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養鹿業的現狀和展望(下)

改革諸因素,無論國營鹿場或社隊集體鹿場均在停滯不前或減少頭數,並停辦了許多鹿場,如國營長壽鹿場由100餘頭的中型鹿場進行出售和淘汰而只留下10餘頭,最後只有幾頭鹿。社隊集體鹿場在體制改革中下放給私人承包或停辦,其中大部分應已出售或淘汰。全省生產養鹿下降到2,500頭左右。與此同時全省園林系統也只養少數觀賞鹿,而生產鹿也幾乎全部處理,15個市縣動物園或公園的觀賞鹿僅有100餘頭。全省各系統的9個國營鹿場共有鹿2,000餘頭,加上專業戶和個體戶及園林系統的觀賞鹿在內總計3,000餘頭,在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由於城鄉人們的經濟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鹿茸需求量巨增,國家庫存鹿茸也已售空,又開放為市場經濟,所以鹿茸又成為暢銷商品和缺銷貨,鹿茸生產又有較大發展,農村也出現一些新的養鹿事業戶和個體戶。現在省中司鹿場保持1,600頭左右的規模,南江縣鹿場約有鹿500頭左右,蒼溪、米亞羅等鹿場各有鹿100至200頭左右的小規模生產,專業戶和個體戶一般養鹿數頭至10頭左右。到1992年為止全省養鹿又發展到4000頭左右。

三、四川養鹿業的生產成就

        (一)四川養鹿業的發展過程

        四川養鹿業是在1962年起步的,福建省中司鹿場,是四川的第一個國營養鹿場,場址在都江堰的岸邊,約有土地面積40餘畝,都是亂石成堆和荊刺成林的荒河灘,另有飼料地100餘畝,也是由荒山坡開墾出來的。全場職工開始僅十餘人,發展70年代有60餘人,至今有80人左右。該場的發展過程可分為初建試養、發展推廣和鞏固定型三個階段。

        省中司鹿場在60年代主要是本場初建試養和發展階段,經過全場職工的努力和艱苦創業精神,發展到1969年為395頭,外調出種鹿12頭。在這個階段摸索梅花鹿在四川的飼養管理和繁殖及適應性等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但鹿的繁殖成活率以及鹿茸的產量和產值都較低。特別是對危害鹿最嚴重的結核病、布氏桿菌病、腸毒血症、巴氏桿菌病、氣腫疽、仔鹿白痢病、壞死桿菌病和放線菌病等還沒有完全確診,並無法控制,造成鹿的死亡率很高。對良種的遺傳選育和提高鹿茸產量方面的工作更沒有時間和人力問及。

        省中司鹿場在70年代是發展推廣和提高的階段,在這期間母鹿的繁殖成活率和鹿茸的產量及產值都有大幅度提高,除本場增加到1000頭以上,還調出種鹿608頭,支援22個縣市建立國營和集體鹿場100餘個。並確診和有效的控制了前述的八種傳染病,保證了鹿群的健康發展,在飼養管理,繁殖培育、遺傳選種和提高產茸量等各方面都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經驗。在80年代省中司鹿場主要是鞏固提高和定型階段基本保持在1000-1500頭的規模。從全省範圍內的養鹿業發展驅勢來看,在60年代是試養發展,70年代是大發展的高潮時期,全省各系統國營和社隊集體養鹿達4000餘頭。80年代重點是調整鞏固,除9個國營鹿場有所發展外,其餘部份國營鹿場和集體鹿場都大量減少和停辦,最低谷的80年代中期全省僅飼養有鹿2500頭左右在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期又是逐漸發展時期,到目前為止全省飼養有鹿4000頭左右,除國營鹿場外,並有不少個體養鹿專業戶。

        (二)鹿茸生產

        據生產資料記載省中司鹿場1963-1977年間共生產各種鹿茸乾重2261.5公斤,1973年有2歲以上中成公鹿238頭,共產各種類型鹿茸133.31公斤,平均每頭產茸0.565公斤,1975年256頭共產各種類型鹿茸146.84公斤,平均每頭產茸0.575公斤。累計近30年來共生產各種鹿茸乾重11000公斤左右。全省1977-1979年間最高年產茸量約700公斤,加上收購的野生鹿茸在內年產茸量最高達1000公斤左右。

