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桃園到屏東

吳郭魚不明死亡

        〔屏東〕去年底台灣地區流行的吳郭魚大量不明死亡案,經屏東縣家畜防治所採檢體化驗後,確定是一種細菌性立克次體物感染症,是台灣地區首見的疾病。養殖業者在發現有此病時,再發病初期可在飼料內填加四環黴素氯黴素抗生素,連續一週以上,但最重要的是向信譽良好的養殖場購買魚苗。

        防治所所長洪信雄表示,去年底台灣地區養殖的吳郭魚發生病害,病情由北部的桃園一直傳染到南部的屏東,又由屏東傳到東部的花蓮、台東等縣。養殖業者大多束手無策,看到魚池的吳郭魚死亡後只有撈起丟掉,不過心中總是不解,吳郭魚的抗病力強,難得有病變,怎會持續性死亡。

        洪所長說,根據調查,不管是黑色的吳郭魚或改良的紅色尼羅魚,都會感染此種立克次體物感染症。在花蓮縣及高雄縣病發死亡的大多是紅尼羅魚,奇怪的是屏東縣病變死亡的是黑色改良的吳郭魚,也就是福壽魚。

        吳郭魚類立克次體物感染症,到底是如何傳給生命力甚強的吳郭魚?洪所長說,到目前為止仍未找出病因,但現在正和學術單位合作研究中。

        洪所長說,經觀察及採驗體發現,大小吳郭魚都有可能發病,病魚食慾會減退,體色失去原有的豔麗外表,游動緩慢,離群魚而獨自緩游,腹部稍微腫脹,鰓部眼睛變紅或蒼白,鱗片脫落,每天死亡十到二十尾不等,持續數十天之久,累積死亡率可達百分之二十到四十。如有其他病原感染,死亡會增加,瀕死魚的脾、腎及膽囊都會腫大。

        他表示,發病的死魚體或瀕死魚最好收集燒燬或掩埋,而發病初期的吳郭魚養殖池,可在飼料內加四環黴素類或氯黴素抗生素,連續投藥一星期以上,可以控制病情。

        他指出,當魚發生立克次體物感染症時,必須注意養殖環境的誘因是否有缺失,如水質不良、餵食不當等狀況。

        他並強調飼養管理的重要性,減少誘因的發生,早期注意養殖池是否有病害發生,且所詞養的種魚避免與病魚體接觸。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買健康的魚苗。

飼料營養雜誌(p.71)─資料室.九三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