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農經營實務之認知

一、加入GATT前酪農應有的調適:

        (一)酪農應配合農政單位,採用自動化生產機械,以節省人力及降低生產成本,增加酪農收益。

        (二)提高飼養管理技術,改進牛舍環境清潔及衛生,並做好污水防治措施,維持排放水之標準。

        (三)擴大飼養規模,選育高產乳牛、淘汰低產乳牛,提高乳量,降低成本。

        (四)選用進口優良品系冷凍精液,做好矯正配種,並應實行人工授精,勿以公牛自然交配方式配種。

        (五)應提昇乳牛群性能並延長乳牛使用年限,可減低購進牛隻之成本,便是增加收益。

        (六)儘可能加入DHI或DHI酪農自行測乳,靈活應用牛隻性能檢定月報表,以改善飼養管理科技,提高生乳品質。

        (七)加強產銷班或協會組織功能,統購生產資材,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八)維護「純正鮮乳標章」之公信力,並促使國人養成飲用純正鮮乳的習慣,增加鮮乳市場之生存空間。

        (九)確實做好牛群血統登錄並做好牧場經營記帳,以便選育優良後裔及改進降低生產成本之理想經營方式。

        (十)總乳量達到理想目標時,應儘早淘汰低乳產量牛隻,並維持較高乳產量牛隻的更新比率,便有多餘仔牛出售而減少牛群飼養頭數後就可減省人力及降低生產成本。

        註:DHI就是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的意思

二、酪農防疫基本原則:

        (一)對於牧場內發病或死亡牛絕不可任意拋棄之,更不可出售圖利,應設法消毒後掩埋或分解後焚化之。如只為貪圖出售求利,不但違反食品衛生管理規定而受到處罰,同時也失去了防疫公德心,真是害人害己。

        (二)建立好「謝絕參觀」制度,以防止疫病之介入,如果任何一個牧場,不對出入牧場之人員加以限制而任意讓與自己牧場工作無關人員自由出入時,就無法杜絕病原的攜入場內,是故對於來牧場參訪者,除上級指導長官外,實應儘量委婉地謝絕參觀,才是最長遠的基本的防疫工作。

        (三)對於有如牛結核病等法定傳染病感染場工作人員來訪應嚴格限制,且對自己場內工作人員也應絕對不進出污染場,以防各種疫病之傳入。

        (四)牧場購進牛隻,應確定無牛結核病污染場,始可考慮買進牛隻,有關疫情應向欲購買牛隻牧場當地家畜疾病防治所打聽清楚後才可買進牛隻,新買進牛須隔離檢查,確定健康無法定傳染病才可和其他健康牛隻放在一起飼養。

        (五)牧場大門口應設置車輛及人員出入消毒池(或槽),任何出入車輛、人員必須經過消毒池後,始准進入牧場內,對於來訪人員,最好利用牧場大門口會客室,以防非工作人員進入牧場內,才能對病原之杜絕降到最低限度。

        (六)牧場工作人員應有專用更衣室與工作服以及雨鞋,只限在牧場內工作使用,並需定時清洗及消毒,以保持清潔。

        (七)酪農應關心疫情發生的資訊,隨時能明瞭與牛隻共同傳染病的發生情形。如乳羊或鹿的結核病,也會感染到乳牛,酪農也要有防疫上的基本觀念,設法杜絕不必要的互相感染疾病發生。

三、酪農購進國內乳牛須知:

        (一)酪農在買進牛隻前,必須先向欲買進牛隻當地縣市家畜疾病防治所洽詢確實無感染牛結核病場時才可考慮購買牛隻事宜。

        (二)需先行打聽清楚,賣方為何要出售牛隻,是否屬於低產乳量牛隻之後裔,必須查清該出售牛隻之父母親血統,確認沒問題後才可考慮之。

        (三)從欲購買牛隻之體型先作初步評鑑,不致於太差者始能考慮購買之。

        (四)倘曾是法定傳染病如牛結核病等之污染場,是否仍在潛伏感染中,都須慎重考慮清楚,否則損失不少。

        (五)欲購進牛隻必須有其確實的父、母親牛系譜資料可參考,才能預估其乳產量及乳脂率等等的實際生乳問題。

        (六)如從有參加DHI牛群之後代選購,才有國內的實際參考資料如父母親相關資料可查。

        (七)千萬不要選購牧場內公牛自然交配之後代牛隻,以免近親交配後代之劣性基因出現,以致將來產乳量下降之情形發生。

        (八)可從每年於台南新化省畜產試驗所舉行之乳牛拍賣會中選進較優良性能牛隻,以改進牛群性能及提高乳產量。

四、談測乳流量計對提昇養牛技術上的重要性

前言

        目前本省略農戶有1,008戶,總乳牛頭數有107,807,其中泌乳牛則有47,779頭(1),至於所有酪農戶之中,實際有參加每月定期測乳戶數只有187戶,然而受測乳牛隻亦只有9,122頭(2)。換句話說,也就是全省酪農有參加台灣省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暨中華民國乳業發展協會所執行而推廣的「乳牛群性能改良計劃(又簡稱DHI)」者約占全省酪農戶的百分之十八點六,每月定期測乳牛隻約占有總泌乳牛的百分之十九點一,也就是本省尚未參加DHI每月定期測乳牛隻約占了百分之八十點九。

