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場之基礎管理

一、前言

        肉雞之育成,近年顯著成大規模。此點歸因於發育促進之育種改良及改善飼料效率之處亦很大。在歐洲有一個月生產70萬隻之肉雞,以某一貫肉雞公司之野外成績為例,如表1所示。

表1. 歐洲之大規模肉雞一貫作業之成績例

形質 1977年 1990年
屠殺日齡(日)

生體重(g)

F.C.R

斃死率(%)

41.9

1,529

1,891

3.11

39.9

1,615

1,865

4.72

        以此表來看,斃死率以外之形質,全部在所期待之方向前行。斃死率增加,或許與快之增體速度有關連。

        在肉雞生產農場之實態下,肉雛雞之斃死尖峰,是在3~5週齡之間。且損耗雛之約40%,為突然死綜合症狀(SDS)。

        此SDS亦叫Flipover Disease。這與血液循環系統有關連。

        在斃死後之剖檢,胸部肌肉及腎臟,常見出血,且肝臟可見脂肪浸積。據報告,肉雞給與碎粒料,粒狀飼料時,起因於SDS之斃死比與全粉料增加。自此點報告者認為SDS非起因於急速之增體,而是有某種未知之要因,使斃死增加。

        下列之試驗結果,與對照相較,斃死之程度與發育之速度可能有關連。有比較兩種不同發育速度之雞種,據此,發育速度較快之雞種,其斃死率較高。

        對於此點,自經濟性面考察來看,縱今斃死較多,但飼育增體快速之雞種,有較有利之論評。

        有出現若肉雞之最初1週間,給與低濃度之飼料,能否減少斃死或尤其是育成全期。能否減少SDS之假設,並賴此營養對應,若能巧妙改善肉雞之成績,有經濟性爭論。

        以下為此目地之試驗內容:

二、試驗方法

        以平飼作4次試驗。設置兩飼料區,1區各使用200隻之商業性肉雞(雌、雄各50%)。飼育密度為給餌開始時每m219隻,給餌方法及飼料組成,如表2,表3所示。

表2. 給餌方法

給餌期間(日數) 對照區 試驗區
1.─5./7

 

6./8.─33

 

34.─36.

 

初期用飼料

(粒料)

育成用飼料

(粒料)

育成用飼料

(休藥,粒料)

初期用飼料

(粒料)

育成用飼料

(粒料)

育成用飼料

(休藥,粒料)

表3. 飼料組成

  初期用(粒料) 初期用(粉料) 育成用(休藥粒料)
代謝熱能(MJ)

粗蛋白質(%)

澱粉(%)

糖分(%)

粗脂肪(%)

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胱氨酸(%)

離氨酸(%)

鈣(%)

磷(%)

鈉(%)

12.4

23.3*

38.6*

3.6*

5.5*

0.48*

0.85*

1.30*

1.10*

0.82*

0.15*

11.4

17.5*

35.9*

4.5

5.9

0.36

0.70

0.90

1.20*

0.76*

0.17*

13.5

22.8

33.0

5.0

10.3

0.50

0.90

1.30

0.90

0.70

0.15

*為分析值,其他為計算值。

        對照區為西德之通常給餌方法。試驗區之初期用粉料。為常用於蛋雛雞,用到8週齡前之飼料。

        在育成期間之36日間,不包括孵化日及屠體處理日。每天記錄斃死率,另記錄SDS引起之損耗。

        除前述之平飼試驗之外,在肉雞生產農場亦作野外試驗。這是使用1棟收容14,800隻之2棟。供試雛雞為來自同一雞群。各雞舍之收容密度為1M227隻,1棟作對照,另1棟作試驗區,飼料同於前述之試驗。

三、結果

        1. 自初期用飼料,改換為育成用飼料之時點,飼料食下量,對照區(高濃度飼料)有122.1g(100%),試驗區(低濃度飼料)為120g(98.3%),不見顯著差。

        2. 關於體重,對照區為142g(100%),試驗區為118g(84.5%),試驗區明然體重較小。因此,飼料要求率為0.86(100%)對1.02(119.6%),試驗區較劣。

        3. 但有育成終了之時點,如表4,表5之所見,這些之相互關係有異。

表4. 平飼試驗(36日齡)

  高濃度初期用區 低濃度初期用區
反覆數

體重(g)

飼料食下量(g)

F.C.R

36

1,533(100)

2,626(100)

1,713(100)

36

1,478(96.4)***

2,566(97.7)**

1,736(101.3)

**P≦0.01。

***P≦0.001。

表5. 斃死率(平飼,至36日齡)

  高濃度初期用區 低濃度初期用區
反覆數

斃死率累計

SDS

其他

36

3.66

1.46

2.20

36

2.83*

0.94**

1.89

**P≦0.05。

***P≦0.01。

        體重依然以試驗區較小,但飼料食下量較少,此故,在飼料要求率,為1,713(100%)對1,736(101.3%),數值大約相似。

        4. 在低濃度之試驗區,如表5所示,因SDS引起之損耗,明然減少。

        野外試驗之結果,亦與上述之平飼試驗之結果一致。

四、考察與經濟性檢討

        自以上之一連串試驗結果考察,使肉雞之初期發育緩慢,亦即緩慢開始系統,為減少因SDS引起斃死方法之一。

        斃死尤其是SDS之發生率,在增體快速之雞種,與第1週之發育速度有關連。據一項之試驗,有報告生物素缺乏,關連肉雞之SDS。

        初期用飼料兩區均有每Kg添加50meq之生物素,著者之試驗,多半有去除生物素缺乏。

        試驗之肉雞第1週之增體,之所以較少,是因給與組成不同之飼料所致。多半,在低濃度飼料之甲硫氨酸/胱氨酸及離氨酸水準,較低,成為遲發育之主要原因。

        試驗區之初期增體雖不利,但其負面之一部份,卻在育成期取回,但在36日齡之時點,慢開始(Slow start)之給餌方法,不是50g之體重,要使達同於對照區之出荷體重,必需再多延長飼育幾天。

        在評價Slow start系統之經濟性,例如,宜求出扣除飼料及雛成本之收益。表6示出野外試驗之成績,表7示出經濟比較(粗收益)。

表6. 野外試驗成績(至36日齡)

  高濃度初期用區 低濃度初期用區
體重(g)

飼料食下量(g)

F.C.R

斃死率(%)

1,483(100)

2,666(100)

1,798(100)

3.72(100)

1,432(96.6)

2,569(96.4)

1,794(99.8)

2.68(73)

表7. 扣除飼料費,雛成本之粗收益(DM/隻)

  高濃度初期用區 低濃度初期用區
收益

初期用飼料

育成用飼料

雛成本

2,954

0.092

1,853

0.55

2,872

0.072

1,810

0.55

粗收益 0.459 0.440

價格:2.00DM/Kg生體。

            0.75DM/Kg高濃度初期用飼料。

            0.60DM/Kg低濃度初期用飼料。

            0.74DM/Kg育成用飼料。

        以這來看,顯示使用現今之標準高濃度初期用飼料,較有利。

        但就斃死率來看,賴操作飼料之營養濃度,可明然使減少。自經濟性見解,這種方法在西德之價格關係之現狀,似乎沒有總合的優點。莫如,利用高性能之肉雞及種,使發揮最高之潛在性產肉性能,才能達最大之經濟性優點。

飼料營養雜誌(p.90∼95)─陳厚基、九四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