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食品工業

特殊項獻獎

受獎人簡介

受獎人: 陳世爵

出    生:民國23年8月8日

經    歷:

                私立臺北醫學院董事會董事(1982-3/1992)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營養小組委員(1990)

                中華民國營養學會理事長(1987-91)、常務理事、理事、編輯委員

                中國農業化學會理事長(1980-81)、常務理事、理事、編輯委員

                中華民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1977-79)、常務理事、理事、編輯委員

                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審議委員(1984-89)

                國立中興大學必修科目修定委員會食品營養修訂小組委員(1988)

                教育部院校食品學門評鑑委員(1987)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評議委員(1977-85)

                教育部教授證書(教字第3606號,1982)

                美國食品科技學會台灣分會創辦人(1979)及在台連絡人(1979-89)

                美國油脂學會「國際油脂通訊」在台連絡人(1986-89)

                私立實踐設計管理學院食品營養科兼任教授(1971-87)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食品營養系兼任教授(1975-86)

                私立東方工專食品加工科客座教搖及兼任教授(1973-82)

                「黃豆與製油」(月刊、雙月刊、季刊、1970-87)創辦發行人

                「今日食品」季刊創辦發行人(1972-87)

                「黃豆快訊」創辦發行人(1970-79)

                「台灣飼料工業」月刊創辦發行人(1971-73,以後由美國飼料穀物協會接辦)

                教育廳公私立中等學校家事類科評鑑指導委員(1985)

                台北西區扶輪社社長(1982-83、副會長、理事、主委)

                「扶輪季刊」副總編輯(1987-80)

                中國文化大學碩士班研究所考試委員(1980)

                財團法人國際人畜共同疾病研究基金會董事(1978-80)

                經濟部中華民國赴能採購團顧問(1973-87)

                經濟部「食用油脂改進工作小組」委員(1976-85)

                「食物與營養」(中華民國營養學會發行)編輯委員(1973-83)

                美國(香港)保利來遠東公司業務開發部經理(1968-69)

                美國勞爾頓保利來公司研究中心研究技正(1967-68)

                美國標準食品公司之克靈頓玉米加工公司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1964-67)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研究所研究助教(1959-64)

                台北美國海軍第二醫研究所技術員(1957-59)

                台灣省農會農業推廣教育小組技術員(1956-57)

現    任:

                美國黃豆協會駐台代表(1969~迄今)

                中華民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1991~迄今)

                中國食品衛生營養研究基金會董事(1975~迄今)

                郭敏行觀光發展基金會董事(1991~迄今)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農業國際標準起草委員(1983~迄今)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北分會理事(1989~迄今)

                考選部營養師檢覈委員會委員(1988~迄今)

                教育部專科學校專業核心科目規劃小組委員(1989~迄今)

                中央研究院聘為國際科學與技術資料委員會中華民國分會委員(1989~迄今)

特殊項獻事項:

        一、於1991年台灣進口196萬公噸之黃豆,以直接製造各種富有營養的黃豆食品(豆腐、豆奶等),間接的生產各種肉類、魚類、蛋、奶類及油脂類,以利國民之消費。過去七年來台灣一直是美國排行第三大的黃豆進口國家洋1968年台灣僅進口38.5萬公噸的黃豆,到1988年即突破了200萬公噸(2,099,000MT),以人口2,000萬來算,平均每人每年消耗處理100公斤黃豆,堪稱世界第一。

        二、以飼養試驗證實「玉米及黃豆粉」為最有效、最經濟的禽畜混合飼料,並提供各種技術服務,使飼料廠及畜牧生產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來生產各種類肉類及蛋、乳類等。1968年所有混合飼料平均僅含有10%脫脂豆粉,到1990年已提升為19%豆粉含量。

        三、透過有效率的生產及營養教育之推廣,包括技術研討會、烹飪比賽、品嚐會及贈送各種彩色食譜。各種營養食品之消費有顯著的增加。

        四、1970年初,本人親自深入調查100家油廠中的96家,發現其加工技術之問題,以便提供技術服務來決有關問題。當初之油壓式加工法已全部淘汰而被取代的是現代化的溶劑提油廠。平均油廠之大小每日可處理500公噸黃豆,但大統益油廠則一天可處理2,000公噸黃豆,為世界五大油廠之一。本人亦組成黃豆考察團赴美考察,並邀請美國技術人員來台提供技術服務及主辦技術研討會,以促進加工之技術交流。

        五、為了能有效的傳播技術資訊、營養知識、介紹新產品及市場消息,本人曾創辦下列刊物:

        1.「黃豆與製油」(月刊、雙月刊、季刊,1970-87)

        2.「黃豆快訊」週刊(1970-79)

        3.「台灣飼料工業」月刊(1971-73後由美國飼料穀物協會接辦)

        4.「今日食品」季刊(1972-87)

        5.「醫院營養」雙月刊(1988-91,現已改為營養學會「會員通訊」)

        六、由於本人之熱誠參與及提供有效的領導,使台灣三個學會(包括食品科技、營養及農化),加強組織,健全財務及會務電腦化(營養學會首先完成),並達成建教合作,頒發獎學金培育台灣科技人才。

        七、協助中央標準局訂立黃豆有關的國家標準(包括黃豆油、醬油、豆奶等),以提昇各種食品之品質。尤其是大豆沙拉油是第一種食品獲得正字標記,其個人消費由1968年的3.13公斤增加到1990年的14.34公斤,增加率高達358%(或16.3%/年)。

        八、本人各方奔走之下,在台大畜牧系設立亞洲第一座飼料實驗工廠,以訓練飼料製造之技術人員,到目前已訓練了1,600多名的飼料技術人員。

        九、1972年在東方工專設立油脂品管實驗室,同年編印「黃豆加工及品管手冊」,以加強油廠之品管工作,提昇油脂產品的品質,共有1,000多名油廠的技術人員接受了在職品管訓練。

        十、在中華民國營養學會理事長任內,積極與政府聯繫。考選部終於自1988年開始舉辦國家營養師考試,到目前為止已有400多名獲得國家執照,無形中提高了營養師之地位及加強了他們職務的重要性。

        十一、以現代食品科技應用於傳統的黃豆食品之製造(豆奶、豆腐、豆花、醬油等),使其企業化大量生產,以利消費者之消費營養食品。

        十二、為了長期的營養教育推廣工作,曾成功的深入家政指導員之工作,營養午餐計劃及女青年會的社區活動,

        十三、1982年本人印發沙接醬及蛋黃醬食譜,並成功的與台北來來大飯店創立台灣第一家沙拉吧(Salad Bar)及沙拉特餐,現已普遍於各觀光飯店及西餐廳。

        十四、成功地使用黃豆粉取代部分魚粉於養殖飼料中,例如鰻魚、蝦、吳郭魚及虱目魚……等,以降低成本,加強國際競爭力。(因魚粉的價格比黃豆粉價格貴2~3倍),並使消費者受益。

        十五、為了加強雞肉的生產、加工及行銷,儘力的推廣家禽的垂直整合。1986年第一次主辦了肉雞業赴美考察團,並多次舉辦肉雞加工研討會。當時台灣只有一家肉雞電宰廠,到1991年已有16家,目前已有將近50%的生產肉雞是在合乎衛生條件下電宰及銷售。以利速食連鎖店、餐廳及家庭的消費。            

飼料營養雜誌(p.102~104)─編輯室.九三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