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胺酸和離胺酸對肉雞

雞胸肉產量的影響

        每個肉雞事業生產者,都瞭解屠體品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產指標。但是,至今還是非常困難預測屠體品質和營養調整間的關係。這不僅僅是一個如何估計家禽生產性的問題,而且也與經濟效益也有著密切關係。動物營養學家在一條龍契約式肉雞生產中,主要工作就是依據經濟效益改變,建立生產最低成本每公斤雞胸肉。更為確切的說辭者為,制定肉雞營養需要標準,應考慮到產品的加工處理和市場的銷售需求等方面。

        表示屠體最重要的品質指標為屠宰率、雞胸肉的比例及屠體脂肪含量。其中雞胸肉是肉雞屠體中最有經濟價值的部位。同時也被認為是衡量營養是否足夠,最敏感的指標。這不僅因為雞胸肉的產量與活體重成正比,而且反映了屠體中蛋白質的含量。改變日糧中必需胺基酸濃度,首先會影響雞胸肉的生產量,當飼料中必需胺基酸供應受到限制,會降低肉雞的雞胸肉的產量。此外,屠體脂肪量的多寡,是日糧中胺基酸與熱能之間相互平衡經濟效益的結果。一旦胺基酸的攝食量不足,就無法發揮家禽最大雞胸肉或屠體蛋白質生產潛力時,動物就會把過剩的能量轉化成脂肪堆積在肉雞屠體中。因此,蓄積大量的體脂肪,是與不適當的蛋白質營養及胺基酸攝取量有關。

        明顯可知,不論生物生長觀點和經濟效益考慮,雞胸肉產量是評估屠體品質最敏感指標。而且日糧中胺基酸濃度是影響肉雞屠體品質的重要因素。這就是為什麼被列為肉雞日糧中第一和第二限制性胺基酸的蛋胺酸和離胺酸,受到家禽營養學家的重視。目前的研究已經表明,這兩者胺基酸對改善肉雞屠體非常重要。下列要討論則是一些最近研究結果,及如何應用實驗結果,調整飼料配方來達到增進肉雞屠體品質的效益。

日糧蛋胺酸和離胺酸對雞胸肉產量的影響

        Hayghebaert等人(1994)以及Schutte及Pack(1995a及1995b)報導有關日糧中含硫胺基酸的濃度對肉雞生長表現的影響。試驗期間用商業的日糧組成,並添加不同濃度的蛋胺酸,並根據肉雞生長速率、飼料效率和雞胸肉的產量等生產指標,測定日糧中蛋胺酸的濃度對0.4~2.2公斤樂絲肉雞的生長及屠體的影響,結果見圖1(略)。

        如圖1所顯示,在試驗日糧中,含硫胺基酸測試濃度範圍內,增加日糧中蛋胺酸濃度,可提高飼料效率和雞胸肉的產量。當含硫胺基酸含量增加為0.9%時,雞胸肉的產量達到最大值。連續進行一系列的實驗,得到相類似的結果。圖2(略)列舉了四個不同試驗結果,為了方便於統計分析,根據動物最大的生產能力,對每個實驗略作部分調整含硫胺基酸及肉雞的日齡。

        一系列用不同基礎日糧的研究,更進一步證實日糧中蛋胺酸濃度對飼料轉換率和雞胸肉產量的影響,是正相關的。並且上述結果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們得到下列結論,當日糧中代謝能濃度從3050到3200仟卡之間,為了充份發揮肉雞雞胸肉生產潛力,從14日齡到1.7公斤或2.2公斤重的肉雞,含硫胺基酸不得低於0.90%,以達到最佳飼料換肉率或雞胸肉的產量。

        對於生產大型肉雞的廠家而言,大型肉雞在飼養期最後一週或二週,採食量佔整個飼養週期飼料消耗量相當大的比例。生長後期的必需胺基酸含量,是影響肉雞生產效益的重要因素。為了研究含硫胺基酸對大型肉雞,生產後期雞胸肉產量的影響,試驗採用1.8公斤體重或33~43日齡肉用公雞,和代謝能與粗蛋白質含量,分別為3250仟卡和19.9%粗蛋白質的基礎日糧。經過十天試驗期,肉公雞體重達到2.6公斤,見圖3結果。

96年10期p79.gif (5660 bytes)

        圖3明顯表示,雖然試驗僅有十天,但日糧中含硫胺基酸的濃度,對肉公雞的雞胸肉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當日糧中含硫胺基酸的含量為0.6%~0.8%時,這種正相關影響幾乎呈直線關係。由此可見,為了充分發揮1.7~2.6公斤大型肉公雞的雞胸肉生產潛力,日糧中含硫胺基酸濃度0.8%可能還不是最佳含量,可能還需要更高含硫胺基酸在飼料中。其他試驗的研究也證實類似發現。

離胺酸

        有關離胺酸對豬生長及以瘦肉率的影響,已作深入的報告研究。最近的實驗證實,以提高28日齡至42日齡日糧離胺酸,能提高肉雞屠體中雞胸肉的產量(見圖4)。

96年10期p79a.gif (7754 bytes)

