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飼料中之最小氨基酸過量之效果

摘要:

        作一系列之試驗,以評價給與最小過量必需氨基酸,7~21日齡肉雞之效能。一種除總含硫氨基酸外,所有必需氨基酸過量之23%蛋白質飼料,保持玉米/黃豆粉比一定,以逐步方式減低蛋白質,切要的是,所有必需氨基酸是在1984NRC需求量之最小需求量。當降低飼料蛋白質時,這些必需氨基酸會變缺乏,則以結晶之必需氨基酸輔助。其他試驗飼料包括一種含有另加10%之爭議的特別必需氨基酸,及一種添加非必需氨基酸,使低蛋白質飼料與23%對飼料有等氮。

        給與低蛋白質飼料雞之效能,沒有顯著不同於對照雞,所有必需氨基酸除色氨酸對最適效能,需要0.25%外,以1984NRC推薦水準似乎足夠。當甘氨酸用作非必需氨基酸源時,發現成長反應,但當非必需氨基酸之混合物,用作非必需氨基酸源時,沒有顯示反應,這表示甘氨酸在這些早期處理可能曾限制。給與此中所有必需氨基酸使最小之低蛋白質飼料,雞之總屠體蛋白質,同於對照飼料雞。

        在利用必需氨基酸平衡之低蛋白質飼料的最後試驗,允計飼料熱能有15%之差別,必需氨基酸攝取一定,顯示雞攝取足夠之必需氨基酸需求量,甚於熱能需求量,增加屠體脂肪蓄積平行於熱能增加。

一、前言:

        據Waldroup(1976)之報告,肉雞潛在之成長,大受自願之飼料攝取之控制,若血漿氨基酸增加,必然會減少自願之飼料攝取,這些研究者假設藉限制飼料之氨基酸過量,會增加飼料攝取,因而改善效能,以成長至21日齡雞之試驗系列,他們證實配合有約19%CP,且適合最小必需氨基酸需求量之飼料,能增進可與標準之23%蛋白質飼料相較之同等成長,並改善蛋白質利用。

        Lipstein(1975)以低蛋白質肉雞肥育飼料,給與5~9週齡雞,當飼料蛋白質水準降低時,脂肪蓄積增加;但增重小或沒有差異。以見於對照飼料之甲硫氨酸及離氨酸水準,輔助較低蛋白質飼料,導致幾乎完全防止增加屠體脂肪蓄積。著者斷定增加屠體脂肪,是由於雞隻嘗試消耗達最大成長所要之限制必需氨基酸量,補償性增加總飼料攝取引起。

        Vzn(1982)以含有24%或以甲硫氨酸及離氨酸輔助16%CP生存於24%蛋白質飼料之水準的肥育飼料,給與4~7週齡肉雞,獲得同等成長。Fancher及Jensen(1986)以結晶氨基酸輔助低蛋白質之玉米及黃豆粉飼料,給與3~6週齡母肉雞。他們最初之試驗指出,利用必需氨基酸輔助低蛋質飼料,與通常之較高蛋白質肥育飼料相較,沒有獲得最適之效能。在隨後之試驗,添加麩氨酸當作非必需氨基酸源於低蛋白質飼料,不能克服效能之降低,但可降低腹部脂肪至使用較高蛋白質飼料所顯示之水準。以最小推薦水準(1984NRC)之7.5或15%以上之必需氨基酸水準,進一步試驗,沒有防止與18%蛋白質對照飼料相較之效能降低。著者斷定,接近上市重之肉雞的最適效能,利用必需氨基酸輔助之低蛋白質(12%)飼料,不能獲得。Edmonds(1985)報告同樣之發現,本文是研究給與有配合最小過量,最適必需氨基酸平衡之低蛋白質飼料,雞之反應。

二、原料及方法:

