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燈燈光對童子雞維生素D需要量之影響

摘要

        以五個試驗研究日光燈燈光對童子雞維生素D需要量之影響。利用1日齡童子雞飼以缺維生素D飼糧7天後,做為試驗動物。試驗分五組,以試驗動物分別照射不同時間長度之10W日光燈及飼以含有不同水準維生素D3飼糧3週,與試驗動物飼以含200ICU/kg維生素D3飼糧3週之控制組作比較,觀察其對增重、飼料利用效率、鈣代謝率、脛骨灰分含量、血漿鈣含量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之影響,作為影響需要量之指標。

        試驗1,試驗動物每日分別照射10W日光燈(紫外線強度2.0μW/㎝2)1、6、12、18及24小時。試驗2,試驗動物每日分別照射10W日光燈12、15、18、21及24小時。試驗3,試驗動物每日照射10W日光燈24小時,同時分別飼以含30、60、90、120及150ICU/kg維生素D3飼糧。試驗4和5,試驗動物每日照射10W日光燈24小時,同時分別飼以含維生素D320、40、60、80及100ICU/kg飼糧。試驗結果指出,童子雞每日照射10W日光燈24小時,所合成的維生素D3,仍不能滿足其最低需要量,因此飼糧中還需添加維生素D3100ICU/kg,方能滿足其維生素D之最低需要量。童子雞每日照射24小時10W日光燈,可取代飼糧維生素D3100ICU/kg。(關鍵語:童子雞、日光燈燈光、維生素D3)

緒言

        Powers et al (1921)發現魚肝油及紫外線能治療老鼠的軟骨症。Hart et al(1923)認為光線是雛雞生長的養分之一。Hughes et al(1925)指出,日光和汞氣燈光所含的紫外線,可以治療及阻止雞隻軟骨病與有助於母雞產蛋。Velluz et al(1949)指出,維生素D3前驅(7─dehydrocholesterol)經紫外線照射產生前維生素D3(Previtamin D3),依靠皮膚溫度轉變為維生素D3前驅物為前維生素D3 之最有效紫外線波長為280~320nm(Holick et al., 1980),其他影響轉變效率的因素有溫度(Holick et al., 1979),年齡(MacLaughlin and Holick, 1985),皮膚毛髮色素(Loomis, 1967;Cunha, 1977)等。

        目前照明方面,到處可以看到日光燈,日光燈使用情況比鎢絲燈泡普遍,其原因是用電效率高,省電經濟,且光線柔和。雛雞在育雛器中,以日光燈替代鎢絲燈泡照明,除省電外,日光燈燈光含有少量紫外線,有助於維生素D合成,節省維生素D之需要量(吳,1990)。有關日光燈燈光影響雞隻維生素D需要量之資料,到目前為止仍很少,因此有研究的必要。本試驗的目的,在探討日光燈燈光照射時間對童子雞維生素D需要量之影響,並探討測定需要量的指標。

材料及方法

        一、試驗動物

        本試驗採用紅河谷(Indian river)肉雞品系。試驗雞隻於1日齡時,經接種雞痘疫苗後,移入層疊式不鏽鋼網底電氣保溫育雛器內育雛。先飼以缺維生素D之基礎飼糧1週後,經秤重,淘汰健康不佳,選擇體重相近的雞隻做為試驗動物,再逢機分配至各欄,每欄10隻,每兩欄為1處理組。全部試驗動物一共使用640隻雛雞。

        二、試驗飼糧

        基礎飼糧組成如表1所示。基礎飼糧的養分含量乃依據NRC(1984)0~3週童子雞養分需要量配成,但不添加維生素D。基礎飼糧中的維生素D添加量,控制組每公斤基礎飼糧添加200ICU維生素D3;試驗組在試驗3時分別添加30、60、90、120及150ICU維生素D3;在試驗4及5時,分別添加20、40、60、80及100ICU維生素D3。各組飼糧分別添加0.3%三氧化二鉻(Cr2O3)作為指示劑,以便測定各組雞隻對飼糧鈣的代謝率。

