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目魚越冬期之措施

        虱目魚為熱帶性魚類,廣泛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之熱帶、亞熱帶水域。臺灣為虱目魚養殖區之北緣,每年僅四月初至十一月初之水溫適合其成長,其他季節不適合其成長,甚至因寒流來臨,使水溫下降至其生存臨界溫度(10℃)以下而被凍死。又由於臺灣魚苗生產期在四~九月間,而消費市場又趨向大型化(1尾斤左右),所以除四、五月生產者可達上市體型外,其他都必須經越冬後再行放養,經越冬之魚苗佔全生產量之42~75%,所以越冬能否成功關係生產量很大。

        臺灣虱目魚養殖界於民國六十七年開發了深水式養殖,由於水深較深可以減緩水溫下降,又由於近來較為暖冬之故,很多深水式養殖業者為祈能售得初春期的高價位,而不在大寒流來臨的一、二月加以捕售,故遇有大寒流則遭致凍死。

        文蛤養殖池在冬季低水溫期極易繁生絲藻,早期用人工去除,近來人工高昂又請不到工人,所以利用虱目魚、臭都魚吃絲藻的習性來加以清除。而文蛤池較淺,遇有寒流極易使虱目魚凍死。

        歷年來由於強烈寒流來襲,使水溫降到10℃以下,而造成虱目魚直接被凍死,或寒流籠罩二、三天,在14℃以下的陰冷天氣下,魚表皮的黏液脫落而被弧菌(Vibrio angullarum)侵入引起腸炎及表皮出血症,使魚體衰弱而死亡。又冬季也易使魚虱(Caligussp.)繁生,魚體受魚虱寄生致表皮受傷及黏液脫落,引起二次感染弧菌侵入,同樣也會發生衰弱死亡現象,造成業者很大損失。

        由以上種種的因素使臺灣歷年來虱目魚在越冬期間,因遭受凍死或病害侵襲,其死亡率為0.6~87%間變動,遇強大寒流即大大增加死亡率。又,近年來由於暖冬及虱目魚價下降,越冬措施逐漸被省略或簡單化,即不做越冬防風棚下,雖然不是強大寒流也造成死亡現象,所以值得我們更加重視越冬問題。在此提供各種養殖方式之越冬措施供業者參考:

一、傳統式虱目魚養殖:

        傳統式虱目魚養殖一般都有越冬溝設備,越冬溝分為淺坪與深溝二部份,淺坪為平時虱目魚攝食的地方,也是投餌場,遇有寒流需將魚趕入深溝,近來人工缺乏下,淺坪寬度減少在10公尺左右,以便遇寒流來臨其可自行進入深溝。深溝水深2公尺左右,為東西走向,在北邊的迎風面做一防風棚,其防風棚斜度為30~60度,愈北斜度愈小,但近來由於下霜較少,所以防風棚改直立者不少。防風棚早期用稻草,近來則使用塑膠布或不織布,前者使用1~2年,後者可長期使用。一般防風棚可防止熱量消失,南面又可得到陽光的照射,故溫度可比沒有防風棚者提高4~5℃,除非有3~4℃下的大寒流,虱目魚一般不易被直接凍死。遇有強大寒流時可使用下面方法加以補強:

       1. 地下水:

        早期大家都利用地下水來沖灌,利用其水溫在26℃左右來提高池水溫度,近來由於地層下陷不鼓勵下,漁民已少使用,如必要用時也需考慮地下水含有沼氣及鐵質,大量使用也會引起魚呼吸困難而浮頭死亡。

        2. 加熱方法:

        即使用鍋爐、電器加熱管直接使池水溫度提高。由於空曠地方又有強風下,熱能消失很快,只能短時期使用,近來水試所與成功大學合作開發了保溫方式,以減少熱能消失,又,此時保溫箱內必須有燈照明,魚才敢進入。

       3. 水面加蓋保利龍板:

        水面鋪上保利龍板以減少熱量的消失而得到保溫效果,但也阻止陽光照射,好天氣不能提高水溫與藻類不能行光合作用,造成溶氧缺乏,易浮頭,所以只有寒流來前再將保利龍板放進去,好天氣收起來。又保利龍板受陽光照射易碎掉,所以收起來應保存好。

