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豬隻肥瘦的因子

一、前言

        國內家畜市場毛豬拍賣一向以活體外觀為主,而在國外市場或國內外銷廠則以屠體評級為主。但是,不論是採活體拍賣或屠體評級,豬隻的肥瘦狀況主導市場的價格。愈肥的豬(背脂愈厚)單價自然愈低,但太瘦的豬(起因於生病、營養不良等)也賣不到好價格;也就是說,屠體肥瘦狀況定市場價格的高低,也決定養豬業者的賺錢與否與利潤的高低。從消費者的立場來看,豬的肥肉代表膽固醇,肥肉愈多、膽固醇愈高,心臟血管疾病愈多,身體健康也愈不保障。但反過來說,人要活的健康,也要吃的享受,太瘦的豬肉固然吃起來健康,但卻並不享受,太乾也太硬,口感不佳。而適量的膽固醇也是人體所必需,它是細胞膜的成分,也是固醇類賀爾蒙(如性賀爾蒙)的製造原料。因此,豬隻仍需要適量的脂肪才能活的健康,豬肉也才能吃的健康與享受。問題是豬屠體應含多少脂肪(肥肉)才能符合市場價格高,飼養起來經濟,又兼具吃起來享受又健康?這是個不易回答的問題,因為口味隨人而異,有人對肥肉避之唯恐不及,但有人嗜吃帶大理石紋的豬肉;而完全符合消費者喜歡的豬肉飼養起來又不一定經濟,因此這部份的需求又不易決定,但是市場價格所需的背脂厚度與體重大小卻有跡可尋。表1為屠體脂厚度、屠體重與市場價格高低指數表,此表以屠體74~77公斤,背脂厚度2.5公分為指數100,指數超過100時超過愈多表價格愈高。此表顯示,不管屠體重為何,背脂愈厚指數愈低,價格愈差;但屠體重低於69公斤或超過93公斤時,其背脂雖低於2.5公分,但指數仍低於100。這裡顯示除背脂外,屠體重也是影響市場價格的另一因素。在台灣的外銷廠則以活體重參考屠體評級,配合背脂厚度或加上大里肌厚度、肉色等加以評級後訂出價格,因此腰眼面積大小與瘦肉率也是影響市場價格的重要指標。

表1.   豬隻屠體重與背脂厚度不同對上市價格增減的影響

屠體重,kg 背脂厚度,公分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2 to 65 85.1 83.0 81.1 79.2 77.4 75.7 74.1 72.6 71.2
66 to 69 95.5 93.6 91.8 90.1 88.5 87.0 85.5 84.2 82.9
70 to 73 100.7 99.0 97.4 95.8 94.4 93.0 91.8 90.6 89.5
74 to 77 103.0 101.4 100.0* 98.6 97.4 96.2 95.1 94.1 93.2
78 to 81 103.1 101.7 100.4 99.2 98.2 97.1 96.2 95.4 94.6
82 to 85 102.6 101.4 100.3 99.3 98.3 97.5 96.7 96.1 95.5
86 to 89 101.5 100.4 99.5 98.7 97.9 97.2 96.7 96.2 95.8
90 to 93 99.7 98.9 98.1 97.5 96.9 96.4 96.0 95.7 95.4
64 to 97 97.4 96.7 96.2 95.7 95.3 94.9 94.7 94.3 94.5

*以屠體重74~77kg,背脂厚度2.5cm為基準,指數定為100,其餘指數再依其調整。

資料來源:1988 average Yellow Sheet;1987 NPPC "LeanGuide to Pork Value"。

二、影響豬隻屠體肥瘦的因子

        影響豬隻屠體肥瘦的因子很多,例如性別、品種、年齡或成熟度、飼養和營養與生長調節劑等。基本上,一頭由小到大,其背脂或肥肉率會隨之增加,腰眼面積也會增加,但屠體瘦肉率則隨體重增加而減少(表2)。而活體瘦肉率則隨活體重的增加而呈二次曲線增加,活體肥肉率與脂肪佔肌肉比率也呈直線增加(表3)。這顯示隨著豬隻體重增加,屠體脂肪增加的速率比瘦肉增加的速率快。但這種變化會隨著不同的影響因子如性別、品種、年齡或成熟度,營養與飼養或生長調節劑的加入而出現不同的變化。

