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豬之飼養管理(中)

(四)其他社會環境

        此節討論除了公豬刺激以外之社會環境。

1. 狹欄

        女豬飼養於狹欄內可能由於一則沒有社會環境之促進刺激,一則由於孤立之不良刺激會導致女豬有不正常的發情(例如寂靜發情)(Jonsen, 1970和England, 1969)。因此以窄欄飼養女豬要特別小心。

2. 地面積和群的大小

        Hemsworth et al., (1986)比較每隻豬佔有1、2或3平方公尺欄舍女豬之發情偵測率發現,女豬之發情偵測率有隨著面積之增加而提高之趨勢(79、88和100%),同時發現面積愈小則游離腎上腺皮質素的量愈高,表示面積愈小女豬受到相當大之緊迫,以致損及發情。

        當女豬過大時,50頭一群,發情偵測率下降(Cronin et al., 1983),Christension and Ford(1979)比較24和8頭一群時發現,其發情偵測率分別為85.4%和96.8%;在比較每群3、9、17和27頭一群時,發情率分別為56.9%、78%、80.4%和80.7%。這結果顯示豬群大小亦將損及女豬之發情偵測率。由這些結果看來,每隻女豬如果有2~3平方公尺之空間,而群之大小以8隻左右為最佳。

3. 與人接觸

        實驗中顯示人壓豬背偵測其發情率時豬有害怕的現象(Hemsworth et al., 1981, 1986, 1987;Gonyon et al., 1986),這可由女豬血中游離腎上腺皮脂數增加可看出。但也有些實驗顯示,沒有這一現象(Pateroon and Pearce, 1989;Pearce et al., 1989),這可能和豬是否與人熟悉有密切之關係,因此建議發情偵測員或配種工作人員平時就應和自己之女豬常接觸。

4. 圈養和緊迫

        長期的緊迫(包括非常密集的圈養)可能導致發身之延遲(Christenson and Ford, 1979;Christenson, 1981;Rompacek et al., 1981),但輕微及短暫的緊迫將導致女豬提前發身(Zimmerman et al., 1974;Thompson and Savage, 1978),同時腎上腺皮質素之濃度(Eshenshade and Day, 1978),Killian et al., 1987更指出注射腎上腺皮質素,可以使女豬提早發身,但腎上腺皮質素並不是發身所必須之物質。

(五)氣候環境

1. 溫度

        Flowers et al., (1989)很清楚的指出,高環境溫度(33.3℃和15.6℃比較)下女豬發身極顯著的延後,有趣的是未發情女豬血中助孕素均高於對照組。在緊迫組如注射1000 IU的PMSG則有50%的豬發生濾泡囊腫。高環境溫度下寂靜發情豬的比例上昇,Christenson(1981)的報告中指出,有排卵而沒有發情之女豬較其他季節為高(16.7和8.4%之差)。Goofrey et al., (1983)指出,在短暫高溫下發情不明顯之現象增加,可見夏季看發情較困難是有原因的。

2. 光照

        女豬8週齡起在早上5:15~9:00及下午4:30~8:15給予700燭光之光照,結果女豬提早發身(Brandt et al., 1990)。近年來之報告均顯示,凡是在成熟期供給長期日照,其發身日齡均提早,在大自然情況下,秋天生的女豬較春天生的女豬早發身(Mavrogenis and Rohison, 1976;Christenson, 1981;Rampacek et al., 1981;Diekman and Hoagland, 1983)。Diekman and Hoagland(1983)特別指出,在日照漸短下供光照和介紹公豬給女豬,顯著提早女豬發身日齡。

(六)運輸或更換環境

        運輸或更換環境後均可導致女豬發身(Dumenil du Buisson and Signoret, 1961和Paredis, 1961)。Eastham and Cole(1987)指出,搬運可以顯著的提早女豬發身;Eastham, Dyck and Cole(1984和1986)指出,搬運女豬和介紹公豬到女豬群可使得女豬提早發身。但也有報告指出移欄並無提早女豬發身之效果(Pearce和Hughes, 1985)。