        省中司鹿場經過飼養管理和良種選育,其鹿茸平均單產量也逐漸提高(表2)。1975年以後各年的平均產茸量也有所提高,但與1973-1975年的平均單產茸量沒有顯著差異。在80年代經過整群,淘汰了一批老弱病殘及低產鹿後(70年代處於大發展階段,一般不准淘汰鹿,每淘汰一頭鹿,必須報告省中司批准),單產量有較大提高。國家未再實行統一定價收購、調撥、批發和零售,國家原有庫存鹿茸也已售空,而且鹿茸又開放為隨市論價,所以目前市場上最好的花二杠茸8每公斤售價高達5000元以上。

表2. 省中司鹿場各年鹿茸平均產量(鮮重,公斤)

鹿別 茸別 1965 1967 1968 1969 1972 1973 1974 1975
梅花鹿 三杠茸 1.163 1.55 1.61 1.835 2.285 2.325 2.365
二杠茸 0.498 0.639 0.739 0.715 0.755 0.820 0.88 0.910
再生茸 0.308 0.375 0.489 0.563 0.595 0.555 0.520 0.555
馬鹿 馬鹿茸 3.39 3.28 3.08 3.30 3.35 5.35 5.49 5.52
再生茸 0.33 0.75 0.75 0.82 1.17

        (三)藥用鹿副產品

        鹿全身都是寶,除主產品鹿茸外,其他全身組織器官都可入藥。省中司鹿場從1972年以來,每年約淘汰老弱病殘鹿10-20頭左右,供四川中藥廠和重慶中藥廠製造〞全鹿大補丸〞 ,每年還生產幾頭到數十頭的〞鹿胎膏〞,特別是在80年代飼養規模基本定型後,每年淘汰初生母仔鹿較多年生產上100頭左右的〞鹿胎膏〞,並生產一定量的〞鹿血粉〞〞鹿血酒〞以及鹿心、鹿筋、鹿鞭、鹿腎、鹿骨、鹿角霜、鹿角膠、鹿角、鹿尾、鹿血、鹿皮、鹿毛和鹿蹄等都可直接入藥或供製作中成藥的原料。以上的藥用鹿副產品,除人工飼養的產品以外,還有相當一部份是獵取的野生鹿獲取的。

        (四)鹿肉和鹿皮等副產品

        鹿的屠宰率高達56.9%,胴體中的無脂瘦肉率高達83.2%,胴體脂肪含量佔8-10%,分割肉中的一級肉佔60%。鹿肉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2-25%。鹿肉脂肪含量比牛、羊肉分別低10%和14.5%,5-9月屠宰鹿的脂肪含量僅在2.1-3.1%之間。鹿肉的能量值為630焦耳/100克,分別比羊腿肉(1135焦耳/100克)和牛臀部肉(1460焦耳/100克)都低,可見鹿肉是低脂高蛋白質的優質肉食品,其膽固醇含量很低,人對鹿肉的消化率和利用率較其他畜禽肉都較高,味道純正,肉質鮮嫩,在國際市場上為價高暢銷的爭購肉食品,每公斤高達10美元以上,還供不應求。鹿肉加工成罐頭,鹿肉乾和鹿脯等都是高級肉食品,鹿尾更是高級國賓宴會上的美味佳餚。但我省飼養的鹿都以取茸和藥用副產品為主,很少作肉用,而市售鹿肉主要是靠豬取的野生鹿肉,如阿壩州每年產毛冠鹿等。鹿類動物肉20萬公斤左右。鹿皮是重要的製革工業原料,我省阿壩和甘孜兩州產量最多,年產數萬張,達縣地區年產10,000張以上,萬縣地區年產5,000張左右,其他產鹿地區每年也產少量鹿皮。鹿骨除供藥用外,又是製造骨粉和其他骨製品的重要原料。

四、四川養鹿的科技成就

       (一)飼養管理和繁殖育成

       1. 飼養管理:在飼養上做到全年不斷青料、精料多樣化,夜間搭粗料,飼料中不缺乏礦物質,這是提高鹿茸生產性能的重要條件。對公鹿的飼養要抓好長茸期,配種期和狀膘恢復期三個時期的飼料配合及給飼量,對母鹿重點是抓好妊娠後期和哺乳期的飼養。現將省中司鹿場1965-1976年間的主要精料飼料配合統計列為表3、表4、表5及表6。青緣多計飼料和粗飼料用量未予統計在內,但其用量較多。