表2. 不同時期豬隻之生長與屠體性狀

體重kg 每日增重kg 飼料/增重 屠體重kg 屠宰率% 腰眼面積cm2 瘦肉率% 背脂厚cm 肥肉率%
23 0.5 2.0 15 65 8 68 0.5 10.5
45 0.7 3.1 31 69 15 65 0.9 15.3
68 0.8 3.5 48 71 22 59 1.4 19.3
91 1.0 4.1 65 71 29 54 2.2 21.5
114 0.9 4.4 83 73 31 50 3.4 29.0

表3. 豬隻初生、四月齡和七月齡時各部份組織之重量比例

  組織重(克)
初生 四月齡 七月齡
活體重 1.337 36.102 100.000
251 3.962 7.369
肌肉 388(29%) 12.669(35%) 31.649(32%)
脂肪 51(3.8%) 7.127(20%) 34.513(35%)
內部器官 241 6.208 13.702
組織比例 Ratios of tissues

骨/肌肉

脂肪/肌肉

內部器官/肌肉

 

0.646

0.131

0.621

 

0.313

0.563

0.490

 

0.233

1.090

0.397

三、性別的影響

        無論公豬或母豬,其瘦肉與肥肉量均隨體重之增加而增加,但母豬的肥肉增加速率快於公豬(圖1),其原因可能由於母畜發育到了發情前後,體內需多蓄積脂肪以及容納各種脂溶性雌性賀爾蒙以為未來懷孕生子作準備。如單獨比較閹公豬與公豬,則可發現相同體重下,閹公豬的瘦肉率明顯比公豬低,肥肉率則高於公豬;閹公豬體重由105公斤增加到118公斤其屠體瘦肉率仍在增加,但體重達132或145公斤則瘦肉章呈曲線減少,肥肉率從體重105公斤增加至體重132公斤,然後即略微下降(圖2)。在牛與羊相同體重下,女畜比閹公畜肥,閹公豬又比公畜肥,但在豬,閹公豬比女豬肥,女豬又比公豬肥(wood & Riley,1982)。公豬屠體瘦肉率最高,增重速率及飼料利用效率也最佳,是個理想的瘦肉來源,但是公豬肉與生俱來的特殊味道對某些消費者而言是個嚴重的問題,如飼養公豬當肉用,則上市體重需提前,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可能較不划算。而閹公豬與肉女豬對營養需求不同,對屠體肥瘦之反應也不同,因此,閹公豬與肉女豬應予分飼,給予不同營養濃度與飼料量,待屠體分別達到上市最佳肥瘦度時再上市。

wpeF6.jpg (14068 bytes)

wpeFA.jpg (19784 bytes)

四、品種的影響

        不同品種間之豬隻背脂與腰眼面積等也有不同,但差異大小會隨育種改良而異。通常純種種豬背脂會比雜種豬薄,而純種間之平均背脂厚度依台灣省種豬場內檢定年報告(1994)顯示,至83年止以藍瑞斯(L)的背脂最薄,漢布夏(H)次之,而杜洛克(D)與約克夏(Y)又次之(表3)。在美國,根據Kennedy等人(1985)報告顯示,體重90公斤豬隻背脂以藍瑞斯最厚(1.51cm),杜洛克次之(1.45cm),約克夏又次之(1.4cm),而以漢布夏之1.29cm最薄。在台灣,腰眼面積以藍瑞斯較大,而約克夏、杜洛克與漢布夏則漲跌互見(表4)。由於屠體性狀屬高遺傳率,介於0.4~0.6之間(Switch and Pearson,1986),因此品種間的差異可隨育種者喜時好而改變。例如藍瑞斯母豬的平均背脂在民國81年降至最低(1.07cm),由於考慮到母豬背脂太薄可能影響繁殖性能而於82年(1.11cm)至83年(1.15cm)逐漸加厚,這顯示品種因子對豬屠體肥瘦的影響可藉由育種的改良而調整之。