表1. 基礎飼糧組成

成分

g/kg
玉米 446.0
大豆粕 429.0
大豆油 85.0
磷酸氫鈣 18.0
石灰石粉 10.0
氯化鈉 4.0
維生素預混物c 3.0
微量礦物質預混物b 1.0
DL─甲硫胺酸 2.0
氯化膽鹼 2.0
合計 1000.0
估計值
    粗蛋白質,% 23.0
    代謝能,kcal/kg 3201
    鈣,% 1.0
    總磷,% 0.74
    有效磷,% 0.45
分析值
    粗蛋白質,% 22.4
    鈣,% 0.93
    維生素D3,ICU/kg 0

a. 每公斤飼糧添加:維生素A7500IU;維生素E10IU;維生素K30.5mg;維生素B23.6mg;Calcium pantothenate 11mg;Niacin 30mg;Folic acid 0.6mg;維生素B1215ug.

b. 每公斤飼糧添加:Mn 60mg;Zn 40mg;Fe 80mg;Cu 8mg;I 0.35mg;Se 0.1mg.

        三、飼養管理

        飼養動物室之所有門窗,均貼上黑紙,以防室外光線射入,育雛器之間,保留適當距離,以免日光燈燈光相互影響,室內照明全部改為鎢絲燈泡照明,另用抽風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育雛器內每層設有10W鎢絲燈泡一個,以供照明,而試驗組設10W晝光色日光燈一組。日光燈購自台灣日光燈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格為FL10D,即10W晝光燈管。燈管使用前用UVX digitalradiometer(UVP, lnc., San Gabriel, CA91778)的UVX─31 midrange sensor(310 nm)在育雛器內,日光燈管正下方15㎝測定,選擇紫外線強度2.0μW/㎝2燈管,做為試驗用燈管。育雛器內日光燈設置測定燈管紫外線強度時相同。日光燈每日照射動物時間長度,試驗1分別為1、6、12、18及24小時;試驗2分別為12、15、18、21及24小時;試驗3~5,每日照射24小時。育雛器內之溫度,雛雞0~7日齡控制在33℃,以後每7日降低3℃,一直到與室溫相同為止。由於動物飼養室沒有恆溫設備,當室外溫度高於育雛器內的控制溫度時,育雛器內的溫度,受室外溫度之影響,會隨室外溫度而變化。試驗期間,飼糧及飲水採任食。試驗雞隻在試驗前及試驗後每週各別秤重並記錄各處理組之飼料消耗量。

        四、試驗設計

        本研究分為預備試驗與正式試驗1、2、3、4及5等六個試驗。預備試驗之目的,要知道雛雞從蛋黃帶來的維生素D,多久能耗盡,產生維生素D缺乏症。因此1日齡雛雞飼以缺維生素D基礎飼糧(如表1),每隔7日測定增重,飼料利用效率,脛骨灰分,血漿鈣含量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濃度作為缺乏症判定指標。試驗1和2,缺維生素D的雛雞飼以基礎飼糧,再分別照射10W日光燈1、6、12、18及24小時與12、15、18、21及24小時。以上述判定維生素D缺乏症標準外,再加上鈣代謝率做為維生素D合成量夠不夠的指標。試驗結果指出,雛雞每日照射10W日光燈24小時,其合成的維生素D量,仍不能滿足雛雞維生素D最低需要量。試驗3、4和5,缺維生素D的雛雞,每日照射10W日光燈24小時,飼以缺維生素D基礎飼糧分別添加維生素D3 30、60、90、120及150ICU/kg(試驗3)與20、40、60、80及100ICU/kg(試驗4和5)。試驗結果再以試驗1和2判定維生素D合成量夠不夠的指標,來判定再添加多少維生素D3就能滿足雛雞維生素D最低需要量。試驗4和5參考試驗3的結果,調整飼糧中維生素D添加量,並分別選在高(白天平均溫度26.5℃)低(白天平均溫度17.6℃)氣溫情況下進行試驗。

        五、測定項目

        (一)飼糧中維生素D3測定:基礎飼糧用A.O.A.C.(1984)生物分析法測定(標準維生素D3購自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 lnc.)。

        (二)鈣代謝率的測定:添加0.3%Cr2O3的各處理組飼糧,在第二週第四日起餵飼雞隻,到第三週第二日起,連續收集4日排泄物。排泄物置於60℃烘箱烘乾。飼糧及排泄物的樣品,分別磨細且通過20網目的篩網,然後存放在4℃冰箱以供分析。利用已測得的飼糧及排泄物中水份,鈣及鉻含量,計算鈣代謝率。

