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物專欄─美國玉米出口路線

        根據報紙上刊載的消息,在1992年度,美國玉米的出口有四分之三以上是經由美國南端的墨西哥灣。

        該篇報導是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資料,1992年度是指1991年9月1日至1992年8月31日。在該期間內,自墨西哥灣區出口的玉米共達12.1億英斗(相當於307.4百萬公噸),達美國玉米總出口量的78%。根據進一步地分析得知;這些玉米被出口到全世界的67個國家,且以日本和前蘇為最多。

        在同一年度之間,自美國太平洋岸出口的玉米佔總量的19%,經由大湖區出口的玉米佔2%。

        美國玉米的主要生產地位於美國的中西部,俗稱為玉米帶(Corn Belt)。

        根據1991年各該州的玉米生產量的排名順序。該十個州的玉米生產量即佔了美國全國玉米生產量的83.5%。

        現在來看看位於玉米帶的美國玉米是經由什麼運輸路線出口的。

        就穀物的運輸成本來看;水路比鐵路便宜,而鐵路又比公路便宜。因此從玉米產地到出口港(美國邊界)之間,河流越發達的會越佔便宜。

        從玉米帶經由密西西比河順河而下,直到墨西哥灣區的港口,即佔盡地利之便。

        墨西哥灣區呈M字形,左半(在西邊)是德克薩斯灣,包括Brownsville、Corpus Christi、Freeport、Galveston、休士頓和路易斯安那港。右半(在東邊)是路易斯安那灣,包括Tampa、Mobile和紐奧爾良等等港口。

        密西西比河的水道經有關當局的妥善維護,經常保持十二公尺的水深,以利大型船隻通行。玉米產地的穀物經由鐵路運送到河,再經水路送達墨西哥灣確是最經濟的一條路。

        美國玉米出口的第二條路是位於美國西北部的太平洋岸,通稱為PNW,即Pacific North West的簡稱。

        PNW也分成兩部份;即可倫比亞河和Puget Sound。前者包括哥倫比亞河和Willamette河,出口港有Astoria、Vancouver和Portland。哥倫比亞河的水深也有達12公尺。

        Puget Sound地區的港口有西雅圖、華盛頓和Tacoma。港口水深達18公尺,可以容納較大的船隻,唯Puget Sound和美國玉米帶之間有高山阻隔,沒有水路可用,只好依賴鐵路運輸,以致於內陸部份的運輸成本較高。

        美國玉米經墨西哥灣到台灣約需三十天,但是自PNW到台灣則只要十四或十五天,此為太平洋西北岸的優點。

        所謂的大湖區即是經由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五大湖,再經聖羅倫斯水路(St. Lawrence Seaway)出海。此一路線因冬天湖水和河水會結冰,必須關閉三、四個月,故日漸式微。此區的主要港口為Duluth、Superior、Milwaukee、芝加哥和Toledo。

        至於大西洋岸,在穀物出口上自有其重要地位,尤以美國出口到歐洲地區,但因在1992年度之美國玉米出口比例太少,故不再贅述。

        美國玉米的出口管道歷年來有所消長,茲將1980年的情況與1992年的數字列於表1,以供比較。

表1. 美國玉米出口路線的消長

單位:百萬英斗

出口路線 1980 1992
出口量 出口量
太平洋區 366 15 296 19
大湖區 235 9 31 2
大西洋區 370 15 16 1
墨西哥灣區 1,453 59 1,210 78
合計 2,188 100 1,553 100

        從表1可看出;在過去十二年之間,美國玉米的出口路線也有很顯著的變化。從墨西哥灣區出口的從1980年的59%增加到1992年的78%,幾乎增加了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日本、台灣和韓國的進口量增加。

        從太平洋區出口的也自15%增至19%,增加的幅度也很大。主要的原因也是日本、台灣和韓國的進口量增加。

        在同一期間內,自大湖區出口的則自9%降至2%,主要的原因是因該水路在冬季會冰凍,無法使用,以致於諸多不便而被忽視。

        自大西洋區出口的美國玉米更是自15%降至1%,降幅驚人。主要原因是歐洲地區進口美國玉米的數量因歐洲共同體的形成而減少。

        因此,今後美國玉米的出口路線亦將墨西哥灣區和太平洋北區為主。

飼料營養雜誌(p.50~53)─邦輝.九三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