表4. 歷年來各品種豬隻結束檢定之背脂厚度

年度 性別 品                       種 純種合計 品種合計 年度合計
L Y D H 其他
72

2.04

1.90

2.10

1.97

2.05

1.90

1.97

1.84

2.00

1.95

2.05

1.91

2.05

1.92

 

1.96

73

2.28

2.09

2.27

2.14

2.23

2.07

2.20

2.05

2.25

2.13

2.25

2.10

2.25

2.11

 

2.16

74

2.19

2.04

2.21

2.09

2.18

2.06

2.23

2.05

2.11

2.07

2.19

2.06

2.19

2.06

 

2.10

75

1.90

1.72

2.00

1.85

1.95

1.87

1.85

1.69

1.94

1.82

1.95

1.80

1.95

1.80

 

1.84

76

1.69

1.55

1.90

1.76

1.91

1.85

1.75

1.59

1.84

1.80

1.85

1.70

1.85

1.72

 

1.76

77

1.54

1.46

1.82

1.77

1.83

1.84

1.64

1.65

1.70

1.76

1.74

1.66

1.73

1.69

 

1.70

78

1.34

1.31

1.62

1.60

1.69

1.73

1.55

1.51

1.52

1.64

1.55

1.48

1.55

1.52

 

1.53

79

1.23

1.19

1.50

1.49

1.59

1.62

1.52

1.68

1.45

1.68

1.46

1.36

1.46

1.41

 

1.43

80

1.17

1.10

1.41

1.36

1.49

1.53

1.55

1.52

1.57

1.57

1.38

1.25

1.39

1.30

 

1.33

81

1.12

1.07

1.38

1.31

1.43

1.43

1.45

1.48

1.71

1.48

1.35

1.22

1.36

1.27

 

1.30

82

1.17

1.11

1.43

1.34

1.43

1.43

1.40

1.30

1.70

1.53

1.36

1.25

1.37

1.28

 

1.30

83

1.23

1.15

1.50

1.39

1.40

1.46

1.33

1.33

1.66

1.49

1.37

1.30

1.37

1.32

 

1.33

註:1. 74年度及其以後年度之檢定結束體重公豬為110公斤,母豬始終維持90公斤體重。

        2. L為藍瑞斯,Y約約克夏,D為杜洛克,H為漢布夏,其他為單雜交種(包括LY,YL,LD,LH,HL,YD,DH,HD等)。

        3. 性別及年度平均為加權平均值。

        美國  1.51  1.40  1.45   1.29─Kennedy et al(1985)

表4. 歷年各品種豬隻結束檢定之腰眼面積

年度 性別 品                                     種 純種合計 品種合計 年度合計
L Y D H 其他
81

51.5

51.1

50.8

48.9

51.1

50.2

46.8

49.8

52.2

49.5

51.1

50.4

51.2

50.2

 

50.5

82

51.5

50.7

49.9

48.4

49.5

48.5

50.0

46.2

50.3

47.6

50.1

49.6

50.1

49.4

 

49.6

83

50.6

48.6

48.3

45.9

48.4

47.2

46.1

46.2

49.1

46.4

49.1

47.6

49.1

47.5

 