        4. PE保溫室:

        利用PE塑膠布將越冬溝蓋起來,此法可讓熱量不被吹走而得到保溫效果。但由於白天水氣蒸發附在塑膠布成水滴,減少陽光透過性以致水溫無法提升,光合作用減少,易使魚類長期處在缺氧下,所以在施工中應考慮其透氣問題,避免蒸氣留在塑膠內應可避免此現象,但熱氣會因此消失部份。於大寒流時利用塑膠布將整個越冬溝蓋起來,平時寒流只用防風棚,但蓋塑膠布遇風則施工不易,故應注意氣象預報,知道有大寒流即事先蓋好,好天氣時將其捲起來或收起來。

        5. 氣泡布:

        在大寒流來臨時在水面上蓋上氣泡布,以減少熱氣消失,但也會減少氧氣溶入,所以遇有陽光應將其捲起來,最好能補充熱空氣,即使用打氣機將已加熱之空氣打入水中,可避免溶氧的不足。

       6. 保溫箱:

        該保溫箱為成功大學鄭重雄教授開發,即在水中設一保溫箱,並在箱中打入熱空氣以保持箱中之溫度,但由於熱空氣在輸送中熱氣消失很快,必須在箱中再加熱才能提高溫度。又箱中太暗魚也不敢進入,必須點燈魚才能進入,故利用此種方法必須在電力設備充足的地方。

二、深水式養殖:

        臺灣深水式養殖虱目魚其水深都在一公尺以上,主要除了提高生產量之外,也希望藉此深度水溫能保持較穩定,即冬季水溫不要太低,夏季不要太高,使魚類能穩定成長。惜虱目魚是屬於熱帶魚類,臺灣在白露以後水溫下降,成長趨於緩慢,20℃以下即不成長,所以一般淺坪式即於此時期將魚趕入越冬溝,而深水式也準備在大寒來臨加以捕售,但由於越冬過後價格會升高,而近來又有暖冬現象下,很多業者就延後捕售以便增加收益,近兩年又開始有大寒流來臨,以致發生虱目魚被凍死現象,所以希望業者能提早將魚捕售,如果為了提高收益則必須有一些防寒設備,諸如上面提到的,在北邊也要以塑膠布做成防風棚以擋北風,多少也減緩水溫下降,另外抽灌地下水(應注意地下水問題及其水質問題,如鐵質、氨……等)。其它加設鍋爐、保溫箱、加熱器等,如都無這些措施,則在北邊蓋上保利龍板,氣泡布也可得到一些改善,但為免被風浪吹襲而堆積在一起,必須北邊也加防風棚並用竹子固定,為免風來時作業困難及溶氧不足,必須注意氣象報告,事前做好,事後收好。

三、文蛤池混養虱目魚:

        文蛤池一般都是淺水的,而虱目魚只是用來清除絲藻,數量又不是很多,所以一般不會特地使用設備來保護虱目魚,但也可在北邊加一些防風棚,多少也可減緩水溫下降,而且減緩風浪對文蛤的成長也有助益。如果有大寒流來,應注意虱目魚,萬一虱目魚被凍死,即以拾收出售,以免過久鮮度受影響。

        近來虱目魚因寒害被凍死也引起各界注意,因此我們希望能利用北風來開發電力,使其應用在加熱防寒上。農委會也委託臺大廖文亮教授從飼料上來加以改進,依據其初步試驗發現在飼料中多添加脂肪、膽固醇,如柔魚油等,可使虱目魚得到較好的抗寒效果。另外也委託中研院加強虱目魚抗寒基因研究,希望不久將來有好的成果,如此虱目魚在臺灣將可整年成長,不必要有越冬設備了。

        另外有關魚病的治療方面,虱目魚在越冬期間易受魚虱的寄生,依據林清龍先生之檢定為橈腳類的Caligus orientalis Gussiv,由於其利用特化的吻吸食魚血液,以致使細菌侵入魚體而引發其病害,而且由於寄生魚本身不適,不吃東西,故易使魚體瘦弱而引起死亡,所以必須加以治療。一般使用殺蟲劑或淡水可將魚虱殺死,目前大家使用的殺蟲劑為馬速展(Masoten),濃度為0.125ppm即可。另外一種常發生的為紅斑病,主要由於魚虱感染魚體造成傷口及陰冷的天氣(14℃以下)連續三天以上,則魚體黏液脫落後使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侵入,致產生腸炎及表皮出血,一般弧菌可使用四級銨類來治療,如以0.5~1.0ppm的殺菌液-50散佈全池即可有效控制。近來也有使用弧菌疫苗,魚苗於三寸左右進入越冬溝前於疫苗中浸漬一分鐘,也可預防紅斑病發生。(農情專訊)

飼料營養雜誌(p.107∼111)─丁雲源、九六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