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與性別對山羊與綿羊皮下脂肪中

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摘要

        為瞭解品種與性別對山羊與綿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總數120頭之安哥拉和西班牙山羊,以及蘭寶萊、黑肚和卡拉庫綿羊,各約半數之年青未去勢公羊和年老母羊之皮下脂肪用於分析。棕櫚酸(C16:0),硬脂酸(C18:0)和油酸(C18:1)3者佔了85.6%。棕櫚酸以安哥拉山羊含量最高,黑肚綿羊最低,在各品種中只有西班牙公羊較母羊高。硬脂酸以卡拉庫公羊含量最低,僅為母羊的一半,其他兩種綿羊皆以公羊含量較低,山羊則無顯著差異。油酸含量以安哥拉山羊最低,綿羊則顯著高於山羊。亞麻油酸(C18:2)在5品種中,年青公羊皆極顯著(P<0.01)高於年老母羊。飽和脂肪酸以山羊含量較綿羊高,而3種綿羊品種中,皆以母羊高於公羊。奇數碳脂肪酸(C15:0,C17:0,C17:1)則以卡拉庫公羊所含比例最高。(關鍵語:山羊、綿羊、脂肪酸、品種、性別)

緒言

        羊肉在消費上的主要問題,一是其特有的風味(Sink and Caporaso, 1977),另一是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Judge et al., 1989)。而兩種皆與脂肪酸的組成有關。羊肉的味道由多種成分構成,主要是C6~C10揮發性脂肪酸,包括4─ethyl和4─methyl octanoic acid (Johnson et al., 1977;Ha and Lindsay, 1990)。羊肉較牛、豬、雞等肉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羊肉與牛等反芻動物之脂肪酸的組成,除了少數不飽和脂肪酸外,不太受飼料脂肪含量以及氣候冷熱的影響(Ilian et al., 1988;Larick and Turner, 1989)。然而餵飼高能量的飼料卻可產生較佳的羊肉風味(Melton, 1990)。

        本省羊肉消費主要以特殊口味與食補為主,不如豬、雞肉普遍,研究報告亦少,然而脂肪酸的組成影響加工與營養,故本實驗探討各種品種與性別的山羊與綿羊,其脂肪酸組成的差異,以供食品業與消費者參考。

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材料

        安哥拉(Angora)和西班牙(Spanish)山羊以及蘭寶萊(Rambouillet)、黑肚(Barbados Blackbelly)和卡拉庫(Karakul)綿羊各約半數的年青未去勢公羊(一歲內)和淘汰的年老母羊(5歲以上)屠宰後,立即採取背部皮下脂肪為樣品,並貯存於-18℃,供脂肪酸組成之分析。

        使用藥品除了CS2為99+%Spectrophotometric級(Aldrich Chemical Co. gold label),其餘皆為玻璃蒸餾者(Burdick & Jackson Labs, Lnc.)。

        二、試驗方法

        取脂肪樣品0.1g加4ml 2%H2SO4之無水甲醇,1ml苯於密閉試管煮沸4小時後冷卻至室溫。以約200~300μl之30%NH4OH中和後,加4ml去離子蒸餾水,並用4ML的乙烷抽取3次。將乙烷抽出液以氮氣吹乾後,再溶於0.5ml的氯仿。為進一步純化以上處理之脂肪酸甲基酯,取20μl的樣品置於20公分長之Silica gel F254薄層色層分析(TLC)玻板,以乙烷:乙醚(9:1)之展開液分離。於紫外線下確認位置後括下樣品,用氯仿回收後用氮氣吹乾。再溶於CS2供注入氣相色層分析儀。

        氣相色層分析使用2mm ID×1.6m長之管柱,內含10%SP─2330於100/120 mesh Chromosorb WAW(Supelco,Inc)。以氦氣為攜帶氣體,每分鐘流速30ml。初始管柱溫度140℃,維持1分鐘後以3℃/min增加至220℃。分離所得各峰與標準樣品比較確認。

        三、統計分析

        所得數據利用SAS統計套裝軟體之一般線性模式(GLM)分析。如有顯著差異,再以鄧肯多變域測法比較各平均值之差異顯著性(SAS,1982)。            

結果與討論

        由表1顯示棕櫚酸(C16:0)、硬脂酸(C18:0)和油酸(C18:1)3者為主要脂肪酸,總共佔了85.6%(重量百分率,以下皆同)。而飼和脂肪酸的含量在47~60%,遠高於雞的33%與豬的42~47%(Judge et al., 1989)。主要在於硬脂酸的含量較其他動物高。飽和脂肪酸常與血管硬化相提,即使許多研究報告仍有爭議,一般仍相信它會增加血中膽固醇含量而引起血管硬化。然而硬脂酸卻是例外,許多報告指出硬脂酸不會增加血中膽固醇含量(Fennema, 1985)。而羊肉之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硬脂酸20~27%,因此羊肉在此爭議中又多了一層保障。至於不飽和脂肪酸在此血管硬化的爭議中雖佔了優勢,值得注意的是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多元雙鍵,如果處理不當,容易氧化,產生自由基,對細胞、組織多所傷害,是人體老化的主因之一(Gibbons, 1990),同時亦容易產生油脂酸敗味,影響口味。羊肉含有較少的不飽和脂肪酸(38~49%)而多元雙鍵更少,此類問題較少。