(七)餵飼量和營養

        Den Hartog and Van Kempen, 1980的綜論文章中指出,提高能量有助於女豬早日發身(表3)。Van Lunen Aherene(1987)指出,任飼提供女豬提早發身可能和提高能量之意思相同,然而女豬在生長期餵高能量飼料對發身時之排卵無影響。但在發身後7天,增加女豬之餵料量有助於下一次發情時之排卵數2個以上(Den Hartog and Van Kempen, 1980)。更新母豬(女豬)仍以後期肉豬飼料為主,Newton and Mahan(1992)指出,任食能使女豬排卵增加,但也會使得女豬發情時不明顯,因此在接近發身後第一次發情時可以稍許減少些飼料。Rozeboom et al., (1993)指出,極度限食下血中之助孕素量大量昇高,這可能和延遲發情或發身有關。

表3. 能量攝取對發身日齡和體重之影響

  低能量 高能量
試驗數目 22 18
能量攝取(MJ ME/天) 23.4 36.1
發身日齡(日) 211 202
發身時之體重(公斤) 80.0 99.1

Den Hartog and Van Kempen, 1980.

        蛋白質對發身影響的實驗指出,在極端蛋白質缺少的情況下會影響到女豬發身(Adams et al., 1960;Baker, 1959),不過一般情況下,這種極端蛋白質缺少情形很少發生。Friend(1973)指出飼料中添加離胺酸和蛋胺酸組女豬較未添加組早12~24天發身。

        脂肪對發身之影響不大,但也有報告指出如供給女豬完全沒有脂肪酸的食物有害於女豬之發身和卵巢之生長。我們的研究中指出女豬飼料中加3%左右之黃豆油,有利於女豬提早發身。

        有關維生命和礦物質對發身影響之研究不多,但一些早期的研究指出,飼料中如嚴重缺少維他命A(Hughes, 1934)、維他命B12(Johnson et al., 1952)和錳(Plumlee et al., 1956)有害於性成熟。

(八)催情

        女豬催情(Flushing)可以增加排卵數已是眾所熟悉的一件事,但仍有一些問題存在。

1. 較長期催情

        Edey et al., (1972)是將170日齡起之女豬,全給予任食,結果女豬多產2.5個黃體。

2. 短期催情

        Cox et al., (1987)給予8~9個月齡之女豬,在發情前11天亦即發身後的10天,高總能量之飼料量(每天9.96Mcal可代謝能),結果比每天給5.77可代謝能之豬多產生2.4個黃體。

3. 超短期催情

        Moore et al., (1973)指出,女豬發情時24小時內給予女豬任食並無法達到增加排卵之效果,但如果在第一次發身後7天起,亦即下一次發情前14天開始任食,會多排1.9個卵。

        由以上資料來看女豬發身後7天開始任食,將是最佳催情方法。

(九)配後絕食

        McCarty(1965)報告指出女豬在配後24、48、72小時絕食,對排卵和胚胎存活沒有影響。亦即女豬配種後短期減少攝食量無效果。

(十)日齡和體重

        早年之研究常偏重於女豬發身是否有一定量低限之日齡或體重,但近年來的研究似乎其他影響因子已如上述太多,所以對是否有最低限之問題已較少討論。

        早年之研究指出年齡不是度量女豬發身的最好指標,但它比體重做為指標好多了(Robertson et al., 1951 a, b),話雖是這麼說,但Hughes and Varley(1989)指出,如豬低於某一體重較難達到發身。至於發身是否是在生長曲線上某一定點發生,經多數實驗證明並不盡然(Burger, 1965;Warnick and Wallace, 1959;Goode, Warnick and Wallace, 1965)。

四、公豬之性能成熟

        公豬的發身是指當精子第一次在Seminiferous bubles和Cauda epididymidis出現時,這時表示公豬在這個時候有能力配種,但並不表示公豬此時已達到最高之配種能力。一般而言,公豬大約在5~8月齡間已發身(Kim and Lee, 1975;Shin et al., 1976和Leman and Rodeffer, 1976),此時公豬體重大約在70~120公斤。公豬與母豬相似,發身與日齡和月齡之關係重於體重。影響公豬發身之研究不多,將一些已知影響因子與公豬發身之問題討論於下。

(一)攝食

        Kim et al., (1977)指出,減少攝食量會延遲公豬的發身年齡,這或許並不完全是攝食量之影響,體重和營養狀況亦可能間接影響發身。

(二)遺傳

        雜種公豬的發身期較純種公豬為早(Sellier, Dufour and Roussean and Roussean, 1973)。

(三)費洛蒙(Pheromone)和發身之關係

        未發身小公豬Pheromone的產量較低,但在成熟過程中公豬的Pheromone產量快速的增加(Ahmad and Gower, 1968)。Pheromone和母豬發情時站立反應有關,或許是發情母豬嗅到此種氣味而有所反應。前節提到公豬刺激女豬發身中,Pheromone可能也扮演一份角色。

