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飼料添加劑以預防大腸桿菌

胃腸道的酸鹼值(pH)高過5時,「大腸桿菌(E. coli)」

將會轉為有致病性。而禽畜胃腸道維持酸化可藉由飼

料的組成來維持,採用某些原料、如添加「乳酸菌

(Lactobaccillus)」、或已業經胞膜化的酸化製劑均可達成。

        家禽乃屬溫血動物,飼養於自然的環境下,初生後不久,其胃腸道就極快被大量的微生菌所群居。而各不同細菌於腸胃中闊展增生,因而成宿主的過敏反應。剛孵雛雞的胃腸道應該是近乎無菌,其乃具較高的pH而無病原菌存在,亦無「乳酸菌」存在其中。因「乳酸菌」較喜生存於pH4-5的環境。胃腸中有致病性的病原菌如「大腸菌」,最宜展現其活力的環境pH是6-7,而其能於此及雞飼料中含有「碳酸鈉」時,可使其原本需72小時的潛伏孵化期減少為5-12小時,則能成為具有攻擊與毒性的病原菌。

        抗分泌因子(ASF),乃是一種調整性蛋白質。其能抑制分泌液流入腸中,於家禽只要0.01×10-12克分量(Picomole)的ASP就能有效的降低E. coli的毒素分泌。而雞所以發生下痢,乃因其血漿中所含ASF量低之故。雖然此並非免疫反應,但乃是會大量刺激胃腸道因而產生內毒素,故其亦被認為是預防疾病的重要因素。

        ASF乃由中樞神經系統所產生,及累集於存於腦下腺,再經血及膽汁到消化道。在血漿中ASF含量可能會因飼料的成份改變而上升。一特殊型的ASF叫為「飼料蛋黃素製造廠(FIL)」,此乃特別敏感,其就如一種可製造毒素的ASF,但多少有不同於其二者化學構造。此FIL乃由中樞神經系統所合成,直接作用於飼料中的醣及胺基酸。由許多試驗證實,該可能由於含低蛋白質的穀類飼料,再添加第三限制胺基酸因子「蘇胺酸」。雞體於含高量的ASF時,有顯著減少下痢的發生率,故結果有促進雞體健康,因而提高生產率。發生下痢可能由於飼料中含量低,乃飼料中ASF含量均顯著低下之故。

        現今家禽配方勢均朝向採用大量的植物蛋白。此將會過度強逼增加家禽的消化系統負擔,因家禽必學習如何適應完全消化各種不同來源的纖維,此適應就會發生問題,也就是應如何使家禽自行調整與調適體中的pH、酵素的分泌、腸道對營養素的通透性及其吸收的機制。

        少量多餐供飼法,將有助維持胃腸道的酸度,因而可維持最佳的pH水平,此不止能確保胃璧細胞的分泌「鹽酸」,同時亦能維持胃腸腔道中「有益菌」的正常量。該有益菌能發現於正常的胃腸腔道中,及因其之存在有助於胃產生酸化,亦有助維持最理想酸鹼值以使「酵素」產生活力,及預防病源菌的生長。當pH值於4時,此類病原細菌繁殖快速、並極為活躍,但若於pH降到3.5則其活性將減弱,相反的若pH昇到5或以上,則E. coli菌大量增殖,並同時也會抑制有益菌的存在數量。

        若要改善或變更飼料配方組成,應以漸進的方式改變。因唯有如此,方能提高雞體適應性,而減少緊迫與反應。若太突然改變原料的組成,將會造成pH值的突然改變。

        乳酸桿菌屬的細菌可產生大量的「乳酸(Lactic acid)」,但其對有害菌的抑制效果乃歸因於其所產生的「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而附著於胃腸壁的大腸菌(Coliforms)將會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而形成有毒物質、病原菌的增生、防止胺(Amine)的合成及降低免疫的活性。嗜酸性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也會產生叫「酸性抑菌素(acidolin)」的抗生素,此乃負責抑制腸道病原菌的生長。於正常情況其只產生乳酸菌,但當於緊迫時其作用剛好相反有助於大腸菌(E. coli)的生長。當今已有許多的「利生素(Probiotic)」的產品可使用於家禽,這些產品只單含乳酸菌者,或乳酸菌與酵母菌體培養物混劑。

        供添「酵母」利用其乳酸菌以增強生產乳酸含量,以維持消化道的低酸鹼值,以及提高細菌合成蛋白能力。又當採用酵母時,可增加玉米的用量。

於飼料中使用酵母的好處如下圖說明

「酵母」對產蛋雞的功效

酵母菌體培養物(Yeast Culture)

提高乳酸菌數增加乳酸量

1. 提高蛋白於腸管壁的通透吸收率。

2. 使胃腸道處於低酸鹼值及限制腸道有害「大腸菌」之增生。

提高家禽產量

        胃腸道酸化是相當新的觀念,各種酸化劑主要功效與作用已被推薦及試驗。包含有單一的有機酸、無機酸以及多種酸的混合製劑等,均被允許用於不同的胃腸部位及用途的酸化劑。但唯一問題乃出在於,此直接添加的酸化劑入雞體後就其酸鹼值就會馬上快速下降。

        當胃中胃酸缺乏時,鹽酸分泌乃是一種刺激的反射作用。若因添用酸化劑而使胃中含酸度太強時(低於pH3.5),此時胃壁細胞將不再被刺激,故分泌酸能力將會因而下降。若此時由配方中除去酸化劑的添加,則此胃細胞分泌胃酸的功能很低,故應再給予時間再調整與適應。在酸度太強極低pH的狀態也同時會抑制有益菌的活性。不僅如此,有機酸吸收極快速,故其酸度將無法到達小腸部位,此乃添加酸化劑後還是會發生下痢的原因。福馬酸(Fumaric acid)及檸檬酸(Citric acid)二種於飼料中的用量是0.5%。

        精製的酸化劑主要用脂質為其保護外膜,此脂質的母體來源乃是「脂肪酸」。經此處理加保護脂膜後的酸化劑,會連續的在所有的消化道中溶解慢慢釋出,因而降低其強酸對有益菌的影響。因吸收率的降低,而使酸化度的進行能延長酸化範圍到小腸部位,外加包脂膜之酸化劑,其在配方上只要低量就比純酸有效,因其已有考慮到消化與生理機能後所配製。

        於使消化道產生低酸鹼值上,粒狀飼料反而不如粉狀料。又由實際觀查出,當以玉米為基料時,較易使胃腸道產生低酸鹼值。不論何種情況所發生的家禽下痢,均應採用添加電解質於飼料或供水中,維持其體液以防止發生脫水。

飼料營養雜誌(p.73∼75)─許福、九六年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