表1. 依品種區分皮下脂肪之脂肪酸組成(%)1

總樣品

(n=120)

品                                 種
 

脂肪酸

 

Mean

Std

Dev

安哥拉山羊

(n=18)

西班牙山羊

(n=24)

蘭寶萊綿羊

(n=22)

黑肚綿羊

(n=22)

卡拉庫綿羊

(n=31)

C14:0 2.7 0.9 3.2a 3.1ab 2.6bc 2.1c 2.6bc
C15:0 0.6 0.2 0.6ab 0.6ab 0.5b 0.5b 0.7a
C16:0 23.2 2.5 26.8a 25.2b 22.9c 20.1d 22.2c
C16:1 3.1 1.0 3.6ab 3.7a 2.8c 2.7c 3.0bc
C17:0 1.9 0.5 1.9b 1.8b 1.9b 1.7b 2.3a
C17:1 0.8 0.6 0.5b 0.7b 0.8b 0.8b 1.2a
C18:0 24.2 8.2 27.5a 25.5a 24.3a 26.5a 19.5b
C18:1 38.2 6.0 31.6c 35.5b 39.1a 40.3a 41.9a
C18:2 3.0 1.2 2.7b 2.5b 3.6a 3.0ab 3.1ab
未知峰 0.5 0.9 0.0c 0.1c 0.1c 0.6b 1.2a
殘留 1.8 1.4 1.6ab 1.4b 1.5b 1.7ab 2.4a
總飽和 52.7 8.0 60.1a 56.1ab 52.2bc 50.9cd 47.3d
總不飽和 45.1 7.0 38.3c 42.4bc 46.2ab 46.8a 49.2a

1 同列中標有相同字母(a,b,c,d)表示無顯著差異(P>0.05)。        

        各品種之間的差異很大,安哥拉較黑肚綿羊含較高的C14:0。棕櫚酸以安哥拉山羊含量最高,其次是西班牙山羊,而黑肚綿羊則含量最低。卡拉庫綿羊由於含較少的硬脂酸,使得飽和脂肪酸含量低於其他品種。油酸以安哥拉含量最低,而3種綿羊皆有較高的含量。安哥拉山羊的高棕櫚酸與低油酸含量,使得其飽和脂肪酸高達60%。除了蘭寶萊綿羊含有較高的亞麻油酸(C18:2)外,其他品種並無差異。然而其含量(3.6%)遠低於雞的21%與豬的6%。亞麻油酸含有兩個不飽和的雙鍵,其自氧化速率是油酸的20售,低量的多元雙鍵使羊肉較不易氧化酸敗。亞麻油酸亦是必需脂肪酸,人體無法合成,它是生成花生四烯酸,進一步合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與白三烯素(Leukotrienes)的先驅物(Lehninger, 1982)。成人1天約需7.5公克的亞麻油酸,相當於2%的能量攝取量(Goodhart and Shils, 1980)。美國國家科學院食品營養會(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建議成人每天能量攝取量之3%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羊皮下脂肪含亞麻油酸2.5~3.6%,如單以此部份脂肪計算尚足夠,如包括肌肉蛋白則嫌不足。

        表2進一步將各種品種區分為年青未去勢公羊與年老母羊,簡稱為性別影響,其實是包含了性別與年齡。由於在美國的實際飼養,公羊多係未去勢,年青即上市,母羊則留做乳用或種用,因此上市時多係年老者。本數據雖非確實的性別影響,然較能代表市場羊肉的樣品。亞麻油酸在5種品種中,年青公羊皆極顯著(P<0.01)高於年老母羊。而油酸則只有綿羊之3品種公羊顯著高於母羊。硬脂酸則反之,在3種綿羊中,母羊顯著高於公羊。在棕櫚酸方面除了西班牙出羊公羊較母羊高(P<0.05)外,其他4種品種並無顯著差異。安哥拉、西班牙山羊和蘭寶萊雖然公羊含有較高(P<0.01)的C14:0,然而C14:0所佔的比例低。在總飽和脂肪酸含量,山羊的兩品種中,公羊與母羊無顯著差異,而在綿羊的3品種中,母羊皆顯著高於公羊,其中尤以卡拉庫綿羊,相差達14.5%。此項差異主要來自高量的硬脂酸。前面討論過硬脂肪酸並不提升血中膽固醇含量而造成血管硬化,因此如果將飽和脂肪酸扣掉硬脂酸,再重新計算其百分比,則Judge et al., (1989)之資料中雞為27.6%、豬為33.6~37.1%、而牛為41.3%。而表2之數據山羊在40.2~45.6%,綿羊則在30.4%~39.1%皆比牛低,其中尤以黑肚公羊30.4%,卡拉庫公羊32.6%及蘭寶萊公羊35.7%與豬含量不相上下。

