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豬隻營養需要之探討(下)

參、夏季豬隻營養需要之調整趨勢

        豬隻攝食量因外界溫度之升高而下降是不容置疑的;而體重愈大的豬隻,其所受的影響愈大,因此高環境溫度對豬隻營養方面影響最大的當為體重較大的肉豬後期(60kg以後)以及母豬和公豬。

一、肉豬後期營養需要量之調整

        60kg以後的肉豬生長後期階段,由於豬隻的食慾通常都超過了蛋白質蓄積量的需要,所以不宜再採任食,而須稍微限食,以避免過肥,影響屠體品質。Campbell(1985)等指出肉豬後期階段的豬隻每天熱能攝取量在7,600kcal以下時蛋白質蓄積量會隨著熱能攝取量之增加而增加;此後如熱能攝取量再提高至8,604kcal,則其蛋白質蓄積量維持恆定:雄性肉豬約為130g/d,雌性肉豬約為102g/d,此結果同時亦顯示,當可消化能攝取量超過最大蛋白質蓄積量之所需時,則飼料效率變劣,且屠體亦增加肥度(表九)。台灣地區肉豬後期(60kg以後)平均隻日飼料攝食量為2.4kg,以攝取7,600kcal/DE計算,則飼料中熱能含量應為3,166kcal/kgDE。而飼糧中離胺酸之含量,可由表十之各種不同情況下的最適當比例得知,每日需攝取20.672g換算為飼料成分含量為0.86%,較飼養標準為高(18.2g及0.70%)。

表九、熱能攝取量對48~90kg之公豬(M)和母豬(F)性能之影響

  DE攝取量,kcal/天
(5401) (6310) (7576) (8604) 任食*
 

蛋白質蓄積量(g/天)

 

M

 

F

69.4

 

63.4

94.8

 

84.5

129.5

 

103.0

130.0

 

102.0

132.0

 

99.0

 

每日增重(g)

 

M

 

F

418

 

358

576

 

552

793

 

654

842

 

742

884

 

795

 

飼料:增重

 

M

 

F

3.9

 

4.6

3.4

 

3.6

2.9

 

3.4

3.1

 

3.5

3.5

 

3.6

 

體脂肪(g/kg)

 

M

 

F

203

 

293

249

 

332

257

 

353

315

 

368

333

 

397

*每日之任食熱能攝取量,公豬為(9512 kcal);女豬為(9058 kcal).

  資料來源:Campbell et al., 1985

表十、對不同瘦肉組織生長潛能、豬隻之建議有效離胺酸與熱能比值(g/1000 kcal)

"未選拔" "平均" "高度選拔"
M F C M F C M F C
教槽/離乳(4週離乳) 2.72 2.72 2.72 3.14 3.14 3.14 3.35 3.35 3.35
生長豬(20~50kg) 2.51 2.51 2.30 2.72 2.72 2.51 3.14 3.14 3.14
肥育豬(50~90kg)

任飼

限飼

 

2.30

 

2.30

 

2.09

 

2.30

2.51

 

2.09

2.51

 

2.30

 

2.72

 

2.51

2.72

 

2.30

2.51

預期性能(出生~90kg)

增重(g/天)

P2(mm)

 

<520

<14

 

520-580

<14

 

>580

<14

M=公豬,F=女豬,C=閹公豬

資料來源:Batterham et al., 1990

二、母豬營養需要量之調整

        母豬的營養重點在於長期繁殖性能之維持,因此在懷孕階段母豬增重應予提高,而泌乳階段之失重應予降低,才能獲得飼養上之利益。

        (一)哺乳期:

        母豬在哺乳階段常因養份透支而失重且因熱緊迫而攝食量減少,致使下一胎之胚胎存活率受影響,使用年限降低,造成養豬場之困擾。因此哺乳期母豬應予以最大之餵飼量,以減少失重。據Fuller and Mora(1973)等指出,在高環境溫度下攝食量低時,添加脂肪在飼料中除了可增加其消化能濃度之外,其食餘熱也較其它能量食物為低。台灣地區飼養標準建議隻日熱能攝取量為16.8Mcal DE(攝食量5.10 kg),換算每公斤飼料含3,300kcal/DE(ME 3150 kcal/kg),而事實上台灣地區200公斤母豬平均攝食量不超過4.5kg(14.85 Mcal/DE),其熱能攝取量有不足之嫌,應調整為3,450 kcal/kg。又最近哺乳母豬在配方上,非常重視蛋白質和主要胺基酸之需要。飼養標準建議蛋白質含量為15%,攝食量為4.5kg,換算每日攝取蛋白質為675g,應調整為16%,每日得770g以上才足夠需要。Stahly(1990)等指出母豬離胺酸攝取量,若由每日25g增至55g,可使母豬哺乳期失重由19.3kg減到4.5kg,而使仔豬每窩增重增加至10kg(表十一)。King(1993)等,指出哺乳期離胺酸含量由0.4%增加到1.6%時可使乳中蛋白質量提高,也使得氮平衡(圖五)。NRC(1988)建議哺乳母豬離胺酸需要量為0.45~0.69%,而Speer(1990)建議量為0.64%,台灣地區飼養標準(1990)建議量為0.7%,應調整為0.8%(35.7g/4.5kg)較宜。

表十一、哺乳母豬離胺酸攝取量對其成績之影響

離胺酸攝取量(g/d) 25 35 45 55
母豬頭數 25 25 25 25
每胎頭數 11.4 11.6 11.3 11.6
母豬失重(kg) 19.3 13 7 4.5
仔豬離乳重(kg) 5.7 5.8 6.1 6.4
每窩增重(kg) 40.1 41.7 44.6 50.1
離乳14天後母豬發情率(%) 81 84 88 83
離乳到發情之間距(d) 5.3 5.0 5.2 4.0

Stahly et al.(1993)

wpeC8.jpg (19931 bytes)

        哺乳期不同的飼料餵量間接的影響到下一胎懷孕早期胚胎的數目和存活率。Baidoo(1989)指出哺乳期低餵飼量的母豬,受懷孕期飼料量高低之影響很大(見表十二)。

表十二、懷孕與哺乳期飼料採食量對胚數和存活率之影響

泌乳期飼料量(公斤/日) 6 3
懷孕期飼料量(公斤/日) 3.6 1.8 3.6 1.8
母豬頭數 28 28 25 24
胚數目 13.8 14.5 13.1 11.5
胚存活率(%) 80.6 84.6 75.8 67.4

        又Nockles(1986)指出過量的Vit E可促進幼年家畜和家禽的免疫反應或疾病抵抗力,並經由抗氧化之效果,而改善屠體的保存品質。因為豬隻抗體無法由胎盤提供胎兒,同時初生仔豬身體並沒有Vit E的儲存,小豬出生後可由吮初乳使得血中Vit E增加(見圖六)。又據Doucak(1974),Urvanova to toulova(1975),Machadonot、Graves and Curtis(1987)等均指出當母豬暴露在高溫度下,初乳含較低的IgG。所以英國哺乳母豬料中有Vit E提供到每公斤飼料中含60~100mg的現象,教槽料或仔豬料有提供Vit E到每公斤飼料含量150~250mg的狀況。

wpeC9.jpg (20116 bytes)

        (二)懷孕期:

        懷孕期之攝食量亦不容忽視,據Salmou Lepapneur and Kerat(1962)報告指出:懷孕期攝食量高,導致哺乳期攝食量低下(表十三)。據Williams and Mallan(1989)指出:分娩時體脂肪含量影響到哺乳期攝食量(表十四)。因此懷孕期之給飼量亦應慎重,以防母豬過肥。目前平均攝食量為每日1.8~2kg。林(1991)等指出:在母豬在懷孕第60天給予能量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兩者皆有提高仔豬出生重,增加母豬懷孕期增重和出生仔豬的存活數之效果。台灣地區飼養標準建議隻日熱能需要量為6,200~6,800kcal/DE,即DE3,100 kcal/kg,夏季懷孕母豬攝食量一般均低於2kg,致飼料中DE含量應高於3,100kcal/kg較宜;日本飼養標準(1993)對於懷孕母豬的蛋白質與離胺酸需要建議分別為248g及10.8g;而台灣地區飼養標準(1990)則對於懷孕母豬的蛋白質與離胺酸需要建議為240g及9.0g。

表十三、懷孕期母豬餵料量對哺乳母豬攝食量之影響

懷孕期餵料量(公斤/天) 哺乳期攝食量

第一胎(公斤/天)

 

第二胎(公斤/天)

