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熱帶種母豬之配種月份

與繁殖能力之研究

        受胎率、配種分娩率和受胎分娩率之實際觀察值,瞭解到杜洛克品種之繁殖能力或其受胎率若欲求改善,則應著重於改善其受精率和早期胚之存活率。欲改善其受精率則應注意發情之觀察和人工授精配種適期之抉擇,配種後之母豬理應儘量減少再接觸到公豬和減低飼料熱能之供給為宜。

        品種間產仔能力和出生仔豬存活情形,亦列於表4。約克夏品種之出生總產仔數10.4頭顯著地高於藍瑞斯品種(9.6頭)和杜洛克品種(9.1頭)(P<0.05)。約克夏和藍瑞斯母豬所分娩之出生活仔數分別為8.3和8.1頭,均顯著地高於杜洛克母豬之7.6頭(P<0.05)。根據鄒等(1987)分析國內參與種豬場內檢定計劃之六個民間純種豬場,於民國70年至74年所收集的6887胎資料顯示,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品種之出生仔數分別為8.14、7.79和7.06頭。本研究中約克夏和杜洛克品種之出生活仔數均高於鄒等(1987)所列兩種品種之出生活仔數約0.5頭,而藍瑞斯品種則均有8.1頭的活仔豬出生。

        藍瑞斯、約克夏和杜洛克品種間出生時仔豬存活率分別為84%、80%和84%,三者無明顯地不同(P>0.15)。出生時仔豬存活率可間接地供胚存活率之參考,雖然有些死胎在懷孕中會被吸收或形成黑子而不可辨,但亦包括一些活胎在分娩過程因缺氧窒息而死或出生後脫離胎衣困難而死的。出生時仔豬存活率作為胎存活率之估值時,通常會偏高,因存活胚著床發育成胎的數目一定較出生時總產仔數為多,各品種胎存活率估算值均較出生時仔豬存活率為低。應用本研究中估算方式來預估胎存活率,亦顯示三品種間無顯著地不同。在種豬場僅記錄出生後48小時的活仔豬之飼養管理系統時,可應用本研究所提議之方式來估算胎存活率。

       Ⅲ、影響母豬繁殖性能的環境因子

        表2和表3所列各繁殖性能在不同配種月份之變化,若以圖表示時,橫軸代表配種月份,縱軸代表繁殖性能的場平均百分率或頭數。並將等長橫軸的圖1置於其上,以對照其繁殖性能與環境因子在不同的配種月份是否有相關的變化。估算受精率,受胎率和胚存活率並未隨配種月份之溫濕度改變有所明顯之關連性存在(圖4)。為進一步探討台灣高溫潮濕對精、卵和胚之發育影響程度,在不同配種月份中,應實地採集排卵數,受精卵數和著床胚數之資料加以印證。根據出生總產仔數和活仔數在各配種月份分佈狀況,顯示季節對順利分娩母豬可能的熱緊迫並不明顯。

94年3期p30.GIF (11653 bytes)

        估算胚存活率和實際分娩率有季節性變化(圖5)。在平均每日最低溫高於年平均溫的六、七、八月份中配種的母豬,其實際分娩率顯著地低落至60%以下,九和十月份中配種的母豬,其分娩率亦未見改善,直至十一月份其月平均溫度低於年平均溫度時,該月配種的母豬受孕分娩率才獲得改善。資料暗示純種母豬的配種月份為高溫潮濕的月份情況下,其胎存活率和分娩率均受熱緊迫影響甚巨;但若配種月份為熱緊迫時節後的九和十月份,其生理狀況已受熱緊迫的影響而使子宮著床環境受到改變,進而導致胚胎著床不健全的全胎流產。高溫潮濕月份來臨前配種的母豬,其分娩率下降之可能原因為其懷孕中或末期正處於熱緊迫月份。據Love(1978)於澳洲中東部豬場調查結果顯示母豬處於21.6℃至34.2℃環境下,其分娩率因熱緊迫呈下降現象,並推測分娩率下降導因於胚死亡。綜而言之,若純種母豬在高溫潮濕的月份前一至二月,高溫潮濕的月份或高溫潮濕的月份後一至二月配種,其胎存活率和分娩率均將受到影響,甚至有降低20%至25%之多。出生時總產仔數和存活率均未受季節變化而有明顯之改變(圖4),推測國內種母豬在熱緊迫下分娩率低落之主因可能為胎成長受限制和死胎所致的全胎性流產。

94年3期p31.GIF (12138 bytes)

        綜合以上結果顯示母豬繁殖效率之影響因素,可藉助於環境溫度之記錄和配種分娩記錄,推測出熱緊迫的月份和其可能的關連性。母豬對熱緊迫之承受性可因品種不同而有些許差異,但均呈一致性的季節性變化。在高溫潮濕的月份中,母豬有可能因食慾不振所致的胎兒發育不良狀況而導致中途性流產仍需進一步探討。本研究所述之分析模式,不僅可供種豬群繁殖性能評估用,且可建立亞熱帶飼養管理母豬之環境指標。

誌謝

        作者感謝國家核心種豬場南場工作同仁和檔案資料管理同仁多年來的協助,特此誌謝。

        參考文獻從略(感謝台灣省畜產試驗所資料提供)。

飼料營養雜誌(p.29∼32)─林正章.黃鈺嘉.高瑞娟.吳明哲、九四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