48.0

註:1. 74年度及其以後年度之檢定結束體重公豬為110公斤,母豬始終維持90公斤體重。

        2. L為藍瑞斯,Y約約克夏,D為杜洛克,H為漢布夏,其他為單雜交種(包括LY,YL,LD,LH,HL,YD,DH,HD等)。

        3. 性別及年度平均加權平均值。

五、年齡或成熟度的影響

        一般而言,早熟型動物累積脂肪的速度要比相同體重之晚熟型的動物快(圖3)成熟體相同時,早熟型較肥,而晚熟型較瘦(圖4),而成熟時體重較大的動物其體脂肪量要比成熟體重小的動物高,這種情況在牛、羊或豬皆類似(Kempster et al 1982)。相同體重之女牛、閹公牛與公牛,則以女牛體脂肪量最多,其次是閹公牛,而以公牛最瘦。但在豬相同體重時以閹公豬最肥,女豬次之,而公豬最瘦(Evans and Kempster,1979;Wood and Riley,1982)。若以成熟後體型大小來看,達相同體重之大型牛(增重較快)比中型牛或小型牛(增重較慢)其屠體脂肪量較少,瘦肉量較多。台灣目前進口的洋種豬不同品種間無論在體型或成熟度差異都不大,但約略可歸類為肥肉型與精肉型豬隻;肥肉型豬隻在生長期脂肪累積的效率與精肉型差不多,但至肥育期則肥肉型豬隻體脂肪增加的速率比精肉型豬隻快(圖5)。由於脂肪生長速率隨著屠體重增加而增加,而瘦肉增加率隨屠體增加而減少,而不同性別與成熟度豬隻達相同上市體重時屠體脂肪量(或背脂)也有所不同,因此豬隻實際飼養上應依性別,肥肉型或精肉型分開飼養至市場所需最適肥瘦度再上市,而非各種性別、肥瘦型豬隻都以相同的營養與飼養方法且同一體重上市。若顧及適當的屠體肥瘦率上市時部分豬隻體重可能較輕而不經濟時,則可考慮養到體重大些再上市,然後以修飾屠體背脂(或肥肉)的方法調整至市場所需的背脂(或肥肉率)。

wpeFB.jpg (15409 bytes)

wpeFD.jpg (17883 bytes)

wpe101.jpg (22002 bytes)

六、營養與飼養方法的影響

        除了品種、性別、肥瘦型等先天因素與育種方法外,營養與飼養方法可說是影響豬隻肥瘦最大最快的因子了。生長促進劑固可在短期內改變豬屠體肥瘦的目的,但也得配合營養的充分供應與正確的飼養方法可竟其功。豬是單胃動物,自由採食意願高,且可容納較大範圍的營養濃度變化,而直接修飾其屠體肥瘦,但營養因子間的交互作用是複雜的。影響豬隻肥瘦的營養因子一般以蛋白質(胺基酸)能量(或添加脂肪與否)、蛋白質(或離胺酸)與能量間的比值以及其他微量營養素較為重要。通常,當蛋白質缺乏,補充蛋白質會提高蛋白質蓄積量(或瘦肉量),但是當蛋白質補充到本身不是限制因子時,再增加蛋白質仍無法提高蛋白質蓄積量,此時能量即變成限制因子,當補充能量增加能量攝取,則蛋白質蓄積量即可往上提高至蛋白質不變成限制因子時才停止,此時能量不再是限制因子,補充再多的能量也無法提高蛋白質畜積量,此時如再補充蛋白質,則蛋白質蓄積量又可提高至另一高峰直至該動物蓄積蛋白質潛能的極限(圖6)。因此當蛋白質供應量增加時,能量(E)供應也應增加,兩者間需有一適當比例(P/E值),而這個比例通常可由離胺酸/能量比來表示(表5)。脂肪的蓄積與P/E值呈反比,如果P/E值相同時,能量高的飼料,體脂肪量也較高(圖7)。

wpe102.jpg (19394 bytes)

