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黴菌毒素、黴菌毒素症】與其防治(五)

b. 對豬隻之影響:

        *對生長中豬隻之飼料效率降低10-20%,死亡率增加5-10%,尤其是幼小仔豬情況更嚴重。

        「Microbes to Fight Mycotoxins」

        Canada,University of Guelph, P He et,

        Feed Int'l., Vol. 14,N8, 24. Aug. 1993;

        其以污染「嘔吐黴菌毒素(Vomitoxin)」

        4.8 ppm 飼料,對28日齡約克夏仔豬,

        做為期14天的試驗結論:極顯著降低每

        日增重57%、減少攝食量25%及降低飼

        料效率45%。

        *造成豬之黃膽症。

        *引發抗生素治療無效的「黴菌性小豬下痢症」。

        *肝、腎、腸出血及急性中毒而死亡。

        *若慢性則造成呼吸道水腫、淋巴節呈水樣狀,後大腿內側肌肉出現血斑。

        *引發母豬繁殖障礙:

        (1)只要母豬吃下大量發黴飼料,在4-6天則可見外陰部腫大。

        (2)發情週期不規則。

        (3)外陰部持久性腫大及陰道外翻。

        (4)公豬:包皮炎,嚴重時有尿道炎及出血。

        *豬飼料中污染各種「黴菌毒素(Mycotoxin)」於不同毒量時的主要症狀與病變:(Central Soya Research Update,1987及養豬之友,1990,5月號)

        *防治:

        (1)除去及清除所有(含飼槽及所有管道中)發黴飼料。

        (2)每噸完全飼料中添用2-2.5公斤「丙酸鈣」及「黴菌吸附添加劑」3-5公斤。

        (3)提高飼料中脂肪含量2-15%,以沖消其「毒素」所引發的高死亡率。或提高飼料中的營養也將會獲得改善及早些復原。

        (4)完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50-100PPM以改善其生長及飼料效率。    

        (5)以Nystatin治療:每噸添加100GMA。

黴菌毒素別 飼料中含黴菌毒素量(ppm) 主要症狀/病變
黃麴毒素(Aflatoxin) 0.5 無元氣、攝食下降、飼料及增重均低下。
0.8 肝功能障礙(黃疸)、有呼吸器症狀。肝硬化(脂肪變性、纖維化及膽管增生)。
1.3 免疫機能障礙、後軀虛弱及神經症狀。膽囊水腫、上皮大核細胞出現於腎細尿管。
赭菌毒素(Ochratoxin) 0.2-1.0 增重低下、多尿。腎炎(細尿管變性、萎縮及間質纖維化)。
梭菌毒素(Fumonsin;T2-toxin) 8.0 拒食、口部發炎、增重低下。出血症、免疫受抑制抑制蛋白合成。
12.0 種母豬不妊。
DAS毒素(Diacetoxyscirpenol) 2-9 輕度腸炎。
10 拒食。
嘔吐毒素(DON;Vomitoxin) 1.3 減少攝食30-50%、降低生長。母豬不發情。
10以上 拒食某些食料、失重。
12 完全拒食。
20 嘔吐、下痢。
F-2毒素(ZEN;Zearalenone) 1-5 幼仔豬陰戶紅腫。子宮水腫性腫大
3以上 仔及成母豬不發情、卵巢萎縮及乳腺腫大。種公豬包皮水液腫、乳頭腫大、睪丸萎縮及精品質不佳。
10 成熟母豬陰戶紅腫、生長緩慢、於中大豬飼料效率低下及仔豬可見偶發性脫腸。
25 常發性母豬不孕症、生產頭數少、仔生下體輕、初生仔母豬陰戶紅腫。
25-50 假懷孕、乳腺腫大、乳汁外流、仔豬生下體重輕、初生仔母豬陰戶紅腫。
50-100 不孕、喜駕騎同欄母豬、卵巢委縮。

c. 飼料發霉對禽畜將有如下三方面的重大損失總結論:

        1. 黴菌產生有毒的代謝物:俄國ATA學者發現雖黴菌產生毒素後死亡,但其留下的毒素經6-7年後毒素仍強。 也就是黴菌毒素不因時間而減弱或消失,故黴菌毒素是一種永久性的公害。