        在管理上按年齡、性別分群飼養管理,每天打掃清潔衛生和定期消毒工作。對幼鹿進行馴化,以便管理和放牧飼養。

       2. 繁殖育成:梅花鹿在四川的繁殖力也很強,省中司鹿場從1972年起,對梅花鹿的配種方法做了帶仔配種,斷奶群公群母和單公群母勤換公鹿的對比試驗結果,以單公群母勤換公鹿的配種方法為最好。母鹿受胎率,係鹿出生成活和斷奶成活率都高達90%左右(表7)。表中有的年份較低,是因試驗組組合及仔鹿白痢病的影響而較正常者低。對幼鹿多給營養豐富和易消化的飼料,9-12月份的精量由每天平均0.4公斤逐漸增加到0.7公斤,每天定時定量分3-4次餵給,至半周歲後按育成鹿配料飼養。

表7. 省中司鹿場梅花鹿在四川的繁殖育成統計表

年度 參配

母鹿數

受胎

母鹿數

受胎率

(%)

出生活存鹿數 出生成活率(%) 斷奶成活數 斷奶死亡率(%) 哺乳期仔鹿死亡數 仔鹿死亡率(%)
1972 278 256 92.09 235 91.50 163 69.40 72 30.60
1973 272 234 86.03 198 84.62 156 78.79 42 21.21
1974 289 203 70.20 175 86.27 146 83.43 29 16.57
1975 290 263 88.51 241 91.98 201 83.40 40 16.60
1976 310 222 73.75 201 90.55 172 86.57 29 15.03
1977 309 279 90.30 255 91.40 225 88.24 30 11.76

       (二)遺傳選育和雜交

       1. 表型參數:省中司鹿場從1972年起系統做了梅花鹿的數量遺傳和良種選育的研究。據1972-1976年中的271副初角茸、559副二杠茸、467副三權茸以及它們的再生茸;33頭成年公鹿和38頭成年母鹿體重的表型參數列為表8。

表8. 梅花鹿的鹿茸產量和體重表型值

單位:公斤

項       目 初角茸平均鮮重 二杠茸平均鮮重 三杠茸平均鮮重 成年鹿平均體重
初角茸 再生茸 合計 二杠茸 再生茸 合計 三杠茸 再生茸 合計 公鹿 母鹿
平均 0.110 0.280 0.390 0.890 0.420 1.310 2.135 0.375 2.510 108.67 69.34
標準差 0.025 0.060 0.075 0.190 0.105 0.305 0.475 0.125 0.630 22.40 13.26
變異數(%) 22.76 21.43 19.23 21.35 25.00 23.28 22.25 33.33 25.10 20.61 19.12

        梅花鹿的產茸量在牛齡上呈曲線回歸,其三權茸的回歸方程為:Y=0.0047X3-0.1569X2+1.     5362X-1.4625,相關係數為0.935。鹿茸產量與體重呈強正相關,二杠茸及其全年產茸量(鮮重,包括再生茸)的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分別為:Y=0.4000+0.0060X,   Y=0.5745+0.0094X,  r=0.792及 r=0.989;三權茸及其全年產茸量的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分別為:Y=0.2850+0.0210X,Y=0.5960+0.0220X,r=0.973及 r=0.780。

        2. 遺傳參數:省中司鹿場從1964-1979年,每間隔三年計算的群體近交系數(%)依次為1.45、0.72、0.47、0.36、0.29、0.21、0.20。鹿茸的遺傳力為0.35,最高遺傳力(重復力)為0.79,公鹿體重遺傳力為0.58,母鹿為0.66,平均為0.62。172號特等優季公鹿的三權茸育種值為3.95公斤,6頭優秀公鹿三權茸的育種值為3.80公斤,20頭高產公鹿的三權茸育種值為3.90公平,它們在2-3歲和4-10歲的二杠茸的育種值分別為:1.50和1.85公斤,公鹿和母鹿體重育種值分別為125.35和82.84公斤,鹿茸與體重的遺傳相關系數為0.9990徑上述公鹿的一代鹿茸的實測值檢驗結果,其吻合度為80-95%。根據表8中的表型參數和遺傳力及育種值預測選擇效果列為表9。

表9. 預測選擇效果

項           目

選擇差

(kg)

選擇強度 選擇反應 每年的遺傳改進量

(kg)

