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豬的餵飼量以改善不孕症

        任職於澳大利亞Sydneyk大學的Bob love博士在最近一次的澳大拉西亞豬隻科學協會(Australasian Pig Science Association;APSA)的兩年性會議中針對季節性種畜群不孕症的問題提出一項改善性的簡易飼養策略。

        Bob love博士指出,每當夏季轉秋季時,母豬及女豬群畜就會碰到持續性不孕症的問題,因而建議我們:在配種之後緊接的一段期間內應該供予額外的飼料量;亦即,於開始懷孕起的四週內提供受孕母豬全量任食或近於未限制量的飼料量。

        Bob love博士在APSA會議中也告訴我們說,通常澳大拉西亞對於母豬所採用的飼養方法是:母豬懷孕早期大約只餵予任食量的50~60%之飼料量。但從結果顯示,在群畜關養(grouphoused)的方式下,配種母豬採任食飼養較限制飼養群的受孕率為高。

        Bob love博士解釋說:我們必須根據季節性的不同來調整豬隻的飼養策略,因為額外的飼料供給非但可以改善夏末配種的繁殖性能,甚至也能提高繼冬末至次年春季期間採低基準攝取飼養下的分娩率。

        由澳大拉西亞的維多利亞州及昆士蘭州的由商業畜群中比較懷孕期之頭四週供予低飼料允差量(熱能相當於22~26焦耳),及高餵料量或任食量(每隻母豬每日大約44焦耳)的研究資料顯示:當母豬於夏末或早秋配種後,餵予低允差量的飼料時,從這兩州記錄得到的分娩率分別為50%及71%。但若是餵予高餵料量或任食量時,則分娩率則分別提高到73%及81%。

        然而,當重覆進行冬末配備,並採用懷孕至第七週偵測母豬假定分娩率的測試時發現:維多利亞州的母豬無論是餵予低量或高量的飼料,其分娩率並無差異;但是,在昆士蘭州的測試結果卻顯示有顯著性地差異且支持限制式的飼養,亦即採低基準飼養組的分娩率為92%,而採任食飼養組的分娩率則降到85%。

        當檢定昆士蘭州母豬群再配種的百分率時更能證實季節性對母豬繁殖性能上的影響力,但是卻無有力的證據可說明飼料量對於繁殖性能的影響性。當秋天母豬給予任食時,其中有11.3%的母豬在24天之內又重覆發情,其它有4.1%的母豬於25~36天重發情,而有1.9%的母豬會在36年以上重發情。而低飼料的飼養組則有8.1%的母豬在24天之內重發情,8.4%於25~36天內重發情,有8.4%於36天以上重發情。同樣比照使用在冬季月份時之實驗結果為,給予任食的母豬有7.5%在24天之內重發情,1.3%於25~36天之內重發情,而有5.4%在36天以上重發情;而限食餵養組則有2.8%於24天之內重發情,而有0.8%於25~36天之內重發情,此外有3.7%在36天以上重發情。

        Dr. Love指出:依理論上而言,懷孕早期給予高飼料攝取量的飼養方式可能會對胚胎的存活率造成不良的影響,尤其是女豬。當我們根據配種後飼料給予量來測試女豬的分娩成績作研究時,則這種理論就並不一定獲得肯定。在這項實驗中,女豬採高飼料餵予量之平均出生存活仔豬數為9.4頭,死產仔豬數為0.5頭;而餵予低飼料組的平均出生活仔豬數則為9.7頭,死產仔豬數為0.8頭。

        Dr. Love說:「因此,我們相信:懷孕早期給予任食飼養確實可以改善季節性的不孕症。雖然,我們一直嘗試限制在配種後的前四週給予任食飼養;但若是我們將目標轉移為:縮短這段時間為配種後的10~20天的話,或許還會更理想些。」

        「從這項策略所獲利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動物能量攝取的增加,但事實上也可能是由於任食動物牠們可以從進食上『感覺』到『飽食』及『滿足』!」

        從餵飼量及季節不孕症的生物學環來看,或許可藉由大腦所分泌的光誘導荷爾蒙(light-induced hormone)來剖析兩者之間的關係。在APSA的會議中Dr. Love提到,由研究中的證據認為:當母豬的血流中含高量松果腺素(melatonin)荷爾蒙時,易促使母豬處於維持懷孕的失敗。我們失道母豬在夏季時的懷孕期間會分泌高量的松果腺素;此外,從最近澳大拉西亞對發身前女豬進行的研究得知,在限食的情況下動物體會分泌更多的荷爾蒙。

        更主要的是,實驗中『限食影響松果腺素分泌』的現象,唯有當實驗環境處於類似夏季的長光照日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因此,在實驗中,當光照時間較短時,則限食並不會影響松果腺素的分泌。由這些的結果我們於是可以推斷:限制新近配種的母豬及女豬給予半量的任食量之一般的常例,會因為荷爾蒙的分泌過高,無法維持懷孕;因此,對於夏末的懷孕率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飼料營養雜誌(p.72∼73)─路德、九四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