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肉雞實驗報告面面觀

〔高梁的使用〕

        營養學家認為,高梁籽殼裡所含的抗營養物質─單寧酸(tannin)是造成家禽對於高梁的利用不及其他穀物之主要因素。但在一組研究人員所進行的實驗結果則認為,除了單寧以外,還有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高梁的可消化率;實驗中採用切除盲腸的小公雞來測量這些雞隻對於廿種不同栽種高梁品種的代謝能力及胺基酸可消化率,所使用的高梁樣品之兒荼素量介於0~0.38%(以兒茶素來評估單寧酸的含量)。營養值的分析結果雖然不同品種高梁之胺基酸及代謝可消化率相似,其單寧酸含量卻不一樣。由於從所得的數據無法看出高梁之營養可消化率及單寧酸含量的相關性,因此推斷,除了單寧酸以外,其他的物質也會影響到高梁的營養可消化率。

        於另一項的實驗主旨在比較肉雞餵與玉米─大豆飼糧及含高量單寧酸的高梁飼糧的飼養成績。結果顯示,肉雞於0~21日齡期間餵與含高單寧酸的高梁飼糧時,其代謝能及蛋白可消化率的量會較低。但若是在第9日齡時,將餵與含高單寧酸的高粱飼糧組的雞隻換成飼與玉米─大豆粕飼糧之後,肉雞對於能量的利用率即能獲得改善。相對地,若是將餵與玉米─大豆粕飼糧組的雞隻換成餵與含高單寧酸的高梁飼糧後,則肉雞對於營養的利用率會下滑。且從不同處理組之間的器官重量差異不大的結果可知,器官肥大現象並非肉雞適應高單寧酸高梁飼糧的生理反應。

        此外,另一項針對單寧酸對於肉雞畸型腿的實驗中,認為單寧酸也會改變家禽對礦物質的代謝能力。當肉雞飼與含0.5%的單寧酸,鈣磷比率為0.8:0.5的飼糧時,腿畸型的比率可高達35%;但是若將飼糧之鈣磷比率提高到2.0:0.9時,則雞隻畸型腿的現象便會消失。

〔不同大豆原料來源的飼養價值〕

        大豆粕為家禽最常使用的蛋白質源原料。但有幾項因素,如油脂萃取的方式等,會影響到原料之飼養價值。在數項肉雞飼與分別來自美國、中國大陸、韓國、印度、巴西等國之大豆粕飼糧之飼養實驗,所有的飼糧皆含30%大豆粕,其中能量含量相等,並以組合胺基酸,將胺基酸調成相同含量。

        結果來自於美國的大豆粕樣品含有較高量的蛋白質;而來自印度及中國大陸的大豆粕之代謝能含量則較低。且不同大豆粕來源的尿素酵素也不一樣(尿素酵素可做為大豆粕適當加熱處理以破壞抗營養因子─胰蛋白酵素抑制因子─的指標)。然而由飼養成績看來,肉雞飼與含較低的尿素酵素活性之大豆粕飼料時,所得到的飼養成績較為理想(視表一)。

表一、不同大豆來源對於肉雞飼養成績之影響

來源 蛋白質(%) 代謝能(kcal/kg) 尿素酵素(PII rise) 體重(g)* 飼料效率(飼料/增重)
美國1

美國2

中國大陸

韓國

印度1

印度2

巴西

48.2

44.6

44.0

44.4

45.7

46.4

43.3

3579

3294

3065

3496

2874

3217

3528

0.03

0.08

0.12

0.02

0.15

0.08

0.05

713a

698a

690b

702ab

675b

672b

1.45a

1.49ab

1.46a

1.46a

1.52b

1.59c

*:於三週齡所測之體重。

ab:不同上標值表示具有差異性(P<0.05)。

        一般的大豆加工處理,皆使用已烷(hexane)來萃取大豆中的油脂,但不同的大豆加工溶劑是否會影響大豆的營養價值?因此,使用已烷或異丙醇(isopropanol)做為大豆粕的萃取溶劑,以評估不同的溶劑對於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實驗中採用兩種不同蛋白質來源的飼糧,其中蛋白質的含量為23%,代謝能為3200kcal/kg;結果顯示,肉雞飼與兩種不同蛋白質來源飼糧後,無論是增重、飼糧採食量或是飼料換肉率等皆無差異。此外,以異丙醇萃取大豆粕的飼養價值與以已烷萃取大豆粕的飼養價值都一樣。

〔蛋雞飼糧中酵素的使用〕

        某些酵素具有破壞「可抑制消化作用」之物質的特性,因此可添加於飼料內,以改善營養物質的消化性。有些抗營養因子,例如存在於大麥內的β-聚葡糖類(β-glucans),會使飼料產生粘性,因而阻擾了酵素與消化飼料的接觸與作用。