達到育種值的世代數(三年)
172號雄鹿的三叉茸 3.55 6.64 1.24 0.30 1.58
6頭雄鹿的三叉茸 1.97 3.13 0.69 0.19 2.25
20頭青年雄鹿的二叉茸 0.45 1.45 0.30 0.05 2.00
20頭成年雄鹿的二叉茸 0.39 1.26 0.26 0.09 1.42
成年雄鹿體重 38.75 1.28 10.68 6.81 0.96
成年雌鹿體重 20.46 1.54 13.50 4.02 1.12
用雄鹿改良雌鹿體重 40.79

(♂68.08♀13.60)

2.06

(♂39.45♀1.02)

24.18

(♂39.45♀8.91)

8.06

 

0.60

 

         (三)鹿茸生長機制和兩季長茸及藥理作用

        1. 鹿茸生長機制:在自然情況下每年更換一次,鹿角是公鹿生理變化的規律,這種週期變化是受腦垂體控制的黃體素(LH)和睪酮(T)分泌量的季節性變化而制約的。據5頭梅花公鹿測定,在發情後期至末期血清中的LH含量逐漸昇高;T的含量急速下降。鹿茸生長前期到生長後期血清中的LH含量急速昇高,以鹿茸生長旺期為最高,T的含量繼續急速下降,以鹿茸生長中期和旺期為最低。鹿茸生長末期(發情前期)到發情旺期血清中的LH含量逐漸下降,以發情旺期為最低;T的含量急速昇高,以發情旺期為最高(表10)。公鹿在長茸期內血清中催乳激素含量保持在50毫微克/毫升以上,最高達95毫微克/毫升,發情期內血清中的催乳激素含量在10毫微克/毫升以下。在長茸期內公鹿血清中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的含量平均為150.7毫微克/毫升,發情內含量平均為79.5毫微克/毫升。

表10. 公鹿血清中LH和T含量的季節性變化(毫微克/毫升)

生茸和發情周期 月份 血清中LH含量 血清中T吳量
發情後期 1 10.6 18.6
發情末期 2 11.2 13.3
生茸前期 3 18.2 7.6
生茸初期(脫花盤) 4 18.7 1.8
生茸中期 5 19.7 1.0
生茸旺期 6 19.9 0.9
生茸後期 7 18.6 6.2
生茸末期(發情前期) 8 16.5 10.5
發情初期 9 11.2 50.2
發情旺期 10 10.3 58.1
發情旺期 11 8.5 59.1
發情旺期 12 10.1 50.4

        2. 兩季長茸:照公鹿長茸和發情的自然週期變化規律,在去勢公梅花鹿和雜種不育公鹿上春秋兩季分別定期定量投給雄激素,獲得一年夏季兩季長茸。

        鹿茸和體重的綜合選擇指數公式:三權茸為:I=20.889P1+0.34P2,2-3歲和4-10歲二杠茸分別為:I=48.88P1+0.39P2及I-40.68P1+0.34P2。後裔中4歲以上的公鹿三權茸及2-3歲者的二杠茸育種值分別為3.46-3.64及1.56-2.37公斤。

        3. 種間雜交:省中司鹿場用新疆公馬鹿與四川母黑鹿雜交結果,得雜種一代公鹿4頭、母鹿1頭、死胎1頭,雜種公鹿的產茸量較同齡馬鹿茸高16.45%較黑鹿茸高54.5%,雜種優勢值的絕對均值差為4.06相對均值差為55.09%。

        去勢梅花鹿夏季收三權茸者較同期同齡一般梅花鹿收三權者全年產茸高25.43%(P<0.05);或收二杠茸者高95.7%(P<0.01),詳見表11。

表11. 兩季茸和一季茸的平均產量(公斤)

茸別

平均鮮重

去勢公鹿全年產茸量 正常公鹿全年產茸量
夏季

二叉茸

夏季

再生茸

冬季

二叉茸

冬季

再生茸

全年

合計

夏季

二叉茸

夏季

再生茸

全年

合計

平均 1.02 0.64 0.86 0.46 2.98 1.03 0.47 1.50
標準差 0.19 0.09 1.18 0.14 0.61 0.24 0.16 0.36
變異系數(%) 16.83 14.06 20.93 30.43 20.47 23.31 23.40 24.00

        雜種不育公鹿兩季鹿茸產茸量較同期同齡同組合的雜種公鹿一季鹿茸產量高69.98%(P<0.01),詳見表12。公鹿在長茸期內給正常公鹿投給小劑量雄激素,可提高產茸量10%左右,但投給大劑量雄激素有抑制鹿茸生長的作用,均未收到有再生茸(表13及表14)。