        所有試驗係利用有輔助Dl─甲硫氨酸之23%蛋白質玉米及黃豆粉飼料,作正對照(表1,飼料1),飼料必需是一種用於Ontario肉雞初期飼料,典型之熱能水準,配合含有約3,050kcal ME/kg之玉米─黃豆粉飼料。在所有試驗,藉降低玉米及黃豆粉水準,以降低完全蛋白質水準,導致特殊之必需氨基酸正巧適合最小需求量(表1,飼料2~9)。雖然粗蛋白質水準有差別,但玉米與黃豆粉比保持一定(1.45:1),使用這種方法,可使在飼料處理之間的氨基酸不平衡或飼料之交互作用,達最小。當降低飼料蛋白質水準時,經計算之必需氨基酸,低於NRC(1984)需求量,以結晶型供應,使適合最小之需求量水準。對每一試驗,利用有另加10%之特殊必需氨基酸輔助之最小必需氨基酸飼料,配合另一飼料 ,以證實NRC(1984)之最小必需氨基酸需求量,是否足夠供最適成長。在試驗2~6,係以經計算等於對照飼料之粗蛋白質水準之非必需氨基酸N量輔助試驗下,配製由最小必需氨基酸飼料組成之另加飼料,調查非必需氨基酸是否可能限制效能。在試驗1,沒有添加非必需氨基酸於任何飼料。在試驗2,以甘氨酸型之非必需氨基酸,添加於含有最小及最小+10%必需氨基酸之飼料。在試驗3,以甘氨酸當作非必需氨基酸,添加於含有另加10%必需氨基酸之飼料。在試驗4、5及6,此中飼料之粗蛋白質水準相對的低,另有添加非必需氨基酸於最小必需氨基酸飼料。當降低飼料粗蛋白質水準,需要較多量之非必需氨基酸,使產生與照等N之飼料,為要減少任一種非必需氨基酸之大量,過多負載代謝經路,在試驗4係利用等分子量之麩氨酸,胺基丙酸,使用非必需氨基酸之混合物,在試驗5係利用麩安酸,胺基丙酸及天門冬酸,在試驗6係使用天門冬酸及胺基丙酸,飼料處理之詳細示於表2。

表1. 適合最小需求量之試驗飼料之組成

              組          成

飼料

總含

硫氨

酸    

(對照)

 

1

 

 

2

 

3

 

4

 

 

5

異及

白苯

氨丙

酸氨

   酸

6

 

 

7

 

8

 

 

9

 
玉米 54.2 49.4 47.7 46.9 45.8 37.16 36.2 32.2 31.8
黃豆粉(49%CP) 37.3 34 32.8 32.3 31.5 25.62 25 23.6 21.9
動植物混合脂肪 4.3 4.3 4.3 4.3 4.3 4.3 4.3 4.3 4.3
單水化葡萄糖 6.63 9 9.8 11.3 22.1 23.3 25.5 28.7
纖維素 1.38 1.82 2.22 2.51 4.63 4.94 5.73 5.97
碘化食鹽 0.2 0.2 0.2 0.2 0.2 0.35 0.35 0.35 0.35
石灰 1.39 1.37 1.37 1.37 1.38 1.39 1.4 1.4 1.4
磷酸氫鈣(21%P、16%Ca) 1.65 1.7 1.72 1.74 1.74 1.79 1.8 1.8 1.82
維生素混合物(1)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礦物質混合物(2)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Dl─甲硫氨酸 0.21 0.27 0.29 0.3 0.32 0.43 0.44 0.47 0.51
l─離氨酸,Hcl 0.05 0.08 0.12 0.37 0.41 0.47 0.55
l─魚精氨酸 0.03 0.06 0.31 0.35 0.41 0.48
l─息寧氨酸 0.02 0.16 0.18 0.22 0.26
l─色氨酸 0.06 0.06 0.07 0.09
l─異白氨酸 0.02 0.07 0.12
l─苯丙氨酸 0.09 0.13 0.18
l─白氨酸 0.07 0.16
l─纈草氨酸 0.16
l─甘氨酸 0.58 0.41 0.46 0.6
    計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 每kg飼料供給維生素預混物如下;維生素A 8,000IU;維生素D3 1600IU;維生素E 11IU;riboflavin 9mg;Dl─泛酸11mg;菸鹼酸26mg;膽鹼900mg;menadione 1.5mg;葉酸1.5mg;生物素250μg;維生素B1213μg。