五、母豬斷乳後之再發情

        減少斷乳到再發情之間距,如此可以增加每年每頭母豬之產仔數,也可以減少母豬因未懷胎期所造成飼料之浪費。因此減少斷乳到再發情之間距為此段期間母豬飼養管理之最大目標。

        母豬懷孕總得有115天左右,這段時間上無法省,因此如想增加母豬每年每頭母豬之胎數,只有想法減少(1)母豬哺乳時間和(2)母豬斷乳到再配種之間距。本節要討論的就是後者,並將影響這一間距的因素逐一討論。

(一)種母豬管理員觀察發情細心與否

        如不細心則勢必增加21天的間距。

(二)母豬哺乳期間

        圖10和圖11顯示母豬哺乳期愈短,則母豬斷乳到再發情之間距愈長,特別是哺乳期低於3~4週後更明顯(Self and Grummer, 1958;Svajge et al., 1974;Cole et al., 1975;Clark and Leman, 1986),估計減少之哺乳期增加1天之離乳間距,哺乳期過短甚至導致離乳後之不孕。

96年6期p66.GIF (4060 bytes)

96年6期p66-1.GIF (4457 bytes)

96年6期p66-2.GIF (3710 bytes)

96年6期p66-3.GIF (4751 bytes)

(三)品種之影響

        表4指出離乳到再發情之日數可因品種之不同而有不同,也並不是所有品種皆不同,例如Clark et al., (1972)指出,約克夏豬和波中豬之間沒有多大之差異。

表4. 不同品種由斷乳到發情之間距

品種 間距(天)
Burger(1952) Dyckk(1971)
大白豬 7.85  
大里豬 16.08  
約克夏   5.5
Lacombe   14.3

(四)年齡和胎次之影響

        Du Mensnil du buissen and Eignoret(1968)指出,在斷乳後9天初產的母豬約有25.4%發情,如為六產後之母豬則9天內有55.3%發情。近年來之研究顯示年輕女豬比老女豬在離乳到再發情之間距為長,且長達10天之久(表5)。

表5. 年輕和老女豬離乳後到再發情之間距

  年輕女豬 年老女豬
日齡(配種)

分娩時活體重(kg)

哺乳期失重(kg)

分娩時背脂厚度(毫米)

哺乳期失重(毫米)

離乳到配上(日數)

213.5

142.8

21.3

24.1

4.9

22.1

340.6

171.4

31.4

31.0

8.4

12.8

(五)季節之影響

        圖12建議母豬在夏天斷乳後9天內發情之比例較冬天為高。

96年6期p67.GIF (5679 bytes)

(六)飼餵量

1. 離乳間距飼餵量

        雖有報告認為增加母豬斷乳到再配種間之飼料量可縮短這段時間之間隔(Brooks and Cole, 1972),但其他報告確認為增加攝食,並不能縮短這段時間之間隔(Brook et al., 1975和Clark et al., and Dyck, 1972)。

2. 哺乳期飼糧

        Lodge(1959)最早發現如果哺乳期母豬吃得少,則母豬的離乳到再發情間距就會拖得很長(King and Williams 1984)。

        比較哺乳期母豬攝取2公斤和4.5公斤飼料做比較時發現,前者之離乳到再發情間距拉長。其後King and Dunkin(1986)做了更詳細之研究,比較母豬在哺乳期餵飼量由1.5公斤起一直到6公斤,6種不同之餵料量來比較母豬由離乳到發情之間距,我們可以由表6中清楚的看出哺乳期吃得少發情間距和離乳到配上之間距均極顯著的拉長,在8天內發情之比例更是相當低,到離乳後50天還沒有發情,而必須淘汰的豬在餵1.5和2.2公斤組裡分別高達33.3%和25%。這些現象可能可以由失重太多或背脂變薄太多所造成,在Mullon and Williams(1989)及Vesseur et al., (1993)之報告中均證實有相同之現象。

表6. 哺乳期母豬攝食量對其離乳再發情間距體重及背脂厚度之影響

  哺乳期母豬餵食量(公斤)
1.5 2.2 2.9 3.6 4.3 5.0
離乳到再發情(天)