表12. 雜種公育公鹿的兩季產茸(鮮重)

單位:公斤

茸別 夏季三杠茸 夏季再生茸 冬季三杠茸 全年合計
平均 4.95 1.51 2.35 8.81
標準差 0.25 0.50 0.85 1.51
變異系數(%) 5.05 33.11 36.17 11.80

表13. 在長茸期內投給小劑量雄激素的產茸量比較

單位:公斤

組別 頭數 三杠茸鮮重 再生茸鮮重 合計鮮重
平均 標準差 平均 標準差 平均 標準差
試驗組 12 2.02 0.25 0.50 0.08 2.52 0.32
對照組 12 1.98 0.31 0.30 0.10 2.28 0.35

表14. 在長茸期內投給大劑量雄激素的產茸量比較

單位:公斤

茸鹿種別 水鹿 雜種鹿 雜種鹿 梅花鹿 梅花鹿
試驗組 三杠茸鮮重 2.03 4.00 3.00 1.60 1.20
再生茸鮮重 0 0 0 0 0
對照組 三杠茸鮮重 1.80 4.70 4.80 1.85 1.33
再生茸鮮重 0.10 0.75 1.33 0.45 0.45

       4. 鹿茸的藥理作用:鹿茸的藥理作用,除前面的左籍醫藥書中所述之外,現代醫學研究給大白鼠皮下注射鹿茸酊,能促使前列腺和陰囊增重,有雄激素樣的作用。給家兔口服鹿茸粉或注射鹿茸浸膏,有增強紅細胞、血色素及網織細胞的作用。中等劑量鹿茸能使心臟增強收縮、增大振幅、加速心率和增加博出量;但大劑量時又能使心臟收縮減弱,心率減慢和血壓下降。鹿茸精能增強患兒脤搏和心音、昇高血壓、心電圖出現PQ間期縮短,T波增大,心室收縮波增高4%或減少0.9%。鹿茸之所以是珍貴的滋補藥品,因為它含有許多磷脂、氨基酸等化學成份。近代科學已從鹿茸中分離出四類物質,第一類為C27H56的27烷烴氫化合物;第二類為含有性質與膽固醇相同的固醇和脂肪酸混合物,其中是軟脂酸和硬脂酸;第三類是由兩種化合物組成,其中包括有脂肪族醇C28H57OH和C29H59OH;第四類為脂肪酸的混合物。此外還有游離的膽固醇、神經酸胺磷脂(卵磷脂和溶血性磷脂、鞘磷等),糖類及其他化合物。還從鹿茸蛋白質提出16種氨基酸,其中甘氨酸、脯氨酸、谷氨酸佔總氨基酸的46.86%,並從鹿茸中提取有己種和13種無機元素。近來研究,鹿茸的有機物質含有膽固醇類物質、磷酸類物質(腦磷脂、卵磷脂、神經磷脂)、醣脂、游離脂肪酸及其鹽類,含嘌呤核式及核式酸、三磷酸腺式及氨基酸類(胱氨酸、賴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絲氨酸及脯氨酸等)。此外,還會有還原糖,己種及戊種、氨基己種和鈉、鈣、鎂、鋇、鉀、氨及磷酸根等無機物質。鹿茸中的化學成份非常複雜,至今還未完全弄清楚。