        (三)脛骨灰分的測定:試驗結束,各處理組選接近平均體重的雞隻三隻,經頸動脈放血至死,再依A.O.A.C.(1955)法,測定脛骨灰分。

        (四)血漿鈣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測定:取雞頸動脈之血,加肝素(heparin),離心得血漿,在冰箱冷凍以備分析。解凍血漿,以Belsey et al (1974)法分析血漿中25─OH維生素D3濃度。取0.1ml血漿用0.1%Lanthanum溶液稀釋到10ml,然後用原子吸收光譜儀測血漿鈣濃度。

        (五)飼料和排泄物之分析:飼料及排泄物中粗蛋白質、水分、鈣及鉻含量,以A.O.A.C.(1984)法測定。其中鈣及鉻之測定,以原子吸收光譜儀測定,但測定步驟依陳(1988)修改方式進行。

        六、統計分析

        資料先經變方分析,再以鄧肯氏新多次變域法(Steel and Tarrie, 1980)進一步測定各處理間之差異顯著性。

結果與討論

        一、預備試驗

        1日齡童子雞飼以缺維生素D飼糧,到11日齡時,出現維生素D缺乏症,以後隨著日齡增加,罹患隻數亦隨著增加。到第三週結束時,幾乎所有雞隻都患有維生素D缺乏症,且情況逐漸惡化,第四週時,少數雞隻因而死亡。

        雛雞耗盡維生素D對增重、飼料利用效率,脛骨灰分,血漿鈣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之影響,如表2所示。維生素D缺乏組的增重,試驗第一週與控制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二週後,維生素D缺乏組,增重顯著地(P<0.05)低於控制組。以後隨著時間增加,兩者間的差別更明顯。飼料利用效率與增重亦相似。脛骨灰分,缺乏維生素D組在第一週末,其含量下降,與控制組相比,下降差異不顯著(P>0.05)。第二週末,缺維生素D組的脛骨灰分量,比控制組明顯地下降且差異顯著(P<0.05)。其後隨著維生素D之耗盡,缺乏組與控制組間,其下降之差異更顯著(P<0.01)。血漿鈣含量在維生素D缺乏組,第一週結束時與控制組相比,血漿鈣降低顯著(P<0.05)。第二週以後,兩組之間差異程度,有逐漸加大的趨勢。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在維生素D缺乏一週後,缺乏組與控制組相比,缺乏組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顯著下降(P<0.05)。隨著維生素D缺乏時間的加長,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也隨之降低。

表2. 耗盡維生素D對童子雞生長、飼料利用效率、脛骨灰分、血漿鈣及

血漿25─OH維生素D3含量之影響(1)(2)

Item 維生素D3ICU/Kg
200 0
體重

 

 

 

                                          ─────────── g ────────────

1 115±19a 153±12a
2 296±26a 268±23b
3 541±76a 372±68b
4 833±122a 422±101b
飼料利用效率

 

 

 

                                          ────────── 增重g/飼料g───────

1 0.947a 0.942a
2 0.885a 0.754b
3 0.633a 0.335b
4 0.516a 0.311b
脛骨灰分

 

 

 

                                          ─────────── % ────────────

1 38.60±2.06a 37.06±2.00a
2 38.26±2.43a 29.23±2.15b
3 40.53±2.70a 27.77±1.93b
4 42.21±1.54a 27.11±2.89b
血漿鈣

 

 

 

                                       ────────── mg/100ml ──────────

1 10.48±0.76a 9.70±1.18b
2 10.31±0.72a 8.59±1.06b
3 10.24±1.12a 8.28±0.27b
4 10.19±0.41a 7.56±0.91b
血漿25─OH維生素D3

 

 

 