表5. 生長豬飼料達最佳瘦肉生長時之最佳離胺酸(g)可消化能(MJ)*比值

活體重 性別 每日增重,g
600 700 800 1000
25kg以前 閹公豬

女豬

公豬

0.78

0.80

0.83

0.85

0.85

0.88

0.88

0.90

0.93

1.20

1.20

1.20

25-55kg 閹公豬

女豬

公豬

0.73

0.75

0.78

0.78

0.80

0.83

0.83

0.85

0.88

1.10

1.10

1.10

55-90kg 閹公豬

女豬

公豬

0.53

0.58

0.60

0.58

0.60

0.63

0.63

0.65

0.68

0.95

0.95

0.95

        而當蛋白質攝取量相同時,能量攝取量增加,屠體脂肪量也增加。例如在飼料中補充油脂,隨著油脂量增加,平均背脂厚度也增加;而且不論精肉型或肥肉型豬隻,添加5%油脂,增重較快,屠體背脂也較厚,而肥肉型增加的程度高於瘦肉型(表6)。不同性別豬隻之屠體肥瘦對飼料蛋白質(或離胺酸)的反應也不同,例如蛋白質增加時,閹公豬與女豬之背脂厚度會隨之降低,屠體瘦肉率或腰眼面積也增加,但閹公豬之背脂隨蛋白質增加而降低的程度少於女豬,且同蛋白質量下之背脂也比女豬厚(圖8)。

表6. 添加脂肪對背脂厚度的影響

油脂添加量(%) 0 4 8 12
平均背脂厚度(公分) 3.98 4.16 4.16 4.47

添加油脂不同型態豬的影響

  瘦肉型 肥肉型
油脂添加量 0% 5% 0% 5%
平均每日增重(公斤) 0.70 0.75 0.73 0.78
平均每日飼料採食量(公斤) 2.42 2.16 2.52 2.43
平均豬料/增重 3.43 2.87 3.45 3.11
背脂 3.34 3.43 3.79 4.19

wpe103.jpg (42146 bytes)

        上述所提變化僅當單一營養因子(如蛋白質、能量或P/E值)不同時才存在,在實際飼養下不但營養因子間有複雜的交互作用,而且與其他因子間,如飼養方法,性前豬隻健康狀況、環境溫度…等等也有複雜的交互作用存在,也因此可能導致單因子的影響發生改變。因此,擬以營養方法控制豬隻肥瘦,必須由飼主本身或營養學家針對各豬場個別的情況作個案處理,才能有效達到控制豬隻肥瘦的目的。

        飼養方式(如任食、限食)不同也會影響屠體肥瘦的程度。譬如,任食飼養下動物生長速率高,其屠體也比限食下之屠體肥(圖9)。如比較前期生長快後期生長慢,與前期生長慢後期生長快之豬隻屠體,可發現後者的屠體較肥(圖10)。有一種飼養方法是將動物飼養至正常上市體重(A)或超過上市體重再以快速減肥(B)或慢速減肥(C)至與(A)相同的體重,結果以屠體(C)最瘦,屠體(B)最肥(圖11)。如將A、B兩頭豬同時飼養至上市體重,然後將B豬維持等體重主飼養一段時間再上市,結果B豬比A豬肥(圖12)。如有A、B兩頭豬,將A豬以正常速度生長至上市體重,而B豬在前期予以慢速生長(如限食或減低營養濃度),後期再利用補償性生長予以快速生長,結果A可能比B肥,也可能比B瘦或沒有差異(圖13)。平行生長途徑下餵以家畜精料或粗料,達到相同體重時,飼精料組屠體較肥,但長得較快(圖14)。

wpe104.jpg (37881 bytes)

wpe105.jpg (21422 bytes)

        上述飼養方法不同對屠體肥瘦的影響提供飼養者一個思考的空間,作為控制上市豬隻屠體肥瘦的參考。

七、生長調節劑的影響

        生長調節劑可加速動物的生長,也可改變動物屠體的肥瘦,但在減少屠體脂肪的效果各異。根據其作用模式一般可分成三大類:抗生素類(Antibiotics),離子載體類(Ionophores)與體質合成劑(Anavolicagents)。前兩類對屠體肥瘦的影響不明顯,且種類繁多不易一一討論。而第三類中的賀爾蒙製劑如Androgen,Destrogen與Progestegens以使用在反芻動物居多。使用在豬身上來改善生長屠體性能較明顯的如生長賀爾蒙(PST)與類腎上腺激β受體素(β-Agonist),而新的科技也有正面的報告出現。生長賀爾蒙由源自胞下重體之生長賀爾蒙釋放激素(GHRH)刺激下視丘而產生,其本身可刺激動物生長,降低屠體脂肪增加瘦肉量的效果,或可透過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第一型達到相同的效果。在以140-120與50μg/kg體重/天肌肉注射之女豬或閹公豬可明顯改善背脂厚度、腰眼面積與屠體瘦肉率的效果(表7)。而β-Agonist的主要作用乃促進體脂肪分解而能能量用於蛋白質的合成,達到降低屠體脂肪、增加屠體瘦肉率與腰眼面積的效果(表8)。生長賀爾蒙目前已有埋殖於皮下的長效型取代每天注射的麻煩,但長期之計是將含生長賀爾蒙的基因以基因較埋殖的方法來達到提高體內賀爾蒙濃度而增加瘦肉,減少肥肉的目的。雖然β-Agonist用於改善屠體瘦肉率降低背脂的效果非常明顯,但其會影響人體健康和增加動物緊迫而猝死的機會,使用時得非常小心,政府迄今也仍未許可這類產品的使用。