        在一組專家所進行的相關實驗發現,餵與大麥之產蛋母雞,於飼料中添加粗製的商業混合酵素製品後,可有效地改善產蛋母雞的飼養成績。實驗中,所使用的大麥飼糧分別添加0,80,或160ppm等三種不同濃度的酵素製品;且飼糧的能量含量又分為高能量組(2750kcal/kg)或低能量組(2479kcal/kg),其中高能量組的大麥使用量為57%,低能量組的大麥使用量為42%。

        於第一組實驗,共使用1800隻褐色產蛋母雞,並於20~52週齡(計28天)餵與實驗飼糧。結果在整個產蛋週期的實驗階段顯示,雖然酵素的添加並不會影響母雞之產蛋性能;卻可影響母雞的飼糧採食量、飼料換肉率、污穢蛋及體重。亦即,酵素的添加可改善產蛋母雞的飼料換肉率(P<0.01),並可減少污穢蛋的發生率(P<0.02)。同樣地,於實驗早期(20~32週),可由於酵素的添加而增加產蛋的重量(P<0.01)。而酵素的添加也同時能夠提高產蛋週期之早期(33~44週齡)的產蛋率(P<0.03)。

        於第二組的實驗,共使用60隻白色來亨產蛋母雞,並餵與相同的實驗飼糧以評估飲水量及「飲水:飼料採食量」的比率。結果顯示,大麥─大豆粕飼糧添加酵素時,可些微提高糞使中的乾物量(P<0.08)。

〔黴菌感染的防禦〕

        黴菌的污染是造成穀物及其他飼料被破壞的最大主因,尤其是飼料貯存條件很差的地區,這種問題特別嚴重。黴菌污染不僅會破壞穀物之營養值,又會產生黃麴毒素及FUMONISIN等黴菌毒素。一旦動物攝入被黴菌毒素污染的飼料後,不但飼養成績會變差,且動物的健康也會發生問題。

        有些飼料製造工廠,依照慣例會在飼料中加入黴菌抑制劑。或許黴菌抑制劑的添加對於飼料的保存是有必要性,但是黴菌抑制劑的添加是否會對飼料的營養含量造成影響?因此,研究人員就針對這個問題使用具有抗真菌特性的甲硫胺酸的類似物「羥基─甲基丁酸」(hydroxy-methithiobutanoic acid)來進行相關的實驗。

        實驗一中,研究人員將常存於穀物之三種不同類型的黴菌:寄生麴菌(aspergillis parasiticus)、赭麴菌(aspergillis ochraceus)、梭黴菌屬串珠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及五種不同正常添加濃度的羥基─甲基丁酸(0,0.1,0.2,0.4及0.8%)注入右旋葡萄糖培養液內;並藉由二氧化碳的產量來評估黴菌的生長狀況。結果,不同的黴菌對於不同濃度的羥基─甲基丁酸之敏感度也不一樣;例如,羥基─甲基丁酸於0.1%時,即可抑制赭麴菌的生長,但必須在濃度達0.8%時,才能抑制寄生麴菌的生長。

        實驗二中,研究人員評估於玉米中添加羥基─甲基丁酸對黃麴毒素的生產性之影響。將含有寄生麴菌的培養液注入19%濕度的玉米中,並添加濃度漸增的羥基─甲基丁酸。結果,在含有0~0.4%羥基─甲基丁酸玉米內的黃麴毒素平均含量為33ng/g飼料。當羥基─甲基丁酸的濃度達0.8%時,黃麴毒素的產量才能被控制在19ng/g飼料。

        此外,其他的營養因子也會強化黴菌毒素的作用。有報告指出,黃麴毒素會惡化gizzerosine(魚粉於過度加熱時所產生的胺基酸衍生物)之作用。當gizzerosine單獨存在,且濃度為1ppm時,會造成肉雞砂囊呈中度病變;但於4ppm時,呈重度的病變。而單單只有黃麴毒素且濃度為3ppm時,對於肉雞的飼養成績並不會造成負面的影響。然而,當黃麴毒素濃度在3ppm時,會加速4ppm gizzerosine對肉雞導致死亡的威脅。

〔提高藥物的功用〕

        大多數飼料等級的抗球蟲混合物皆有藥物停藥期,以免食用肉品受到藥物殘留的污染。但若提早藥物停藥期的話,可能降低藥物對肉雞生產性能作用的效果。因此,研究人員即著手探討停藥時間及停藥期間抗生素的使用對於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實驗中,肉雞分別於0~28日齡及0~35日齡飼與添加那寧素(narasin,一種單價離子型球蟲藥)、枯草菌素(bacitracin),及洛克沙生(roxarsone)等含抗球蟲藥劑的飼糧。

