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期肉豬有效性胺基酸

飼料配方中適當能量之研究

        與牛肉、豬肉及一些的養殖魚類比較可知,禽肉可以說是屬於價格較低廉的一種蛋白質來源。同樣的,禽肉中之低脂肪含量對人類的健康來講,也具其有正面的相關性。由於家禽生產的週期較短以及經濟的回收性也較快;因此,探討「如何調配及製造精確的家禽飼配方」所花費再大的努力也是值得的了。

        以下的內容是國際飼料(FEED INTERNATIONAL)對於飼料製業者專注改善家禽飼料品質及生產效率所提出的問題之問答。

        1. 對產蛋雞而言,蛋殼的強度會隨著蛋雞的年齡而漸脆弱。蛋殼的強度的減低可能是由於母雞合成鈣三醇(calcitrio)能力的降低有關。因此,較年老母雞中飼糧之鈣二醇是否可以減少所產蛋的蛋殼之破損性?

        如同其他類型的禽畜動物一樣,家禽也是需要維生素D來幫助動物體從小腸中吸收鈣質並於組織中利用。肝及腎臟可將不具活化態的維生素D3(膽鈣化     醇,cholecalciferol)轉換成一種具新陳代謝活性態的1,25-雙羥基膽鈣化     醇(1,25 dihydroxycholecalciferol)。

        Agriculture Canada的C.P.W. Tsang做了一項日糧鈣三醇對於較年老產蛋雞蛋殼強度的影響(1992,家禽科學,71:215)。在這項研究當中,使用了154隻75週齡且產蛋率相似的母雞。其中77隻餵予基礎飼糧,內含27.5mg的α─膽鈣化     醇(即維生素D3);另外77隻也是餵予基礎飼糧,但在每公斤飼料又另外添加5ug的鈣三醇。所產的蛋經清洗並分等級後,再測其碎片性及比重。

        從開始實驗餵予的實驗日糧到實驗之三週間的蛋殼數據變異性很大。由表一可知,凡餵予含鈣三醇之母雞所產的蛋之碎片或破損率較低。同樣的,這些母雞所產蛋之比重也較餵予膽鈣化     醇之母雞所產蛋的比重高。

表一、日糧之鈣三醇對於蛋變易性的影響

第0週 第3週
膽鈣化    醇 鈣三醇 膽鈣化    醇 鈣三醇
碎化或破損蛋,% 5.37 5.02 12.42 6.80
比重 1.081 1.081 77a 78b
蛋重,g 63.3 64.0 65.8 66.1

a,b值在同一個列(column)不同的右上標表示其差異性(P<0.05)        

        Ag Canada'的C.P.W. Tsang對於這個研究所下的結論是,日糧中的鈣三醇確可藉由增加年老母雞所產蛋之比重而改善蛋殼之強度。

        2. 加工粒狀及碎粒狀飼料於處理及貯存時完整性的維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其中又以家禽飼料製造被更為注意。然而,相對的是,生產高品質的粒料及碎粒料之加工費也會增加。因此,粒狀持久性是否會影響禽類的飼養成績?

        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研究人員S.E.Scheideler及其夥伴們在1991年北卡羅萊納家禽營養會議(Carolina poultry nutrition Conference)報告說,他們測定八個飼料磨碎肉雞農場中飼料分配系統之各種不同點的粒狀飼料樣品。結果發現,當粒料冷化時,飼料樣品含有平均66.6%的粒料。在雞場中,由到飼料卡車所取出的飼料及飼料會所取出的飼料則各含有48.1%及41.5%的粒料。

        在肉雞舍裡,飼料鏈運機(chain feed conveyors)對於粒料的磨損力較木螺鑽系統(suger systems)還更大。當飼料藉著飼料鏈運機由飼料倉運到飼料盤時,則第一個、第二個及第三個飼料盤中的粒料比例分例為26.1%,28.1%及31.0%。而木螺鑽系統降低第一個、第二個及第三個飼料盤中的粒料比例的分例為36.2%,29.0%及21.7%。大體上來說,在與細狀料比較後,粒狀料所含的較蛋白質濃度較高而脂肪的濃度則較低,比較的數據分別為白質19.63%對18.70%,脂肪為6.05%對6.28%。

        於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工作人員同樣的也餵予肉雞各含25%及75%的粒狀飼料。由實驗結果得知,粒狀料並不會對2~5週齡肉雞的體增重及飼料換肉率造成影響(視表二)。無論如何,在第五週齡及第七週齡時,25%粒狀料組的體重很明顯地較75%粒狀料組的體重還低。