2. 每kg飼料供給微量礦物質如下:

        Mn 55mg;Se 0.1mg;Zn 50mg;Cn 5mg;Fe 30mg。

表2. 全研究所用之飼料處理

處理 試驗
1 2 3
1(對照) 飼料1,表11 飼料1,表1 飼料1,表1
2 飼料2,表12 飼料3,表1 飼料4,表1
3 如2+10%離氨酸3 如2+10%魚精氨酸 如2+10%息寧氨酸
4   如2+白氨酸4 如3+甘氨酸
5   如4+10%亞精氨酸 飼料5,表1
6     如5+10%色氨酸
7     如6+甘氨酸
處理 4 5 6
1(對照) 飼料1,表1 飼料1,表1 飼料1,表1
2 飼料6,表1 飼料7,表1 飼料9,表1
3 如2+10%異白氨酸 飼料8,表1 如2+10%組氨酸
4 如2+10%苯丙氨酸 如2+10%白氨酸 如2+非必需氨酸
5 如2+非必需氨酸 如3+10%纈草氨酸  
6   如2+非必需氨酸  
7   如3+     〞  

1. 23%蛋白質,玉米─黃豆粉飼料,Dl─甲硫氨酸

2. 完整蛋白質減至離氨酸正適合最小需求量水準之點,另添加限制必需氨基酸(此例為甲硫氨酸),使適合最小需求量。

3. 添加離氨酸(或在隨後之試驗其他各別之必需氨酸),使飼料水準在NRC(1984)需求量之上10%。

4. 添加非必需N使等於對照飼料之粗蛋白質水準。

        利用試驗6之飼料蛋白質及必需氨基酸水準,設計一最後試驗,此中所有必需氨基酸正適合最小需求量水準(表1,飼料9),以2,650,2,850及3,050kcal/kg之熱能水準,飼養此飼料。

        當改變飼料蛋白質及必需氨基酸水準時,利用一水化合葡萄糖及纖維素,平衡熱能水準,且在所有飼料,添加脂肪之水準保持一定,依據NRC(1984)之粗蛋白質及ME值,分配結晶氨基酸,試驗飼料之計算的氨基酸含量,示於表3,在飼料配製所用之玉米及黃豆粉之氨基酸輪廓,同於NRC(1984)之概要。藉HPLC對玉米及黃豆粉樣品,行氨基酸分析,此結果示於表4。利用計算之氨基酸於飼料配合,因利用計算或測定之氨基酸數值之完全飼料的總氨基酸含量相似。

表3. 表1之飼料的計算分析

計算分析 飼                             料
對照

1

離氨酸

2

魚精氨酸

3

息寧氨酸

4

色氨酸

5

異白氨酸及苯丙氨酸

6

白氨酸

7

纈草氨酸

8

組氨酸

9

粗蛋白質,%

23.0

21.0 20.3 20.1 19.7 17.8 17.4 16.9 16.5
熱能kcal ME/kg 3,050 3,050 3,050 3,045 3,055 3,055 3,040 3,040 3,050
    鈣,% 0.90 0.90 0.90 0.90 0.90 0.90 0.90 0.90 0.90
有效性磷,%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離氨酸,% 1.32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甲硫氨酸,% 0.57 0.60 0.61 0.61 0.62 0.68 0.68 0.70 0.72
甲硫氨酸+胱氨酸,%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魚精氨酸,% 1.63 1.49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息寧氨酸,% 0.92 0.84 0.81 0.80 0.80 0.79 0.80 0.80 0.80
色氨酸,% 0.28 0.25 0.24 0.24 0.23 0.25 0.25 0.25 0.25
異白氨酸,% 1.16 1.06 1.02 1.00 0.98 0.80 0.80 0.80 0.80
苯丙氨酸,% 1.04 0.95 0.92 0.90 0.88 0.72 0.79 0.79 0.79
苯丙氨酸+酪氨酸,% 1.97 1.80 1.74 1.71 1.67 1.36 1.34 1.34 1.34
白氨酸,% 2.02 1.84 1.78 1.75 1.71 1.39 1.35 1.35 1.35
纈草氨酸,% 1.30 1.18 1.14 1.12 1.09 0.89 0.82 0.82 0.82
組氨酸,% 0.60 0.55 0.53 0.52 2.51 0.41 0.38 0.38 0.35
甘氨酸,% 1.03 0.94 0.91 0.89 0.87 1.29 1.11 1.11 1.21
甘氨酸+絲氨酸,% 2.35 2.14 2.07 2.03 1.98 2.19 1.95 1.95 1.98