        於餵與含抗球蟲藥劑的飼糧之後,肉雞立即換料,飼與含泰黴素(tylosine,10g/噸)、泰黴素20g/噸、純黴素(virginiamycin,10g/噸)、巴勃黴素(bambermycins,2g/噸),或林可黴素(lincomycin,2g/噸)等停藥飼料,另外還有一組則未添加任何藥物添加劑的停藥飼糧組以作為對照之用;且所有的停藥飼糧皆不含那寧素抗球蟲藥劑。並於28,35及42日齡時,測量肉雞之體重。

        結果停藥階段的含抗球蟲藥劑等處理,並不會影響肉雞42日齡的體重、飼料換肉率、卵囊數量或墊褥的濕度。而肉雞於35日齡由含抗球蟲藥劑的飼糧換料,比由28日齡即換料的飼料換肉率之表現顯然較為優良(P<0.01)。同樣地,提早停止餵與含抗球蟲藥劑飼糧組的墊褥濕度較高且卵囊數量也較多。

        在另一項實驗中,評估可部份取代膽鹼的甜菜鹼(betaine),以及被廣為使用於肉雞飼糧中作為球蟲藥劑的孟寧素(monensin),兩者之間的內反應為何?實驗一,共使用200隻4日齡小雞,分別餵與以玉米─大豆粕為基底的對照飼糧組,及基礎飼糧內各添加0.1%甜菜鹼,或55ppm孟寧素,或0.1%甜菜鹼+55ppm孟寧素等四組不同飼糧。且雞隻又分別給予感染或不感染艾子化艾美球蟲屬腸道球蟲卵囊。

        如果如同所預期到的,感染球蟲的雞隻之體增重及飼料換肉率皆會受到不良影響,但可藉由孟寧素的添加來改善。從實驗也證明,雞隻餵與含甜菜鹼並孟寧素飼糧組的飼料換肉率較單含孟寧素飼糧組之表現為佳。

〔提高飼養成績的理想飼料性狀〕

        飼料製造工廠一般相信,飼料可藉由熱機械性(thermo-mechanical-的加工處理來改善其營養價值;其中禽類飼料之粒狀處理即為最常使用的加工方式,但是大多數產蛋母雞所餵與的飼料則多呈粉料性狀。但在一項相關的實驗則發現,將粒狀的產蛋飼料碾碎後,具有改善產蛋母雞生產成績的效果。實驗為期九個月,使用單冠白色來亨雞(single comb white leghorn hens),餵與含2690或2750kcal/kg代謝能的飼糧,且所採用的飼料性狀為粉料或碾碎過的粒狀;其中四組實驗飼糧的「營養:代謝能」比率相同。實驗結果顯示,餵與高能量飼糧組之母雞所產蛋的污穢率較低。粒狀飼料碾碎處理會減少每隻每天4g的飼料採食量,並改善4%的飼料:產蛋率(視表二)。

表二、飼料碾碎處理對於產蛋性能的影響

  粉料 粒狀飼料碾碎處理
飼料採食量,

g/隻/日

116 112
飼料效率,kg

蛋/kg飼料

2.23 2.14
飼料效率,一打蛋/kg飼料 1.54 1.59

        繼後又使用720隻母雞,並評估在商業飼養條件下的生產性能。結果粒狀飼料碾碎處理可改善餵與較低能量含量飼糧組之母雞的生產性能。研究人員指出,飼料打粒及碾碎所需的費用,可由低能量飼料所結省下來的費用來彌補,且也證實產蛋母雞餵與碾碎的粒料,所產蛋大的尺寸也會較大。

        飼料製造工廠通常會採用「超級條件」(super conditioning)的觀念,包括膨脹及短期高溫處理條件等,可改善粒狀飼料的品質以及營養值。在一項評估膨脹條件所造成之影響的兩組實驗中,將商業肉雞飼料分為兩部份,其中之一為一般的粒狀加工,另一組則先經由環狀縫隙膨脹機(annular gap expander)處理後再打粒。將加工處理的飼料飼與150隻雞,並進行41天的實驗。結果,經膨脹機處理的飼糧組之體增重得明顯的改善(P<0.05),且於第二組實驗中,飼料換肉率的改善性顯著(P<0.05)(視表三)。此外,藉由粒料持久指數(pellet durability index-PDI)可知,膨脹機處理亦能大量改善粒狀飼料的品質。

表三、一般打粒加工處理及膨脹後再打粒處理對於肉雞飼養成績及粒狀飼料品質的影響

  一般打粒加工處理 膨脹後再打粒處理
實驗一

體增重,g

飼料:增重

粒料持久指數*

 

2070b

1.74

5.54

 

2120a

1.73

80.3

實驗二

體增重,g

飼料:增重

 

2202b

1.82a

 

2237a

1.80b

*:粒料持久指數(pellet durability index)

ab:表同一列上標為不同字母之數值有差異(P<0.05)

飼料營養雜誌(p.37∼43)─海豚、九六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