表2. 依品種內性別區分皮下脂肪之脂肪酸組成(%)

脂肪酸 安哥拉山羊 西班牙山羊 蘭寶萊綿羊 黑肚綿羊 卡拉庫綿羊

(n=8)

(n=10)

(n=7)

(n=17)

(n=12)

(n=13)

(n=11)

(n=11)

(n=21)

(n=10)

C14:0 3.9** 2.7 4.4** 2.5 3.1** 2.2 2.2 2.1 2.7 2.3
C15:0 0.6 0.6 0.6 0.6 0.5 0.5 0.6 0.5 0.9** 0.5
C16:0 26.4 27.2 26.7* 24.5 22.8 23.1 19.3 21.0 21.9 22.8
C16:1 3.4 3.8 3.7 3.7 2.4 3.2 2.6 2.8 3.2 2.6
C17:0 1.7 2.1 1.6 1.9 1.9 1.9 1.7 1.7 2.4 2.0
C17:1 0.4 0.5 0.6 0.7 0.9 0.7 1.2** 0.5 1.4** 0.7
C18:0 26.0 28.8 22.4 26.8 20.8* 27.5 22.5** 30.5 14.8** 29.5
C18:1 33.0 30.4 35.7 35.4 41.8* 36.5 43.4** 37.1 44.9** 35.6
C18:2 3.4** 2.1 3.3** 2.2 4.3** 3.0 4.1** 2.0 3.8** 1.7
未知峰 0.0 0.0 0.0 0.2 0.2 0.0 0.9 0.4 1.6** 0.5
殘留 1.2 1.9 0.9 1.6 1.3 1.7 1.7 1.6 2.6 1.9
總飽和 58.3 61.3 55.8 56.2 49.1* 55.1 46.1** 55.6 42.6** 57.1
總不飽和 40.2 36.8 43.3 42.0 49.4* 43.8 51.2** 42.4 53.3** 40.5

*,**:同品種內年青公羊與年老母羊有顯著差異(*:P<0.05;**:P<0.01)。

        表3將數據簡化為山羊與綿羊之比,如果讀者對各個品種之數據有興趣,可從表2中依性別排列取得。山羊與綿羊間有相當大的差異,其中尤以年青公羊,除了C15:0外,各脂肪酸含量皆顯著差異。山羊之棕櫚酸皆較綿羊高(P<0.01),而公羊之硬脂酸亦極顯著高於綿羊,然而由表2得知此項差異主要是卡拉庫綿羊含較低的硬脂酸。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公山羊高於公綿羊(P<0.01),而母羊之差異則不顯著(P>0.05)。油酸之含量則以綿羊高於山羊。由表2得知主要是公綿羊含有較高的油酸,以母羊來說則只有安哥拉山羊之含量較低(P<0.05,統計未列出)。

表3. 依性別內品種區分皮下脂肪之脂肪酸組成(%)

脂肪酸 雌雄綜和
山羊

(n=42)

綿羊

(n=78)

山羊

(n=15)

綿羊

(n=44)

山羊

(n=27)

綿羊

(n=34)

C14:0 3.4** 2.4 4.1** 2.7 2.6* 2.2
C15:0 0.6 0.6 0.6 0.7 0.6 0.5
C16:0 26.0** 21.9 26.6** 21.5 25.5** 22.3
C16:1 3.6** 2.9 3.5* 2.9 3.7** 2.9
C17:0 1.8 2.0 1.7* 2.1 1.9 1.9
C17:1 0.6** 0.9 0.5** 1.2 0.6 0.6
C18:0 25.9 23.7 24.3** 18.4 27.5 29.0
C18:1 33.9** 40.1 34.3** 43.7 33.5* 36.4
C18:2 2.8* 3.1 3.4* 4.0 2.1 2.3
未知峰 0.1** 0.6 0.0** 1.0 0.1 0.2
殘留 1.4 1.9 1.0* 2.0 1.7 1.7
總飽和 57.7** 50.6 57.3** 45.3 58.1 55.9
總不飽和 40.9** 47.0 41.7** 51.7 40.0 42.2

*,**:山羊與綿羊有顯著差異(*:P<0.05,**P<0.01)。

        羊肉的風味主要與中長度脂肪酸(C6~C10)及含甲基或乙基之8碳脂肪酸(4─methyl或4─ethly Octanoic acid)相關(Johnson et al., 1977;Ha and Lindsay, 1990)。中長度脂肪酸可由羊瘤胃發酵所得的醋酸、丙酸或丁酸聚合而成,亦可由長鏈脂肪酸經β─oxidation而得。而甲基脂肪酸則由奇數碳脂肪酸合成(Fennema, 1985)。本實驗顯示卡拉庫公羊含有最高比例的奇數碳脂肪酸(C15:0,C17:0,C17:1),然而與羊肉風味的相關性則有待進一步研究。(轉載自中國畜牧學會會誌)

飼料營養雜誌(p.48~54)─吳輔祐、J.W. Savell.九三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