表二、粒料比例對於肉雞飼養成績及屠體品質的影響

  75%粒料 25%粒料
二週之體重,kg 0.43 0.43
五週之體重,kg 1.49a 1.45b
七週之體重,kg 2.12b 2.07b
飼料換肉率,0~7週間 2.08 2.13
屠體率,% 74.07 73.80
腹脂率,% 3.11a 2.60b
進食時間,% 3.78a 7.58b
休息時間,% 89.19 85.48
活動時間,% 1.41 0.68

a,b值在同一個行(row)不同的右上標表示其差異性(P<0.05)

        在整個飼料換肉率的數據上來看,雖然75%粒狀料組的飼料換肉率較高,但差異並不顯著,此外,與25%粒狀料組比較後可知,攝取75%粒狀料組花在攝食的時間較短,且休息的時間較長。

        於L.M. Potter及 R.M. Hulet的研究中餵飼火雞含100%或75%的粒狀飼料或是100%的碎粒飼料(1991,家禽科學. 70:176〔Suppl.〕),結果火雞飼予100%或75%的粒狀飼料的體重皆較飼予100%的碎粒飼料者為重;且飼予100%或75%的粒狀飼料的火雞之體重並無差異。同樣地,打粒溫度:71℃對82℃,都不會影響火雞之體增重或是飼料換肉率。

        3. 已使用多年的─巴黴素(Bambermycins)是一種具促進肉雞生長之促生劑。則這種促生劑是否對火雞也具有一樣的效用?

        根據L.J.Caston及S. Leeson在加拿大Guelph大學進行了雄肉用火雞及雌肉用火雞對巴黴素(Bambermycins)組成物之不同反應的研究(1992 Can. J. Anim. Sci. 72:445)。

        實驗中採取960隻Medium White品種的火雞,且在0~12週齡時飼予含0ppm或2ppm的巴黴素(由Hoechst所提供的Flavomycintm)。並於四週間測定其體增重、飼料攝食量及飼料換肉率等資料。

        結果顯示,雄火雞對於巴黴素的反應較顯著;且在全部實驗過程當中,火雞飼予含有巴黴素組的體重顯著性地(P<0.05)較對照組(未含巴黴素)之體重還重。飼予含巴黴素組的雄火雞對於飼料的消耗量也較對照組者多。但含巴黴素組及對照組之間的飼料換肉率則無差異。

        對於雌火雞來說,巴黴素確可改善體增重;但具改善性只出現在第四週及第八週齡,但這種差異性並未持續到第十二週齡。巴黴素的添加並不會增加雌火雞的採食量(不似雄火雞若飼予添加巴黴素的飼料可提高其攝食量)。

        但是Caston及leeson的研究報告之結果與其他使用Large White品種火雞的研究結果並不符合。在那些的研究報告中的有些報告認為,生長性能的反應並未因巴黴素組成物的添加而提高飼料攝食量,且火雞對於巴黴素的反應表現會因性別而有異。

        4. 如同對胺基酸的需求一樣,家禽同樣對於飼糧中之確定脂肪酸也有其一定的需求性。因此,飼料之脂肪源對於家禽屠體品質及飼養成績的影響為何?

        於美國的Purdue大學服務的B.A. Watkins在1992年的加州營養會議的報告(California Nutrition Conference)中解釋道,家禽可將飼糧中之必須脂肪酸轉換為具新陳代謝性之組成物例如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及白三烯素(leukotrienes),而這兩種物質則伴隨在礦物的新陳代謝及免疫等反應中。家禽飼糧中對於脂肪酸的要求為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 C10:2 ),是一種屬於omega-6(ω-6)的脂肪酸。

        根據美國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標準指出,欲使雞隻、火雞及鵪鶉能表現最理想的生長性能時之亞麻油酸的最低需求量為1%。而若欲有最佳的產蛋性能時,則亞麻油酸的需求量得提高一些。Watkins提供營養專家在選擇飼料級脂肪時的一點指導方針如下:

        ●植物性油脂富含亞麻油酸,但加工及貯存可破壞亞麻油酸─主要原因是來自加工及貯存期間會產生氧化作用。因此,亞麻油酸的濃度會隨著來源變成另一種原料而變異。所以,營養專家應該在飼料級的脂肪中添加抗氧化劑以防止亞麻油酸的氧化。且應測定各種脂肪源的脂肪資料庫(fatty acid profile)。

        ●來自油炸油的黃色動物油脂,通常為餐廳業所使用;內含大量的反式(trans)的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對於必須脂肪酸的新陳代謝具有不利的作用。於產蛋雞而言,高濃度的反式脂肪酸會降低蛋雞之產蛋性能及孵化能力(hatchability)。