離乳到配上(天)

離乳8天後未配上頭數

分娩到離乳之失重(母豬)kg

分娩到離乳背脂損失(毫米)

離乳50天後仍未發情頭數

 

 

 

44.5

8.9

4

 

 

 

30.8

7.1

3

 

 

 

27.4

6.4

1

 

 

 

19.6

5.7

1

 

 

 

15.8

4.2

1

 

 

 

9.0

4.0

0

註:本試驗開始配種時體重均在254.4到257.8之間,分娩時均在150.8-150.6公斤,背脂在離乳時均在25.9-26.7毫米之間。

六、配種

        配種和繁殖豬飼養管理目標最重要之關係在:

        1. 如何使配種時母畜有最高之排卵數。

        2. 如何使受胎率提高。

        以下將就如何達到這些目標就公、母豬分別討論。

(一)母豬

1. 配種適期

        除非能瞭解配種適期否則不易有好的受胎率,本文中以下三圖指出理論上之配種適期和實際上配種適期及方法(圖13、14和15)。現場母豬之配種適期應分為兩大類來說明,第一類為正常狀況下之母豬在台灣之秋末、冬天及春初涼爽季節均算,凡是裝設有冷氣或水簾式之離乳母豬舍內所飼養之母豬亦歸入正比類,其配種方式如圖16a:每日觀察兩次發情,這兩次發情之間距最佳為12小時,至少要9~10小時(24小時中一次為9~10小時,另一次自然成為15~14小時)。

96年6期p69.GIF (7155 bytes)

96年6期p69-a.GIF (5614 bytes)

96年6期p70.GIF (5815 bytes)

★第一類

        早上看到母豬發情,12小時後之下午配第一次,再隔12小時後之第二天早上配第二次;下午看到母豬發情,12小時後之第二天早上配第一次,再隔12小時後之第二天下午配第二次。

        第二類為女豬及熱緊迫下的母豬,這一類的特色是發情期短,其觀察發情和配種方式如下:

★第二類

        早上看到第二類雌豬發情,早上配一次,12小時後之下午配一次,如果第二天早上仍然發情配第三次,第三次如無發情不必強配。下午看到發情,下午配一次,12小時後之第二天早上配第二次,12小時後之下午配第三次。第三次無發情不必配。

2. 發情的定義

        母豬有站立穩定反應時稱之為發情。一般發情母豬或女豬僅50%有此反應,但如後節所示只要有公豬聲音和臭味,發情母豬約有90%有站立穩定反應,剩下的10%在未來選種時要特別注意,不要選這種豬之後。

3. 遺傳

        表7顯示品種間在排卵率上即有差別,報告中同時指出近親和雜交也會影響排卵率,一般而言,近親育種會減低排卵數(Stewart, 1945;Hanser, Dickrson and Mayer, 1952和King and Young, 1957),但雜交則不一定都會增加排卵率。

表7. 不同品種豬之排卵率

作者 品種 動物狀況 排卵率
Burger(1952)

 

大白豬

大黑豬

各種豬齡之雌豬 16.7

13.5

Kirkparick(1967)

 

波中豬

Chester white

第三次發情之女豬 10.9

13.8

Baker et al.(1958)

 

波中豬

Chester white

九月齡大之女豬 11.9

13.3

4. 年齡

        年齡可分為(1)實際年齡,(2)為發情次數之年齡,(3)為胎次三方面。表8顯示出年齡和排卵數增加之關係。表9則指出發身時排卵數最少,似乎在第3次發情時排卵數可較發身時多2~3枚排卵數。

表9. 女豬發身後不同發情期之排卵率

作者 發情次數
1 2 3 4
Robertson et al. (1951a) 11.0 12.4
Robertson et al. (1951b) 9.8 11.8
Warnick et al. (1951) 10.0 10.8 11.9 12.0
Haines et al. (1959) 11.3 12.3
Mac Pherson et al. (1973) 7.9 9.7 11.0

5. 體重

        體重因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營養、年齡、胎數等),因此很難說體重和排卵率間之關係到底為何。當然"瘦母豬症"(Thin sow)的豬排卵數有可能較少。