                                         ─────────── mg/ml ──────────

1 7.2±1.8a 3.4±1.6b
2 5.8±1.1a 2.9±0.6b
3 4.0±0.5a 2.6±1.1b
4 4.4±0.1a <2.0b

(1)平均數±標準偏差。

(2)同排數值上標以不同英文字母者,表示差異顯著(P<0.05)。

        維生素D可促進雞隻對鈣的吸收(Migicovsky and Nielson, 1951),以利骨骼生長及動物體的生理需要。雛雞飼以維生素D缺乏飼糧,逐漸耗盡從蛋黃所帶來的維生素D,以致產生維生素D缺乏症,從表2可以看出來,第一週結束時,血漿鈣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顯著下降,表示已開始缺乏維生素D。第二週結束時,所有指標顯示缺乏,表示雛雞從蛋黃所帶的維生素D已消耗殆盡。利用1日齡童子雞飼以缺維生素D飼糧2週,然後分別飼以添加200ICU/Kg維生素D3基礎飼糧及飼以缺維生素D基礎飼糧,加上不同時間長度的10W日光燈照射2週。結果全部雞隻都顯示維生素D缺乏症,生長不良。這表示維生素D缺乏時間較長的雞隻,無法用最低需要量的維生素D劑量或用10W日光燈照射24小時/日來恢復。

        二、試驗1及2

        每個試驗進行3週。試驗1的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3得知,每日日光燈照射時間分別為1、6、12、18及24小時,其試驗結束體重分別為450、524、539、605及702g,隨燈照時間的增加而增重。每日燈照24小時的體重(702g)比控制組的體重(768g)輕,但差異不顯著(P>0.05)。飼料利用效率的情況與體重增加的情況頗相似,增重好的,飼料利用效率也好。日光燈照射的時間長短,同樣影響到鈣代謝率,脛骨灰分量,血漿鈣含量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表3)。因為家禽的排泄物及糞尿混合,由泄殖腔排出體外,而本試驗逕行收集雞排泄物,不另將糞尿分開,故以鈣的代謝率表示,而有別於消化率或吸收率。鈣代謝率隨日光燈照射時間(1、6、12、18及24小時/日)之增長而提高(26.3、32.5、36.2、40.8及43.9%)。每日日光燈照射24小時,雞隻鈣代謝率仍較控制組為低,且兩者之間差異顯著(P<0.05);脛骨灰分含量與鈣代謝率情況相似,日光燈照射時間越長,脛骨灰分含量越高,而每日照射24小時之處理組,其脛骨灰分含量比控制組顯著(P<0.05)地降低。血漿鈣含量隨日光燈照射時間的增長而提高,但與控制組相比,只有每日照射6小時以下者,其血漿鈣含量顯著降低,而每日照射12小時以上各組,則降低的差異並不顯著(P>0.05)。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所有日光燈照射處理組,都比控制組低,但也只有每日燈照6小時以下者,才顯著地降低(P<0.05),而其他各處理組降低差異並不顯著(P>0.05)。

表3. 日光燈燈光對童子雞生長、飼料利用效率、鈣代謝率、脛骨灰分、血漿鈣

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之影響(1)(2)

日光燈燈光(3) 維生素D3 體重 飼料利用效率 鈣代謝率 脛骨灰分 血漿鈣 血漿25─OH維生素D3
hr/day ICU/Kg g Gain(g)/Feed(g) mg/100ml ng/ml

                                                                          試驗1

0 200 768±125a 0.642a 55.5±3.8a 38.45±1.21a 10.23±0.41a 3.7±0.4a
1 0 450±111d 0.433c 26.3±3.7e 28.10±1.86d 8.30±0.68bc <2.0b
6 0 524±94c 0.436c 32.5±1.0d 29.21±1.93cd 7.99±1.11c <2.0b
12 0 539±103bc 0.496c 36.2±2.5cd 31.44±2.08bc 9.27±1.15ab 3.1±0.7a
18 0 605±119b 0.534b 40.8±4.2bc 32.11±1.03b 8.86±0.98bc 3.1±1.5a
24 0 702±129a 0.563b 43.9±2.8b 33.22±1.18b 9.91±1.19a 3.1±0.2a

                                                                          試驗2

0 200 847±161a 0.653a 55.8±2.9a 38.60±1.02a 10.14±1.18a 3.8±0.5a
12 0 516±92c 0.458c 36.8±3.8d 29.50±1.23d 9.35±0.91a 3.1±1.2a
15 0 567±111bc 0.461c 40.2±2.7cd 31.32±1.29cd 9.17±0.58a 3.2±0.7a
18 0 632±126b 0.507bc 44.1±2.0bc 33.99±1.94bc 9.72±1.24a 3.3±1.1a
21 0 576±150bc 0.563b 45.1±3.4bc 34.12±1.92bc 9.95±0.63a 3.2±0.6a
24 0 639±143b 0.546b 47.3±2.9b 35.12±1.56b 9.99±0.62a 3.3±0.7a

