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物專欄─穀物中的夾雜物

        從國外進口的穀物中,難免有夾雜物混雜在裡面,例如玉米軸的碎片或麥稈的碎片。由於穀物的分級項目中有夾雜物(Foreign Material)一項,且依穀物等級訂有上限的百分比,因此夾雜物雖然是在所難免,但是通常它的量都很微小,否則在出口前的檢驗即過不了關。

        除了通常所看到的夾雜物之外,某些夾雜物卻可能導致該批穀物被判定為「樣品級」(Sample Grade),而無法出口。例如在一份玉米樣品中,如果含有8個或8個以上的石頭,且其重量超過樣品重量的0.2%,或是該樣品中含有2片或2片以上的玻璃碎片,或是含有8個或8個以上的蒼耳(Cocklebur),則都屬「樣品級」,亦即連被分級的資格都沒有。

        那麼,蒼耳是什麼東西呢?看起來像是雜草種籽,是從進口的穀物中挑出來的,即是剛剛所提到的蒼耳。

        讓我們先看看外國人的解釋;由美國喬治亞大學的何倫博士(Dr.Ray V.Herren)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資深教授杜納輝博士(Dr.Roy L. Donahue)合編的《農業字典》(The Agriculture Dictionary, 1991年版)說明如下:

        Cocklebur是指所有蒼耳屬的植物。蒼耳是令人頭痛的有毒雜草,葉片大,其紡綞狀的種籽帶有倒鉤。動物吃了蒼耳的植株後會變得無精打采、嘔吐、步履不穩、脈博增快但脈衝小、體溫下降。蒼耳又稱為Clotbur。

        現在來看看我國出版書籍的解釋;

        根據光復書局出版之《大美百科全書》(1991年出版),記載如下:

        Cocklebur中名為蒼耳,指數種菊科蒼耳的雜草,分布於美國及加拿大南部。為常見的一年生植物,植株高約90公分,必形葉互生,有剛毛,葉緣為粗鋸齒狀,頭狀花序十分不顯著;果實圓球形,有剛毛,會黏著在所接觸的衣物或毛皮上。控制其生長的最佳方法是貼地將之割除,使它無法開花、繁殖。

        由於蒼耳的種籽有剛毛,會黏在衣物或毛皮上,故又名「羊帶來」。

        另據中華書局出版之《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1988年出版),對於蒼耳之說明如下:

        一稱CLOTBUR。菊科蒼耳屬(Xanthium)植物,為一年生雜草。廣佈歐州大部和北美部分地區。有些權威認為該屬有15種,有的認為僅2~4種。蒼耳雄花花序圓而短,在雌花花序之上,雌花包在一綠、黃或褐色卵圓形的總苞內,總苞外有許多鉤狀刺和兩個大的角狀刺。瘤突蒼耳(X.strumarium)對牲畜有毒,從前曾用作草藥。

        上文提到瘤突蒼耳對牲畜有毒,但是英文的農業字典似乎是認為蒼耳屬的植物都不該吃。

        對於蒼耳的藥性,經查人文出版社所出版的《植物大辭典》,可發現如下的記載:

        莖葉浸出之液可用為收歛藥。根、葉、果實以水煎服能治風邪、頭痛、耳痛、又可癒僂麻質斯。

        事實上毒即是藥,藥即是毒,就看如何加以利用。

        根據美國穀物的檢驗標準,超量的蒼耳不但會使玉米被判定為樣品級而不能出口,也會使大麥、燕麥和高粱遭遇同樣的命運。

        經查從國外進口的上述穀物,雖有蒼耳出現,但只不過是偶而會出現,且數量很少,故依規定放行。我國的業者不必擔心。偶而在進口的穀物中發現時,不妨拿起來仔細端詳,看清楚它的盧山真面目。

飼料營養雜誌(p.70~71)─邦輝.九三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