     表4. 自成分母體及分析之黃豆粉及玉米之氨基酸值  

氨基酸 去皮黃豆粉 玉米
母質 測定 母質 測定
 
甲硫氨酸 0.70 0.67 0.19 0.20
胱氨酸 0.74 0.67 0.16 0.20
離氨酸 3.18 3.09 0.24 0.28
息氨酸 1.91 1.93 0.39 0.33
色氨酸 0.67 0.69 0.06 0.07
魚精氨酸 3.80 3.40 0.40 0.40
纈草氨酸 2.72 2.33 0.52 0.41
苯丙氨酸 2.11 2.41 0.47 0.41
酪氨酸 2.01 1.68 0.34 0.33
白氨酸 3.82 3.55 1.10 1.03
異白氨酸 2.57 2.03 0.37 0.29
組氨酸 1.32 1.27 0.20 0.25
甘氨酸 2.29 1.98 0.33 0.33
絲氨酸 2.89 5.53 0.44 0.43

        得自當地孵化坊之日齡商業性肉雞,置於有環境控制之petersime育雛品,點燈24小時/日,維持於27及32℃之間,任供飲水,且以22%蛋白質碎肉雞初期用飼料,給與3日齡,此際供試雞以2公克差異磅重分類,棄除極端者,然後逢機分配於petersime設備之雞籠,1籠收容8隻,每一飼料處理4重複,以粉狀型飼之試驗飼料,逢機分配於雞籠,飼料及飲水有效的任供消耗,經14日,記錄在此期間之死亡率,及在21日齡,記錄雞籠之群重及群飼料攝取,及分析此結果之效能資料,本研究之所有試驗係利用同於上述概要之方法。據逢機選擇每重複2隻,在試驗6及7行包括羽毛之全屠體分析,以巨大之Kjeldabl(AOAC)測定粗蛋白質含量(試驗6及7),及以乙醚抽出(1970AOAC),測定脂肪含量(試驗7)。

        依據SAS Insititne(1982)之一般線型模式方法之ANOVA,分析效能資料,藉Duncan's複距檢定,適用之分開每一參數之平均數,此試驗係利用有雞籠平均作每一參數之試驗單位的完全逢機設計,以初重及飼料攝取作為其變量,行其變量分析,且若有5%水準之顯著,這些參數是括於此模式。

三、結果及討論

        表5示出試驗1,2及3之增重及飼料/增重比。有最小需求量水準(各別21、20.3及20.1%CP)之離氨酸,魚精氨酸及息寧氨酸,其增重與飼料/增重比,平衡對照飼料。在對飼料研究下,添加10%以上之特殊氨基酸於此飼料,效能沒有改善。在試驗3,以另輔助10%之色氨酸,增進增重及飼料/增重顯著改善,超過最小需求量飼料5,這些結果表示,如NRC(1984)所述之0.23%色氨酸可能太低,尤其是用於本研究之飼料型。因此本研究之隨後試驗,係以0.25%水準添加於飼料,不用0.23%水準,以甘氨酸型添加非必需氨基酸,使飼料蛋白質水準等於對照飼料,這導致顯著改善魚精氨酸,息寧氨酸及色氨酸之飼料轉換效率,自此資料不明然,這點是否是由於對非必需氨基酸之反應或白氨酸本身反應。在隨後之試驗,應用非必需氨基酸之混合物,且只添加甘氨酸使適合其需求量。