        2. 會完全改變及破壞飼料中原有的養份組成:使熱能、胺基酸及維生素大量流失,而換來大量有害人畜的組織氨、生物鹼及黴菌毒素。而主要破壞飼料組成之項損失其中較重大者如;粗蛋白7-10%、脂肪20-30%等。

        3. 明顯的降低禽畜對營養份的代謝及利用率,也同時降低禽畜對疾病的抵抗力,而嚴重影響飼養成績。

十、黴菌毒素(Trichothecenes)的測定:

        內行人都知道,要測定原料或完全飼料中的黴菌污染量並不簡單,同時所花的費用也極昂貴,雖目前有較簡易快速方法但只可做參考而已。所以若能先請有經驗的「獸醫師」,由禽畜所發生的主要生理或病理症狀先經初診,並馬上在原料、完全飼料及禽畜營養上,加以正確處理及治療,來減低「黴菌毒素」之為害,此乃是目前較可行及合乎經濟的方法。然後再等送化驗的結果來加以確診。

        雖然化驗室之測定受何種黴菌污染極迫切,但實際上也急不來。因此乃屬專業「化驗師與化驗室」的範圍,也是件極專業與複雜的工作。又黴菌毒素之種類繁多,而較重要與常見的也有六十多種,又因其各有不同的組成、成份、構造,故至今仍無一種方法可檢驗與分析所有的黴菌毒素。但於此也將其主要測定方法告知給各位做參考:

        a. 理化方法:

        1. 氣相色層分析法(Gas chromatography=GLC)。

        2. 紫外線檢驗法(Black Light test=UV light)。

        3. 微管柱分析法(Minicolum technique)。

        4. 薄層色層分析法(TLC=Thinlayer chromatography)。其中以此法所花時較短,也較便宜。

        5. 高壓液相層分析法(HPLC=High perfom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6. 陽離子交換(吸附)容量測定法(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recedure):

        (1)樣品3gm在攝氏100度乾燥6小時。

        (2)*精稱2gm之樣品並倒入100ml離心試管中。

        (3)*加入50ml 1 N的「氯化氨(Ammonia chloride)」,試管加蓋後將其搖動15分鐘,將其靜置24小時,離心後小心移棄上層液(勿使固體流失),如上方法重複三次。

        (4)*添加含甲醇(Methanol 30%及水70%)的溶液50ml,將其搖動3分鐘後靜置1小時,離心並棄液體,如此重複二次。

        (5)*加0.5 N氯化鉀(Kcl)50ml,搖動30分鐘後靜置2小時,離心並將液體倒入燒杯中以分析如此重複二次。

        (6)*計算第5項入燒杯液體之總量。

        (7)*以6項之液體用Kieldahal或Specific ion electrode方法測定「氨(Ammonia)」含量。

        (8)*以第7項測出之含「氨」量×1,000就等於每公克所具有的陽離子交換(吸附)力(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b. 生物檢定法:

        1. 皮膚發炎反應。

        2. 植物毒性分析。

        3. 抗生素分析法(Antibiotic methods)。

        4. 兔網細胞蛋白質合成之抑止作用。

        5. 細胞毒性效應(Cytotoxicity)。

        6. 雞胚胎與幼鴨法。

        7. 黴菌孢子計數法(Mold sporecounts)。

十一、有效防止及抑制黴菌方法及原則:

        我們可由其滋生的環境因素,及其代謝物上來加以探討,而找出些管理、預防與控制的方法於下供各位參考。

        1. 勿購入廉價的飼料及有問題的穀類。

        2. 小心儲存穀物並於入SILO前,添噴適量的丙酸(Propionate Acid)或丙酸氨以防止黴菌之生長。

        3. 不可亂添加藥物,因某些藥物反而有助黴菌之生長。

        4. 黴菌較喜生長於pH低的環境,故當飼料酸化時應考慮添加緩衝劑。

        5. 當料中使用高量的可溶性氮(Soluble Nitrogen)、尿素或其它非蛋白氮(NPN)原料時,於幼及繁殖禽畜之飼料中應特別小心添加足量的防黴劑,以防黴菌的快速生長。