        圖4明顯表示,28日齡至42日齡肉雞雞胸肉的產量,隨日糧中離胺酸濃度提高而呈直線比例增加,不論公雞或母雞都呈相同表現。Holshemir和Veerkamp(1992)實驗證實,把1日齡至六週齡肉雞離胺酸的濃度從3.75克/百萬仟卡代謝能提高至4.25克/每百萬仟卡代謝能時,能提高雞胸肉佔活體重從14.9%提高至15.65%。由後來的類似實驗,更發現,把1至14日齡飼料中離胺酸濃度從3.5提高到4.0(克/每百萬仟卡代謝能)時,在49日齡雞胸肉佔屠宰率從16.0%提高至16.3%。由此可證實,飼料中的離胺酸濃度不僅影響生長前期雞胸肉的產量,而且對肉雞後期的雞胸肉產量也有一定的絕對性影響。上述資料明顯指出,提高肉雞生長後期離胺酸濃度,對改善前期肉雞日糧中離胺酸不足,造成雞胸肉前期生長不佳,所能在後期提高雞胸肉產量效果有限。

        日糧中不同胺基酸之間互相影響,是另一個需加以考量的層面。通常日糧中離胺酸對雞胸肉產量的影響,常受到飼料中蛋胺酸濃度是否足夠,日糧中各種必需胺基酸是否平衡,是決定雞胸肉產量的決定因素。

屠體品質與日糧

蛋白質的相互影響

        一般認為提高日糧中蛋白質濃度,可改善肉雞屠體品質。很多研究報告已經證明,提高日糧中蛋白質含量,能降低肉雞屠體脂肪含量。也有報告顯示,增加日糧中非特異性的胺基酸來源如羽毛粉或非必需胺基酸(glutamic acid),能降低肉雞腹部脂肪。但這些研究報告,並沒有報導有關日糧中蛋白質含量對雞胸肉產量的影響。Huyghebaert et al., 和他同事(1994)實驗證實,提高日糧中蛋白質含量3%至4%,並沒有提高肉雞雞胸肉的產量。但是,增加日糧含硫胺基酸的含量,則有利於雞胸肉聚積(圖5略)。與此相反,過量蛋白質,還會降低雞胸肉的產量。

        圖6明顯指出,日糧中胺基酸平衡程度或蛋白質品質是影響屠體品質的重要因素。超量的日糧蛋白質含量,可能有利於降低屠體的腹部脂肪含量,可能有利於降低屠體的腹部脂肪含量,但不能改善肉雞雞胸肉的產量。如果蛋白質的胺基酸不平衡,提高日糧中蛋白質含量,不僅不能增加雞胸肉產量,反而會降低雞胸肉聚積。

96年10期p81.gif (7450 bytes)

生物反應和經濟效益間相關性

        因為雞胸肉的單位售價高,提高日糧中蛋胺酸和離胺酸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益。但是提高日糧蛋胺酸和離胺酸含量,必然會增加飼料的成本,卻能增加肉雞雞胸肉的產量,提高生產經濟效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Pack和Schutte提出一個計算方法。計算模式是以投入的飼料含硫胺基酸濃度,和產出的肉雞雞胸肉為變量,根據試驗數據的蛋胺酸濃度,與雞胸肉的產量間的反應曲線,決定最大利益的含硫胺基酸的濃度。例如圖7所顯示資料,以及具有代表歐洲市場的雞胸肉的價格,計算0.4~2.2公斤體重肉雞,餵飼日糧中最大利潤的含硫胺基酸濃度為0.89%(見圖7)。

96年10期p82.gif (5849 bytes)

        值得注意的是,改變市場的胺基酸和原料價格,幾乎對計算最佳含硫胺基酸濃度,沒有多大的影響。這個意味者,日糧中最佳含硫胺基酸的濃度取決肉雞生長和屠體表現,並且當肉雞達到最佳生產性能和屠體品質,所需含硫胺基酸是最經濟效益。採用大型肉雞實驗證實,對1.7至2.6公斤體重的肉雞,餵飼含有0.78%的含硫胺基酸的日糧,是能獲得最大經濟效益。此值則非常接近達到最大雞胸肉的日糧含硫胺基酸水準(圖3)。

        但是最佳日糧中含硫胺基酸濃度,則隨不同生產的目的而變動。當肉雞屠體不是全雞販賣,而是以分割不同部位在市場販賣,提高日糧中的含硫胺基酸則能更大利益。這是因為提高日糧中含硫胺基酸濃度,則能增加肉雞胸肉的聚積,會提高肉雞屠體收益。當屠體進行二次加工,生長期和肥育期的肉雞日糧,則需提高0.04%和0.1%的蛋胺酸濃度,能達到最大生產經濟效益。

結論

        因為昂貴雞胸肉價格,和相對的廉價的合成或醱酵胺基酸添加,是以達到肉雞胸肉產量的含硫胺基酸和離胺酸,被認為最佳日糧添加量。對於一條龍契約合作肉雞生產者而言,提高日糧中必需胺基酸的濃度,有利於改善屠體的雞胸肉產量,和提高肉雞生產經濟效益。

飼料營養雜誌(p.76∼82)─台灣德固薩公司、九六年十期