1.6 5.9 5.9
1.8 5.7 6.1
2 5.8 5.9
2.2 5.2 5.2
2.4 5.2 4.8
2.6 4.9 4.7

註:資料來源Harker & Mullan(1989)。

表十四、哺乳母豬體組成對攝食量之影響

配        種         時

體重(公斤)

P2(背脂厚度毫米)

 

112

20

 

108

18

 

105

20

 

108

19

分        娩         時

體重(公斤)

P2(背脂厚度毫米)

 

183

41

 

181

30

 

168

37

 

167

26

哺乳母豬攝食量

飼料量(公斤/天)

可消化能(百萬焦耳/天)

 

3.12

44.3

 

3.18

54.1

 

2.77

39.9

 

4.47

63.5

註:資料來源Williams & Mullan(1989)。

三、公豬營養需要量之調整

        種公豬營養著重於提高其精液品質和良好的健康狀態。據Yen and Yu (1985)報告指出:能量攝取高低對種公豬精液性狀有某種程度的影響,但差異不顯著。不同蛋白質攝食量對精蟲密度與總數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且差異顯著,由表十五得知種公豬每日需要攝取熱能8,000 kcal/DE及280~380g(以320g為佳)之粗蛋白才能獲得良好之精液品質。

表十五、能量與蛋白質用量對種公豬精液狀之影響

項目 DE,Mcal/日 蛋白質量,g/日 顯著水準
6.7 8.0 200 240 280 320 340 380
精液量,ml 187 201 158 221 198 177 193 204 NS
精蟲密度,10^6/ml 309 334 283 239 356 372 337 338 **
精蟲總數,10^9/次 54 61 43 47 61 62 59 64 **

註:資料來源Yen & Yu(1985)。       

        又據朱等(1985)之報告指出:飼料中添加高量之離胺酸,對種公豬精蟲密度有相當程度之好處,改善精蟲密度將近20%。另外添加甲硫胺酸對種公豬之性慾增加約三分之一(見表十六)。由於有些豬場因操作上之困難而無製備種公豬專用飼料,以母豬料充用,由於有些營養需要的不同,可能導致公豬過肥,精液品質差,性慾差等問題,應予重視。種公豬每日攝食量為2.2~2.4kg,其飼糧應含DE 3,636~3,330 kcal/kg及CP 14.5%以上。

表十六、添加胺基酸對種公豬精液及性慾之影響

項目 對照組 +離胺酸 +甲硫胺酸 +離、甲硫胺酸
精液量,ml 346 238 370 249
精蟲密度,10^6ml 86 103 84 105
精蟲總數,10^9次 29 24 23 25
性慾評分 3.34 4.06 4.46 3.79

註:資料來源    朱、鄭和顏(1985)

肆、結論

        一、台灣地區南北二地氣候之差異將造成南北二地養豬場對於飼養標準使用上適應性之疑問,各地養豬場在夏季如何調整豬隻營養需要之給予量是養豬場獲利之關鍵。

        二、豬隻夏季營養之調整趨勢:

        (一)肉豬後期每日可消化能之攝取量以7,600 kcal為宜,而離胺酸日需20.672g,即飼糧中含0.86%為宜。

        (二)懷孕母豬飼糧DE含量為3,100 kcal/kg以上,蛋白質及離胺酸日需240g及9.0g以上;泌乳母豬飼糧DE含量為3,450 kcal/kg以上,而蛋白質及離胺酸之含量應為16%及0.80%以上較宜。

        (三)種公豬隻日應攝取DE 8,000 kcal及粗蛋白質320g為宜。

        三、對於豬隻夏季維生素和礦物質需要量方面之問題雖未予討論,但我們可以推測,豬隻飼料中維生素及礦物質之需要量應隨其蛋白質需要量之提高而提高,此因受攝食量之影響所致。

        四、影響豬隻營養之需要,不單是高環境溫度,尚應包括甚多之因素,諸如:品種和性別管理和環境,飼料和加工,疾病和免疫……等。由於這些因素均會單獨或交互影響豬隻營養之需要量。

        五、夏季豬隻飼養欲達到最大的飼養效果,除了調整飼糧濃度外,亦應儘量設法提高其攝食量,諸如母豬之濕飼,及肉豬添加甜味劑等措施。(全文完)

飼料營養雜誌(p.62∼70)─蔡宗政.九五年第七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