表5. 公肉雞自7至21日齡給與配合最小必需氨酸需求量水準飼料之效能(1)

        (總含硫氨酸,離氨酸,魚精氨酸,息寧氨酸及色氨酸)

處理 試驗1:

總含硫氨酸及離氨酸

試驗2:

魚精氨酸

體增重 飼料/增重 體增重 飼料/增重
  (g) (g/g) (g) (g/g)
1. 對照 452 1.59b 354b 1.79a
2. 最小必需氨酸水準 452 1.62ab 368ab 1.74ab
3. 如 2+10%必需氨酸 446 1.69a 389a 1.68bc
4. 如 2+非必需氨酸 不適用 不適用 401a 1.65bc
5. 如 3+      〞 389a 1.62c
    顯著性 沒有 * * *
     SD 2.3 0.042 19.9 0.062
處理 試驗3:息寧氨酸及色氨酸
體增重

 

飼料/增重

 

息寧氨酸                               色氨酸

息寧氨酸                               色氨酸

(g) (g) (g) (g/g) (g/g) (g/g)
1. 對照 4 405cd d 1.85b
2. 最小必需氨酸水準 426abc 389 1.80bc 1.94a
3. 如 2+10%必需氨酸 409bcd 426abc 1.83bc 1.80bc
4. 如 2+非必需氨酸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5. 如 3+      〞 438a 434ab 1.71d 1.75cd
    顯著性 ** **
     SD 17.5 0.54

a~c:欄內(試驗1及2)或變數(試驗3)有不同文字之平均數,有顯著(P≦0.05)

1:每一處理係由每欄8隻之四重覆組成

*:P<0.05            **:P<0.01       

        表6示出試驗4及5之效能結果,此中異白氨酸,苯丙氨酸,白氨酸及纈草氨酸,是以各別之最小需求量水準,17.8%(異白氨酸及苯丙氨酸),17.4%及16.9%,自完全蛋白質供給。給與試驗飼料雞之增重,等於或超過23%CP對照飼料。上面之必需氨基之另10%輔助,不能改變效能超過最小異白氨基酸及苯丙氨酸飼料所顯示的,以胺基丙酸,麩氨酸及天冬酸型之非必需氨基酸輔助之飼料,不能改變效能,這點表示,這些低蛋白質飼料沒有缺乏非必需N。為何利用本飼料輔助非必需N沒有反應,且使用有魚精氨酸及息寧氨酸輔助,沒有迅速明然。如前面所述,在上面之飼料,非必需氨基酸源自甘氨酸,改變為天門冬酸,麩氨酸及胺基丙酸之混合物。據Maddy(1960)之報告,過量之氨基酸,經由增加尿酸合成之需要,會增加甘氨酸之需求量,因自過量蛋白質去氨之N,在鳥類係以尿酸排泄。在前面之試驗,是否更顯示對甘氨酸本身之反應。抑或是另加甘氨酸滿足尿酸合成對甘氨酸之需求,不明然。

表6. 以最小必需氨基酸需求量水準(異白氨酸,苯丙氨酸,白氨酸及纈草氨酸)配合之飼料,給與7~21日齡公肉雞之效能(1)

處理 試驗4:異白氨酸及苯丙氨酸
體增重(g)

 

飼料/增重(g/g)

 

   
1. 對照   514b     1.53b  
2. 最小必需氨酸水準   532a     1.62a  
3. 如 2+10%必需氨酸 525ab   530a 1.62a   1.57ab
4. 如 2+非必需氨酸   533a     1.55b  
    顯著性   *     **  
    SD   21.4     0.029
處理 試驗5:白氨酸及纈草氨酸
體增重(g) 飼料/增重(g/g)