表7. 以豬生長激素(PST)處理豬隻對背脂厚度,腰眼面積與瘦肉率之影響

PST劑量

(μg/kg體重/天)

背脂厚度(公分) 腰眼面積(cm2) 瘦肉率(%) 資料來源
0

140

 

3.7

2.6

(-29)

28

41

(46)

48

56

(16)

1

 

 

0

120

 

3.4

2.7

(-19)

33

38

(15)

49

55

(12)

2

 

 

0

50

 

1.6

1.1

(-31)

 

 

3

 

 

資料來源:1. Evock et al(1988). 27Kg閹公豬

                    2. V.G.Smith and Kasson(1990). 30Kg女豬與閹公豬

                    3. Evans et al(1991) 53Kg 女豬與閹公豬

                        三個試驗豬隻均每日注射PST至上市體重

表8. 豬隻餵飼β-Agonist對體腰眼面積、瘦肉率與背脂厚度之影響

產品名稱 處理 腰眼面積cm2 瘦肉率% 背脂厚度,cm
Cimaterol1

(1 mg/kg體重)

 

對照組

處理組

改善(%)

36.7

39.9

9

48

51

6

3.45

3.13

-9

Ractopamine2

120 mg/kg體重

 

對照組

處理組

改善(%)

31.6

37.2

17

49

53

7

2.5

2.4

-15

Salbutamol3

3 mg/kg體重

 

對照組

處理組

改善(%)

52.3

59.4

13

1.4

1.2

-14

資料來源:1. Moser et al(1986)

                    2. Watkins et al(1990)

                    3. Warriss et al(1990)

八、結論

        養豬事業本身與其說是一種技術,不如說它是一門藝術。而養豬業者與其視為體力勞動者,不如視其智慧的經營者,因為養豬需要高度的智慧,它結合了動物生理、營養、生化、行為、獸醫、市場行銷、人類行為與企業經營等之學問,缺一不可。豬隻屠體肥瘦影響了市場的價格高低,但也並非愈瘦的豬愈好,如何控制到最適當的肥瘦而最能為消費者所接受並非易事。經濟層面也必須考慮,最適當肥瘦的豬隻市場價格或許較高,但飼養起來不一定經濟。消費者的口味不斷在變,對健康也愈重視,對環保的要求也愈多。在專心控制豬隻肥瘦的同時又要兼顧消費者的口味與健康、經濟效益與環保問題,樣樣皆是高難度的挑戰。影響豬隻肥瘦的因子很多,單一因子的影響較明確,因子間的交互作用卻是異常複雜。傳統的育種可育出符合理想的豬種,但費時費力且需各階層的相互配合,改變營養與飼養方法,飼養公豬當肉用提早上市體重,公母分飼,生長促進劑的使用均可在短期內影響豬屠體肥瘦,但其間交互作用複雜,如何作最佳選擇有賴養豬經營者的睿智與判斷。(飼料新知研討會)

飼料營養雜誌(p.18∼32)─游義德.九五年第十一期

Copyright © 1998 茂群峪畜牧網. 本網站圖文係屬茂群峪有限公司,內文之版權為該雜誌社所
有,非經本公司及該雜誌社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
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   ※ 最佳解析度 800x600
Copyright © 1998 Miobuffer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