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用雞在高密度飼育下

粒狀飼料之效果

前言

        對食品之品質或安全性,消費者極度關心之現今,破蛋等之規格外蛋之市場性極低,破蛋之發生為經營上重要之問題。

        但,產蛋雞之飼養規模在擴大,高密度之群飼養育在增加,集蛋也走向機械化。伴隨這點,比起先前之手工集蛋,破蛋等之發生變多。此原因之一是,傷害雞群之齊一化。儘管含有高潛在能力,給與高單位生產所要之飼料,由於群飼引起之緊迫,挑剔食餌等,使不能充分發揮個體之潛在性生產能力。

        因此,即使在高密度,若自提高攝取營養量之齊一性,能否抑制產蛋性降低或抑制破蛋發生之觀點,以營養,嗜好均一之粒狀飼料,給與生產性或蛋殼質降低之產蛋後期,調查飼育密度或飼料型態(與粉料之比較)之組合,對產蛋性、蛋殼質等之影響。

一、材料及方法

        表1示出試驗區分。在供試飼料,為比較蛋用之市售取得飼料(CP 17.0%以上,ME2.850 kcal/kg以上之粉料),與同一飼料經加二成3.4 m/w Q粒料(沒有添加黏結劑)之二種。

表1. 試驗區分

區分 每一雞籠之隻數 飼料型態 隻數 每隻之飼育密度
1

2

3

4

5

6

3隻

4隻

5隻

3隻

4隻

5隻

粉狀

粉狀

粉狀

粒狀

粒狀

粒狀

30×2反覆

32×2反覆

30×2反覆

30×2反覆

32×2反覆

30×2反覆

589.5 cm2

442.1 cm2

353.7 cm2

589.5 cm2

442.1 cm2

353.7 cm2

*使用寬45cm,深39.3cm之雞籠

        利用白色來亨系之市售商業性雞368隻,作供試雞,設一試驗區為30隻(部份32隻),以3隻、4隻、5隻之三種水準飼養密度,收容於籠飼群飼(寬度45cm×深度39.3cm),個別給與上述之兩種飼料,兩反覆,使用開放雞舍。

        調查期間為361~570日齡(3/28~10/23)之夏季,210日,調查生存率、體重之增加、產蛋成績、飼料之利用性、蛋殼質及破蛋等之發生狀況。

二、結果

1. 生存率、體重之增加

        表2、表3示出生存率及體重之增加。在飼料密度、飼料型態之任一處理間,生存率也不見顯著差。

表2. 生存率、體重之增加

要因 生存率 體重
360日齡 450日齡 570日齡
飼育密度

3隻

4隻

5隻

95.9

96.1

95.0

kg

1.833

1.821

1.830

kg

1.950

1.955

1.943

kg

1.970

1.978

1.938

飼料型態

粉狀

粒狀

 

96.7

94.6

 

1.825

1.831

 

1.956

1.942

 

2.023A

1.901B

*異符號間有顯著差。A,B:p<0.01,a,b:p<0.05

表3. 表2(生存率、體重)之分散分析表

要因 自由度 分散
生存率 450日齡 570日齡
密度

飼料

密度×飼料

誤差

2

1

2

6

1.2907

5.0960

2.6312

2.2759

147.20

533.33

290.33

550.33

18.018

44.287**

3016.7

10.513

**:p<0.01    *:p<0.05

       在360日齡時,體重間差異使較少的區分,在450日齡時,飼育密度、飼料型態之任一處理間,也不見顯著差。在570日齡時,粉料區增加2.023kg,粒料區卻減少1.901kg,可見在飼料型態,處理間有顯著差(p<0.01)。

2. 產蛋成績

        產蛋成績示於表4、表5。hen day產蛋率在任一處理間,也不見差異,例如圖1所示。在粒狀,3隻區為83.4%,在4、5隻區各別為77.4%、77.1%,隨飼育密度變高而降低。對此,在粒狀,為在79.2~81.8%之範圍,任一密度均顯示同樣值,可見在飼育密度與飼料型態,有交互作用。

96年07期P21.gif (4428 bytes)

表4. 產蛋成績(361~570日齡)

要因 hen day產蛋率 蛋重 日蛋量 飼料攝取量 飼料要求率
飼育密度

3隻

4隻

5隻

81.3

77.9

79.4

g

68.5

68.3

68.1

g

55.7

53.2

54.1

g

122.6

122.1

120.3

 

2.204a

2.294b

2.228ab

飼料型態

粉狀

粒狀

 

79.3

79.8

 

68.2

68.3

 

54.1

54.6

 

121.5

121.8

 