        (四)鹿傳染病的診斷和防治

        省中司鹿場長期流行幾種傳染病嚴重危害著鹿群的發展,其中鹿結核巴氏桿菌病和布魯氏桿菌病等傳染病不僅是危害全國的鹿而且還是國際性的鹿的傳染病。從1972年起對這些傳染病從流行病學、病原分臨床症狀,屍體剖檢和病理組織變化、血清學和防治效果等做了系統的磪診後,找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已控制或杜絕了這些傳染病。1971-1973年發生結核病死亡87頭,每年因此病淘汰的鹿也不少,此病是該場長期存在的老傳染病,危害嚴重,造成很大損失。經磪診後,從1973年起在新生仔鹿中首次用卡介苗年年堅持接種預防,已控制了此病。1972-1973年因發生腸毒血症急性死亡25頭,在此之前的過去幾年中也時有此病發和死亡。經磪診之後,從1974年起,首次用羊厭氣之聯苗(腸毒血症、猝疽、快疫)堅持作預防注射,至今未再發生此病。1970-1972年因發生出血性敗血症(巴氏桿菌病)急性死亡44頭,在此之前也常年發生過此病。經磪診之後,從1972年起首次用牛出血性敗血症氫氧化鋁菌苗,堅持進行預防注射,至今未再發生此病。1972-1973年發生氣腫疽病死亡17頭,過去曾多次發生此病,均誤診為碳疽。經磪診後 從1974年起,首次用牛氣腫疽明砒菌苗連續預防注射三年後,已杜絕了此病。布氏桿菌病是該場的老傳染病,每年發生流產死胎不少、僅在1971-1972年中即發生流產、死胎64頭,還出生軟弱無力和發育不好的胎兒20頭。經磪診後,從1973年起首次用布氏桿菌豬型二號苗,連續預防五年後,已控制了此病。仔鹿白痢病、鹿壞死桿菌病和放線菌病經磪診後,採用綜合性的防治措施,也有效的控制了這三種傳染病。

        (五)麻醉保定

        梅花鹿是野生動物,人不易親近,無論是診療其疾病、試驗研究和鋸茸、助產都有許多困難,所以麻醉鎮定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司可林對梅花鹿的有效量和中毒量十分接近,由於廠家生產的規格和質量不一,過去在全國鹿場都未能被推廣使用。省中司鹿場首次在梅花鹿上做了毒性試驗,結果為LD50=0.1502±0.0131毫克/公斤,為安全有效應用司可林提出了理論依據,多年來在生產上應用都安全有效。同時在梅花鹿的外科手術中試用電針麻醉鎮定16例的效果也十分滿意。此外,還控制成功了幾種機械鎮定和電機鎮定方法,也很適用於生產上鋸茸和助產及診治疾病時採用。

五、四川養鹿業的展望

       (一)四川生產養鹿業的展望

        目前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工作,並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國民的經濟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衛生保健事業有了發展,人們對提高體質,增強健康的要求愈加高漲,對鹿茸和藥用鹿副產品的需要量日益增多,養鹿事業必然還要大發展,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和出口的需要量。

        鹿肉是低脂高蛋白的優質肉食品,養鹿是一項投資少,成本低、設備簡單、精工少、收益高的養殖業。據紐西蘭資料介紹,在一個飼養600頭左右的鹿場,以收茸產肉兼營的方式,其全年純盈利收入達60,000美元。養鹿比養牛羊的經濟效益高3-5倍以上。目前新紐西蘭、美國、英國、前蘇俄、德國、澳大利亞、瑞典、加拿大等國的養鹿場主要從事鹿肉或茸肉兼用生產,建立工廠化的大型鹿場和鹿肉及鹿茸加工廠。現代化的大型鹿場是圍欄輪牧飼養,直昇飛機捕捉取茸或屠宰,每公頃牧地在341天內可產活重2,412公斤,鹿肉胴體重1,447公斤、鹿比牛、羊對草地的利用率和牧草轉化為瘦內率均高,所以有些國家如紐西蘭等的牧場主將傳統的牛羊養殖業改為養鹿業。當前全省所飼養的生產鹿所產的鹿茸和鹿肉已不能滿足人們衛生事業和生活的需要,市場上已出現鹿茸和鹿副產品缺俏脫銷的現象。我省有草地2.1億畝,能利用的有0.6億畝,此外,還有不少山地和荒坡及河壩荒灘地,均可養鹿,在滿足人們對鹿茸需要和出口量的前提之下,也可逐步發展肉用鹿,以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和出口換外匯。

       (二)四川觀賞養鹿業的展望

        在人們物質文明和生活水平提高之後,對精神文明的提高也顯得更為迫切,各地、市、州及縣城的動物園或公園必得有一個大的發展。四川是一億多人口的大省,目前僅少數大中小城市及縣城鎮的動物園或公園養有少數的觀賞鹿,而且多數市鎮公園都僅養有一兩個鹿種,連本省的六個鹿種多未養齊,更談不上養有省外和國外的稀有鹿種了,這與一個人口眾多的大省來說,是很不適應的。所以我省的觀賞養鹿業也還必須有一個大的發展,預計到公元2000年後基本上各縣級城鎮以上的動物園或公園至少養上幾個鹿種之5幾頭至10頭幾頭到數10頭觀賞鹿。(全文完)

飼料營養雜誌(p.55~68)─周世朗.九三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