        6. 含水高的玉米及青儲料(Silage)是黴菌最喜生長的對象,故可於青儲料中加入酵素,使其發酵是防黴的最佳方法。

        7. 含黴菌飼料都會破壞牛瘤胃的反芻功能,故應添加緩衝劑,或採用吸附防黴添加劑,助其反芻運動、與不影響其瘤胃中之有益菌之繁殖。

        8. 因黴菌之繁殖極快,故當與細菌混感而治癒後應再重複治療一次,如此才會真的痊癒。

        9. 在料中若能採用些天然蛋白及一些易吸收的蟹型礦物質,則可較快改善貧血的症狀。尤其良質的礦物質能維持瘤胃的反芻及刺激有利菌的生長。若又能同時提高維生素B群添加量時,則可加強瘤胃對維生素之合成及提高對非蛋白氮的吸收利用。

        10. 飼料桶應完全出清,並經徹底清洗與全乾後方能再入料。

        11. 於高溫與多濕的季節,應盡量減少飼料桶中飼料的儲存量。

        12. 防止飼料桶滲水,應保持其密封及注意溫度變化時所產生的結晶水。

十二、如何去除已受污染黴菌的穀類原料(去毒或減毒法)

        a. 將已污染加上無污染的穀類,以稀釋其含毒量之後,再加足量的吸附性防黴添加,以確保禽畜不被黴菌毒素所為害。

        b. 將穀類的黴菌毒素減或去毒之方法有:

        1)物理法:

        •除濕處理:加熱到160-180℃,使毒分解及破壞,但會破壞「離胺酸及甲硫胺酸」。100℃二小時,對含水20%的飼料可減毒34%、對玉米可減少毒素70%。

        •高溫及高壓:120℃,15 lb/in 24小時,可減少部份的毒素。

        •Gamma射線大於1 Mrad照射下方對Aflatoxin B1有效。

        •用特殊的紫外線照射八小時將黴毒素去除。

        •沖洗法可用水、甲、乙醇有機溶劑或油將黴菌去除。

        •高壓滅菌與冷凍乾燥法:可減少黃麴毒素32-87%。

        2)化學法:

        •以抑制或分解來降低黴菌毒素者,有如丙酸及其鹽類、蟻酸、清涼茶酸、有機酸、鹽、鹼、過氧化氫6%、二硫化物、甲醛1%、氫氧化鈣2%、甲基銨0.5%、10%氯氣、氨氣或銨水、0.1對苯二酮、5%氯酸鈉、對氨基苯甲酸(PABA)、亞硫酸鉀、氯化鉀、苛性鈉及10%銨氣等。

        •燻蒸法:可內丙酸以抑制黴菌之生長。

        •溶劑莘取法:如以丙酮、甲醇、乙醇、碳酸氫鈉或氯化鈣等抽取之。

        3)生物法:

        •用酵素或微生物使黴菌毒素分解或變性成無或低毒。如產酸黴菌、類固醇巠基鹽化黴菌毒素或Flavobacterium aurantiacum可降低或清除黴菌毒素。

        •以吸附劑將黴菌毒素相給合,並將其完全包覆而使其不活化,因而不會被禽畜及魚類之腸道吸收而排泄出體外。

        以1及2之去毒法,不但貴同時也會破壞穀類中之胺基酸,而使原料營養成份下降。一般而言不論禽畜或水產,只要能增加及恢復其食慾,就能有效的預防其他疾病的再度感染。因黴菌會使肝功能降低及低白血球含量,此均會使禽畜對黴菌更加敏感而造成惡性循環。

        雖然夏天是黴菌快速性長的季節,當然也是最需要添加防黴劑的時候。但提醒各位,我們若添加防黴劑是為防止原料中已產生的黴菌毒素(Mycotoxins)的為害,而非在於防止黴菌之生長時,則在夏季已長黴的穀類儲存到秋冬使用時,是否也一樣要添加包覆黴菌毒素式的防黴劑來防止其已存在毒素的危害。故實際上全年均應添加方是正確而有效防止黴菌毒素為害之道。此點許多已能完全有效控制黴菌者都已瞭解,但很重要故也再提出供各位參考。由上各位瞭解「黴菌」就如寄生蟲、細菌、病毒及原蟲一樣的重要,故也應加以重視並小心的有效防止,因其所引發的經濟損失並不亞於其它疾病。(待續)

飼料營養雜誌(p.51∼56)─許福.九五年第八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