        參加DHI測乳牛群,除可得知牛隻的每日乳產量外,尚可由採得生乳樣品送往台灣省畜試驗所新竹分所牛乳檢驗中心分析每頭泌乳牛的生乳組成分,並將分析結果輸入電腦整理後印出各種牛群管理報表,再寄回給酪農除作為飼養管理的參考外,同時也可作為牛隻遺傳性能以及選育種公牛的冷凍精液參考,這對酪農改進牛群性能的助益良多,因此如果酪農一時無法加入DHI時,至少也應該設法要有其最基本的測乳流量計的設備,唯有如此,才能對於自己所飼養泌乳牛群的每頭牛每日乳產量有所了解,然後才能依個別牛隻的每日乳產量多寡來分群飼養,進而依每群泌乳牛的日產乳量範圍再調配出合理而適當的日糧來飼養牛群,否則酪農沒有測乳流量計設備時就無法知道每頭泌乳牛的每日泌乳量,因而酪農也就沒辦法將自己所飼養的泌乳牛群依牛隻個別日產乳量之多寡來加以適當的分群飼養管理,在此種情況下酪農仍只能採粗放的傳統方式飼養管理牛群,如此一來,不但容易引起高泌乳量牛群營養上的不平衡日糧,而且對於低產乳量牛群也很容易造成營養上的過量給與情況發生,諸如此類的傳統飼養方式,容易引起牛群在營養上的不足或過多毛病,這終將引起牛群的營養困擾,因而始終很難突破牛群飼養管理技術的提昇瓶頸。

測乳流量計對牛群飼養管理的重要性

        對於泌乳牛現代化的飼養技術所給與完全日糧,應依泌乳牛每日實際乳產量的多寡而給與適當的完全日糧,才是符合現代化的養牛技術。換而言之,有關飼料中之粗、精料的適當比例,必須依據各別牛隻實際日產乳量多少而調配出適當的粗、精料比例才是,倘酪農沒有自行測乳流量計時就無法知悉其所飼養泌乳牛中每一頭牛的每日乳產量,也將無法更進一步依據個別泌乳牛日產乳量多寡來給與正確的完全日糧,終將造成飼料給與量的不恰當,不是給與量過多即是不足的情形發生,因此測乳流量計將是今日酪農應有的最基本的設備。

        為因應加入GATT,一般酪農正致力於改善經營方式,大多數酪農也朝向省工機械之利用來設法降低生產成本,不過酪農如能提昇飼養管理技術以提高乳量,也是直接降低生產成本的積極有效方法之一。尤其目前酪農正興起並熱衷於TMR(即完全日糧)的使用來飼養牛群之際,酪農必須憑牛隻的日產乳量多寡來分群飼養,才不致於造成牛隻於營養上的不平衡日糧,否則如酪農沒有流量計來測知每頭泌乳牛的實際日產乳量時就任意調配完全日糧(即TMR),是件飼養管理上非常危險的事,因為酪農所給與牛隻的日糧是沒依據牛隻實際每日乳產量來調配的日糧,這將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完全日糧,因此酪農如不依據泌乳牛的實際日產乳量來分群調配出適當的完全的日糧(即TMR),可能久而久之,終將形成牛隻很多營養上及繁殖上的困擾,所以酪農們在使用完全日糧(即TMR)飼養泌乳牛群之先決條件,基本上酪農必須要有足夠使用的測乳流量計才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乳牛產量而達到最高飼養技術。

結論

        總之,在我國加入GATT後,面對國際乳業界將進軍我國內市場爭售液態乳(即保久乳)的壓力下,唯有提高我國乳產品在本國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之後才有生存的空間,至於如何來提高市場上的競爭力呢?除了酪農必須致力於生乳成本的降低及生乳品質提高之外,在飼養科技上也須提昇,才能達到目標,然而在飼養科技提昇前之必須條件,就是酪農需有其最基本的測乳流量計,才能從飼料調配上來解決基本數據,否則對於飼養技術的改善,可能將形成事倍功半的後果,這也將造成本省乳業永續發展的瓶頸,因此再三建議酪農能重視因缺測乳流量計後所造成的養牛技術提昇上的絆腳石,同時也期望酪農能在養牛技術上迎頭趕上乳業先進國家的水準,養牛專業才能永續經營下去,本省乳業才有生存的空間。

        註(1)所有數據是來自台灣省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於民國84年8月份統計資料。

        (2)有關數據是來自台灣省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於民國84年8月DHI統計資料。

        (轉載自鄭瑞基「乳牛經營實務」)

飼料營養雜誌(p.90∼94)─鄭瑞基、九六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