白氨酸                                   纈草氨酸

白氨酸                                   纈草氨酸

1. 對照   462     1.53  
2. 最小必需氨酸水準 484   469 1.62   1.62
3. 如 2+10%必需氨酸 478   479 1.63   1.62
4. 如 2+非必需氨酸 474   458 1.54   1.61
    顯著性       沒有  
    SD   17.2     0.059  

a、b:在欄內之變數及試驗有不同文字之平均數有差異(P≦0.05)

1:每一處理由每欄8隻之四重覆組成。

*:P<0.05         **:P<0.01      

        當以飼料攝取作其變量,分析試驗6之效能資料時,在處理之間,增重或飼料/增重,沒有顯著差異(P>0.05)。(表7)。這點證實,以含有較低於傳統之23%CP玉米及黃豆粉飼料1/3粗蛋白質,並以結晶必需氨基酸適合輔助,供給各別之必需氨基酸最小需求量之飼料飼養,不傷害成長。沒有輔助非必需氨基酸之低蛋白質試驗飼料之過量消耗(飼料2),可以添加非必需氨基酸(天門冬酸及胺基丙酸)之混合物,飼料4)改正,給與飼料4之雞的飼料/增重,沒有顯著改善。

        給與低蛋白質飼料2及3之雞,比給與對照及以非必需氨基酸輔助之飼料1及4雞,在乾基%,各別有顯著較少之屠體蛋白質(表7),但在全所有飼料處理,總屠體蛋白質相等,這表示,給與飼料2及3之雞的增重,沒有顯著較大,與較多之脂肪蓄積有關連。先前曾報告,使用廣之熱能/蛋白質比之飼料過量消耗,關連增加脂肪蓄積(1977, Griffith)。

表7. 自7至21日齡給與配合最小必需氨基酸需求量水準飼料公肉雞之效能

處理 增重 飼料攝取 飼料/增重 屠體蛋白質
重量率 共計 每kg之必需氨酸攝取
  g g g/g g g
1. 對照 475 744b 1.57 54.4a 107 1.1b
2. 所有必需氨酸在最小水準 512 819a 1.60 50.1c 111 1.3a
3. 如 2+ 另加10%組氨酸 494 801a 1.62 50.6c 109 1.3a
4. 如 2+非必需氨酸 465 731b 1.57 53.1b 105 1.3a
    顯著性 沒有 ** 沒有 ** 沒有 **
    SD 7.29 31 0.925 1.05 3.73 0.042

a~c:欄內有不同文字之平均數有差異(P≦0.05)

1:每一處理由每欄8隻之四重複組成。

*:P<0.01       

        此結果例範,給與低蛋白質飼料雞之蛋白質利用效率,較優於給與對照飼料雞,隨飼料蛋白質水準之增加,發現增加必需氨基酸之需求量(1949 Gran),這表示,過量蛋白質或必需氨基酸或此兩者之去氨或N排泄,會促成第1限制氨基酸之排泄,因而增加其需求量。配合最小過量蛋白質及必需氨基酸之飼料,可能導致較少必需氨基酸之排泄,因而降低這些必需氨基酸之需求量水準,這是依據NRC(1984)所述之飼料%基礎。

        自試驗6之資料顯示,飼料攝取密切連鎖經由必需氨酸攝取之蛋白質蓄積需求量,如經以非必需氨基酸輔助飼料4,改正過量消耗所示,非必需氨酸含量,可能影響飼料攝取。以諸如血漿氨基酸水準,血液葡萄糖濃度及體溫之特殊     質,控制飼料攝取之調節(1973 Lepkovsky),在某條件下,這些特殊     質之每一種,可能存有一種主要食慾調節之效果。在最小氨基酸過量之條件下,任一氨基酸之不平衡或全面之非必需氨基酸缺乏,可能會影響飼料攝取調節。本研究顯示,對飼料蛋白質之最有效使用,應以不大於最適成長所需之必需氨基酸量,配合飼料供給,這亦表示,為要確保理想之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酸比,需要最適之非必需氨基酸水準(1985 Bidrord及 Sumaners)。