(1),(2)同表2

(3)10W日光燈燈光。

        試驗2的結果如表3所示。每日日光燈照時間分別為12、15、18、21及24小時,其試驗結束體重分別為516、567、632、576及639g,大致上隨燈照時間的增加而增加。試驗組的體重與控制組的體重相比,試驗組顯著地(P<0.05)較輕。飼料利用效率與體重增重的情況,大致上一致。日光燈照射時間的長短,不但影響增重及飼料利用效率,而且影響鈣代謝率、血漿鈣含量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表3)。鈣代謝率隨日光燈照射時間(12、15、18、21及24小時/日)增加而提高(36.8、40.2、44.1、45.1及47.3%)。試驗組與控制組間的鈣代謝率相比較,試驗組顯著地(P<0.05)低。脛骨灰分含量與鈣代謝率的情況,頗為一致。試驗組血漿鈣含量隨日光燈照射時間的加長而稍為提高,但所有處理組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大致上與血漿鈣含量的情況相似。

        從試驗1及試驗2的結果顯示,試驗組與控制組比較,增重少,飼料利用效率低,鈣代謝率和脛骨灰分含量少,且差異顯著(P<0.05);而血漿鈣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雖然差異不顯著(P>0.05),但含量亦有較低的趨勢。由以上各種指標來看,童子雞每日接受10W日光燈照射24小時,所合成維生素D3量,雖未能滿足童子雞的維生素D最低需要量,但是確實能使童子雞之增重及脛骨灰分含量增加等,此與Elliot and Edwards(1990)及Edwards et al (1991)之試驗結果相似。

        三、試驗3、4及5

        每個試驗進行三週。試驗3的結果如表4所示,照10W日光燈處理組中,每公斤飼糧中分別添加30、60、90、120及150ICU維生素D3之雞隻平均體重分別為680、789、801、783及803g,飼糧添加60ICU維生素D3似為最理想之添加劑量,與控制組差異不顯著(P>0.05)。但添加維生素D3 30ICU/Kg較控制組的體重為差(P<0.05),表示其不能滿足童子雞維生素D之最低需要量。飼料利用效率與體重增重的情況相似。鈣代謝率,控制組平均是56.1%,而試驗組平均為52.7、53.2、55.9、56.0及56.3%,添加維生素D較低之處理組,其鈣代謝率亦較低,但控制組與試驗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脛骨灰分含量及血漿鈣含量與鈣代謝率,情況相似,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4. 日光燈燈光及維生素D3對童子雞生長、飼料利用效率、鈣代謝率、脛骨灰分、血漿鈣

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之影響(1)(2)

日光燈光(3) 維生素D3 體重 飼料利用效率
hr/day ICU/kg g Gain(g)/Feed(g)
                         試驗3
0 200 798±109a 0.622a
24 30 680±147b 0.554b
24 60 789±110a 0.612a
24 90 801±169a 0.612a
24 120 783±127a 0.615a
24 150 803±148a 0.621a
                                           試驗4及5       
    4 5 平均 4 5 平均
0 200 762±126a 853±170a 808 0.633a 0.625ab 0.629
24 20 698±149a 659±134b 679 0.565a 0.578b 0.572
24 40 756±119a 714±104ab 735 0.603a 0.587ab 0.595
24 60 762±157a 700±90ab 731 0.619a 0.580ab 0.600
24 80 751±119a 760±112a 756 0.612a 0.599ab 0.606
24 100 769±121a 840±171a 805 0.628a 0.630a 0.629
鈣代謝率 骨脛灰分
       試驗3
  38.57±1.12a
56.1±3.8a 36.79±1.19a
52.7±2.4a 38.25±1.24a
53.2±2.5a 38.89±1.23a
55.9±3.2a 38.55±1.26a
56.0±3.2a 38.86±0.47a
         鈣代謝率 脛骨灰分
     試驗4及5
4 5 平均 4 5 平均
56.3±3.4a 55.9±2.5a 56.1 38.53±1.01a 38.84±0.77a 38.69
51.6±1.2a 45.3±3.1c 48.5 37.49±1.53a 34.88±3.91b 36.19
55.3±3.4a 47.1±2.4bc 51.2 38.50±1.66a 37.24±1.15ab 37.87
56.0±2.2a 47.3±2.7bc 51.7 38.52±0.82a 37.41±0.93ab 37.97
56.1±2.1a 51.1±3.6ab 53.6 38.51±0.78a 37.51±1.53ab 38.01
56.4±2.6a 55.7±2.7a 56.1 38.63±1.08a 38.69±1.06a 38.78
血漿鈣 血漿25─OH維生素D3
mg/100ml ng/ml
試驗3
10.30±1.10a  
9.59±1.28a  
9.89±1.25a  
10.40±1.61a  
10.22±1.73a  
10.31±1.09a  
      試驗4及5
4 5 平均 4 5 平均
10.06±0.99a 10.10±1.21a 10.08 4.3±1.5a 4.4±2.0a 4.4
9.28±0.77a 9.24±0.86a 9.26 3.9±1.0a 3.5±3.0a 3.7
9.79±0.79a 9.35±1.08a 9.67 4.2±1.1a 3.6±0.4a 3.9
9.95±0.87a 9.40±0.92a 9.68 4.2±0.7a 4.0±0.5a 4.1
10.20±0.69a 9.52±0.94a 9.86 4.3±0.7a 3.9±0.7a 4.1
9.97±0.67a 10.20±0.58a 10.09 4.4±1.6a 4.6±0.2a 4.5

