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基酸有效性應用對降低

豬排泄物氮量可行性探討

        近年來,在飼料配方─尤其是胺基酸方面快速的發展,人們對飼料中胺基酸成分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飼料配方人員在調配家禽或豬飼料時不再只考慮粗蛋白質之最低需求量,隨著合成的離胺酸、甲硫胺酸、羥丁胺酸與色胺酸等之供應逐漸的增加,使我們愈來愈能夠從更多種單味原料中調配出高品質飼料,以有效性胺基酸為基礎擬定飼料配方可以在不超過配方成本下滿足動物的營養需求量,未來的趨勢也將朝此方向發展,正確的利用這些技術將確保配方符合禽畜之需求量與最高經濟回收效益,使配方不足或配方過高的情形減至最少,同時因排泄之廢物量減少,公害問題也相對減少。

        由於豬糞尿廢水以有機物污染為主,並且含有高濃度的氮與磷,豬糞尿廢水經由固液分離、厭氣處理、好氣處理後放流水仍含有高濃度之氮(一般為200~40mg/l)、磷(約20~100mg/l)會造成所謂「優養化(Eutrophication)作用,引起藻類大量繁殖,在先進國家放流水水質有規定含氮限量,雖然利用生物處理法可去除豬糞尿廢水中部分之氮,但如何從營養觀點來降低排泄物中氮含量才是根本解決問題之道,也是從業人員應研究之方向。

        減少氮排出量之方法有飼料中胺基酸平衡、添加合成胺基酸以降低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階段式飼養及減少影響蛋白質及胺基酸消化率之因子及適當能量等,一般胺基酸需要量是以總胺基酸為依據並未把有效列入考慮,胺基酸有效性指的是它們在細胞層面的消化、吸收與利用以提供動物體合成蛋白質和生長。目前有數種方法可評估胺基酸的有效性,一般多採用消化率測量法來評估有效性,在豬隻方面則常用迴腸之表面消化率測量值,按照有效性胺基酸基礎來配方能達到降低飼料粗蛋白質量,減低氮排泄量並提高生長性能之目的。(感謝台灣省畜產試驗所資料提供)

飼料營養雜誌(p.86)─林義福、九四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