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大量繁殖

吃蟳高貴不貴

        省水產試驗所東港分所研究人工大量繁殖蟳成功,主持研究計畫的副研究員鄭金華說,繁殖技術推廣後,消費者可食用到物美價廉的蟳,更可使漁民不再破壞天然資源。

        鄭金華指出,屏東沿海有三種野生蟳苗,以花腳蟳成長最快,白腳蟳次之,紅腳蟳最慢。研究人員捕獲抱卵母蟳,等產卵後放在養草蝦的塑鋼桶育苗,以輪蟲、豐年蝦無節幼蟲為餌料,添加適量藻水(四叉鞭藻)加強餌料營養及穩定水質。再施以微量的打氣及換水,定期添加少量抗生素以控制細菌量,可使育成率大幅提高。繁殖技術可向民間推廣,大量繁殖後,蟳將成為高貴不貴的海鮮。

        水試所東港分所用分格法飼養好鬥的蟳,效果很好,密度提高至每平方公尺可養16隻到36隻,比魚塭養殖每平方公尺一到兩隻高出十到廿倍以上。蟳在養殖過程中自相殘食的現象很嚴重,影響存活率及放養密度,用分格法養殖可防止自相殘食,存活率可提高七至八倍以上。脫下的殼完整乾淨,容易收集加工,做為擺飾或收藏。小格養殖的蟳像住在公寓,脫殼週期容易觀察及追蹤,有利進行各項生理試驗,及開發軟殼蟳的技術;在方格中養的蟳苗比一般池中養殖或自河口捕撈外殼沾滿污泥者乾淨。

        鄭金華說,添加抗生素可明顯提高育成率,但環境水域遭到破壞。業者長久以來以抗生素等樂物來控制細菌量,經年累月,必然使抗藥性增加,使蝦、蟹苗更容易受到疾病侵襲。除了減少污染外,發展有效的淨水方法是當務之急。

飼料營養雜誌(p.110)─資料室.九三年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