(1),(2)同表2。

(3)10W日光燈燈光。

        試驗4及5的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試驗4控制組及試驗組之試驗結果的平均體重依序為762、698、756、762、751及769g,而試驗5的平均體重依序為853、659、714、760及840g。試驗4及5的平均體重,依序為808、679、735、731、756及805g。試驗4燈照24小時/日,基礎飼糧添加維生素D3 20ICU/kg,平均體重為698g,在各組中,平均體重最輕,但與各組平均體重比較,差異並不顯著(P>0.05)。然而試驗5在同樣處理下的試驗組,平均體重659,在各組中,平均體重最輕,與各組平均體重比較,差異顯著(P<0.05)。其原因在那裡?據Holick et al (1979)報告,溫度高時,紫外線照射下維生素D3合成效率高,反之,則維生素D3合成效率低。試驗4及5在試驗期間白天平均溫度分別是26.5℃及17.6℃,兩者溫差8.9℃,可能原因在此。由試驗4及5的平均體重來看,大致而言,試驗組隨基礎飼糧中維生素D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加體重,維生素D3添加到100 ICU/kg時,其體重與控制組相似。飼料利用效率與平均體重之情況頗相似。試驗4的鈣代謝率,脛骨灰分,血漿鈣量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大致上,隨著維生素D3添加量的增加而緩慢增加,但各組間差異並不顯著(P>0.05)。試驗5的鈣代謝率,脛骨灰分,血漿鈣含量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也隨著基礎飼糧中維生素D3添加量之增加而提高。鈣代謝率及脛骨灰分量,維生素D3添加量少的處理組與維生素D3添加多的處理組和控制組相比,降低差異顯著(P<0.05),而血漿鈣含量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在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4及試驗5的鈣代謝率,脛骨灰分含量,血漿鈣含量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的平均數,亦隨著飼糧中維生素D3添加量提高而有緩慢提高之趨勢。

        從試驗1及試驗2的結果指出,童子雞每日照射10W日光燈24小時,所合成的維生素D3量,仍無法滿足童子雞維生素D最低需要量。由試驗3、試驗4及試驗5的結果指出,童子雞每日照射10W日光燈24小時,再添加維生素D3 100ICU/kg於基礎飼糧,依增重,飼料利用效率,鈣代謝率,脛骨灰分量,血漿鈣含量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等各種指標來衡量,均能符合台灣低氣溫時的維生素D最低需要量。若氣溫較高時,在10W日光燈不斷照射下,要滿足童子雞維生素D最低需要量,在飼糧中添加維生素D3量,可能少於100 ICU/kg。

        從上述試驗結果得知,衡量童子雞維生素D需要量的指標中,增重,飼料利用效率,脛骨灰分含量及鈣代謝等反應較為敏銳(表3及表4),而血漿鈣及血漿中25─OH維生素D3含量的反應,較不敏感。所以測定維生素D需要量理想的指標是增重,飼料利用效率,脛骨灰分含量及鈣代謝率。

飼料營養雜誌(p.21~31)─吳春利.九三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