈣和磷

        泌乳母豬對鈣和磷的需求,視母豬體重和乳產量而定。一般而言,其飼料鈣濃度宜高於生長豬,懷孕母豬和公豬通常採定量限食方式,飼料中鈣和磷的用量以能維持強固的骨架,以及滿足生理需要為考慮要件。

        母豬於懷孕後期因胎兒急速的發育而有較高的鈣和磷需要量。懷孕期間餵予母豬低鈣和磷量飼料會降低其窩仔數,但並未能影響初生仔豬的骨骼灰分含量。飼料中鈣0.80%和磷0.60%適合懷孕母豬的需要。

        母豬在泌乳期間因生理上的需要,分泌大量乳汁而需要高量鈣和磷。乳汁中之鈣和磷含量從分娩至離乳期間逐漸升高。乳產量較高之母豬,經常有較高的乳汁總鈣和磷的排出量。通常母豬每日飼料中攝取的鈣和磷不足於滿足其生理上需要,必須利用其骨骼中礦物質蓄積以滿足其需要。近年來的研究認為懷孕和泌乳期間飼料之鈣和磷含量調配相當相似,平均鈣含量為0.80%和磷含量為0.60%(表5)。懷孕期平均每日飼料採食量為2.0kg泌乳期間為5.0kg才能攝取足量的礦物質以符合其需要。懷孕期之飼料採食量一般都在1.8~2.2kg之間,但泌乳母豬之飼料採食量經常低於4.8kg/日。當攝食較低之飼料量(<4.8kg/日),且要滿足每日礦物質需要量,就需要調高飼料中鈣和磷含量。如降至4.0kg/日,則鈣和磷含量應分別為0.95和0.72%,以達到泌乳母豬的需要。

表5. 懷孕和泌乳母豬的鈣與磷需要量

  維持和懷孕的

前三分之二期

(體重130-180kg)

懷孕的後三

分之一期

(體重160-200kg)

泌乳

(體重140-180kg)

每日飼料採食量(kg) 2.0 2.7 4.2-5.1
    鈣(g/日) 16.0 22.0 34-41
    磷(g/日) 12.0 16.0 25-31
    鈣(飼料%) 0.80 0.80 0.80
    磷(飼料%) 0.60 0.60 0.60

        2. 其他礦物質和維生素

        除鈣和磷外,其他礦物質的添加量列為表3。各種礦物質需要量的認定,是在其他營養分均合乎需要的情況下,所獲得的結果。如營養分不均衡,則各礦物質的需要量可能要變動。維生素的添加量亦列於表3。

        3. 水

        在所有豬隻之中,母豬需要水分最多,攝取量在4.0~4.5公升/kg乾物質,而泌乳母豬最高。假如不能提供水予與任食,在懷孕及泌乳母豬最低的水分需要量分別為10公升/日與20公升/日。在天氣熱或使用品質欠佳副產物的時期必需再增加飲水量。

四、飼養母豬的管理關鍵之所在

        對大部分的豬場而言,飼料占豬隻總生產成本的比例甚高。但與其他勞力性工作和醫療措施,飼料的飼餵方法較不受到重視。這主要原因在於飼養者和管理者普遍忽視餵飼方法對性能表現所造成的影響以及不瞭解合理的餵飼方法可改善生產效益和利潤的程度。

        增加利潤收入,須藉由每一單位的生產效益(增加每一母豬的年產肉豬數)。一般豬場對於母豬生產效益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時,常歸因於飼料。這主要是飼養者和管理者認為飼料品質不易控制,對自行掌握的飼餵方法又頗具信心。

        事實上,飼料品質常並非是問題,飼養管理才是關鍵所在。飼養管理如何降低母豬淘汰率和縮短離乳至再配種天數是提高母豬繁殖性能的二大重點。

        (一)淘汰率的降低

        淘汰率意指豬場中母豬因繁殖障礙、腳毛病、產仔數、年老、死亡或其他因素淘汰數目佔所養種母豬總數之%。種母豬則指女豬被選為種用而日齡200天以上者。一般報告之母豬淘汰率約40%。淘汰率的增加將使初產母豬在豬場中所占的比例提高,自然就降低整個豬場的生產效益(表6)。根據Kroes and van Male(1979)報告,低淘汰率(31.3%)較每年有55.4%母豬被更新之離乳仔豬數提高1.5頭/母豬。低淘汰率之豬場在經濟上的獲利更顯著(表6)。

表6. 淘汰率對畜群生產效益的影響

淘汰率 平均
淘汰率(%) 31.30 43.40 55.40
母豬所產胎數 6.56 4.55 3.42
平均年產胎數 2.06 1.97 1.89
離乳仔豬/母豬/年 17.90 17.10 16.40
生產費用/離乳仔豬

                   (族群平均,%)

96.60

 

100.00

 

103.80

 

勞力所得/母豬

                   (族群平均,%)

114.60

 

100.00

 

85.20

 

        高淘汰率母豬群表示豬場中1~2胎次的新母豬數目的增加,使豬場的生產性能因而會明顯降低。

        (二)離至再配種天數的縮短

        由離乳至再配種間距的長短是決定母豬生產效益和豬場飼料利用效率的重要階段。間距長短的決定因素在於母豬體重的損失程度,特別是新母豬會因哺育仔豬而大量減低其體重以及夏季飼養因天氣熱會減低飼料採食而使體重損失偏大。現舉最易解釋的報告;Reese et al.(1980)將泌乳期初產豬能量的代謝能量由每日的8.01提高至15.99Mcal,結果泌乳母豬的體重損失和背脂損失均減少,且比初產母豬在離乳後六天內發情配種的比例由28%提高至92%(表7)。在台灣,飼料餵量至少需達4.0公斤/日才可維持哺育8頭仔豬之母豬較正常的離乳至再配種天數(顏等,1991)。

表7. 泌乳期能量攝取對出產母豬離乳至再配種六天數的影響

代謝能攝取(Mcal/日) 8.01 15.99
母豬體重(kg)    
    分娩時 145.50 146.00
    離乳時 120.60 143.20
    失重 -24.90 -2.80
母豬背脂(mm)    
    分娩時 27.90 27.90
    離乳時 17.80 25.40
    損失 -10.10 -2.50
離乳仔豬體重(kg) 6.08 6.53
離乳再發情(%)    
    6天內 28.00 92.00
    30天內 60.00 96.00

        顯然地,要使離乳至再配種天數縮短,必需減少泌乳期間體重的損失。因此,在泌乳階段必然要給予母豬充份的飼料。但實際應用上,卻出現母豬食慾不佳的問題。這牽涉二項因素:一是懷孕期飼料餵量太高引起泌乳期飼料採食量減少;另外,分挽舍內溫度太高抑制母豬的採食量慾望。前者,在台灣較不致發生問題。後者,則是本省母豬繁殖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善飼養環境(如通風和高床),飼養方式(如手飼或自動給料之次數增加)以及提高營養濃度,特別是6%之脂肪添加(鄭等,1991)均可改善泌乳期間的食慾問題。

五、保持良好的繁殖記錄

        上述有關母豬的飼料營養和飼養管理重點旨在說明飼養母豬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按母豬的肥瘦程度,生產階段給予不同的飼料和飼養方法,但必須謹慎地控制和監督母豬的體重變化。利用良好的繁殖記錄,將可使過去的經驗有效地應用於現在或未來的飼養上。(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資料提供,第八次飼料講習會)

                                                                                                  飼料營養雜誌(p.76~85)-顏宏達.九二年第十一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