        先前之試驗證實,有所有必需氨基酸剛好適合最小需求量值之理想的必需氨基酸平衡,飼料蛋白質有可能自23%降到16.5%,如Lipsteia(1975)所來的,若雞嘗試攝食滿足必需氨基酸需求量,一種剛好適合所有必需氨酸需求量及含有最小量之非必需氨酸飼料,將是證實此假定之理想飼料。

        屠體蛋白質%有發現顯著差異(P<0.01),飼料1(2,650 kcal/kg)雞接比飼料3及2(3,050及2,850 kcal/kg)雞,各別較多10及7%蛋白質(以乾基%表示)。給與飼料1及3之雞的總絕對屠體蛋白質一樣。當以乾基%表示時,給與飼料1之雞,比給與飼料2及3之雞,各別有較少19及20%屠體脂肪,屠體脂肪為有發現顯著差異(P<0.01)。給與飼料1至3之雞,總屠體脂肪增加,給與飼料1雞比給與飼料2及3雞,總屠體脂肪各別較少16及33%。

        消耗有15%不同熱能含量,尚含有同濃度必需氨基酸之飼料雞,發現同樣之飼料攝取,這表示飼料攝取調節,不被特殊之熱能需求量獨自控制,但很受必需氨基酸攝取或蛋白質蓄積之需求量的影響。D'Mello(1979)說過,飼料熱能主要經由食物攝取變異,行其影響,而非經由第1限制氨基酸利用之變化,倘若是這樣的話,給與含有過量必需氨基酸之傳統飼料雞之飼料攝取,依照飼料熱能含量會有差異,總含硫氨基酸可能除外,雞將仍然消耗每日之必需氨基酸需求量,在本研究係使此中之必需氨基酸最小過量,降低飼料攝取,可能導致所有必需氨基酸之絕對攝取,依於NRC(1984)之需求量,在哺乳動物若假定血液氨基酸水準,低於臨界之開板機(thresholdtriggers),一種可能發生於視丘下部之反應機構,這將會導致增加飼料攝取(1974 Musten)。若肉雞有同樣之系統功能,那麼此反應夠強勝過對飼料熱能濃度較多於飼料1,各別7%及15%之飼料2及3雞,增加熱能攝取之飼料消耗的效果。

        因實之熱能/蛋白質比之結果,發現屠體蛋白質%降低及屠體脂肪%一致的增加,與文獻之很多發現報告一致(1943 Fraps ; 1965 Sumwers ; 1974 Bartor ; 1977 Griffith ; 1979 Sumwers及Leeson)。飼料處理沒有包括一種輔助非必需氨基酸飼料,在先前之試驗曾表示,過量消耗低蛋白質飼料,藉飼料中加入非必需氨基酸可防止,輔助非必需氨酸所期待之反應,可能是降低飼料攝取,降低屠體脂肪及增加屠體蛋白質%。

表8. 以配合3種不同熱能水準之飼料給與7~21日齡公肉雞之效能

處理 增重 飼料攝取 飼料/增重 屠體蛋白質 屠體脂肪
乾重% 供計 每公克之必需氨酸攝取 乾重% 共計
  (g) (g) (g/g) (%) (g) (g) (%) (g)
1. 2,650 kcal ME/kg 505 829 1.64a 55.1a 97.6a 0.1a 34.1b 60.5c
2. 2,850 kcal ME/kg 516 832 1.61a 51.2b 91.9b 1.0b 39.9a 71.6b
3. 3,050 kcal ME/kg 551 826 1.50b 50.0b 98.8a 1.1a 41.1a 81.1a
    顯著性 ** ** * * ** **
    SD 28.7 33.4 0.044 0.74 3.2 0.027 0.67 2.5

a~b:欄內有不同文字之平均數有差異(P≦0.05)

1:每一處理由每欄8隻之四重複組成。

*:P<0.05                **:P<0.01                                                                                                     

                                                                                                     飼料營養雜誌(p.13~25)-海鷗.九二年第十二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