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水產服務專欄

養殖池疾病的防治(中)

─疾病發生的處理

        於上期專欄中,我們概略討論了養殖池疾病發生的原因,於這期的專欄我們繼續討論養殖池發生疾病時要如何去處理。

◎疾病的處理為什麼會失敗?

        在討論疾病的處理方法之前,我們先來探討疾病處理失敗的原因:

       1. 治療時機的延誤:

        未能及早發現,及早處理,而延誤治療時機,是疾病處理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尤耳是原蟲性疾病,如卵圓鞭毛蟲或白點蟲的感染,繁殖漫延的速度極快,數天的延誤可能使這些原蟲大量感染,造成體表及鰓組織嚴重受損,在加上二次性的細菌感染,使疾病的處理更加困難。

        2. 病情的判斷失誤:

        魚病的診斷極為複雜,要考慮到整個環境、水質、病原與魚隻個各方面的關係。並不能只靠症狀或病原的檢查就下定論,否則容易誤判,直接就影響到投藥與治療效果。

       3. 疾病處理方法不當:

        疾病處理的失誤大致有:

        (1)藥物的誤用:選擇不當的藥物或任意混用藥物。

        (2)藥量計算錯誤:尤其是藥浴的化學藥品,劑量不足時效果差,劑量過高時會有藥害出現。

        (3)投藥方法錯誤:口服投藥藥劑混合不均,或未能適當處理而於水中散失。藥浴藥劑未先加以稀釋,投藥時濃度不均。

        (4)投藥期任意縮減,使疾病再次爆發,增加處理的困擾。

        (5)任意移動病魚:移池、搬運等緊迫因素,使病情加重,死亡增加,

       4. 天候水質的影響:

        天候水質的變化,除了直接影響到魚蝦本身的生理代謝外,對藥物亦有相當大的影響尤其用來藥浴的藥物,很容易受到水溫,酸鹼值及水色等等的影響。如使用有機磷製劑時,高水溫及高pH,值會使毒性增加,即要減低用量或縮短用藥時間,用藥後水質的變化更常引起其他的問題,如以有機磷製劑殺蟲時,池中死亡的橈腳類等,常會使池塘的肥份增加,使浮游生物大量滋生,易引起水中溶氧下降而影響到魚隻的健康。

        5. 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

        水產動物的疾病到目前還有很多的問題不能解決,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或微孢子蟲病等,尚無有效的藥物可控制,當這些疾病發生時,損失會相當大。

◎如何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

        1.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魚蝦生活在水中,於症狀的觀察上總沒有陸生禽畜那麼方便,往往出現浮頭或靠岸時,病情已相當嚴重了,要及時發現疾病的癥候,惟有加強飼養管理,隨時注意提高警覺心,早期的癥候大致有:

        (1)食慾減退:食慾減退或喪失為一種非特異性的病癥,任何水質的不適或病原的感染皆會引起。

        (2)魚隻於水面跳躍:驚嚇,溶氧不足或體外寄生蟲的感染皆會引起。

        (3)浮頭、呼吸急促或群聚於入水口處:溶氧不足、氨或亞酸酸中毒,或鰓部疾病時會出現。

        (4)於水中閃耀、或於池底、池壁上磨擦魚體:多半因外寄生蟲的感染所引起。

        (5)泳姿異常、漂流或不安群游:水質不適及病原的感染皆會引起。

        (6)體色變黑變暗:任何水質或病原的問題皆會引起。

        (7)魚體消瘦:寄生蟲及其他慢性感染,或飼料的問題。

        (8)體表或魚鰓有白霧狀黏液增生:水質的刺激或細菌、寄生蟲等的感染。

        (9)魚體變曲變形:微孢子蟲或其他病原的感染,或中毒、營養不均衡等皆會引起。

        (10)體表有異常附著物:寄生蟲、水黴或腫瘤。

        2. 正確的診斷:

        魚類的許多疾病症狀大部份類似,有時只靠外表的症狀很難下正確的診斷,必須再配合許多檢查。

        診斷時的流程項目大致有:

        (1)了解整個病歷病情的經過。

        (2)觀察現場環境,池塘大小,放養種類,餵飼狀況等。

        (3)檢查水質。

        (4)取新鮮病材(病魚,垂死魚)做檢查,最好檢查3~5尾以上,以免遺漏或誤判;檢查時除了觀察寄生蟲等的感染程度外,亦要仔細觀察組織病變,以做為診斷治療時的參考。

        (5)綜合所收集的各種資料,才能下初步診斷,決定治療的方法,若尚有疑問時,更要進一步進行細菌分離,組織切片等實驗室的檢查。

        3. 水質環境的改善:

        水質若有問題時,需先改善水質狀況,病死的魚蝦要及時撈除掩埋,防止污染水質,使病情惡化。

        4. 正確的投藥:

        依據病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無論口服或藥浴等投藥,一定要將劑量計算準確,以正確的方法給予(詳細方法請參閱1991年11月及12的龍門水產服務專欄)並注意投藥期間一定要足夠,不要冒然停藥,以免病情又惡化

        5. 加強飼養管理,追蹤療效:

        治療期間除了需停料或減料外,更要密切注意病魚的變化與水質的變化,追蹤治療效果,必要時需進一步檢查或更改治療的方法。

◎疾病發生時的緊急處理

        疾病治療的目的是在減少魚蝦的死亡,以確保收益,用藥物來消滅病原蟲或病原菌時需要時間,有時可視為一種後續的輔助處理,重要的是在疾病發生時的緊急處理,以延續魚蝦的生命,減少死亡的發生,我們才能有機會有時間以藥物來治療疾病。

        1. 禁食或減料:

        飽食的魚蝦較容易受到環境或疾病的影響,適當的禁食或減料,可減少疾病的惡化,降低死亡率。

       2. 加強打氣:

        病中的魚蝦,鰓組織多半有病變,能加強氧氣的供給,可提高魚蝦的存活力。

       3. 流換水:

        水源充足的地區,可增加流換水以改善水質,但要注意水質、水色的變化,防止因變化過大,反而造成不良的影響。

       4. 大鰻素或蝦旺的使用:

        若因天候,水質緊迫所引起的問題,直接於水池中使用1ppm的大鰻素或蝦旺,可增加魚蝦的抵抗力,減少緊迫傷害。

◎其他注意事項

       1. 養成記錄習慣:

        飼養日誌的記錄,可幫助我們瞭解整個飼養的經過情形,水質的變化與用藥狀況,於疾病的診治上有很大的幫助。

        2. 資訊與經驗的吸收:

        平常多注意飼養管理及疾病各方面有關的資訊,了解疾病與用藥的原理,以累積經驗。

        3. 注意緊迫的影響:

        捕撈、移池或大量換水所引起的緊迫,常會使症狀加重,死亡率增加,於疾病處理時需特別注意避免。

        4. 嚴守停藥期:

        每一種藥物的使用,皆有其他須遵守的停藥期,於這期間不能出售,以免有藥物的殘留。

飼料營養雜誌(p.107∼110)─龍門水產、九四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