6. 營養

        雖然有些報告指出增加蛋白質的量有增加排卵的情形,但一般而言,在正常飼料下飼養時這種影響不大。至於能量報告中可分為兩類。一類為長時期的效應,也就是由斷乳到發情間增加能量之供應量,一類為短期效應。亦即發情當天之激情。有關兩種激情方式的試驗結果似乎都缺少一致性的結果,也就是有的報告指出激情有利於排卵數之增加,有的則未發現激情可增加排卵數。此種結果或許和豬本身的狀況有關係,特別是瘦的豬似乎在激情後有其效果。

7. 氣候環境

(1)光照

        光照對排卵之影響並沒有十分清楚的結果。

(2)溫度

        高溫使排卵率減少(Warnick et al., 1965;Teagul et al., 1968;D'Arce et al., 1970)(表10)。

        Stinbach(1972)指出發情和溫度有負相關,寂靜發情則和溫度有著正的關係。

        高溫對發情週期之影響不大(D'Arce et al., 1970)(圖16)。受胎率因溫度昇高而降低(Edwards et al., 1968)(圖17a)。

表10. 配種25天內乾和濕球溫度對平均黃體素和活胚胎數之影響

  乾球℉ 露點溫度℉
52 60 68 76 84
黃體 80

86

92

14.0

14.5

13.8

13.4

14.8

13.4

13.7

13.7

13.8

13.2

13.8

12.3

活胚胎 80

86

92

9.5

11.0

9.0

9.5

10.4

11.2

10.7

10.6

9.5

10.4

9.3

8.4

96年6期p74.GIF (3860 bytes)

96年6期p74a.GIF (3936 bytes)

96年6期p74b.GIF (3667 bytes)

96年6期p74c.GIF (5782 bytes)

(二)公豬

        配種是公母雙方面的配合,因此公畜之影響也是相當大,至於影響公畜配種能力之因子有那些呢?分別討論於下:

1. 遺傳

        公畜之繁殖能力是在低和中等之間。品種間之公畜繁殖性能差異亦大。Johnson and Gerrits(1977)指出,公畜的繁殖能力會因為高度選育增重和飼料效率之結果而降低。這可能是由於選種導致生理不平衡所致。

2. 年齡

        Leman and Rodeffer(1976)報告中指出,公豬之射精量和總射精精蟲數由5~8個月齡發身起慢慢增加到12~18個月(有的報告說是29~32個月),這個狀況維持到公豬5歲時才慢慢下跌。Hughes and Varley(1980)指出,雖然1年齡之公豬是以正常的使用,但公豬繁殖能力確是到2年齡為最高。

3. 營養

        顏等(1982)試驗結果中指出,公豬每四天採精一次之蛋白質需要量大致餵以14%蛋白質飼料2公斤即可維持。

4. 疾病

        Kojima(1973)指出公豬在生熱病後會產生不正常精蟲,同時繁殖力大降。

5. 環境

        (1)地面

        無論是人工採精時或是自然配種時,甚至平常,豬欄地面均不可太滑,以防公豬腳受傷。

        (2)光照

        Steger(1971)指出,飼養於完全黑暗環境之下公豬其性慾和精液性狀均會減低。

       (3)溫度

        Mcnitt, Tanner和First(1972 adb)指出,高溫對公豬的睪丸有不利之影響,影響到公豬的繁殖性能。Maxxari et al., (1968)指出,如將公豬睪丸溫度維持在40℃三小時就足以使公豬精液量和活力降低。Mcnitt和First(1970)指出,將先前適應:21.5℃環境之公豬置於33℃下三天後,公豬精液濃度下降,活力變低,不正常精子和死精率增加。高溫組公豬配女豬後,其受胎率較對照組低一半,且30天後女豬胎兒存活率在對照組為71.2±3.7%,而在處理組只有48.5±5.2%。在熱緊迫因子除去後56天,精液性狀才恢復正常。Wettemann et al., (1976)指出,高溫對精液活力有不良之影響(圖18)。Omtredt et al., (1973)指出公豬置於30℃下會導致損害牠的精液性狀。

        Steinbach (1972)在宗及利亞研究公豬繁殖性能之結果顯示性慾因氣溫之昇高而下降。精子數亦因氣溫之昇高而下降。(圖19 a, b)。(待續)

96年6期p75.GIF (4260 bytes)

96年6期p76.GIF (5202 bytes)

96年6期p76a.GIF (5264 bytes)

飼料營養雜誌(p.61∼76)─夏良宙、九六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