2.250

2.234

異符號間有顯著差。A,B:p<0.01,a,b:p<0.05

表5. 表4(產蛋成績)之分散分析

要因 自由度 分散
產蛋率 蛋重 日蛋量 飼料攝取量 飼料要求率
密度

飼料

密度×飼料

誤差

2

1

2

6

11.276

0.8533

20.311*

2.5100

0.1408

0.0533

0.1158

0.1333

6.0808

0.8008

8.7158*

0.7958

5.6759

0.2134

24.751*

2.3000

87.782*

784.06

823.59

985.41

**:p<0.01    *:p<0.05

        在飼育密度、飼料型態之任一處理間,不見蛋重有顯著差異。

        日蛋量顯示大致同於產蛋率之傾向,雖在處理間不見差異,但如圖2所示,在粉狀,3隻區為56.9g,4、5隻區各別為52.9g、52.4g,隨飼育密度之變高而降低。對此,在粒狀為顯示53.6~55.8%之範圍,在飼育密度與飼料型態,可見交互作用。

96年07期P21a.gif (4224 bytes)

        對於飼料攝取量,處理間不見差異,如圖所示,粉料之3隻區為125.0g,4隻區為122.0g,5隻區為117.1g,逐漸降低。對此,在粒料,3隻區為120.2g,攝取量略變少,4隻區為122.5g,5隻區為123.0g,隨飼育密度之增高,在增加之傾向,在飼育密度與飼料型態,可見交互作用。

        飼料要求率在飼育密度之3隻與4隻之處理間,可見顯著差(p<0.05)。

96年07期P22.gif (4379 bytes)

3. 蛋殼品質、破蛋等發生率

        蛋殼品質及破蛋等發生率,示於表6、7。蛋殼強度在飼育密度、飼料型態之任一處理間,也不見顯著差。但,顯示雜亂之變動係數(CV),在飼料型態,粉料區為18.1%,粒料區為14.6%,較小,可見顯著差(p<0.01)。由於給與粒狀飼料,可期待齊一化蛋殼強度。

表6. 蛋殼品質、破蛋等發生率

要因 蛋殼強度 CV 蛋殼厚 CV 破蛋等發生率
飼育密度

3隻

4隻

5隻

kg

3.407

3.380

3.422

16.4

17.2

15.5

μm

342

341

341

7.5

8.0

7.2

7.8

8.3

7.8

飼料型態

粉狀

粒狀

 

3.403

3.403

 

18.1A

14.6B

 

341

341

 

7.9

7.1

 

8.9A

7.0B

蛋殼強度與蛋殼厚度為360~570日齡每30天8次調查之平均值

破蛋等發生率為對361~570日齡之全生產蛋數之破蛋+畸形蛋之比率

在異符號間有顯著差,A,B:p<0.01,a,b:p<0.05

表7. 表6(蛋殼品質、破蛋等發生率)之分散分析表

要因 自由度 分散
CV 蛋殼厚 CV 破蛋等發生率
密度

飼料

密度×飼料

誤差

2

1

2

6

0.0181

0.00001

0.0494

0.0231

2.8933

37.453**

0.8234

0.7167

0.6975

2.0008

0.3858

0.3592

0.3175

10.641**

1.0258

0.4958

**:p<0.01    *:p<0.05

        蛋殼厚顯示同於蛋殼強度之傾向,在飼育密度、飼料型態之任一處理間,也不見顯著差。變動係數(CV)不見顯著差,粉料區為7.9%,粒料區為7.1%,可見變小之傾向。

        破蛋等之發生率,在飼育密度,預料外的,不見差異。在飼料型態,粉料區為8.9%,粒料區為7.0%,較低,可見顯著差(p<0.01),可見由於給與粒狀飼料,有改善破蛋等之發生率。

三、討論

        粒狀飼料對家畜之嗜好性較高,一般會增加飼料攝取量、增體量、飼料要求率等。在本次之試驗,粉料區之任一飼育密度,在給與飼料直後,競爭搶著吃,在粒料區,僅5隻區,有發現競搶吃之傾向。這是粉狀飼料有部份更嗜好性之高低,又在嗜好性均一之粒料區,在低密度之採食量,比想的還不競食,隨著飼育密度之上昇,採食行動變活潑,推測飼料攝取量就會增加。

        在破蛋等之發生狀況,隨著飼育密度之上昇,預料其發生率也變高,但實際上,不見差異。另,在粒狀飼料,因飼育密度對採食量之影響較小,推測破蛋之發生狀況,也出現同樣之傾向。

        自這些結果得悉,群飼雞時,受群飼緊迫,挑剔食餌等之環境要因影響,會有較大影響個體潛在性生產能力。且,由於粒狀飼料,可防止因挑剔或採食序列等引起之營養攝取之偏食,可緩和伴隨高密度飼養之生產性降低。又關於蛋殼品質、飼料型態間,平均值雖沒有差異,但變動係數變小,因減少蛋殼極端弱之蛋,推測會減少破蛋發生等。一般,粒狀加工為在90℃程度處理,可期待飼料之殺菌效果,現今成問題之沙門氏菌等防禦對策,可得副次效果。伴隨粒狀化之飼料成本之上昇,在僅提高蛋殼品質等之效果,雖困難相抵,但若加上對消費者之安全保障之效果等,亦有可能促使粒狀飼料之實用化。

飼料營養雜誌(p.16∼22)─陳厚基、九六年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