        以色列的研究學者X.Pinchasov及I. Nir發現,不同的脂肪來源會影響肉雞的屠體脂肪組成(1992, Poultry Sci. 71:1504)。研究中之肉雞飼料含不同組合比例的肉牛油脂(含低濃度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ed fatty acids)及植物油(含高濃度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結果顯示,脂肪源混合物並不會影響體增重;然而,隨著飼糧中植物性油的含量增加,則肉雞的飼料換肉率呈直線性的提高。

        這些工作人員認為,日糧脂肪在脂肪組織的直接沉積及各個組織脂肪酸合成的調節上之不同會影響屠體的脂肪組成。在他們的報告中指出,當日糧之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濃度接近60g/100g日糧脂肪時,腹部脂肪墊的重量會增加;而當日糧之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濃度達70g/100g日糧脂肪時,則腹部脂肪墊的重量就會減少。

        於以色列在相對屠體脂肪研究報告中也有類似的趨勢,但結果並不顯著。當飼料中之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的濃度增加時,屠體中之肉荳蔻酸(myristic acid, C14:0 )、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 C16:1 )及油酸(十八烯酸,oleic acid, C18:1 )會降低且亞麻油酸會增加;而其他的脂肪酸則持續不變。換一句話說,肉雞的屠體脂肪組成並不會完全的反映日糧中之脂肪組成。

        但無論怎樣,日糧之脂肪對於生產性能參數的影響與屠體品質並不一樣。於加拿大的McGill大學之C. Vilchez的研究中,飼予日本產蛋用鵪鶉一種亞麻油酸不足的基礎日糧(0.7%亞麻油酸,C18:2 ),另外添加了3%的棕櫚酸(palmitic acid,  C16:0 )及油酸(C18:1 ),或是亞麻油酸(C18:2 )。

        結果顯示,日本產蛋用鵪鶉攝食含有棕櫚酸組者之產蛋性能及孵化能力很明顯地(P<0.05)較含有油酸組及亞麻油酸組為佳。與飼予含油酸或亞麻油酸飼料比較發現,產蛋母雞餵予含有棕櫚酸飼糧之小雞體重較大且蛋黃的吸收性也較好。

        研究學者對於這些的結果所下的結論是,含有低濃度的亞麻油酸飼料中棕櫚酸的添加確有改善日本鵪鶉的繁殖性能的功效。

        5. 市場專家指出,在某些國家由於消費者考慮到蛋白膽固醇含量,迫使蛋的消費量減低。則,是否有的飼料原料具有降低蛋中膽固醇濃度的作用?

        自1991年美國喬治比亞營養會議(Georgia Nutrition Conference), R.S.Beyers回顧了一些天然飼料原料的研究。雖然這些原料可降低肉用小雞對於膽固醇的合成,但對於蛋中膽固醇的含量並無作用。

        高蛋白質大麥澱粉可抑制肉用小雞及產蛋母雞肝臟之膽固醇的合成。然而在Beyer的一項研究中卻指出,當飼予產蛋母雞含0~20%的高蛋白質大麥澱粉飼料時,並不會降低蛋中膽固醇的含量。更進一步的實驗中指出,高蛋白質大麥澱粉飼料中無論是添加或未添加1%的膽固醇,都會提高蛋中膽固醇的含量。

        Beyer同時也說,一種高蛋白質澱粉組成份:d-α-生育醇,可抑制膽固醇合成作用中的限制醇素率。飼予肉用小雞10ppm或20ppm的這種組成份時,可降低血清總值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量。然而在產蛋母雞方面,含d-α-生育醇的飼糧,並不會影響蛋黃中膽固醇的含量。

        正常存在於乳汁中之乳清酸(維生素B13,Orotic acid)是一種嘧啶前驅物,可減少肝臟中之非常低密度脂蛋白的流出量。Beyer在Ahmed(1982,Libyan J.Agric. 11:87)中說明,產蛋母雞飼予乳清酸時可降低蛋黃中膽固醇含量達30%。但當母雞飼料的乳清酸含量達2%以上時,蛋黃之膽固醇含量則未減少。

        當Beyer餵予產蛋母雞含10%或20%山梨糖(sobose, 為維生素C的前驅物)之飼糧時,血清中之膽固醇含量可降低50%;但山梨糖並未降低蛋中膽固醇的含量。甚至在某些案例中尚且提到蛋的生產量及蛋重且又降低蛋中蛋黃的比例。

        從Beyer在其他原料的研究觀察中認為,包括α-酮異已酸(α-ketoisocaproic acid)並不會影響蛋中膽固醇含量。當Beyer餵予肉用小雞含0.1%的α-酮異已酸飼量時,其胸肉膽固醇含量很顯然地(P<0.05)降低。然而Beyer也提醒地說,由次α-酮異已酸高價位的原故,因而會限制了商業肉雞生產之使用性。(美國黃豆協會提供)

飼料營養雜誌(p.73~77)─小伶.九三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